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6114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5.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高考的变革.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物理课程实施 与高考的变革 几个方面:1、一起看看09年的物理高考试题2、从试题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3、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4、我省高考内容范围的选定和非考试选修内 容部分的开设思考一、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概览 我们主要看全国统一高考试题(I卷)对应 普遍(基本)的要求、落实课程政策和理论的具 体形式反映和一些观念层面的价值取向。我省的高考试题反映出我们对物理高考试题 的价值追求,主要是对教学的导向和高校招生(区分度)的需要。北京市的高考试题代表我国对物理课程价值 的深层次理解,同时也反映出最“新”的形式化表 现。(评述一些关于上海高考:看待问题和表现 形式太极端和片面

2、。)2009年全国统一试题(I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 用力B.气体对气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作用在器壁上的平 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解答:B说的是力,即“力”是相互作用着的物体间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动 量。一般说,气体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所产生的压强越大。但是,答案A是不合适的,因为基本内容是气体的压强,与A所表 述的内涵是有区别的。2、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 镜,两镜面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 4m,右镜8m,如

3、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 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 距离是A.24m B.32m C.40m D.48m3、氢短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 两种波长分别为 m m,已知波 长为 的激光是短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 表 示产生波长为 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 的近似值为A.10.50eV B.0.98 eVC.0.53eVD.0.36eV4、如图,一段导线 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 的长度均为且。流经导线的电流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X X X X说明:该题在矢量计

4、算方面的要求还在教学 的平常要求范围内()。因为本题也可以不从矢量方面考虑,只是 分解为垂直和平行两个投影,再只计算垂 直部分受的力。5、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是轴上的三个点,且 C点在右侧,。贝A.点的电势比点的高B.将负电荷由点移动到点,电场力做正功C.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轴作直线运动说明:本题是考 查 等势线与电场线 在相遇处垂直等 基本知识点。从 定性要求向定量 要求作一些合理 地拓展。以及我个人最认同这种命题的思路。这是物理题 的难度反映的一种合理形式,也是学习物 理的追求(或者说是一种课程目标。)

5、我 们没有一种很确定的规则来描述物理题目 的难与易。(后面再进一步分析该问题)6、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 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 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由此 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说明:就是几个基本公式的分析比较。(、球的体积公式等)7、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 示,图中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m和 mo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图1图2在下列四幅图中,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BI)说明:在图像的学习中,相位的理解是核心,是波 和振动中最核心的知识点。正确普I解相位对于O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总在思考:波的内

6、容 中,什么是最基本的问题呢?即解决问题的 根本依据。我认为是:o我们用此观点来看一看(差3/4个周期)8、质量为的物块以速度运动,与质量为的静 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 相等。两者质量之比可能是A.2 Bo 3 Co 4 Do5解答:应考虑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两 种情况,有。所以,AB正确我认为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学看待问题的观 念,即反映出一定原则性,是一种定性的 要求 o二、非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 点的标号。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 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 源、开关、小灯泡、3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 点。(1)

7、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3根导线,在连接点1、2 已连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_挡。在连接点1、2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 多用电表的 挡。(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5、6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 _可能有故障。(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解答:可认为是考查实验操作知识与技 能的考查。2、某同学为了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 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 板上标出 两点,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 电记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实验步骤如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

8、用天平测量 滑块的质量;用直尺测量 之间的距离,点到水平桌 面的垂直距离,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 离;将滑块从 点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记时器 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重复步骤数次,并求出挡光时间的平均 值;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和斜面倾角的余弦 值;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做出一 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示(重力加速度 为):斜面倾角的余弦=_;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_;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_;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O说明:实质上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如果要 求和已知倒过来,大致就是一较好的实验 题。本题的真实意义是想呈现一种对科学 探究考查的要求,起的是形式作用,即高 考

9、关注到了科学探究。从实验的角度看,仅仅是一个较好的实验设计而已。但是它 反映出“国家”层面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价值 判断。从国家考试层面看,从观念上是把探究作为物理实 验的一种设计思想来看待的,认为是物理实验的 内涵的一方面。换一个角度看,国家层面是认为 科学探究是不能从形式上进行考查的。然而也有 学科的高考说明把“科学探究能力”明确提出来作 为搞考能力要求的。我省的考试说明也出现了这 一问题。(我们的说明即把“探究能力”单独提出 来,又没有把“探究能力”作过明确的解释,但隐 含地把实验能力放在了其内涵之中。后面再进一 步对此问题进行理论上阐释。)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其中 称为电

