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问题及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0361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问题及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问题及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问题及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事管理世界海运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问题及对策刘景升王晓彤摘要:近年来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收到的船舶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报警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误报警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介绍商渔船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报警原理和搜救处置程序,对误报警相关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误报警船舶安全检查、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监管等对策,以期维护水上无线电秩序,减少搜救资源的耗费。关键词:水上无线电;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误报警;海事监管DOI:10.16176/ki.21-1284.2023.11.006一、引言水上无线电管理工作是海事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主要包括水上无线

2、电行政许可和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船舶无线电设备发出的各类报警信息关乎船舶及船上人员的安危,是海上搜救中心需重点核查处置的一项日常工作。以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为例,近年来搜救责任区内由于设备老旧失灵、保养不当、人为误操作及测试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触发船舶发送极轨道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40 6 MH z E P I R B)报警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误报警事件频发。统计发现,渔船误报警事件占比最高,商船次之。有的误报警信息需调动公务船艇、专业救助力量甚至救助飞机去报警点进行核实确认,造成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搜救资源,且天气恶劣时容易引发次生事故。本文通过介绍商渔船极轨道卫星紧急无

3、线电示位标报警原理和搜救处置程序,分析误报警相关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并提出对策,以期维护水上无线电秩序,减少第46 卷第11期搜救资源的耗费。二、40 6 MHzEPIRB报警的原理及处置程序(一)报警原理1.通信链路基于国际搜救卫星系统(COSPAS-SARSAT),406MHzEPIRB通过搜救卫星(低级轨道搜救卫星、同步轨道搜救卫星、中轨道搜救卫星)将信号传输至地面段任务控制中心或搜救协调中心,由协调中心再转发给负责搜救的搜救单元。1-2 2.报警过程406MHzEPIRB有浮离式自动启动和手动启动两种方式。自动启动时,当报警设备下沉至水面下一定深度(通常为水面下4m),静水压力释放器打

4、开外罩,自浮设备的外罩弹开后示位标设备释放出来,磁性开关启动,水敏开关打开,示位标开始工作。也可人为地将示位标取出并手动启动报警按钮。(二)主要船用报警设备性能(1)目前大多数船舶使用的40 6 MHzEPIRB设25世界海运海事管理备通过其内置GNSS接收机获取位置信息并编码。设备输出功率为5 W,每5 0 s发射一次,每次持续约0.5 s。在水下10 m处时设备至少保持5 min水密,以2 0 m高度落水时不会损坏。可手动或自动启动,启动后电池至少可以工作48 h。(2)定位精度因设备的参数和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GNSS接收机不集成的40 6 MHzEPIRB设备定位精度在3 5 km,G

5、 N S S 接收机集成的EPIRB设备定位精度小于3km。(三)报警的处置1.商船的报警处置通常情况下商船的报警信息较全,报警位置、船名和识别码(MMSI码)相对应,主要处置步骤如下:(1)通过水上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船讯网、宝船网、船队在线、监管指挥系统、导助航系统、4A平台船舶登记模块、4A平台无线电专项整治模块、协同管理平台相关申报查询系统等查询需要的信息。(2)通过VHF、电话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和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承运人、代理人取得联系并核实相关报警信息。2.渔船的报警处置多数情况下,渔船40 6 MHzEPIRB报警的报警位置、船名和识别码(MMSI码)不对应,需要对上述三个报警

6、信息要素分别加以核实研判,处置流程为:(1)通过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内部登记系统查询船名、船舶识别码(MMSI码),查询特定关系人信息,如获取船主的联系方式则直接联系核实。(2)通过报警渔船附近的其他商渔船对报警位置进行核实。可通过商船报警处置程序所列的方式与报警位置附近的商船建立联系并发出核实请求,也可借助北斗系统(比如辽宁省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的短信息功能,向渔船定向发送险情核实请求。对于遇险报警位置附近外省籍的渔船,可协调相应的市海上搜救中心协助,由该市海上搜救中心联络农业农村部门协助核实。(3)报警位置在陆海交界、渔港内的,可通26过地方政府及海事管理机构指派力量前往核实。(4

