1、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水源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
2、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气候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200米的平原80的
3、大城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低地湿热,高原凉爽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条件制约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影响城市区位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风与
4、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水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城市分布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影响城市形态:
5、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
6、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其中气候、水文和地貌等尤为重要。地
7、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山区与平原铁路线形态走向比较布局形态走向平原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山区密度低线状(山区走“之”字形)多沿河延伸 交通线路选线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等。山区公
8、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注意: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能量)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则是从能
9、否用于生产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地自然资源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的性质不同,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类型。其他类型的自然资源还包括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光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风能资源),海洋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自然
10、灾害及其防治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因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和地质地貌灾害。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增强的年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天文灾害: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员产生辐射损伤。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我国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与季风气候密切相关。夏季风进退的迟早、势力的强弱,再加上某些年份副高位置反常,使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我国的旱涝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从 我国历
11、年旱涝情况看,大致是东北涝多于旱;华北盛夏多洪涝,春旱十分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体上夏多洪涝,盛夏多伏旱。主要地质地貌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此外过量开采地下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建筑物塌陷,沿海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主要地质灾害的比较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如印度洋大海啸。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 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千米以内、里 氏震级 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