10、阻温度系数,是材料在时的电阻 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与温度无关的 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岁温度的增加而增 力口,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 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利用具有正 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 成阻值在一定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 阻。已知0时铜的电阻率为Qm,碳的电 阻率为Q m,在0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碳的电 阻温度系数为,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 与铜棒串接成1.0m的导体,要求其阻值在 0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说明:只是运用一下电阻定律和串联电路等 效电阻公式。我感到考查视角过小,没有 彳十么彳介值。4、如图

11、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静止放置三个质量均 为的木箱,相邻两木箱的距离均为。工人用沿斜 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与其它木 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运动。整个 过程中工人的推力不变,最后恰好能推着三个木 箱匀速上滑。已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重力加速度为。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工人的推力;(2)三个木箱匀速运动的速度;(3)在第一次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说明:就是考杳简单的运动过 程,需要的是O是可以的,属于基 本的、普遍的要求。5、如图,在 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 度大小为,方向垂直于 平面向外。轴上距原点为 的一点,为 轴上距 点为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轴的挡 强是原

12、板轴前反,与轴的距离为,的中点在,长度略小于,带电粒子与挡板碰撞 后,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方向的分速度 向、大小不变。质量为,电荷量为(0)的粒子从 点瞄准 入射,最后又通过 点。不计重 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答案: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在磁场中的 轨道半径为设粒子第一次射出磁场的位置是点,因对 称关系有(即每次射出磁场与上次入射进磁场位置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当然每次射出磁场的位置与对应入射进磁 场的位置间的距离也是不变的,为,所以,两次碰撞偏移的距离 为,要最终又通过点,则最终出射点与关于轴对称。设经过 次碰撞,恰好达到要求,则(),且若要能发生碰撞,要求。说明:我仔细研究了这一试题

13、,感到它的难 度主要是超越了高中生的思维水平,知识 上要求却很低。就是现在,我们也很难想 象这两个关系式,并体会它的物理图景。这样一来,本题也就没有了区分度。关于试题的难度:在物理上本来是不应提出这样的 问题,因为,物理重要的是其知识和所蕴涵的逻 辑推理,在实际问题中(不是说数学的工具性在)再加上数学模型,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各环节都是学物理的基本目标,你不能说其中哪个稍弱一些。但是,这是对物理工作者而言的。那么,对高中生 应该要求带什么程度呢?这涉及到我们平时 的教学要求。我的观点是:教学过程只能解决基本知识和物理学 分析、处理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逻辑。难题的解 决是不能教会的。因为所有的人都

14、不会。关于这道题,可以作如下修改:要实现所设计的要求,粒子可以是通过与板碰撞的 过程、也可以是不发生碰撞就达到,那么请你求(1)假如不发生碰撞就实现要求,粒子的速度如 何?(2)假加只发生一次碰撞。(3)假如要发生二次碰撞,。(4)请你 推证粒子要实现要求不能与板发生三次及以上次 碰撞这样一来,从物理思维逻辑上就合理了,不 同的人得分情况也就区分开了。所以,我 想难题不需要回避,但要合理。2009安徽省物理高考题一、选择题1.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 净能源。当笊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 温时,笊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 生,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 以表示为6 H He H

15、 n MeV2、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一2251”卫星和 美国的“钺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 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 星相碰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 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 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3、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 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在扶 梯上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 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 示

16、。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 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 直向下本题考杳受力分析,我认为是很恰当的,这是,首先从力的角度 分析问题是牛顿力学 的基本原则,其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 是力学内容学习的基 本课程目标。4、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数cd,顶点a、。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 等,如图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b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bd往复运动。粒子 从6点运动到应臣的过程中A.先作匀加速运动,后作匀减速运动B.先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后从低电

17、势到高电势C.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D.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说明:本题考查了文林早 基本知识疝技能的 要求。5、右图是科学史上一张著名的实验照片,显示一个 带电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某种金属板运动的轨迹。云室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照片向 里。云室中横放的金属板对粒子的运动起阻碍作 用。分析此径迹可知粒子A.带正电,由下往下运动B.带正电,由上往下运动C.带负电,由上往下运动D.带负电,由下往上运动说明:本题也非常好,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 合理。考虑到并不想使本题有很高的区分 度,如果题中能作点提示,或许更恰当 些。比如:请你通过比较两段弧线的半径 大小,来判断。6、如图所示,一个电阻

