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60885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近自然走进自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亲近自然 走进自然 远离“自然缺失症”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术语自然缺失症。所谓自然缺失症,其实并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虽然词是新词,但是对于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现在“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出飞鸟走兽”的不只是城里孩子。但人们提到这些事情,却往往只是感慨而已,似乎也默认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逆的趋势: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无需和自然打交道了。但是理查德洛夫用“自然缺失症”这样

2、似乎耸人听闻的词来告诉公众,这并不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情。因为自然并不只是一个任人类索取的资源集合体,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的源泉,想象力的终极,科学的无穷尽。和自然断裂,不仅会让下一代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生病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如同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指出的,“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书中引用的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洛夫发出警告: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逐渐被钢筋水泥、电源

3、插座和互联网所包围,充斥在生活中的多媒体产品在不知不觉地钝化着孩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孩子幼小的心灵对生命的敏感和敬畏也濒于苍白。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自然缺失症还导致了“抑郁儿”、“小胖墩儿”的增多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的观点则更为痛切:“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儿童的“去自然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成为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新世纪的

4、自然之友、自然之子,理想的状态应是生存在大自然和互联网之中,成为一个保持自然属性的地球村村民。网络应当是我们更密切地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封锁和屏蔽。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璞,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需要使城市更加自然和野性盎然;需要重温这样的至理名言: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自然缺失症在国内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市相关机构曾举办了自然缺失症研讨会,发布了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1300多名儿童中,12.

5、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电子媒介给人们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而且是单一形式)。其实“自然缺失症”一点都不难治,只要走出屋门,来到户外,大自然自有其强大安心的力量,让躁动的心灵变得平静沉稳。玩泥巴,跳水洼,捡石头,听鸟叫,跑、跳、追甚至什么都不做,一切交给自然就好(有人会说“土壤是脏的,里面有细菌”。其实除去一些必要的安全考虑,很多顾虑都是不必要的。)真正的体验自然应该是将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人作为自然的旁观

6、者。而要让孩子对“自然缺失症”说不,还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的用心和爱护。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缘于内心的本能。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亲近,探索自然的博大与奥秘,也是孩子们应有的“福利”。 面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化潮流,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作为儿童的同路人,教师、父母以及所有的成年人,我们应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险”。给孩子相应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在自然中体验。可能在家长和教师看来,孩子只是在翻来覆去地弄那颗石子,或者不停地挖一个泥坑,或者只是把草叶捏来捏去,看上去没什么“建设性”,但其实这正是孩子自我学习和认知的开端。要知道,在自然中遍布着“活动零件”,比如石头、树叶、草棍,看似简单,但却比人工设计的遥控汽车、飞机更能激发想象和创造力。学校教育中,与自然联系密切的是科学学科,各个年级都有亲近自然的教学内容,而任教科学的教师,在教授这样的内容时,可以将孩子们带出教室,让他们置身于自然中,带着他们看动物、种植物、养蚕、看星星、拍月亮,把对自然的爱传达给孩子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