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常用建筑材料送样要求
一、砼、砂浆等强度检验
1、砼抗压:三块试件为一组。砂浆抗压:六块试件为一组。硫磺锚固砂浆:(5CM立方体)三块试件为一组。水泥土:三块试件为一组。砼抗折:三块试件为一组。碎石强度:(5CM立方体)六块试件为一组。道碴强度:(5CM圆柱体)六块试件为一组。
2、试件应在28天龄期到达之前送到检测中心。除水泥土试件龄期90天或特殊要求的试件外,任何试件不得超过28天。
3、试件必须有制作日期、强度等级等记号。记号宜用钉子刻划,不宜用墨笔写。任何空白试件都不予受理。
二、水泥物理检测
1、水泥委托检验试样,必须以每一个出厂水泥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不得对有两个以上出厂编号的水泥混合取样。
2、水泥试样必须在同一编号不同部位处等量采集,取样点至少在20个以上,经混合均匀后用防潮容器包装,重量不少于12kg。
三、砼小型空心砌块、砖强度检验
1、随机抽样。
(1)砖:3.5万~15万块为一批,不足3.5万块按一批计。
(2)砌块:5万块为一批,不足5万块按一批计。
2、十五块砖为一组。
3、七块砌块为一组。
四、钢筋抗拉、冷弯检验
1、原材料四根为一组。两根作抗拉试验,长度为500~550 mm;两根作冷弯试验,长度为350~400mm。
2、从每一验收批中抽取两根钢筋,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cm处截取拉力和弯曲试件各一段。
3、搭接焊接抗拉试验三根试件为一组,长度为600mm(d>25mm,长度为650mm)。
4、闪光对焊试验六根试件为一组,抗拉试件三根,长度为550mm;冷弯试件三根,长度为400mm。
五、碎石、黄砂送样要求
1、黄砂、碎石均以400m3或600t为一组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为一批。
2、取样:
(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八份(碎石共十五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四份(碎石八份)组成一个样品。
(3)、从火车、汽车、轮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八份(碎石十六份)组成一组样品。
3、每组砂样品的最少取样数量(Kg):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
筛分析
4.4
表观密度
2.6
紧密密度和堆积密度
5.0
含水量
1.0
含泥量
4.4
泥块含量
1.0
坚固性
2.0
4、每组碎石样品的最少取样数量(kg):
试验项目
最大粒径(mm)
10
16
20
25
31.5
40
63
筛分析
10
15
20
20
30
40
60
表观密度
8
8
8
8
12
16
24
紧密密度和堆积密度
40
40
40
40
80
80
120
含水率
2
2
2
2
3
3
3
含泥量
8
8
24
24
40
40
80
泥块含量
8
8
24
24
40
40
80
针片状含量
1.2
4
8
8
20
40
/
六、砼、砂浆配合比
1、各种原材料、外加剂必须提前30天送达检测中心(特殊情况提前10天)。
2、取样要求:水泥:20Kg。砂:40Kg。碎石:60Kg。
二、有关钢筋牌号、性能、等级等
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由HRB和牌号的屈服点最小值构成。H、R、B分别为热轧(Hot rolled)、带肋(Ribbed)、钢筋(Bars)三个词的英文首位字母。热轧带肋钢筋分为HRB335、HRB400、HRB500三个牌号。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50mm,本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6、20、25、32、40、50mm。
钢筋牌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BR335、HBR400、HBR500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分别为2、3、4。厂名以汉语拼音字头表示。直径(mm)数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直径不大于Ф10mm的钢筋,可不轧制标志,可采用挂标牌方法。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试样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d≤25mm时 350mm
25mm<d≤32mm时 400mm
32mm<d≤50mm时 500mm
摘自GB1499—1998
热轧直条光圆钢筋级别为Ⅰ级,强度等级代号为R235。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20mm,本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6、20mm。
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称直径
直径允许偏差
不圆度 不大于
≤20
±0.4
0.40
进行冷弯试验时,受弯曲部位外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摘自GB13013—91
冷轧带肋钢筋代号:LLxxx(第一个为“冷”字的汉语拼音字头;第二个为“肋”字的汉语拼音字头;后面“xxx”为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等级数值。
钢筋抗拉强度分为3级:LL550、LL650、LL800。
LL55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550Mpa的钢筋;
LL65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650Mpa的钢筋;
LL80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pa的钢筋;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4~12mm,推荐钢筋公称直径为5、6、7、8、9、10、mm。
进行冷弯试验时,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钢筋应成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和同一级别的钢筋组成,每批不大于50吨。
钢筋每盘应由一根组成;LL650和LL800级钢筋不得有焊接接头.