18、为R、面积为S的矩形 导线框,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 边垂直并 与线框平面成角,、分别是边和边 的中点。现将线框右半边 绕 逆 时针旋转 到图乙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导线中通过的电荷量是说明:本题的知识点是磁通量的计算,面该 量在物理中是通过矢量的点乘来定义的,这 超出了高中的教学要求。因为,过程中面的 方向(即法向)发生了变化,使得磁通量有 了正、负的不同。如果只靠定性的思考,你 不可能清晰地判断出磁通量的变化情况。二、非选择题7.(1)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 分别处于 和 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 指的挡位,和 的相应读数

19、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指针位置选择开关所 处挡位直流电流100mA直流电压2.5V读数电阻说明:电表的读数是很专业的问题,我也说不清,在中学不作过高要求,但有效数字的计算是可以 讲一下的,比如,若表上读数是12.6,乘以2后,不能是24.12,只能是24.1,今年若涉及到这个问 题,阅卷就麻烦了。再就是电阻挡的读数,本题 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这个刻度处是不能读电阻示 蛇的,较准确的读数范围必须在中线两侧不大的 范围,而本题就太偏远了;多用电表上只所以设 置不同的挡位,就是要实现读数要求的;不过教 材上也错了,现在已经修改了。(2)用右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 的内阻较小,为

20、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 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 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 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a)电流表(量程0.6A、3A);(b)电压表(量程3V、15V);(c)定值电阻(阻值1Q、额定功率5W);(d)定值电阻(阻值10Q、额定功率10W);(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Q、额定电流2A);(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Q、额定电流1A)。那么,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_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A;应选择_Q的定 值电阻,应选择阻值范围是_Q的油动变 阻器。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说明:我感到本题是很好的,尤其是涉及到 也仃定量通比M即

21、定值电阻的选择;这 其中要求也稍微高了一点,比如,选1欧的 电阻,有造成电流表过量程的问题,但实 际实验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不过在高中 阶段这不容易向学生说清楚。(3)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 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3.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3.7日出草图;4.分析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如果不 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 等关系。以下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说明:本实验题的设计也是考查科学探究能 力的呈现形式,但比全国那个要深入一 点、恰当一些。22.在2008年北京残奥

22、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 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 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 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 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 滑轮,二端挂一吊椅,另二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 动员近住,如图脐小。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应,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理 擦,重力加速度取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 以加速度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说明:我认为是很好的题,因为它很 规范、也很有物理特点,要求基本合 理。但我觉得“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 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

23、上攀 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 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 精神。”很不适宜出现在物理题 中。物理试卷不是表现生活中普 通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合适 场所。(可以不与该目标对应)我感到在物理学学习中提态度、情 感、价值观目标是不确切的。因为,它们应该不是一个领域中的东西。23.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沿轴的正方向,场强 为。在点有一个静止的中性微粒,由于内部作 用,某一时刻突然分裂成两个质量均为的带电微 粒,其中电荷量为的微粒1沿轴负方向运动,经过 一段时间到达点。不计重力和分裂后两微粒间的 作用。试求(1)分裂时两个微粒各自的速度;(2)当微粒1到达时,电场力对微粒1做功的瞬时

24、 功率;(3)当微粒1到达点时,两微粒间的距离。说明:这一题的设计很适 宜,即考查的是很基本的 物理知识点,也设计到基 本的物理过程,如运动变 化特点等的分析。不过,计算瞬时功率是存在问题 的,因为这首先涉及功的 定义,即两矢量的点乘,而过程中计算功是可以 的,但是直接过渡到功率 的计算是超纲的。23、该题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作为最后一题 是不合适的,因为缺少应有的区分度。我 总认为,物理高考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 物理课程的学习。过难,即使是合理的 难,也会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况且实际 教学中的难多是不合理的(这反映一个老 师的专业水平);但过易也不附和课程的 地位,全面的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

25、不 负责任的。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一、选择题1、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纪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说明:我认为布朗运动是基本知识点,应该考,也可以考得很难。2、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 B.原子发光现象C.粒子散射现象 D.天然放射现象3、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 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 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

26、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说明:本题是形式上考查“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 的;在课程标准中,是把诸如“类比”等列为物理 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不适宜 的,如果要把类比、归纳、演绎等看作方法,在 社会学层面也许可以,但已经显得很通俗化了,更何况在科学课程中呢!在物理学中称得上是方 法的,大概模型、实验、数学算得上,别的就不 恰当了。尤其是把过程提取出来,就更不合适 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课标中课程三维目 标后两维的内涵表述是不适合中学物理的。我说不好应该如何提物理的课程标准,但我 赞成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单纯的知识点传