7、)本省市籍渔船报警位置在外省市搜救责任区的,可联系报警位置所属的搜救中心核实。三、40 6 MHzEPIRB报警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一)不同种类船舶报警次数占比以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为例,自2 0 2 1年1月1日至2 0 2 1年12 月31日,搜救中心共接收处置40 6 MHzEPIRB报警10 2 起,其中商船报警41起,渔船报警50起,公务船艇报警3起,无有效船名信息的报警8起。误报警有9 9 起,误报警率达9 7%。2 0 2 1年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辖区内不同类型船舶的报警次数占比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商船和渔船占总数的89%,其中渔船占49%,为报警次数最多的船舶类型。因此,针对渔船报警

8、的特点(多为人为误操作、设备养护不当失灵等),掌握适合渔船报警信息核实的方式方法,畅通和相关渔船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可提高处置效率,缩短渔船40 6 MHzEPIRB误报警信息核实时间。无有效船名信息8%渔船49%图1不同类型船舶40 6 MHzEPIRB报警次数占比(二)报警处置情况分析2021年全年报警信息核实情况统计如图2 所示,仅有3%的报警信息为真实报警,近9 7%的报警为误报警。经核实确认的误操作误报警占比80%,17%的报警信息未查到船舶登记信息但对报警位置核实无异常情况。经进一步核实,发现多数406MHzEPIRB误报警是由设备故障、设备干扰、设备老化、人为测试及船员误操作引发

9、。搜救中心接收到报警后,会将所有报警信息都作为真实的报警信息,在第一时间按相关程序进行核实处置,不能以惯性思维“误报警”去对待。而9 7%的误报警率在消耗搜救资源的同时也给值班员带来极大的工2023年总第3 41期一公务船3%商船40%海事管理世界海运作压力。人员按照相关程序核实处置。一艘船多次重复发送误报警信息,不仅消耗了值班人员的精力,也浪费真实报警3%报警位置无异常17%误操作,误报警80%图2 报警信息核实情况四、典型案例及分析(一)典型案例1.案例1及处置概况2021年12 月18 日1443时,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接上级部门转警:报警船舶识别码(MMSI码)为“412 2 0

10、4*8”,参考船名为“辽*渔2*9”,报警位置位于39 30 N、12 415 E,要求对该报警信息进行核实确认。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随后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查询核实相关信息,据农业农村部门反馈,报警信息中的识别码及船名均未查到。随后省搜救中心陆续协调属地市海上搜救分中心以及多个成员单位派出搜救力量前往报警点进行现场核实。因天气海况恶劣(浪高3m,偏北风7 8 级),搜救力量自身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加之报警位置处于中朝边境敏感水域,相关单位花费了大量精力用来沟通协调。19 日110 8 时,属地渔业管理部门核实反馈该报警为误报警,报警位置无船舶遇险。此次误报警核实历时2 0 多个小时,共协调出动公

11、务船艇3艘次,联络报警点附近多艘作业渔船。2.案例2 及处置概况2022年3月11日0 2 5 2 时,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接上级部门电话转警,提供的报警船舶识别码(MMSI码)为“412 2*2 11,位置经纬度为3900.0N、12 340.8 E,参考船名为“辽*渔2*22”。经值班员查询研判,结合属地市渔业管理部门的电话反馈,确认该报警为误报警。同时,值班人员经过细心梳理,发现该船舶分别于2 0 2 1年12月2 0 日、2 0 2 1年12 月2 5 日、2 0 2 2 年1月31日发送过3次40 6 MHzEPIRB报警,每次报警信息都由值班第46 卷第11期了宝贵的搜救资源。

