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 1、 崇高 2、 优美 3、 悲 4、 滑稽(喜) 5、 审美感受 6、 艺术构思 7、 灵感 8、 艺术传达 9、 典型化 10、 意境 11、 艺术修养 12、 美育 13、 异化 简答: 1、 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2、 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 3、 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4、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5、 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6、 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7、 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8、 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9、 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10、 生产劳动的审美意
2、义包含哪些方面? 11、 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12、 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13、 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14、 艺术典型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 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16、 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论述: 1、 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2、 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3、 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4、 试述现实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5、 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6、 “如果我们谈的是使用价值,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为原始氏族
3、用来作装饰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现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是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段话? 7、 恩格斯在致斐迪南 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
4、、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 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 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 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
5、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 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 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 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
6、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 艺术传达: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9、 典型化: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典型。艺术典型的创造过程就是典型化。它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其中,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则以创
7、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 10、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形象出发想象、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境界。 11、 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本领所达到的程度。 12、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其内容包括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合乎自我完善等方面。 13、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赋予“异化”以新的含义,把它同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区别开来。人通过物
8、质生产实践,把属人的本质体现在对象中,这就是主体的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到了私有制社会,劳动生产的结果为剥削阶级所获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剥削阶级掠夺的东西也就越多,力量越是强大。于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来说,成了异己的、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三 简答: 17、 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着眼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分为第一性的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第二性的艺术美;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则可以将其分为崇高、悲、滑稽、喜、优美等。 18、 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
9、壮美、阳刚之美不能完全等同于崇高。因为壮美、阳刚之美,以及雄浑、豪放等品格,实际上大都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特点。这种壮美的格调仍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特点,而不是指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涵义。 19、 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含义。美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人类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其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
10、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形象,便同样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20、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悲,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21、 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从文艺史上看,悲剧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认为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但是如果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应该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剧和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此外还有不能归入前二者
11、的“小人物”的悲剧。 22、 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滑稽的本质特征,侧重于在对丑的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被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这时候,这种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事物仍然要坚持以往昔的强大威严的外观而存在,就以其触目的不协调的形式引人发笑,从反面肯定了实践主体的胜利斗争,也即是以其独特的形态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就是滑稽。 23、 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审美理想在审美实践中产生,它体现了主体内在的固有尺度的要求,因而它一经产生,就对人的审美
12、活动和美的创造实践发生巨大的反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审美理想的形成,使人们有可能自觉地感受美、认识美,从而能够及时、迅速、敏锐地发现和观赏对象的美;二,审美理想体现着人们进行美 的创造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忱,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英勇献身。 24、 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一,来自社会实践的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把握客观对象或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内在规律;三,得心应手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25、 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二,人同劳动生活本身的异化;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四,人同人的异化。 26、 生
13、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一,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包括劳动主体的美、劳动工具的美、劳动环境的美、劳动组织的美;二,劳动产品的美。 27、 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
14、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28、 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29、 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
15、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30、 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有何重要意义? 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
16、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31、 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32、 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 论述: 8、 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崇高与滑稽,作为一个“统一过程”,记录
17、着主、客体斗争历程或趋势的鲜明痕迹。它们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在主、客体压倒关系的动态转化中,各以压倒式的统一方式,显现人的本质力量,造成自我观照的独特审美价值。优美则不同,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正统一;其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这样,便构成了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和谐。 9、 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一,艺术家应该
18、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二,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想和情感活动,都受世界观的制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艺术美的创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艺术家必须在自己特有的生活实践和艺术时实践中,不断锻炼艺术技巧,增强艺术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以期创造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10、 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现实美的创造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首先,人类作为
19、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自然而存在,同时,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人类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合目的性平衡律的基本含义。其次,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地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要取得积极的效果,还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就是现实美创造中的合规律性协调律。上述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合目的性平衡律只有在合规律性协调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合规律性协调律必须符合合目的性平衡律的要求才有意义。 11、 试述现实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1
20、2、 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13、 “如果我们谈的是使用价值,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为原始氏族用来作装饰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现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是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段话? 14、 恩格斯在致斐迪南 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1、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21、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通美学 D黑格尔美学3、美感产生于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5、美感开始于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招的崇拜6、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国维
22、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9、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10、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1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12、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13、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5、陶渊明认为,欣赏自
23、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1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1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1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1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 D.
24、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20、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人生的基本活动模式有认知、 和伦理。2、 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成分。3、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鲍姆加通系统地提出了“ ”的构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4、美育思想早在古希腊柏拉图时就已提出, 18世纪在 那里获得了最高表达。5、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当人的存在进入他所说的 时,已与审美境界相互沟通了。6、构成审美活
25、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和 。7、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 、 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8、意境的具体审美内涵包括 、 、时空转换、有无相生四个层面。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概念是“ ”。10、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演进是从中和 意境。11、构成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有 、情感、 和理解。12、艺术家的主体素质包括 、 和技巧。13、艺术作品划分为 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14、芬兰美学家希尔恩所说的导致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六种冲动有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 、战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美育: 2、艺术:3、审美体验:四、简答题(
26、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干?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1分)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美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1、D 2、C3、D4、C 5、C 6、C7、D8、B 9、A 10、D11、C 12、D13、 D 14、A15、B16、A17、A18、C19、A2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审美2、艺术3、
27、 “感性学”4、席勒5、天地境界6、审美主体、审美对象。7、惊异、体验8、主客统一、情景交融、9、 “境界”。10、气韵11、感知、想象12、艺术敏感、想象力13、时间艺术14、劳动、巫术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美育:广义上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上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2、艺术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从狭义来说它指的是围绕艺术品的创造、生成、接受的全过程。广义上指所有的审美现象。3、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
28、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既是情感的适中,也是人格精神的和谐。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感性直观性 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 非理性的显性表征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
29、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原始狩猎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地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而非别的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起源于生存。它是人们在生存是逐渐意识到、并加以确认、加以培养而发展成的活动,审美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审美活动为生存所需要。是人的整体性本质得到表达与自我确认的最佳方式。审美活动在生存中获得内涵。审美活动的结果使自我和现实更“痛切”地出现。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
30、干?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现实影响的学说马列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论域最广、也最具深度的学说,马列主义以宏大的气魄涉及人类历史、社会、知识、经济与文化等广阔领域;从思想深度来看,一方面马克思具备传统哲学深刻的理论思辨与洞察能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应用了精密、透彻的分析方法;这两方面的结合加上马克思本人宏博的学识与对社会现实的丰富观察力,使他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独创而深刻的论述。也由于以上两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神与美学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从人生实践的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
31、的人生境界,它理应包括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的占有自己的本质。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摒弃两个侧面。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1)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就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于是丑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审美实践之中。(2)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我们不能说丑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也就是
32、不能把丑等同于美。但另一方面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摒弃当然是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3)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而丑之所以成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劳动的异化有密切联系。可以说,它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4)在这一百多年间,西方哲学、美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性主义的思辨哲学和美学从统治地位上被推倒在地,代之而起的后起哲学、美学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5)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这一百多年间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上述丑上升为审美形态的五个原因中,前两个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审美历史之中的,只是为丑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又决定了丑与其他的审美形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三个原因是我们就丑在这一百多年之间最终转变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所进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