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略论藏族民间故事的文艺特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4168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藏族民间故事的文艺特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略论藏族民间故事的文艺特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略论藏族民间故事的文艺特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9文艺评论略论藏族民间故事的文艺特性平措班久【摘要】藏族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文艺特性,使它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藏族民间故事,解构故事中的时空、人物、方法、语言等构成要素,并探讨藏族民间故事的语言特性,提出了一些独特性的见解。【关键词】藏族;民间故事;文艺特性中图分类号:1 2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 0 2 3)0 3-0 3 9-0 0 5藏族民间故事之所以传播广、作用大,就在于其语言的普适性特征。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都是对瑰奇多彩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理解和叙述,但其形成的时

2、间和空间各有不同。较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底层群体为中心,叙述他们苦难的生活状况、悲?的内心世界。故事的主角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没有具体的概念,讲述的不是个体,而是整体,这也使民间文学的内容更宽广、更容易被人民接受。如今,很多学者、作家、研究者对民间文学的认识较为匮乏,认为民间文学缺乏深度、广度。事实上,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很多著名的学者对此也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诗学明鉴所言:“诗学理论是分析民间多种诗歌中的韵味及可循的创作规律的经验总结。”民间文学概要里,“民间文学是哺育作太文系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的“藏族现代戏剧家文学的保姆。作家的智慧

3、和灵感蕴藏在人民生活和人民创作之中。人民把千百年来创造的语言和真挚、优美的诗句给予了作家。”如上所述,民间文学不仅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诸多方便,也为文学理论的产生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当下,随着新媒体的应用、网络设备的普及,导致口头传统的衰退,民间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挽救处于边缘中的民间文学,必须依靠保护、传承、创作、研究、应用,才能使它顺应时代潮流、焕发勃勃生机。一、藏族民间故事的时空特性藏族民间故事的发生时间具有模糊性。就像一条望不到尽头的河流,看似迷范,实则充满希望。对于民间故事模糊性的问题,民间文学引论认为,“民间故事的时间维度模糊,大概与民间生活的节奏的缓慢有关。故事从何时开始似

4、乎并不戏剧文学的美学特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 0 2 1-GSP-B005)东嘎罗桑赤列.诗学明鉴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 0 0 1:1 4.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0:5 3.40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第0 3 期重要,因为生活每天都在重复,周而复始,看不到结束,也不必追求准确的起始时间。”在藏族文学研究领域,民间文学的研究草创未就,更湟论民间文学的细节研究。故而,学界对于藏族民间文学的模糊性暂时缺乏统一的界定。但我们可以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上探求其生发的根源: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广大社会劳动集体创作并传播的,具有时间上的模糊性

5、和内容、情节上的虚构性,其作为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民间故事本就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所要承载和观照的对象是普通大众。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使得普通大众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作为弱势群体的人民群众只能借助民间歌谣、寓言故事等表达自己的苦难、宣扬自己的情感,并希望在精神世界领域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人物,否则极易产生负面的影响。正如小说中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即使出现也是作者为了情节需要的特意安排,同时作者刻意在小说中为这些虚构的真实涂上一层神秘色彩。民间故事不

6、可能是几个人同时讲一个事情,其创作应该是一名极富有想象力的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加工而成的,再经过口耳相传,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情节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故事的源头也就无从探究了,只能将故事的时间界定为“很久很久以前”或者远古时期等抽象、模糊的时间段。地点的模糊性。民间故事地点的模糊性不以间那样无迹可寻、难以捉摸,其模糊性中又有含有一定程度的清晰性,即民间故事清晰地界定了一个大的空间范围,但是故事具体发生的空间却带有模糊性。藏族民间故事中常用这样的表述:很久以前,在后藏的某个地区、在后藏的某个寺庙、在后藏的某个家庭类似于这样的表述在藏族民间故事中屡见不鲜。二、藏族民间故事的

7、人物特性大部分民间故事篇幅较短、人物较少、人物的话语动作也比较简单,但是故事情节和故事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其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象征美的弱势群体,二是象征丑的上层压迫阶级,三是其他边缘人群。在戏剧里,对于悲剧,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美 的一种毁灭。美和正义的毁灭,并不会使人消沉,反而会激起更强烈的对丑恶的憎恨、对美和正义的追求,这正是悲剧的艺术魅力所在。”回到民间故事,所谓的“美”是不会被毁灭的,而是会绽放的善的形式。通过“美”的形式绽放,不仅满足了简单、纯洁的群众之心,也慰藉了读者的善良之心。(一)藏族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话语民间故事在语言运用上呈现

