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教与学共用讲学稿主备人:徐崇胜 审稿通过:九年级物理组 日期:2009-8-31课 题:第四节:测量物理的密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会测量不同物质密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不沉入水中的固体的密度方法四:教学方法:小循环快反馈 探究式教学五:教具准备: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水、盐水、六: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情景导入:1、密度的公式、单位;2、教师:物
2、质的密度可以测量。只要测量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P=m/v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二)新知梳理、明确目标:(1)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两次体积之差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定义公式求得密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2)测液体密度液体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即先称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密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三)自学讨论、质疑探究:如何测出一个铁块的密度呢?如何测出盐水的密度呢?
3、(四)典型例题、案例赏析:某同学准备测量碎石的密度,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A.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B.用天平称出碎石质量mC.把碎石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此时碎石和水的总体积VD.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碎石密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E.根据V、V算出碎石的体积上题中测量情况如图10-4所示,碎石的质量是 _g,体积是_cm3,碎石的密度是_kg/m3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游码的位置如下: 游码的位置如下: (五)中考透视、考点链接:在测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不在分度盘的中央,要使横梁平衡,
4、应调节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2)下面是某同学测量不规则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人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50g的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左图所示时,天平平衡,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4)将金属块放入盛有35cm3水的量筒中以后,水面所到达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 = kg
5、/m3.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六)过关检测:基础巩固:1、要测定某种物质的密度,需测出它的 和 ,然后用= 计算,其中量筒测 ,天平测 。2、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是:(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 。(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面 ,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底部 ;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上部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强化提高:( )3、现只有无刻度的烧杯和天平,要测出600ml的煤油(煤油0.8103kg/m3),则可采用的方法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A. 用天平称出480g的煤油 B. 用天平称出500g的煤油C.
6、 用天平称出520g的煤油 D. 用天平称出750g的煤油4、小明和小宇在商场中买回了一些蜂蜜,他们想知道这些蜂蜜的密度是多大,他们找来天平和量筒,各提出了一套方案。小明的方案是: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蜂蜜,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再将蜂蜜倒入量筒中测出蜂蜜的体积V,则蜂蜜的密度为=(M2-M1)/V。小宇的方案是:向烧杯中倒入一些蜂蜜,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蜂蜜的总质量M1,然后将蜂蜜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蜂蜜体积V,再测出余下的蜂蜜和烧杯的质量M2,则蜂蜜密度为=(M1-M2)/V。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理由。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拓展延伸:5、小明同学为测定
7、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图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 总质量m1/g 倒出酱油的 质量m2g 倒出酱油的 体积V/cm3酱油的密度 gcm-3 1506、下面是小明测量植物油的密度。(1)将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A、将烧杯中的植物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植物油的体积。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C、
8、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质量。D、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油的密度(g/)16.8倒出适量油后的刻度图10-20我的收获:十四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教与学共用讲学稿主备人:徐崇胜 审稿通过:九年级物理组 日期:2009-8-31课 题:第四节: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用手托起两个鸡蛋,人所用的力大约为1N。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4.会画
9、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做图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小循环快反馈 探究式教学五:教具准备:六: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情景导入:(二)新知梳理、明确目标:(三)自学讨论、质疑探究:(四)典型例题、案例赏析:(五)中考透视、考点链接:(六)过关检测:基础巩固:强化提高:拓展延伸:我的收获:十四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教与学共用讲学稿主备人:徐崇胜 审稿通过:九年级物理组 日期:2009-8-31课 题:第四节:测量物理的密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小循环快反馈 探究式教学五:教具准备:六: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情景导入:(二)新知梳理、明确目标:(三)自学讨论、质疑探究:(四)典型例题、案例赏析:(五)中考透视、考点链接:(六)过关检测:基础巩固:强化提高:拓展延伸:我的收获: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