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3 页2019-2020 学年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一、选择题 (共 13题;共 26 分)1.(2 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单质B.元素C.分子D.原子2.(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具有可燃性故用于冶炼金属B.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D.N2 化学性质稳定,故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3.(2 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第 2 页 共 13 页C.滴加液体D.倾倒液体4.(2 分)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
2、的有()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三种不同的碳单质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天然气被称为“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馏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它们机械性能差异大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A.3个B.4个C.5个D.6个5.(2 分)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第 3 页 共 13 页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生石灰块投入水中,
3、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D.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熄灭了,该集气瓶中所盛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6.(2 分)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 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M N B.金属活动性:M N C.产生氢气的速率:M N D.生成氢气的质量:M N 7.(2 分)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B.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将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C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第 4 页 共 13 页D.要从 B的溶液中得到固体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结晶8.(2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做燃料B.氢气填充气球C.红磷作烟幕弹D.玉米酿制成酒精9.(2 分)归纳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小红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如图所示)。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质不符合这种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黑色固体木炭二氧化锰高锰酸钾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溶液糖水生理盐水泥浆D化石燃料石油煤酒精A.A B.B C.C D.D 10.(2 分)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5、)第 5 页 共 13 页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检验氢气的纯度C.验证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D.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11.(2 分)依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用C.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D.把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12.(2 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石墨做干电池的负极B.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第 6 页 共 13 页C.用硝酸铵制作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D.用锡制灯泡里的灯丝13.(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B.煤属于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6、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二、填空及简答题 (共 3题;共 14 分)14.(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实验探究):(1)方案: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实验结论 _。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 2mLNaOH 溶液于试管中
7、,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若_稀盐酸过量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第 7 页 共 13 页后加入镁条应(3)(实验反思):另有同学提出方案不能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填序号)。A 铜 片B pH试纸C 氧化铜 D 紫色石蕊试液15.(4 分)同学们分别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探究中和反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佳润同学利用传感器获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则她进行的操作是将_(填“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滴加到另一种
8、溶液中;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 克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3)子涵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小贝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对,原因是什么?_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包括操作、现象及结论)。_16.(4 分)现有A E 五种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其中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组成元素相同,E溶液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第 8 页 共 13 页(1)写出物质
9、C的化学式:_。(2)E 的常见用途是_。(3)写出上述转化中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_。复分解反应:_。三、实验探究题)(共 1题;共 7 分)17.(7.0 分)某同学为准备表演魔术“淀粉液变蓝墨水”,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I、初步试验实验1初步结论:淀粉液的种类、浓度和碘水的浓度可能会影响混合液的颜色II、依据初步结论,深入探究实验 2第 9 页 共 13 页实验 3实验 4(解释与结论)(1)能使淀粉液变“蓝墨水”的试剂是_。(2)实验 2 的目的是 _。(3)结合实1 可知,实验3-3 中混合液的颜色是_。(4)实验 3 的结论是 _。(5)(反思与评价)对比实验1-1 和 1
10、-3 不能得出结论“淀粉液的种类一定会影响混合液的颜色”的原因是_。(6)对比实验2-1 和 3-1,发现混合液的颜色不同,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四、计算应用题 (共 1 题;共 5 分)18.(5.0 分)今年我省人大和政协两会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第 10 页 共 13 页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 碎纸样品。分别在5 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烧杯烧杯烧杯烧杯烧杯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1.762.643.523
11、.52(1)1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_g 气体;(2)上述实验中盐酸过量的是烧杯_(填序号);(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第 11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 13题;共 26 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填空及简答题 (共 3题;共 14 分)第 12 页 共 13 页14-1、14-2、14-3、14-4、15-1、15-2、15-3、16-1、16-2、16-3、三、实验探究题)(共 1题;共 7 分)17-1、17-2、17-3、第 13 页 共 13 页17-4、17-5、17-6、四、计算应用题 (共 1 题;共 5 分)18-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