松弛试验要点:
试样长度不小于公称直径的60倍。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
加荷速度为200±50Mpa/min,加荷完毕保持2min后开始计算松弛值。
摘自GB13788—9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19—9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4274—88
热轧厚钢板和钢带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700和GB1591的规定
16Mn
厚度
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伸长率
冷弯
Q345B
≤16
345
470~630
21
2d 180°
A
Q345B
>16~25
325
470~630
21
2d 180°
B
Q345B
>25~36
315
470~630
470~630
22
22
2d 180°2d 180°
C
D
热轧直条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拉伸、冷弯试验取样方法:
拉伸----任选两根钢筋切取,取样数量2。
冷弯----任选两根钢筋切取,取样数量2。
热轧直条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拉伸、冷弯试验方法:
拉伸、冷弯试验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
计算钢筋强度用截面面积采用表所列公称横截面积。
冷轧带肋钢筋拉伸、冷弯、松弛试验取样方法:
在每(任)盘中的任意一端截去500mm后切取;
取样数量:拉伸试验逐盘1个;
弯曲试验每批2个;
松弛试验定期1个。
钢筋试验温度:10~35℃
金属弯曲试样长度:L≈5d+150mm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样长度(规格0.3~10.0mm):150~250mm
金属拉伸试验速度:<150000N/mm2———→1~10N/mm2s-1
≥150000N/mm2———→3~30N/mm2s-1
三、钢材直径与截面积表
盘条
GB701-97
普通钢材
GB1499-91
直径
面积
重量
直径
面积
重量
Mm
Mm2
Kg/m
Mm
Mm2
Kg/m
5.0
19.63
0.154
8.0
50.27
0.395
5.5
23.76
0.187
10.0
78.54
0.617
6.0
28.27
0.222
12.0
113.1
0.888
6.5
33.18
0.261
14.0
153.9
1.21
7.0
38.48
0.302
16.0
201.1
1.58
7.5
44.18
0.347
18.0
254.5
2.00
8.0
50.27
0.395
20.0
314.2
2.47
9.0
63.62
0.499
22.0
380.1
2.98
10.0
78.54
0.617
25.0
490.9
3.85
11.0
95.03
0.747
28.0
615.8
4.83
12.0
113.1
0.888
32.0
804.2
6.31
13.0
132.7
1.04
36.0
1018
7.99
14.0
153.9
1.21
40.0
1257
9.87
50.0
1964
15.42
四、螺旋道钉锚固用料与工艺
一、 材料技术条件
螺旋道钉锚固作料,由硫磺、水泥、砂子和石蜡配制而成。
1、 硫磺:Ⅱ~Ⅲ级工业用硫磺,纯度为95%及以上,配制前打成碎块,如受潮,应在配制前干燥.
2、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低于425号,如有结块,配制前过筛.
3、 砂子:天然级配中粗砂,粒径不大于2mm,配制前过筛、洗净、烘干。
4、 石蜡:一般工业用石蜡,配制前打成碎块。
5、 各种材料不得混有杂物。
二、成分配合比
根据气候条件,按以下规定的质量配合比范围,试验选定各种材料用量:
硫磺 : 水泥 : 砂子 : 石蜡
1 : (0.3~0.6) : (1~1.5) :(0.01~0.03)
配制成的溶液应较稠,其流动度以不影响灌注为宜.
三、溶制工艺
1、 按选定的配合比,称好各种材料的一次溶制量。
2、 先将砂子放入锅内搅拌加热至于100℃~120℃,再将水泥放入锅内搅拌加热至130℃左右,最后将硫磺和石蜡放入锅内,继续搅拌加热,使溶液混合均匀,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温度升至于160℃左右)即可使用.
