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1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净误差与遗漏”,它们相互之间在数量上怎样构成一个平衡表的关系? 答:(1)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其中既包括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的经济交易流量情况,与国家资产负债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
2、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状况的重要文件,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外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经常项目.它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货物贸易主要指通过海关进出口的所有货物,服务贸易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业服务和一部分政府服务,这两个子项目的出口都可以从国外收取外汇.收益项目包括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利息、股息、利润、红利等)两项。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转移,指的是不以获取收入或者支出为目的的单方面交易行为,包括侨汇、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 资本和金融项目。资
3、本项目记录的是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买断、卖断。金融项目记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 储备资产。指的是由中央银行持有,或由财政部门持有的可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每一笔经济交易要同时记入有关项目的借方和贷方,数额相等.但是在实践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是通过对各个子项目的统计进行的。由于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时间不同等原因,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额。为此,就需要有一个平衡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当贷方大于借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借方;当借方大于贷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贷方。换言之,正是由于净
4、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平衡表总可以实现平衡。 2在复式簿记下,以下的国际交易应如何计入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一位中国居民从美国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50 000美元的商品,并约定3个月后付款; (2)3个月后,中国居民用他在纽约的银行存款付款; (3)美国居民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中国的B股股票; (4)美国居民购买的中国B股股票获得了600美元的红利。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它们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额影响是什么? 答:(1)借:商品进口 50 000美元 贷:短期资本流入 50 000美元 (2)借:短期资本流入 50 000美元 贷:本国在外国银行存款 50 000美元
5、(3)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 50 000美元 贷:证券投资 50 000美元 (4)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 600美元 贷:证券投资收入 600美元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影响:项目借方()贷方(+)差额商品50 00050 000间接投资50 000600+50 600其它投资50 00060050 000600合计100 600100 6000 3什么是国际收支的失衡?失衡是否一定是坏事?国际收支中有许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是否顺差就是好,逆差就是不好? 答:(1)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时,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交易:自主性交易和调
6、节性交易。前者是指企业、单位和个人由于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赠予、侨民汇款和长期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后者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如向国外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借用短期资本、进口商取得分期付款的权利以及动用国际储备等.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 (2)国际收支失衡不一定都是坏事,应该分析引起失衡的原因。比如一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常需要进口大量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而受生产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出口一时
7、难以相应增长,因而出现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不过,只要能确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适度引入外资,广泛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生产和出口,是有可能逐步调整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因此,在经济安排得当的条件下,这种国际收支失衡具有过渡的性质,不是坏事. (3)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若不及时调整,会直接影响对外交往的能力和信誉,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有大量逆差,则会外汇短缺,本国币值下跌,短期资本外流.严重时会导致货币危机。 国际收支顺差也是失衡。由于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汇率上升,则会抑制出口,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持续有大额顺差,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而且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抗议
8、和报复。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认为只有逆差出现才是失衡,是片面的理解。 国际收支平衡,需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去把握:保持年度收支平衡,对于保证当前的对外收支能力,是必要的。但对国际收支平衡作较长期的考虑,则可突破必须保持当年度平衡的约束,作战略性安排。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安排国际收支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推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形成一个适合现代化要求的经济结构。为此,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上有赤字是可以允许的。 4美国经常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其他国家如果处于类似的状况,人们通常做消极、悲观的估价;而对于美国,人们的判断却是它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为什么有这么大
