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现状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4081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现状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现状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现状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科研83Pharmacy andChinese Materia Medica2023;14(6)LtlCs中药与临床基于全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现状分析卢君蓉,张维益,孙立明,王鹏,康波,许云娥,王世宇,陈胡兰摘要】目的:按照七个地理区划,对我国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分互认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跨区域间资源共享、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七大地理区划的部分省、直辖市或自治区,采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获取数据源,调研、整理跨校开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采取的解决措施。结果:我国七大地理区划高校间跨校开课的高校规模、课程资源数量、执行年份

2、、运维现状具有较大的差异;课程类别较相似,主要是以通识类课程为主;平台建设具一定差异,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自建平台转变为依托较成熟的课程平台建设集成化平台。结论:教育技术信息化推动和催化了高校间跨校开课的步伐,高校间跨校开课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率,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可以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本科人才的培养。关键词】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调研;问题分析;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 7 4-9 2 6 X(2023)06-015-04Analysis of the cur

3、rent situation of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for cross campus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Analysis ofthe currentsituation of credit mutual recognituroTorcrosscamuscoursesinnignereducationinstitutionsof seven geographical divisions in China/LU Jun-rong,ZHANG Wei-yi,SUN Li-ming,WANG Peng,KANG

4、 Bo,XU Yun-e,of seven geographical divisions in China/LU Jun-rong,ZHANG Wei-yi,SUN Li-ming,WANG Peng,KANG Bo,XU Yun-e,WANG Shi-yu,CHEN Hu-lan/(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1137,Sichuan;2.Southwest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Sichuan;3.Sichuan A

5、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Sichuan)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seven geographical divis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redit mutualrecognition of cross campus cours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resourcesharing across r

6、egions,explore new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Method:Basedon some provinces,municipalities,or autonomous regions of Chinas seven major geographical divisions,data sources wereobtained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internet and database queries.By Researchi

7、ng and organizing the situation of cross schoolcourses,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feasible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cale,number of course resources,implementation years,and curr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tus of cross campus coursesamong

8、 the seven major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The course categories were relatively similar,mainly focusingo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There were certain diferences in platform construction.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higher education,there had been a shift from self

9、-built platforms to integrated platforms based on more mature course platforms.Conclusion:The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and catalyzed the pace of cross campus courses betweenuniversities.Cross campus courses between universities are conducive to breaking the constraints

10、of time and space,improving theutilization rate of high-quality course resources,more in line with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he new era,and bettermeeting their learning needs.While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they can also help cultivate high-quality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thene

11、wera.Key words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cross campus courses opening;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survey;problem analysis;solutionmeasures基金项目】四川省2 0 2 1-2 0 2 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21-135、JG 2 0 2 1-7 6 6;成都中医药大学2 0 2 1年教学改革项目,编号:ZLGC202165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 11137;2.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 11130

12、;3.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 11130作者简介 卢君蓉(19 8 8),女,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学、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通讯作者 陈胡兰(19 7 4),女,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学、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20世纪9 0 年代末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探索实施跨校“双学位”和“辅修”学位。19 9 9 年,湖北省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形成“武汉七校联盟”,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19 9 9 年,北京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开展跨校开课和学分互认的探索。我国其他部分省、直辖市等也不同

13、程度地走上了跨校开课、学分互认的摸索之路。2016年9 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84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23;14(6)中药与临床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 0 16】3号),2017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 0 18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 0 18】2 号),2019年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 0 19】6号),对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

14、换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完善学分制改革、加强学分互认和转化实践提出了新要求。2 0 19 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线上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中,除必须借助于实验室完成的课程外,线上教学几乎在全国各个高校各个课程全面铺开。近几年来,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开发与优化不断加强,在推动了高校的课程革命和课堂质量革命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高校间的跨校开课和学分互认,加快了高校全面学分制的改革步伐,基本形成了多层次跨校选修课、跨校辅修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本文对我国七个地理区划的部分省、直辖市的高校跨校开课、学分互认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改进措施。1调研的方法与范围通

15、过互联网及文献查询我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七个地理区划高校跨校开课的情况,包括参与跨校联盟高校、形成联盟的时间、资源建设情况、共享课程类别、课程数量、使用平台、学分互认等方面。2调研结果2.1实施的省份及学分认定情况经调研,我国七个地理片区的大部分省份、直辖市等都有高校开展跨校开课,例如: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等,华中地区的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等,西北地区的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