四、锚固工艺
1、 清理好钉孔,恢复原为的喇叭型。
2、 用粗砂将孔底封死并捣固,净留孔深不小于是160mm。
3、 摆正锚固架,控制螺纹道钉位置。
4、 溶液一次灌够,但不宜太满。
5、 将螺旋道钉顺锚固架左右旋转垂直插入,螺旋道钉的方(圆)台应高出承轨台面,使用弹条扣件时高出0~2mm。
6、 外溢的溶液凝固后,应铲除干净。
五、注意事项
1、 硫磺为易燃物,不得近火存放,配制溶液时不得先放硫磺。
2、 溶制锚固料时,应控制火力,温度不得超过180℃。
3、 溶制锚固料时,作业人员应戴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处。
4、 溶制处所与锚固地点距离不宜太远。
5、 如有剩余的已凝固锚固料,可在下次打碎放入锅内溶化使用.
五、有关硫磺锚固的参考资料
一、 硫磺简介
硫磺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淡黄色,质硬而脆,不传热和电。硫磺的溶点为110℃~120℃,燃点为220℃左右。硫磺不溶于水。
硫磺溶化为液体时流动性最好稠度为140℃~150℃,稠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转浓,在160℃~180℃时已成浓稠状态,温度低于140℃时也温度的降低而转浓稠,在温度低于是110℃时即开始凝固成为固体。
硫磺是耐化学腐蚀的良好材料,对任何浓度的盐酸都不起作用,但不能抵抗浓的碱液及强氧化剂的作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可能遇到的酸碱情况均无甚影响。
二、 硫磺锚固
〈一〉 什么叫做硫磺锚固?
硫磺锚固是硫磺、水泥、沙子和石蜡的混合物溶制成硫磺浆灌入钢筋混凝土轨枕的予留孔内以固定螺旋道钉的方法叫做硫磺锚固。
〈二〉 硫磺锚固的特点:
1、 成本低。
2、 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
〈1〉 平均抗压强度为319~479Kg/cm2;
〈2〉 平均抗拉强度为27~60kg/cm2;
〈3〉 浸油后抗拉强度无甚影响(配合比为1:1.2:0.4的试件浸油6天后平均抗拉强度为49kg/cm2);
〈4〉 在高温下抗拉强度稍有降低(配合比为1:1.2:0.4的试件,当温度为56℃时其平均抗拉强度为38kg/cm2 );在低温下抗拉强度变化不大(配合比为1:1.2:0.4的试件,在-30℃冷冻14天后抗拉强度为44kg/cm2);
〈5〉 在浸水状态下强度虽有所降低(特别以抗拉强度为显著),但在干燥后强度又可恢复(配合比为1:1.2:0.4的试件浸水25天后抗拉强度由52kg/cm2降低到达24kg/cm2, 抗压强度由437kg/cm2降低到344kg/cm2,但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硫磺锚固在浸水状态下螺旋道钉拔出力达到6.6吨时混凝土试块破裂而硫磺锚固仍完整无损.用铁试块试验硫磺锚固的抗拔力,拔出力达到9.2吨时发生松动现象.
〈6〉 可以满足自动闭塞区段的电气绝缘要求(硫磺锚固的钢筋混凝土轨枕浸水36天后表面再浇以大量的水,当温度为30℃时每根轨枕的漏泄电阻为4500欧姆,设计要求为不小于2000欧姆).
〈三〉 硫磺锚固配合比的选择
1、硫磺锚固材料的规格和要求
〈1〉硫磺 工业用硫磺,含硫量在87%以上。
〈2〉水泥 #325以上。
〈3〉沙子 最大粒径为2毫米,符合混凝土用沙子的级配标准.
〈4〉石蜡 工业用石蜡
2、配合比的选择
根据铁道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果以硫磺 :沙 :水泥=1 :1.2 :0.4为合宜.
各种配合比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表
配合方案
重量配合比
硫磺:沙子:水泥
平均抗压强度
(kg/cm2)
平均抗拉强度
( kg/cm2)
1
1:0.8:0.2
342
27
2
1:0.8:0.4
451
42
3
1:0.8:0.5
383
--
4
1:0.8:0.6
424
--
5
1:0.8:0.8
427
41
6
1:1.0:0.2
367
33
7
1:1.0:0.3
316
--
8
1:1.0:0.4
381
39
9
1:1.0:0.5
407
--
10
1:1.0:0.6
456
--
11
1:1.0:0.8
425
55
12
1:1.2:0.2
449
42
13
1:1.2:0.4
439
48
14
1:1.2:0.5
438
--
15
1:1.2:0.6
479
38
16
1:1.2:0.8
404
60
本表所用水泥为#325矿渣水泥.本表录自铁道科学研究院《混凝土轨枕和扣件的研究》这篇论文.所有硫磺锚固的力学和绝缘性能,都录自这篇论文.