9、的出入? 答:这种情况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产生的: (1)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是享有特权的货币,是各国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印刷美钞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扩大生产和出口获得美元。可见,美国政府可以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巨额的铸币税。 (2)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是其经常账户长期逆差的必然后果,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国库券,是外资流入美国的主要途径之一,使得美国在经常项目逆差的同时存在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 (3)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之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悲观情绪,在于人们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持有良好的预期。这种预
10、期认为,由于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美国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要高于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收益,因此会有资本源源不断的输入美国,以弥补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从而使美国可以长期保持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 5外汇储备少了,缺乏调节国际收支的力量;外汇储备多了,则意味着自己的财富被别人占用。你认为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并有可能持续地保持之? 答:(1)国际储备是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传统上认为,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是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护汇率稳定.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动用本国的储备,平衡外汇收支;当汇率出现不正常波动时,可以动用储备,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使汇率变动保持在
11、经济发展目标范围之内。在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储备越来越被看作是信心的标志。储备越多,表明偿付能力越强,同时高的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投机者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在一些转轨经济体中,国际储备还常被用做改革基金,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支付困难。 通常国际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外汇储备四个部分。其中以外汇储备为主要组成部分.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外汇储备的第一个作用在于使一个国家能够应付对外贸易中对外汇需求的波动。在这一点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特里芬(Triffin)法则。该法则认为,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进出口
12、中的外汇需要,应该保持相当于34个月进口总额的外汇储备,以使该国在进出口上不至于出现大的外汇短缺。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特里芬法则的水平. 外汇储备的第二个作用在于保证外债还款方面的外汇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该国的外汇储备应该能够满足短期外债到期而债权人不予展期所产生的外汇需求。 传统思维里关于外汇储备的第三个作用,是外汇储备应该足以抵挡短期资本流动(包括炒作性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外汇需求。因为中国的资本账户是不开放的,从理论上讲,国际短线投机者无法利用资本的跨境流动来对人民币进行攻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应付这种需要是足够的。 (2)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调节国际收支和市场总供求
13、的重要手段,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主要是因为: 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能增加对货币均衡的压力。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所以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是不合算的。 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值而在短期内蒙受巨大损失。 (3)适度外汇储备水平 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外信誉和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能力、外债的还本付息以及国家通过调整国内外经济和外汇管理来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程度等因素。 一个常用指标是认为应该维持相当于一国34个月进口额的
14、外汇储备;另一个是最后清偿率指标,是指外债余额与国际储备的比,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30。不过这类指标只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全面考察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必须结合各自的国情特点。如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又极为复杂,保有较大数量的外汇储备,是审慎决策所必要的。对外汇储备的管理:要考虑资金安全;要考虑保持流动性,即保证储备资产能够灵活兑现,以备随时运用;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资产多样化的原则,应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稳定成长的证券上,以获取收益。 6不少人认为,中国一方面放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不用,同时却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国内经
15、济,极不经济、极不明智。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就改变不了? 答:(1)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200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有过几次波动,但保持了平均每年89%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2003年中国的GDP按汇率折算成11 670亿美元,2004年超过13 000亿美元。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他领域包括国际收支领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很高,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6 558亿美元,出口增长平均每年达到176.从进口来看,1978年进口1089亿美元,到2004年进口规
16、模已经达到6 065亿美元,这26年间每年增长167.从进出口差额来看,1990年以前,我国贸易基本上是逆差的,其中1986年贸易逆差达149亿美元。但从1991年以后,我国贸易除1993年逆差122亿美元以外,全部是顺差。连续多年的数额巨大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巨大,外债借入与偿还处于良性态势。我国利用外资从1979年的不足1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549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从外债的借入与偿还来看,我国1998年以前外债的借入大于偿还,外债净流入,从1999年起,外债偿还大于外债借入,但数额不
