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约翰罗默剥削理论探析An Analysis to the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
2、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
3、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签名):年 月 日摘 要约翰.E.罗默(John E. Roemer,1945- )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是著名的左翼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默对剥削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颇具影响力然也颇富争议。本文尝试对罗默剥削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扼要介绍罗默剥削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总体展现其理论主要思想之后,侧重于论证其理论逻辑缺陷及其方法论上的局限性,指出其理论称不上是逻辑严密、能合理解释现实的科学理论;揭示罗默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是
4、坚持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把现象当作本质、把形式当作内容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错误;由此得出了如下结论:罗默剥削理论是无法取代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科学地位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当前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不可替代的科学理论。最后评析罗默剥削理论主要思想内容,批判其谬误,吸收其精华,以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正确对待剥削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罗默;剥削理论;劳动价值论XIIABSTRACT John E. Roemer, a professor in Yale University Politics Science Department, who is a well-known Left-W
5、ing economist and political philosopher. As one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of the Analysis Marxist school, Roemers research can say is unique, the influential but also quite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comb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First, succinctly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n
6、which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produced and overall unfolding its main idea. Second, stressed on its logic flaw in his theory and the limitation of its methodology, pointed out that his theory is not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be strict in logic and explain the reality reasonably. Third, pointed out
7、 that it was metaphysical and empirical that Roemer denied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because he treated the phenomenon as the essence, treated the form as the content. Then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cant replace the scientific position of Marxs, Marxs labor theory of
8、 value is still the current irreplaceabl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analyzed the capitalism exploitation. Finally evaluated the main content of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criticized its error and absorbed its ess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reating the exploitation question of
9、 practice of social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Roemer; Exploitation theory; Labor theory of value目 录绪 论 1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二、国内研究现状2三、主要研究内容4第一章 约翰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5一、罗默剥削理论产生的背景5二、罗默剥削理论的主要思想6第二章 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否定不了劳动价值论17一、非劳动价值论理论的逻辑缺陷17二、非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的局限24三、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27第三章 对罗默剥削理论主要思想内容的评析32一、一般
10、剥削理论32二、社会主义剥削34三、社会必要剥削35结 束 语 37参 考 文 献 39后 记 42ContentsIntroduction .1Subchapter 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electing the topic1Subchapter 2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2Subchapter 3 Main concern4Chapter 1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not labor theory of value.5Subchapter1
11、 The background on which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produced5Subchapter 2 The main idea of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6Chapter 2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 can not deny Labortheory of value17Subchapter 1 The logic flaw of non-labor theory of value17xxSubchapter 2 The limitation of methodology of n
12、on-labor theory of value 24Subchapter 3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can not be denied27Chapter 3 Evaluate the main content of Roemers Exploitation Theory32Subchapter 1 General exploitation theory32Subchapter 2 Socialism exploitation34Subchapter 3 Social essential exploitation35Conclusion .37Bibliograp
13、hy 39Postscript 42绪 论绪 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剥削问题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当然莫过于马克思了,“剥削”概念尽管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的,但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剥削理论。马克思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几乎不承认剥削,因为他们认为基于自愿的交易不存在剥削。谈论剥削问题的大都是西方左翼学者,而且基本上是在马克思经典剥削理论意义上来谈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剥削理论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1982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教授约翰E罗默(John E. Roemer)的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一书 (关于剥削和阶级理论,罗默还有其他著作,但内容大同小异。于1988年由哈佛