六、泥浆试验操作要点
NB-1型泥浆比重计操作要点
将泥浆注入泥浆杯中,齐平杯口为止,不要留有汽泡。将杯盖轻轻盖上,多余泥浆和空气即从杯盖中间小孔排出,再将溢出的泥浆揩刷干净。然后把杠杆的主刀口放到底座的主刀垫上去,将砝码缓缓移动,当水泡位于中央时,杠杆成水平状态,砝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比重。
1006型泥浆粘度计操作要点
在测粘度前,先将粘度计用水冲刷干净,再在化验用的泥浆搅拌机中,把泥浆搅拌1分钟,然后用量杯将500及200ml(700ml)的泥浆通过筛网注入粘度计,其流出口用手指堵住不使流出。
测量时将500ml的量杯置于流出口下,当放开堵住出口的手指时,同时开动秒表,待泥浆流满500ml量杯,达到它的边缘时,再按动秒表使其停止,记下流出的时间,这就是泥浆的粘度。
注意:假如在测定粘度前,没有将泥浆按上法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则应把泥浆由量杯重新倒入粘度计中,重复测试,一直到流出的时间不再减少为止。
NA-1型含砂量计操作要点
1.把泥浆充至测管上标有“泥浆”字样的刻线处,加清水至标有“水”的刻线处,堵死管口并摇振。
2.倾到该混合物于滤筒中,丢弃通过滤筛的液体,再加清水于侧管中,摇振后再倒入滤管中,反复之,直至管内清洁为止。
3.用清水冲洗筛网上所得的砂子,剔除残留泥浆。
4.把漏斗套进滤网,然后慢慢翻转过来,并把漏斗嘴插入测管内,用清水把附在筛网上的砂子全部冲入管内。
5.待砂子沉淀后,读出砂子的百分含量。
6.将仪器清洗并擦干,收入箱内。
七、砼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
表1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灰比
W/C
备 注
σ
Fcu,o
Rc
碎石
卵石
10
2.5
14.1
425
0.885
0.838
碎石
Fcu,o
=0.42Rc(C/W-0.34)
卵石
Fcu,o
=0.38Rc(C/W-0.32)
525
1.021
0.974
3.0
14.9
425
0.851
0.805
525
0.985
0.937
3.5
15.8
425
0.816
0.770
525
0.946
0.899
4.0
16.6
425
0.787
0.742
525
0.915
0.868
15
2.5
19.1
425
0.709
0.665
525
0.829
0.783
3.0
19.9
425
0.687
0.644
525
0.805
0.759
3.5
20.8
425
0.664
0.622
525
0.779
0.734
4.0
21.6
425
0.645
0.603
525
0.758
0.713
表2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灰比
W/C
备 注
σ
Fcu,o
Rc
碎石
卵石
20
2.5
24.1
425
0.591
0.552
碎石
Fcu,o
=0.42Rc(C/W-0.34)
卵石
Fcu,o
=0.38Rc(C/W-0.32)
525
0.698
0.654
3.0
24.9
425
0.576
0.537
525
0.680
0.638
3.5
25.8
425
0.560
0.522
525
0.662
0.620
4.0
26.6
425
0.546
0.508
525
0.647
0.605
25
2.5
29.1
425
0.508
0.471
525
0.603
0.562
3.0
29.9
425
0.496
0.461
525
0.590
0.550
3.5
30.8
425
0.484
0.449
524
0.576
0.537
4.0
31.6
425
0.474
0.439
525
0.564
0.525
表3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灰比
W/C
备 注
σ
Fcu,o
Rc
碎石
卵石
30
2.5
34.1
425
0.444
0.411
碎石
Fcu,o
=0.42Rc(C/W-0.34)
卵石
Fcu,o
=0.38Rc(C/W-0.32)
525
0.530
0.493
3.0
34.9
425
0.436
0.403
525
0.520
0.483
3.5
35.8
425`
0.426
0.394
525
0.509
0.473
4.0
36.6
425
0.418
0.387
525
0.500
0.464
40
2.5
44.1
425
0.356
0.328
525
0.427
0.395
3.0
44.9
425
0.350
0.323
525
0.421
0.389
3.5
45.8
425
0.344
0.317
525
0.414
0.382
4.0
46.6
425
0.339
0.312
525
0.408
0.377
表4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灰比
W/C
备 注
σ
Fcu,o
Rc
碎石
卵石
35
2.5
39.1
425
0.395
0.365
碎石
Fcu,o
=0.42Rc(C/W-0.34)
卵石
Fcu,o
=0.38Rc(C/W-0.32)
525
0.473
0.439
3.0
39.9
425
0.388
0.358
525
0.465
0.431
3.5
40.8
425
0.381
0.351
525
0.457
0.423
4.0
41.6
425
0.374
0.345
525
0.449
0.416
50
425
525
425
525
425
525
4.0
56.6
425
525
0.344
八、混合砂浆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
表5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泥
用量
备 注
σ
fm
Rch
Qc
Kg/m3
2.5
0.50
3.32
425
113
1)fm=fm*k+1.645σ
2)fm=A*Rc*Qc/1000-B
3)Rc=Rch+2
4)混合砂浆
A=1.50
B=4.25
5)混合砂浆用水量
W=260~300
6)石膏用量 Qd
Qd=A-Qc
A=300~350
7)石膏稠度应为120mm
8)参照JGJ-94标准
0.62
3.52
425
116
0.75
3.73
425
120
5.0
1.00
6.65
425
163
1.25
7.06
425
169
1.50
7.47
425
176
7.5
1.5
9.97
425
213
1.88
10.59
425
222
2.25
11.20
425
231