17、是很大。连续多年的数额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加上良性的外债运行,使得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也产生了巨大的顺差. 第三,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2)中国需要大量外汇储备的原因 我国每年要支付外债的还本付息数额很大,2002年达696亿美元,2003年达981亿美元。尽管外债的偿还主要不是靠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是我国到国际市场低成本筹措资金的重要保障。 每年有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需要将利润汇出我国,在实行结售汇制的情况下,需要由外汇储备满足这部分的需要。而且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导致同样的人民币会换成更多的外币,因此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撤出中国。 随
18、着我国加入WTO的短期效应的结束,出口增长会变得稳定些,而不容易有连续多年的高增长,贸易顺差也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大,特别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数额较大的贸易顺差很难维持。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到非常重要的攻坚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弥补过去留下的欠账,诸如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各得到来自国家的225亿美元的资本金,中国工商银行得到150亿美元的资本金。中国农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最重,需要国家补充的资本金也会更多些。此外,中国的社会保障也留有欠账,偿还这些欠账,不排除动用外汇储备的可能。 我国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没有想像的那样高。外汇储备不是现金,而是生息资产,尽管收益率不是很
19、高,但如果投资策略合理的话,也可以实现保值和增值.有人提出,如果我国偿还外债而减少国际储备,这样由于外债的成本比外汇储备的收益高,会给国家带来利益。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原因是外债的使用者都是企业。外债的还本付息对借款企业有很强的约束力,企业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而如果企业欠的外币债务的债权人是国家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国有企业拖欠国有银行的债务,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中国人的事情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在中国出现困难的时候,很难期望别的国家给中国以足够的帮助,因此,国际储备的规模应该比国家国际储备大约相当于3个月进口额的标准更高。 (3)
20、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成绩举世公认。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居世界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1997年以后一直在400亿美元以上,其2004年达到606亿美元,扣掉外商投资利润的汇回,净外商直接投资约550亿美元。外资企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贡献率从2001年起超过50,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的10左右。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力很强,分析如下: 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当前,全世界动荡与不安的地区不少,而中国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中国货币稳定。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至2004年底,基本稳定在1美元=827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尽管近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但仍保持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减少了
21、外商投资的汇率风险。 中国物价稳定。尽管中国发生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较高的物价上涨,但总体上讲,我国物价是稳定的。这一宏观环境有利于外国投资者衡量投资成本和产品销售收入,降低了价格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巨大。投资收益较高,极大地吸引了外国投资. 中国对外商投资的投资领域和股权限制越来越少。2001年中国加入WTO,许多领域对外资基本上没有过多的限制,个别的领域如银行、电信等限制也比较宽松。 中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外商投资的正常的外汇需求可以较容易地得到满足。 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了比国内企业更优惠的待遇。 中国资金富裕,国内资金配套外
22、资的能力强。 关税保护逐渐减弱,但在过去较强的关税保护让外商直接投资有利可图。汽车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就是例证。 综上所述,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对于保持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形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直接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生产,在缺乏强有力的储备支持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随之而来的先进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理念等产生的经济效应有目共睹,同时也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在外汇储备不能随意使用的情况下,外债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解决中国资金缺乏、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明
23、智选择。 7国际资本流动,无论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影响都是多渠道、多方面的。试就所学知识,重新论证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以及对利用外资的管理。 答:(1)外资,是与本国资本相对而言的,即在本国境内使用,但所有权属于外国人(包括外国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利用外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国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四种。 多年来的鼓励利用外资政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实践也已充分证明,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民
24、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外资的特殊照顾逐渐成为一种政策的扭曲,这种扭曲产生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面对这些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纠正和调整。 (2)目前,我国在利用外资上,给予外资种种优惠,有国家政策明文规定的,也有各级政府私下承诺和直接表现出来的。虽然程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其类型主要有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财政扶持、特殊规定、特殊服务等.这就使得外资企业在国内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的核心是各种税收减免,同时也包括在操作层面所给予的各种特殊照顾。 (3)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对外资有强烈的偏好,其扭曲的心态和政策,对整个社
25、会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外资对内资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使其投资与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国内同类企业,利润明显高于国内企业。这使得外商投资企业有实力在我国实行低成本扩张,并通过低价收购、低价销售等手段打压排挤国内企业。外资凭借其超国民待遇,在竞争中占有先机。外资挟政策优势对内资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使得内资企业尚未参与市场竞争,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内资企业外资化。外资在国内经营活动中享有“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等超国民待遇,对内资的流向产生了不合理的引导,促使一部分内资外逃,以“外资”的身份重新流回国内,享受税收优惠。当前民营企业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