14、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是罗默著作中比较新和比较通俗的一本。之后国内也有了中译本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问世了,并被公认为是柯亨以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这部富于原创性的著作中, 罗默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和数学中的博弈理论, 借助于分析哲学的方法, 把马克思的古典的剥削理论放在更一般化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从而提出了一般的剥削理论。这一理论可以对任何形式的剥削概念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进行解释,但是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不同的是,它根本否定了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问
15、世后,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成为西方左翼学者讨论的热点,甚至引得西方一些自由主义学者也纷纷撰文加以评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三是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劳动雇佣关系成为普遍关系。这些变化无疑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工人出卖劳动是否遭受剥削,大量的非劳动所得是否属于剥削收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允许剥削存在;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等。剥削问题成为困扰我国学术界和
16、整个社会,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能加以重视并予以很好的解决的话,势必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影响,是我们迫切需要认真对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在 2000 年以后也逐渐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学界,以致于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后起之秀坚信:我们不需要借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可以解读“剥削”现象了;有人甚至引申出“劳动价值论应当灭掉”的结论。由此可见,罗默剥削理论造成了对劳动价值论的冲击,无疑是对马克思的经典的剥削理论的一个挑战,已影响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科学性, 影响到其理论地位,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因此,有必要对
17、其进行分析,以厘清理论思路,正本清源,并为我国新时期继续坚持劳动价值论及正确看待剥削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及有益借鉴,这对于贯彻新时期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对于推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从我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内众多的学者们主要是从某个方面对罗默剥削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或是侧重分析其思想内容,或是侧重探讨其方法论,真正系统性研究的文章还很少:侧重分析其思想内容的有:俞吾金的解读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俞吾金.解读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18、),2002,(3):7-12.认为罗默于1982年出版的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罗默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陷入危机之中,是因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缺乏一个新的剥削理论。他从博奕论出发,提出了“一般剥削理论”,创制了“社会必要剥削”、“社会主义的剥削”等新概念。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困难。段忠桥的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段忠桥.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3):97-105.从三个方面具体的介绍了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的主要思想,并认为该理论虽然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9、也有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中央编译局的鲁克俭当代西方剥削理论评析鲁克俭.当代西方剥削理论评析J.教学与研究,2003,(8):70-76.一文概括了罗默剥削理论的四个重要特点并认为,罗默犯了马克思所批评的错误,即只在交换领域做文章,仅凭此是无法解释资本家利润的来源的,更不可能解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赵磊的评罗默的剥削理论赵 磊.评罗默的剥削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92-94. 认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比,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十分幼稚,并谈了五点理由。侧重探讨其方法论的有:胡孝四、郑小升的罗默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逻辑思路之比较研究胡孝四,郑小升. 罗默与马克
20、思剥削理论的逻辑思路之比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7,(11):94-98. 从逻辑思路的角度对罗默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该文章提到罗默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建构等现代科学工具重构了剥削理论,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新思考,也是对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的一个新挑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可研究性。蒋南平的怎样看待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蒋南平.怎样看待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7,(10):21.认为罗默建立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从内涵看,与萨缪尔森等人的剥削理论一脉相承。由于在理论基础、理论假设、理论证明方面的逻辑缺陷, 罗默剥削理
21、论的说服力及逻辑力大打折扣,反衬了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正确性。王朝科的论罗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王朝科.论罗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6):110-116. 分别从马克思和罗默建立各自剥削理论的逻辑顺序出发,讨论罗默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四个错误。何立胜、王萌的马克思与罗默的剥削理论范式比较研究何立胜,王萌.马克思与罗默的剥削理论范式比较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69-73. 对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相近点或相同点及差异,并谈了几点启示。赵建的逻辑与历史的取舍及其得失约翰.E.罗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