九.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 表6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泥
用量
备 注
σ
fm
Rch
Qc
Kg/m3
5.0
1.00
6.65
425
217
1)fm=fm*k+1.645σ
2)fm=A*Rc*Qc/1000-B
3)Rc=Rch+2
4)水泥砂浆
A=1.05
B=3.50
5)用水量
W=270~330(kg/m3)
6)参照JGJ-94标准
525
177
(取200)
1.25
7.06
425
226
525
184
(取200)
1.50
7.47
425
235
525
192
(取200)
7.5
1.50
9.97
425
288
525
235
1.88
10.59
425
302
525
246
2.25
11.20
425
315
525
257
10.0
2.00
13.29
425
359
525
293
2.50
14.11
425
377
525
308
3.00
14.94
425
395
525
322
十、砼配合比设计中基本参数的选取
一.用水量<kg/m3>
1.当水灰比在0.4~0.8范围时,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砼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表选取.
2.水灰比大于0.8或小于0.4的砼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砼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流动性、大流动性砼的用水量:以本规程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 时砼的用水量。
拌合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
指标
10
20
40
16
20
40
维勃
稠度
[s]
15~20
175
160
145
180
170
155
10~15
180
165
150
185
175
160
5~10
185
170
155
190
180
165
坍
落
度
[s]
10~30
190
170
150
200
185
165
30~50
200
180
160
210
195
175
50~70
210
190
170
220
205
185
70~90
215
195
175
230
215
195
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砼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则减少5~15kg;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相应调整;
3.流动性砼系指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0~150mm的砼,大流动性砼则指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60mm的砼。
二.砂率【SP】〔%〕
砼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坍落度小于或等于60 mm,且等于或大于10mm的砼砂率,可根据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表选取。
〈二〉.坍落度大于或等于100mm的砼砂率,应在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三〉.坍落度大于60mm或小于10mm的砼及掺用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砼,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水灰比
〔 w/c〕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6
20
40
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
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
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注: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于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2.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砼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3.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4.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十一、砼铁路强度评定标准(TB10425-94)
一、 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砼应按现行的《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有关规定执行。
二、 一般规定:
1、砼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2、砼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150×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比不得超过5%。
三、 标准差(σ。)已知方法检验:(主要适用于预制场,砼搅拌站)
1、当砼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及施工管理水平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砼的强度变异性(σ。/ fcu均)又能保持稳定时,宜采用此法。
2、取连续四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fcu,min应取两式中较大值)
m1fcu,≥fcu,k+0.8σ。 〈1〉 注: mfcu,—平均值
f1cu,min≥fcu,k-0.85σ。 〈2〉 fcu,min—最小值