27、 授深入一些,赋予中学阶段的学习一定的 思想性,融入到科学学习的范畴之中。我 觉得人受教育主要就是解放思想、丰富精 神,而不仅是应对各种考试。4、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和,电 势分别为和,则5、一简谐机械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 为,波长为。若在=0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 时 刻的波形曲线为A.B.C.D.说明:我们用前面的观点来分析该题。即经 过半个周期时,原点又回到平衡位置;因 波向右传播,原点后面紧连的质点的振动 情况(看位移)应该是原点稍前时刻的位 移。我们看原点的振动图象,在半个周期 时刻的稍前时刻是正的,于是只有A附和。这题是

28、很难的,但难得合理。6、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 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 为,则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滑块将下滑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滑块 将减速下滑说明:实际上就 是一个简单的力 学计算题。7、如图所示的虚线区域内,充满垂直于纸面 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的初速度 由左边界的 点射入磁场、电场区域,恰 好沿直线由区域右边界的 点(图中未画 出)穿出。若撤去该区域内的磁场而保留 电场不变,另一个同样的粒子(不计重 力)仍以相同初速度由

29、点射入,从区域 右边界穿出,则粒子A.穿出位置一定在点下方 B.穿出位置一定在点上方 C.运动时,在电场中的电势 能一定减小D.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 一定减小XXXXXXXXXXXXXX8、图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 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O取环面中心 为质点,以孤直于环 面的轴线为轴。设轴上任意点到点 的距离为,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下面给出的四个表达式(式中为静电力常 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 会求解此处的场强,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 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 判断。根据你的判断,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说明:本题首先是考查量 纲,其次是把这种解决此 类问题

30、的方式作为物理学 方法来要求。这在大学普 通物理中极为常见,考一 考可以,但未必就具有多 重要的特性,以至于要求 所有的高中生都要掌握;我到觉得量纲的要求有很 大的合理性,在我们的教 学中应给予重视。二、非选择题9.(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 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 座上(如图1),并选用缝间距 的双 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 缝屏间的距离。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测量头主尺1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 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 去,第一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2(a)所 示,图2(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 号,此时图2(b)

31、中游标尺上的读数_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 条纹如图3(a)所示,此时图3(b)中游标尺上 的读数_m m;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_mm;这种鱼丸的波长 nmo(2)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 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 动势和内电阻,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 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可当标 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内阻)和若干导线。请根据测定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要求,设计 图4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 来。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出与对应 的电流表的示数,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 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

32、示数如图5所示。处理实验 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的倒数;再制作-坐标图,如图6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的几 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5实验数据对 应而坐标点也标注在图6上o在图6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图线。根据图6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V,内电阻=Q.A517tA0 TI4 n三83 XA rJ.J Ko二 31 SITA*n,二 m iTT-二me tn:ft*m.31-FX:、XI*pm-4ssT:T:I Ta 121A qm rco拳 I r m ri r-【3:-A A 3JW3【3 IX nJ-12:1-1J,r r t:TxI f M-4 11rft

33、14fl*rrnI,说明:就是 一个简单的 电学问题计 算,并和图 象结合起 来。是一个 典型的实验 题。后面的三大题,一是万有引力,一是电磁学 计算问题,还有一个动量、机械能的计算 问题。都是基本的知识点及其分析运用。二、从2009年高考试题中所反映出来 的一些问题1、物理考题试卷总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明显降低首先是选择题的变化,全国统考卷中单选、多选的 要求不高。一些观点。其次是试卷整体难度降低,对数学的要求也减低 To应该说,今年的考题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反映了社 会对物理考试难度改革的愿望。但我们感到三份 试卷在难度的设计方面都需要改进。2、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这里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34、什么是基本知识和技 能?(1)关于基本概念,举例质点、速度和速率等?(重要的是物理意义清楚,没有歧义!)(2)基本知识应该学习到什么程度?并不是每节的 内容都是基本知识,比如“抛体运动”等;我们不 可能把大学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实现,但其间也没 有十分清晰的界线。这就要讨论超纲”这一说 法,比如全国的考纲中规定:“反电动势”、“斜抛 运动”等不能考,就没有道理。3、关于实验考查与科学探究基本的观点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其 实实验与知识间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关于科学探 究,现在很是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一个东西,在考 试中,它已经与知识能力混淆在一起,但在物理 上,一直没有任何一个省的高考把它从形

35、式上提 出要求。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语文、化学等,我 坚决反对从形式上考科学探究,比如,请你提一 个猜想、你能做哪些改进?等等。4、关于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从北京的试卷看,这个问题是很大的,上海 市也是很典型的一个地方。命题人常常把 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经验作为基本知 识和能力对所有人提出要求,这是很不恰 当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得加以思 考。这是新课程带来的渣滓。5、如何应对高考?我想根本是依托在平时的高水平教学上。而 你如何做到高水平的教学,最根本的是在 你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我很喜欢赵凯 华的一个说法:如果你看了一遍相对论,你认为你懂了,那你就根本不理解相对 论;如果又看了几遍,感到越来