8、出口语化、简单化及朴素明快的特点。藏族民间故事阿古顿巴砍桃树中,阿古顿巴为了让财主砍掉自己的桃树,就背着木头刻意经过财主的家门,当财主问其背木头要干什么时,他回答道:“今天从拉萨来了几名木商,他们在那边出高价收购桃木,我去卖。如果把你那棵桃树砍掉卖给他们,那可非常值钱。我得尽快去卖,晚了他们就会回去的。说完便匆匆离开了。财主听到后,立马去砍了桃树,背着就往阿古顿巴所说的方向去了。财主到了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买家。再次遇见阿古顿巴时,财主说:“你上次骗了我,根本就没有从拉萨来的木商!阿古顿巴回答道:“我怎么敢骗您?我上次就说了,不快点去的话他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9、 7:1 9 2.博道彬,于.文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2 5 6.41文艺评论们就会回家的,您一定是去晚了。”在他们两个的对话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文学艺术的修辞痕迹,主要通过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但是,民间故事往往就是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来体现大众的真实生活,表达大众的真实情感。民间故事的语言还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民间文学引论指出:“口语文学的作品,即使是一个人的创作,一旦经过不同人的转述,就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以及讲述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因时因地的改变正好是发挥文学功效最好的方法,所以说口头文学最能适合大众的需要。”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之所以能够大范围

10、传播,主要凭借朴素的语言,其语言是一个地域内约定俗成、普遍统一的话语结构,利用口头语言的叙事模式和方法,使故事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流传。如米拉日巴道歌、仓央嘉措道歌等作品民间流传广泛。相反,罗摩衍那传却鲜有人知。同样是作家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就在于仓央嘉措借鉴吸收了民间文学的文艺特性,即口头文学的流畅性。通过掌握人民群众的生活化语言,创作出贴合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作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

11、作都为了人民。”其实,阿古顿巴所说的话并不复杂,也不能算是很高明的骗词。但即便是这样,财主还是上当了。故事讲述者将阿古顿巴视为能言善辩和智慧的化身,将愚蠢和笨拙安排在财主身上,把剥削者和压迫者塑造成一种无知的形象。这是利用民间故事战胜统治阶级的一种艺术手段。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类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统治力量,支配统治力量,把统治力量加以形象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就这篇故事而言,当现实生活中诚实淳朴的百姓遇到虚伪善变的财主,人们无法消解这种压迫带来的苦痛,只能通过民间故事中

12、的角色转换,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精神层面的胜利。(二)藏族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动作人物动作是作为故事主要组成部分的人在一定时空中做出的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动作看似简单,却往往对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给听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如上述的故事里,财主把一棵桃树种在阿古顿巴的窗户下。过了一段时间,枝繁叶茂的桃树便把阿古顿巴的窗户挡住了,阳光无法照到屋内。于是,他想办法让财主砍掉了自已的桃树。种桃树这个事情看似很寻常,但故事给我们所要传达的内容并不寻常,如果故事讲述者把这棵桃树安排种在别处,就不会对阿古顿巴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讲述者刻意安排把这棵桃树种在阿古顿巴的

13、窗前,便制造出种桃树与砍桃树的矛盾,同时,如果不这样安排,就不能体现压迫者的威严。民间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没有文学作品那样精致的语言和跌岩起伏的情节。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者主体和接受主体除了注重故事讲述的流畅性之外,还重视故事的文学教化功能,即发挥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育人作用,以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洛桑江白,次仁卓玛,米玛编.阿古登巴的故事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 0 0 2:4 5.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I.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7:1 0 9.引自2 0 1 6 年1 1 月3 0 日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

14、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上的讲话。【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2 9.42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第0 3 期值观念,带着“真善美”的良知去更好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民间文学指出:“民间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时没有针对这一想象的诸多塑造法,是通过人物简单的对话进行塑造的。”即民间故事通过最简单、最直接的人物对话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勾勒故事的具体情节。表1 较直观地展现了“窗前种桃树”所体现的代表压迫剥削阶级的财主的蛮横。意象表征驱除房内的黑暗;吸收阳光温暖房子窗(实则是驱除房主身心的黑暗,以暖房主身心)阳光对万物一视同仁种桃树野蛮地夺走了窗