16、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跨校修读课程学分的计算根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课时数确定,一般16-18 个学时认定为1个学分。跨校开课的学校间,承认学生跨校开课修读的学分,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部分跨校开课不收费任何费用,部分跨校开课按学分数量收取少量费用。2.2跨校开课的规模与面向范围各地区跨校开课的规模与面向范围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地理范围小区域间的跨校选课,由大学城或相邻的部分高校组成,如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3所“双一流 高校组成的三校联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5所高校组成的“长安联盟”,由中山大学、华南理

17、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等10 校组成的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等。第二类:某个省或市范围内的跨校选课,如上海市按照片区内的高校进行组合,开展复旦大学等14所高校组成的上海市东北片区普通高校教学协作和上海交通大学等19 所高校组成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本科生、研究生均可跨校修读学分14,江西省在2 0 17 年9 月到2 0 2 0 年12 月期间,以南昌片区、赣东北片区和赣南片区的高校开展试点跨校开课和学分认定,然后逐渐全覆盖到全省范围内的高校;陕西省从2 0 0 1年至2 0 0 2 年先在西安、

18、咸阳等高校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试点跨校开课,2 0 0 6 年出台陕西省高等学校跨校选课实施办法,逐渐扩大省内高校跨校开课的范围,并加快学分互认和慕课建设5-0 ;辽宁省从2 0 11年起试水建立“高校大学生网络在线跨校修读学分”校际协同育人新模式,从2014年开始实施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省内56 所高校的7 4万余名学生实现跨校修读学分,基本建立了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的机制7.8 第三类:跨省区的两个或多个学校间跨校选课,如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可跨校修读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学科学士学位;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11所高校组成的“汉江流域大学联盟”,联盟内各校教

19、师互聘、可跨校授课,各校学生可相互交流听课、学分互;东北三省一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个省区联合推动开放办学,为30 万名左右的大学生将能跨省区、跨学校修读;粤港澳地区8 2 所高校(其中有7 所为港澳高校)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2.3跨校开课的课程类别与数量85Pharmacy andChineseMateriaMedica2023;14(6)中药与临床跨校开课的课程主要是以通识类课程为主,每校提供的数量由各高校自主确定,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课程的数量在刚开始执行跨校开课时的1-3门/校基础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课程的类别也由通识类课程增加学科基础课、专

20、业核心课、创新创业课等多种门类。例如:东北三省一区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10 0 0 门左右的精品课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已集聚慕课课程10 0 0 多门,辽宁省在17 个学期中共开设9 6 7 1门次课程、提供优质课程达到10 0 0 余门。随着“金课 的建设和国家级、省级“双万计划”一流课程的申报与认定,跨校课程的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优质课程资源非常丰富。2.4跨校开课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教师跨校授课,学生在原高校上课;二是学生跨校上课,教师在原高校授课;三是线上课程,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均通过线上途径实施。前两种教学方式在新冠疫情前和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普及前运用较多,

21、第三种教学形式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空前普及、线上教学平台建设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应用非常普遍。2.5跨校开课的平台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依托各高校自身的教务管理系统,针对学生跨校完成学习者,由开课院校出具学习、成绩证明,用于学生学分认定,针对教师跨校授课者,学分直接在学生本校教务系统生成学分、同步认定。二是专门打造跨校选课平台,如江西省的高校学分互认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网页和微信小程序、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陕西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中心平台。三是依托成熟的学习平台建立,如辽宁省的“酷学辽宁”跨校选课平台、河南省本科教育区块链联盟校际课程互选平台依托“超星

22、”泛雅平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采用多平台合作方式,由8 家主流慕课平台集成建设而成,包括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银在线)、智慧树网、学堂在线、优课在线、优学院、好大学在线、人卫慕课。在线上课程平台建设较为成熟的今天,采用第三种形式建设平台的灵活性、实用性、便捷性将更加凸显。3存在的主要问题3.1跨校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安全隐患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信息化程度的影响,线下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形式更加受到师生认可,尤其是针对部门互动性特别强的课程,线下教学更加有利于师生的面对面沟通,更便于教师和学生相互捕捉肢体语言、微表情,及时获取教学反馈。线下教学的实施必然