36、越糊涂,那说明你大概就懂一点相对论了!我想这 可以用到物理学很多知识的学习上。三、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很重要的 两个原则(也即提高教学效益的首要的两点)1、要追求每一节课有高的立意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其涵义,一是布朗运动-(连 接word);是光的折射(粒字和波模型 得到不同的结果)”;三是“场”一一。我们力求把 一些知识放在科学的范畴中、着眼于理解自然的 本质、追象现象的本质层面。我们学习要追求理论的普遍适用性、要清楚所研究 的问题的价值,这时的学习才可能是积极主动 的。如果我们不能给所讲授的内容在科学层面以 完美的理论性、不能满足学生对科学的崇尚和追 求的心理感受,期望他们一直有内在兴趣的学

37、习 物理是不可能的。2、每节课要注重其物理知识内涵,反映出严密的科 学逻辑(1)一节课有清晰的物理知识内涵,应是一节物理 课的基本特征。否则我们无法对其评论。我总是 认为,一节课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与上面的物 理知识内涵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具体目标要 具体、浅显。),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是为目标服 务的。我从不把教学形式单独拿出来进行评说。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初中、法拉第、麦 克斯韦)”、“光的折射snell公式(它对应的物 理性质是什么?)”(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形式)要遵循严密 的科学逻辑,此即我所强调的:知识的学 习过程要遵循科学探究的原则。前面就说过,知识、过程和方法是不能独立

38、而言的,同样科学探究也是在思想观念层 面有意义的,不直接与什么形式有关。举例:连接word小结一下:当一节课有了知识内涵后,就可 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课程的三维目 标;如果缺少了合理的知识内涵,你就什 么目标都没有!当你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做到了以上两个原 则时,我们才可以去向往态度、情感、价 值观”目标。我过去讲初中物理学习曾写过几句话:我始终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 动性是初中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的具体和基本体现,也是落脚点。如果 这是正确的话,那么,后面的观点也就可 以提出了。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 运用所学的简单知识,去看待和认识、去 解释和说明一些自然想象和生活

39、中的一些 问题。这有助于该侧面目标的实现。第二,我们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物理的观 点、方法去学习知识(即所谓科学探究的 思想),会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可信、有道理。这有助于该侧面目标的实现。第三,上面的两点都是表面的,真正对学生 思想产生影响的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感受到物理理论的认识问题具有本质性、普遍性。这不是简单的学习能够起作用 的,如果都是生活中的物理、都是小实验 得出的结论、课堂教学过程大量时间都是 用来解习题,那将是负面的效应。关于第一条,我还作过这样的表述:高中教学应有一些理论色彩。我这里是想说 高中物理教学不要过于通俗化、尤其不能 追求生活化。我常常向别人兜售这样的观点:人学习获

40、取 知识、深化认识,尤其是学习物理学,重 要的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丰富和思想上的 发展,这是一个过程和追求!用否定的话 说,就是学习最终不是为了促进.其它几个课堂教学的原则在合适的情景下我 们再讨论。四、我省高考内容范围的选定和非考 试选修内容部分的开设思考三、关于高考内容的选择和选修内容 的开设建议1、每年的高考内容是变化的比如,2009年,我们考试的模块是物理1、物 理2、物理31、物理32和物理35。对照全国的新课程考纲,前4个模块是国家规 定的必考内容;物理35属于选考内容。这里,我们不能说,35与其它未考的模块 相比是较为重要的,或者说是更为基础 的。理论上看,33、34和35是同等重

41、要 的,都是基础物理知识。因此,我们的想 法是这三个模块中选一个作为当年的高考 内容,也可能几个模块选几个相关的章 节。当然,并不是所选定的模块的全部章节都纳 入高考范围,具体安排会在每年考试说明 中反映出来。2、各模块内容的开设建议物理33中,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十章热 力学定律(46节作为讲座内容)总是 要学习的;物理34中,第H一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 机械波(47节作为讲座内容)总是要学 习的;物理35中除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外,其它都是应 该学习的,当然要求上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内容也应该以讲座的形式开设: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光和电磁波(光的本性)相对论简介 波粒二象性我想几个老师分别承担某一部分,这样一来 任务也就不重了,积累下来,学校就能形 成完整的选修内容教学体系。以上所述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