26、,通过境外融资和返程投资,这些企业都可以进行外资登记,享受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事实上,目前一些内资企业获取“利润”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合资”或者想方设法变成“外资”,因为内外资企业的税率差异比有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还要高。 第三,诱发资本投机,导致假外资、返程投资大量出现。在大量优惠政策的催生下,“假外资”、“假合资”和“返程投资”的现象不断增加。这样一是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和公共利益损失。虚假外资导致中央和地方税收减少,土地批租收入大量流失,并人为加大了企业经济运作成本,其实质是以牺牲国家和公众利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二是虚假外资会引发一系列外汇不法活动,如过渡性资本外逃、非法
27、外汇交易等,不利于金融稳定。三是在境内资本通过造假实现外资化的同时,也预设了在外汇形势逆转时大量外逃的合法渠道,从而给国际收支平衡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四是虚假外资使利用外资统计数据大量失真,误导宏观经济决策. 第四,资本项目外汇大量顺差,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利用外资政策的扭曲和外资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资本项目下出现大量顺差.资本项目的顺差也直接加剧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2006年10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突破一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迫使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严重削弱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外资的大量涌入,也给人民币带来了较大的升值压力。这些都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
28、健运行带来较大隐患. (4)引进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外资流入能补充国内资金不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当前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凸显出来,必须调整相关政策,加强对外资的管理: 首先,统一中外企业的税收。国家应尽快建立中外商投资企业统一的所得税制度,统一计税的法律依据和税率,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但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涉外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在税制并轨后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和存在。因此,建议新税法采用新老企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对于新税制实行之前设立的涉外企业可以仍然沿用过去的老政策,过去承诺和签订的协议要继续执行到期满;对于一些在新税法
29、颁布执行后设立的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或其他能够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企业,或者在国家鼓励投资地区设立的企业,国家仍将通过制定特惠目录的方式来对这部分企业实施税收减免优惠;对于国家限制类产业、项目在新税法中应予以明确,并运用税收杠杆进行限制。 其次,改变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必须完成“硬指标”,是产生中外商投资企业不公平市场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把握好市场经济下自身的定位,成为市场规则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应尽快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改变地方政府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依据的做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管理,规范外资引进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从注重“
30、量多”向注重“质优转变,从以优惠政策引资的模式向以完善的投资环境引资方向发展。 再次,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政策手段加强对外资流入的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一是完善金融市场和投资融资体制,疏通融资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渠道转化,避免因融资难而盲目引资的不合理资金配置状况。二是推进利率、汇率体制改革,加强本外币利率政策、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间的协调,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外汇管理。把好投资资金流入登记和结汇管理关口,重点监控出资人与汇款人不一致的资金流入;加强对资本金结汇后人民币流向的跟踪检查,严厉打击外商投资企业套汇充作资本金等违法行为。四是建立实时跨境资本流入流出
31、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外汇资金流入变化,提高外汇收支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从国际经验看,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资的区域性优惠大都集中在各种问题区域,如落后地区、萧条地区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实行的区域性优惠政策恰好相反,过去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增长迅速的东部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向东部倾斜的区域性优惠政策虽有较大改变,但目前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方面实际获得的优惠仍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结果是国家的外资政策在较大程度上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 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必须对东西部采取不同的利用外资政策,一方面提高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的门槛,另一方面对东部资金向西部转移给予信贷
32、、税收、财政贴息、土地供应等方面的优惠,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总之,应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妥善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外资与用好国内资金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8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引进外国资本,都有一个人民币资金与外汇资金配套问题。而就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来说,无论是人民币资金还是外汇资金,都需要从金融领域筹资.这必然涉及汇率与利率。能不能设计一个例子说明这样的复杂过程?答:假设有一国内出口商,在国内生产商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外汇收入。从出口创汇看,组织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收购必须先垫支人民币资金。例如,生产出口品要垫