22、学述评赵建.逻辑与历史的取舍及其得失约翰E罗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批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9-86. 阐述了约翰罗默的经济哲学思想,认为这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虽然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却淡化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特点。综上所述,目前这些研究对罗默剥削思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全面系统的论述罗默剥削思想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对罗默剥削理论的研究大都只是从某个角度或者层面做出些探索性的分析和概括,目前很少有对其做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的。第二、目前学者们探讨罗默剥削理
23、论时大都仅停留在评析其思想内容上,还很少有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挖掘、追本溯源的,这样不利于对罗默剥削理论采取整体观照的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利于一分为二地看待其理论整体的正确与谬误之处,从而无法综合、全面地吸收其有益成分,弃除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对待剥削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不揣浅薄,力图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罗默本人专著和研究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对其剥削思想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与把握,以弥补上述不足。三、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三章内容:(1)罗默剥削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力图对其理论概貌进行总体的把握与展现。(2)约翰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
24、理论否定不了劳动价值论。这部分主要研究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中存在的逻辑缺陷、方法论上的局限性,以及其根本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依据及其错误,从而指出其理论称不上是逻辑严密、能合理解释现实的科学理论,否定不了劳动价值论,我国新时期应继续坚持劳动价值论。(3)对罗默剥削理论主要思想内容进行评析,以求更系统的阐述、借鉴罗默剥削思想。第二、三章是本论文重难点,仅提出不成熟的个人看法。42第一章 约翰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第一章 约翰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是罗默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的经典的剥削理论做出的新的思考。一、罗默剥削理论产生的背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
25、和政治学教授约翰E罗默(John E. Roemer)是西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默之所以提出“一般剥削理论”, 是因为在他看来,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种种问题: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方面,他在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这部著作的序言中这样说到, “正是下面的问题促使我做出这样的研究, 即马克思主义如何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明显的阶级现象和政治行为?这个问题被许多人提出来了, 但对我来说, 它从 60 年代后期就已经成了一个问题, 而 1979 年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更加激起了我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具体说来,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政治来看, “民主的匮乏”即使不能说是一个普遍性的
26、问题, 至少也以十分严重的方式存在着;就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而言,中国和越南之间甚至还爆发了战争,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受共产党的领导, 也走过类似的道路, 但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而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方面, 这些国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苏联的工业化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印度比较起来, 也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存在的问题, 如“低效率”问题、“物资刺激”问题等也是比较突出的。在罗默看来,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运用过去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和说明的。因此,罗默认为, 马克思主义出
27、现了危机。此外,在他看来,为了克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危机,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进行了各种批评和辩护,但仍无助于马克思主义脱离危机。对此,罗默则认为:解答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从危机中走出来, 归根到底应该使用经济术语, “也就是说, 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时, 始源性的术语应该是经济术语”。John E. Roemer, A General Theory of Exploitation and Cl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p.5- 6.这是因为政治现象是经济现象的必然结果,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从经
28、济角度着眼才能正确阐释和解决问题。为了真正地克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危机, 使之找到新的出路,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博弈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结合成一个新的独特的视角, 尤其是偏重于从基础性的经济理论, 即剥削和阶级的理论上来重新探讨和解释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种种现象。另外, 罗默之所以提出“一般剥削理论”, 还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也是有问题的。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 即剥削就是对被剥削者在剩余劳动时间里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夺。在马克思看来,这样的剥削要以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为前提才有可能, 否则,生产资料被国有化了,