f1cu,min≥0.85fcu,k 〈3〉
四、 标准差未知方法检验:
1、当原材料、施工工艺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变异性又不能保持稳定,或在前一阶段各检验期内的同类砼没有足够数据能确定验收批砼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差时,采用此法。
2、五组或五组以上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m2fcu ≥fcu,k+0.85sfcu 〈4〉 注: S—标准差(五组以上)
f2cu,min≥fcu,k-A×B 〈5〉 A、B查表得:5—9组 A=0.85
C20—C40 B=4.5
五、小样本方法检验:
2—4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m3fcu ≥fcu,k+C 〈6〉 注:C、D查表得:C20—C40 C=4.7
f3cu,min≥fcu,k+D 〈7〉 D=3.1
十二、数据修约规则〈GB8170—87〉
1.术语
1.〕修约间隔:系指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
2.〕有效数字:〔注:钢筋截面积采用四位有效数字,砼强度保留小数点后一数〕
3.〕单位修约:〔半个单位修约〕
指修约间隔为指定位数的0.5单位,即修约到指定位数的0.5单位。
≤2.5,为0;2.5<X<7.5,为5;≥7.5,为10。
例:钢筋修约
298.8 8.8>7.5→进→10,为100。
441.2 1.2<2.5→进→0,为440。
原理:将拟修约数值乘以2,所得的修约数再除以2。〈修约间隔为1〉
A 2A
27.25 54.5→54→27.0
27.35 54.7→55→27.5
2.进舍原则:〈四舍六入五单双〉
1.〕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2.〕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0的数字时, 则 进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
3.〕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边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为奇 数,则进一,为偶数则舍去。
3.不须连续修约。
27
十三、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砂的最少取3样数量〈kg〉
试验
项目
碎〔卵〕石最大粒径〔mm〕
砂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筛分析
10
15
20
20
30
40
60
80
4.4
表观密度
8
8
8
8
12
16
24
24
2.6
含水率
2
2
2
2
3
3
4
6
1.0
吸水率
8
8
16
16
16
24
24
32
4.0
堆积、紧密密度
40
40
40
40
80
80
120
120
5.0
含泥量
8
8
24
24
40
40
80
80
4.4
泥块含量
8
8
24
24
40
40
80
80
10.0
针、片状含量
1.2
4
8
8
20
40
/
/
/
有机质含量
2.0
云母含量
0.6
硫化物及硫酸盐
1.0
0.05
轻物质含量
3.2
氯离子含量
2.0
碱活性
7.5
坚固性
〔分成5—2.5,2。5—1.25,1.25—0.63,0.63—0.315四个粒级各取0.1kg。〕共计0.4。
十四、合理砂率值的选用
合理砂率的标准就应该是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砼拌合物获得量大流动度,且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时的砂率值。
相同的用水由于砂率变化引起的坍落度变化是一个具有极大值的向二个方向都逐渐减小的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极大值处的流动性最好,该处的砂率值也最合理。
试验表明:
在水灰比较低的情况下,砂率的变化对坍落度变化比较缓和。
在水灰比较高的情况下,砂率的变化对坍落度变化敏感性比较大。
当用水量大且水灰比高的砼,由于水泥浆稀,保水性不好,当砂率偏低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离析,此时坍落度虽然高,但不能作为评定坍落度标准,
砂率的变化对砼强度的影响远不如流动度影响那么显著,只有砂率过小砼发生离析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砂率过大不易成型,但只要捣实,强度下降并不太大。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
级
配
情况
公称
粒级
(Mm)
累计筛余、按重量计(%)
筛孔尺寸,(圆筛孔)(毫米)
2.5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连续粒级
5~10
95~100
80~100
0~15
0
5~15
95~100
90~100
30~60
0~10
0
5~20
95~100
90~100
40~70
0~10
0
5~30
95~100
90~100
70~90
15~45
0~5
0
5~40
95~100
75~90
30~65
0~5
0
单粒级
10~20
95~100
85~100
0~15
0
15~30
95~100
85~100
0~10
0
20~40
95~100
80~100
0~10
0
30~60
95~100
75~100
45~75
0~10
0
40~80
95~100
70~100
30~60
0~10
0
砂颗粒级配区
级配区
筛孔尺寸 累计筛余
(mm) (%)
1区
(粗)
2区
(中)
3区
(细)
10.00
0
0
0
5.00
10~0
10~0
10~0
2.50
35~5
25~0
10~0
1.25
65~35
50~10
25~0
0.63
85~71
70~41
40~16
0.315
95~80
92~70
85~55
0.16
100~90
100~90
100~90
对细度模数为3.7~1.6的砂,按0.63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中的任何一个级配区以内.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