15、和光是的手段总之,财主连自然馈赠于群众的那点阳光也要夺取,何止蛮横?三、民间故事的叙事特点很多民间故事都会以“三姐妹”“三兄妹”“三兄弟”等形式展开。王子变狗寻妃记讲述了一个王子为寻找到一个善解人意、体贴贤惠的妃子而变幻成一条狗去试探三姐妹的故事。故事的最后,王子被最小的那位姑娘所打动并与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生下了三个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子试探三姐妹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故事的传播。民间故事注重“比较”,即通过对比来凸显矛盾、深化情节。通过人物的对比,进行情节的建构,塑造民间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里,只要出现了三个兄弟或者三个姐妹,他们中最善良、最美的便是最小的那位。其原

16、因就在于,“最小的”较之于“较大的”和“最大的”处于弱势群体,是善良、朴实、纯洁的象征,而故事中的“较大的”和“最大的”则象征的是强权阶级。当人民群众在现实社会中受到统治阶层的各种压迫和剥削时,无力反抗、无处诉说、只能忍气吞声时,大的、高的、多的事物形象自然与小的、低的、少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被压迫的被剥削的阶级自然也就是小的、低的、少的事务的抽象,底层人民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命运跟最小的、最弱的连在一起,通过这些故事结局的大反转达到内心的满足。故事中最小的姑娘最有礼貌、最善解人意,最终获得了幸福。由此可见,最小的姑娘是群众的形象化身,底层人民通过最小的“她”去实现现实生活中不曾实现的愿望。

17、四、藏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故事民间故事中有大量的动物故事,其大多通过生活片断表现故事主旨,使故事情节和寓意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其中,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与民间寓言略有不同,善良的动物是人们心中美的形象的呈现,丑恶的动物是人们心中恶的形象的外现,在民间故事王子变狗寻妃记中,王子变幻的狗除了外貌与人不同,其余与正常人一模一样。故事中的国王看似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实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集合体”,即群众意志在故事中的外现,故事里的狗是王子变出来的,王子不是滥用职权、祸害百姓的反派人物,而是一名智勇双全、为百姓着想的正面人物,是民众塑造的另一种美的形象。而正常人要嫁给一条狗是不可能的,甚至也会像故事里的其他两个

18、大姑娘一样嫌弃他、视他。但是,最小的姑娘不仅不嫌弃,还把它当成自己的丈夫来敬畏、服侍。通过最简单、最普通的方式表现现实生活和主米玛.民间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5:1 6 7.班贡帕巴鲁珠.户语故事:藏族民间故事(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M.李朝群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 0 1 6.43贡干编车量:旦增尼玛)文艺评论人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五、结语藏族民间文学历史悠久,但当下藏族民间文学几乎成为一种边缘文学或者边缘化的文学形式。笔者认为,研究者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阅读民间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了解民间文学,探求其本质,挖掘其时代价值;二是从文学研究的范式入手,对

19、民间文学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研究;三是归纳总结民间文学在叙事和抒情之间的重要关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传播、再创作。作为民间文学重要题材的民间故事,不仅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作、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也是人们借奇异语言和象征形式讲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媒介手段。民间故事以广泛的题材和充满幻想的叙事体式,从贴近人民的社会生活本身出发,在人民群众认为真实的和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故事的创作和传播,其中不乏朴素的自然思维。面对藏族民间故事日益边缘化的现状,对藏族民间故事的文学结构、艺术特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二次创作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

20、。【作者:平措班久,西藏大学文学院2 0 2 1 级西藏大学文艺学博士、西藏大学文学院讲师】Literary and Artistic Characs of Tibetan FolkloresPhuntsok PaljorAbstract:Tibetan folklo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folk literature because of its simple and easy-to-underst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which enabled its wide range of spread an

21、d easyacceptance by the public.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ibetan folklore by deconstructing the story skey elements,such as time and space,characters,methods,language constituents,etc.,discussing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ibetan folklore,and providing some unique viewpoints.Keywords:Tibetan,Folklore,Literary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