12、3.案例3及处置概况2021年12 月31日15 45 时,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接某航海保障中心某通信中心转警,提供的报警船舶识别码(MMSI码)为“413*10 310”,报警位置位于38 15 N、12 32 9 E,参考船名为“YUAN*HE”。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随即通报相关部门加以核实。15 5 1时,值班室接到上海市海上搜救中心的转警,也是该轮的报警信息。当日2356时,值班室再次接到上级部门转达的该轮报警信息,上级部门要求高度重视、尽快核实清楚该报警的情况。因报警点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搜救责任区内,经过省市两级搜救部门多次沟通确认,最后确定该报警信息来自大连某船厂出厂试航的船舶,因

13、人为因素误操作触发报警。该船厂相关责任人写了书面说明。(二)案例分析船舶误报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报警设备技术性能不稳定,工作人员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误操作等。3报警位置如涉及敏感水域或跨辖区,需多方协调评估后才能指派搜救力量前往报警现场核实,同时恶劣气象海况可能给搜救力量带来极大风险。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导致误报警率高的重要因素。监管部门大都围绕设备配备、日常开启,以及识别码使用和相关设置等实施管理。对于违规情况大多采取警告、教育以及书面说明等处理方式,操作人员的违规代价过低,很难形成有效的约束,警示作用不佳,导致误操作误报警事件仍然频发。五、对策和建议(一)海事管理机构加强误报警船舶安全检查海事管

14、理机构可考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误报警船舶靠港后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将误报警作为明显证据对该船报警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工作状态及船员的适任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船舶及时整改安检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海安法)第10 1条第三款规定:“有其他违反海上27世界海运海事管理无线电通信规则的行为,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罚款并暂扣责任船员适任证书。”对无线电设备管理、操作不当产生有害干扰未及时消除或引发事故的情形适用此条规定,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形对责任船员进行行政处罚,从根本上减轻人为因素导致无线电设备误报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二)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渔业船舶和

15、从业人员的监管海安法第118 条规定,“渔业船员、渔业无线电、渔业航标的监督管理,渔业船舶的登记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渔政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应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或在出港前检查船上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工作情况4,杜绝渔船“带病”出海作业,在船工作的从业人员达到“懂设备、会使用”的程度,对人为操作触发误报警的行为进行处罚,起到约束效果。(三)监管机构或部门间加强联动充分利用“商渔共治”等专项行动,海事管理机构和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加大联合检查力度,针对无线电设备强化相关检查,及时督促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利用“安全知识进渔村”“商渔船船长面对面”等专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宣贯,强

16、调误报警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提升渔船船员法制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船舶无线电及导助航设备操作水平。(四)严格规范船上人员EPIRB设备相关操作船上相关人员在日常操作、维护、保养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EPIRB设备,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操作。培训部门、船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员的培训,发挥现有管理规定的强制作用,提高船员对无线电设备误报警的重视程度。同时建议船舶结合自身所配备的设备特点制定详细的日常维护保养、报警测试、取消误报警的操作流程,加强日常管理。六、结语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关乎船舶航行安全,关乎人命救助。不按规定正确使用无线电通信,不仅会威胁船舶自身安全,还扰乱了正常的海上无线电通信秩序,甚至会

17、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介绍40 6 MHzEPIRB误报警的基本原理、相关数据和处置程序,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误报警率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维护水上无线电秩序,减少搜救资源的耗费。参考文献:1陈放,张国强,关巍.GMDSS通信设备与业务M.3版.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 0 2 1.2 彭晓星.GMDSS系统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 0 0 8(1):37-40.3 杨善利,于海源.析GMDSS系统误报警的发生与防范J,航海技术,2 0 0 0(1):36-37.4陈寅杰,石瑞.我国渔船配备应急无线电示位标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 0 17(2):5 0-5 5.作者简介:刘景升,辽宁海事局指挥中心(搜救办),副主任。王晓彤,辽宁海事局指挥中心(搜救办),搜救协调员,三级主办。282023年总第3 4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