33、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要购买原材料和设备,销售出口品要占用大量商品储备资金.只有先垫付了人民币,生产出来产品,才谈得上收入外汇。出口商收入外汇后,再按照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外汇卖给银行,由银行支付人民币,即结汇.经过结汇,外汇资金又转化为人民币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相对增多,如果数额足够大,则会影响汇率,使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外汇资金转化为人民币资金,偿还了先前垫支的人民币之后,剩余的部分即为出口企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以人民币资金的形式存在,如果数额足够大,也会影响本国利率,即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使本国利率下降。该例仅做参考,请读者自行思考进口用汇的
34、情况并尝试分析资本收支与人民币资金互相转化的情况.9分析比较不同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货币供给可能给予的影响。结合我国国际收支和汇率制度的实际,试分析1994年以来,对外因素对于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所造成的强大压力以及我们的对策。 答:(1)由对外经济交易引起的国际收支,必然影响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状况。这种影响又因汇率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商业银行活动与中央银行活动。商业银行购入外汇时,外汇资产增加,由购买外汇而支付的本国货币相应地形成银行存款负债增加,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当商业银行卖出外汇时,外汇资产减少,由于客户
35、要动用本币存款购买外汇,银行存款负债减少,货币供给量相应缩减。所以,在一国外汇收支顺差时,商业银行购入的外汇大于售出,外汇库存净增长,货币供给量也表现为净增加,反之,则货币供给量净减少。 与此同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有义务防止汇率变动超出允许的幅度.如外汇供给过大,外汇汇率贬值,中央银行必将出面干预,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外汇。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把部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并相应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加强派生能力,有可能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外汇收支有顺差,则构成增加货币供给的压力。当然,如果国际收支是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主要由市场供
36、求关系的变动来调节,从而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货币汇率会贬值,顺差国的货币汇率会升值。市场汇率的变动,又会引起外汇收支顺差或逆差反方向变化,并使原来出现的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有可能短暂存在。因而从理论上说,在浮动汇率下,不致于因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的长期存在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收缩或扩张。不过,政府没有维持汇率的义务并不等于政府不能干预外汇市场.当政府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外汇时,自然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2)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也可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己的方向变动.现阶段,我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实
37、行结售汇制,规定企业、单位和个人收入的外汇,全部或相当部分要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由银行付给本币;其所需外汇,在经常项目以内,则以本币向银行购买.因而,外汇收支与货币供给量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出现外汇收支顺差,就会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出现外汇收支逆差,则要相应减少货币供应量。随着国际收支规模急速的扩大,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已不完全决定于国内银行信贷规模,根据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供给模型:NFA+NDC=Ms,可知:决定MS的因素既有国内因素NDC,也有国外因素NFA。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央行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货币供给大量增加,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风险
38、,央行又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收回部分货币供给,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就完全的开放经济来说,中央银行尽管有大量外汇储备,但相对于上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来说,单靠它调节汇率,无疑是杯水车薪。在实际经济中,中央银行有能力影响汇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公布政策从而改变私人市场行为来获得的.即外汇操作不能仅仅依靠外汇的买进卖出,而是要与“宣示效应”进行配合。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
39、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过度投机。 10试归纳影响总供求的对外经济联系因素都有哪些? 答:总供求状况是经济均衡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判断其存在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影响总供求的变量扩大了.影响总供求的对外联系因素主要有商品进出口、资本流出入、非贸易收支和汇率。 (1)商品进出口 商品出口表示国外对国内商品的需求,构成扩大总需求的因素;商品进口则表示增加国内商品可供量,构成扩大总供给的因素。将进出口因素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的公式可扩展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2)资本流出入 资本流入,如同国内投资支出一样,会扩大总需求;资本流出
40、,表示部分投资流向国外,国内投资需求减少,总供给相对扩大。如果计入资本流出入因素,总供求均衡公式扩展为: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资本流出-资本流入) (3)来自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我国习惯上指以下收支的影响: 第一,侨汇收支。它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类似于资本收支。 第二,服务收支。服务进口时,国外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工作,其所得报酬一部分流往国外,一部分在国内用于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前一部分与侨汇支出类似。后一部分则相当于国内居民消费支出。至于服务出口,我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去国外工作,其所得报酬部分汇回国内,相当于侨汇收入;另一部分在国外用于购买商
41、品和劳务,不影响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三,其他收支,包括各种出入国境者的收支。它对总供给、总需求的影响类同侨汇收支。 (4)汇率 汇率反映本币与外币的折算关系,不同的折算比率对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不同的影响。 如外汇按汇率折成本币恰与出口商品的原来的本币价值(出口成本加一定的利润)相等,这意味着本币投放形成的社会需求,与用外汇购进的进口商品供应可以基本适应。 如外汇按汇率折成本币小于出口商品的原本币成本,就要发生本币投放形成的社会需求大于用外汇购进进口商品的价值,成为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因素。为消除这种影响,就要采取弥补亏损的措施。如外汇按汇率折成本币大于出口商品的原本币价值,则用外汇购进的进口商品增加,有助于缓和原来的社会总供求紧张现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