23、涉及到教师或学生的跨校流动,在交通过程中和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可能存在部分安全隐患3.2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是否同质线上教学,尤其是一门课面向远远超过线下课堂教学人数开课时,授课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往往存在不及时、不充分、考勤较为困难等问题;部分学生请人代为听课、代为完成习题,甚至代为参加线上考试时有发生;在各种贴吧、讨论区等,甚至有人无偿或有偿共享部分课程的答案。这些现象催生出线上教学比线下课程水,学生更愿意选修线上课程混学分。3.3跨校开课与学分互认中的管理障碍随着高校的扩招,大部分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过万,有些高校还存在多校区通勤办公的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

24、求,这些不仅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也倒逼其主动学习以应对应机遇、增强新本领。如何完成繁重的教学管理任务,突破跨校开课与学分互认管理障碍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3.4课程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分享更多地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教育公平,跨校开课与学分互认已经从最开始的公共课、通识课延伸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而不同高校的定位及其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就难免会导致某一所高校建设的课程资源不能契合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情况。4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各类高等学校之间跨校修读、学分转换为重要抓手,为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畅通学

25、习通道,对于最大化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高校间跨校修读、学分互认的建设模式、设置意义、瓶颈问题解决等值得更多的探索、推广与创新应用19.10 。以下措施或可从一定程度(责任编辑:何瑶)86PharmacyandhineseMateriaMedica2023;14(6)中药与临床上解决当前跨校开课与学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4.1加强安全教育、购买意外保险等,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风险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为要流动开展教与学的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各高校为跨校开展教学的师

26、生提供学校地形、教室布局、安全通道等图片或讲解视屏,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多角度入手,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4.2开展跨校开课情况调研,追踪教师建课、维课和学生学课数据以提高跨校开课质量为目标,建课教师应经常性地维护线上课程资源,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下大力气做好课程建设。各高校为学生开展慎独教育,各平台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学习网址、学习时间、学习次数、答题时间、答题结果等学习行为分析,及时向开课单位反馈用课情况。三方联动,共同提高建课、维课、用课质量。4.3建好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平台,进一步完善学分制配套制度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成学分制的配套制度,建设好跨校选课、

27、学分互认平台,提升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捷化,是减少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量、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仅靠各个高校单打独斗或少数联盟单位合作建设平台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财力成本太大,依托已有的、大型的、成熟的线上课程平台的研发团队,针对跨校开课与学分认定需要进行小模块的定制开发与应用将是一个较为明智、可取、易推广的办法。4.4开展跨校跨教研活动和适宜性师资培训,提升课程专属性针对公共课、通识类课程以外的跨校课程,为更加适应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一是可以通过建课单位与用课单位间开展虚拟教研室、跨校间的交流,定制化优化课程部分内容,二是在课程的题库、参考书目当中体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建

28、设适宜于不同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三是建课单位为用课单位提供师资培训,在学生跨校选用线上资源的同时,由用课单位的师资为学生在线下开展重难点辅导、现场答疑、作业批改等,通过“跨校线上修读+本校答疑解惑”的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的调研部分得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2 0 19 级日语专业周东、2 0 19 级英语专业文静和2 0 17 级药学专业毛云三位同学,以及调研院校老师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参考文献1谢姣娣.高校学分制实施历史及现状浅析.青春岁月,2 0 13,No.507(19):222-223.2朱广海,王开友,连飞.浅析高校学分制发展历史及实施现状.黄山学院学报,2 0 0

29、6(0 5):9 8-10 0.3容景瑜,周小军,陈壮忠等.广州大学城开设中医药课程跨校选修的调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0 7,42(0 4):19 6-198.4沈祖芸.上海8 所高校试行研究生跨校选课N.中国教育报,2 0 0 2-0 3-2 7(0 0 1).5 陕西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可算学分.机械职业教育,2 0 0 2(0 2):37.6陕西将加快高校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和“慕课 建设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 0 15,36 9(0 6):7 7.7张贵敏,马艳红,于树祥等.沈阳市北片高校跨校选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 0 0 3(0 8):2 1-2 3.8于树祥.沈阳市北片高校实施跨校选课的回顾与展望.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 0 0 7,10 5(0 1):6 5-6 7.9李清俊,王雪敏,田永营.河北省高校实行跨校选课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 0 0 7,18 0(11):10 6-10 7.10张琦互联网+教育 时代下区域化高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的思考一一以“重庆大学城跨校选课项目 为例 .教育现代化,2 0 17,4(2 4):2 2 7-2 2 8,2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