29、处在无产阶级的控制之下, 那么剥削也就变得不可能了。而在罗默看来,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已经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国有化已经是现实的存在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前提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按照前述马克思的看法,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剥削现象就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人们又该如何理解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行为, 如何理解这些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呢? 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政治、社会生活的不平等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导致的,那么, 这就意味着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中仍然存在着经济上的剥削现象。因此,不能像马克思一样, 仅仅把剥削理解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独有的现象,
30、 而应该以更一般的方式来理解剥削理论,提出一个一般的剥削理论, 使之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也包括当代社会主义在内。二、罗默剥削理论的主要思想罗默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本文有关罗默思想的转述,若无特别说明,均引自此书。 中宣称,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时间里,马克思的大部分思想之所以一直是很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思想提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道德的论证。面对当代新古典经济学家大肆宣扬的资本主义在道德上是中性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道德的角度向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31、正当性提出挑战。罗默指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一概念而建构的。在罗默看来,剥削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技术意义上的剥削,即从事实判断角度讲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劳动的占有;二是道德意义上的剥削,即从价值判断角度讲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不公正的利用。由此出发,罗默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所讲的资本家剥削工人这一事实是真实的,而且这一事实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同样可以证明,但马克思所讲的剥削只是技术意义上的剥削,因为这样的剥削理论至多是一种事实描述,而不是价值判断,达不到从道德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除此之外,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劳
32、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因此基于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也是有问题的。总之,为了达到从道德上批判资本主义的目的,就不能不修正马克思主义,重构剥削和阶级理论,由此,罗默提出了他富有创意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 可去掉劳动价值论的以财产关系定义的剥削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剥削是一种存在于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众所周知,对剥削根源的科学揭示,马克思是通过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以及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进行的。但是,罗默对此却不以为然, 因为他认为可以不必像马克思那样,他直接通过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模型就能做到。罗默擅长用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他的重构工作就从建构数学
33、模型开始。罗默把自己的模型称为“思想实验”。他的论证过程大致说来如下所述。思想实验1:假定一个由1 000个成员组成的社会,其中只存在一种商品玉米,所有成员都喜欢消费它。生产玉米需要投入劳动和玉米种子。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同样的技能和生产能力,而且都掌握现有的生产玉米的技术知识。假定每一个人都具有生存偏好:每人每周为了生存需要消费1单位玉米;在满足了这一需要以后,他宁愿选择闲暇而不愿选择继续工作并消费更多的玉米。此外,每个成员都要求再生产出他一开始就拥有的玉米种子储备,如果他拥有的话。玉米种子是这一模型中惟一的资本。假定整个社会总的初始的有形资本为500单位的玉米储备,并在全体成员中平等分
34、配,即每个成员都拥有0.5单位玉米。再假定有两种生产玉米的方式农场技术和工厂技术:农场:3天劳动+0单位玉米种子1单位玉米工厂:1天劳动+1单位玉米种子2单位玉米假定在两种生产方式之间转换无需成本,那么这一经济的均衡解是每一成员总共工作2天:0.5天在工厂,1.5天在农场。就是说,用0.5天和0.5单位玉米种子在工厂劳动,生产1单位玉米,其中0.5用于消费, 0.5补偿玉米种子储备;个人消费还需的0.5单位玉米则用1.5天去农场劳动生产出来。罗默所给出的均衡对该社会来说是自给自足的,即不存在交易。根据这一均衡,罗默定义这一社会再生产自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生产一定数量玉米以及再生产在这一过
35、程中所耗费的玉米种子所需的劳动总量,同时,从数量上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体现为在全体成员所需的玉米消费总量中所包含的劳动。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19. 思想实验2 : 假定其它都不变,但这时社会成员之间确实需要交易,例如一些人需要雇用其他人的劳动。假定有750人(H)要雇佣劳动,250人(S)要出卖劳动,那么,情况会发生如下变化:出卖劳动的人首先在工厂用完自己的玉米种子,然后受雇使用那些雇佣劳动者的玉米种子,均衡的工资率是3天的劳动支付1单位玉米,或每天的劳动支付0.333单位玉米的实际工资。在这样的工资率下,1个劳动出卖者通过付
36、出总数为1.5天的劳动,能够用完3个雇主的有形资本,并挣得总数恰好为0.5单位玉米的工资。那些雇人来使用自己的资本的人则得到了1单位玉米总产品,其中0.5单位用于再生产他的资本, 0.166单位用来支付受雇者的工资,自己消费还缺0.666单位玉米,则必须自己到农场劳动2天生产出来。与自给自足的情况(思想实验1)相比,每个人现在一共要工作的时间没变,还是2天;还是得再生产出0.5单位玉米种子储备并消费1单位玉米产品。可见,在两种均衡下(即两个思想实验中)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恰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不管去农场还是去工厂,最终得到的总收入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是,在整个社会中出现了专门的工厂工
37、作或农场工作这样的劳动分工,也有了雇佣劳动的人和出卖劳动的人这样两种不同的阶级。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0-23.通过以上分析,罗默给出了剥削的技术性定义:在既定经济中,如果某些成员必须从事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才能挣得他们所需的消费品集,而其他人以少于社会必要时间的劳动就能挣得他们的消费品集,就可以说剥削将会存在。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3. 思想实验3:假定这个社会是以对有形资本(玉米种子)的不平等所有权来组织的,即假定有10个富人每人拥有5
38、0单位玉米种子,而另外990人却没有。每个富人为了自己做得更好都愿意雇佣工人使用其有形资本,支付每天0.333单位玉米的工资。在这样的工资率下,经过一系列的市场交易过程,在市场出清或均衡时,就会存在三个阶级:资本家他们不从事劳动而只雇佣他人并获得利润并可以积累;工人他们为资本家工作并挣得维持生存的工资;农民他们不为资本家工作并获得维持生存的工资。通过分析上述现象可知,由于资本(无论是过去生产出来的还是一种被据为己有的自然资源) 相对稀缺,当它成为私有财产并以不平等的方式进行分配时,分化和剥削就会通过市场过程实现。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9、28.需要注意的是,在既定的消费、技术、可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总量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是不变的。由此,罗默得出结论:剥削的产生是由于对有形资本的所有权,准确地说,是对有形资本所有权的不平等分配。思想实验4:假定有这样两个人,亚当和卡尔,他们对玉米和闲暇有着不同的偏好。他们只为自己工作,即并不进行任何的劳动交易。他们一开始都拥有0.5单位的玉米储备以及和上面相同的生产技术。现在卡尔极不愿意从事劳动:在服从他不能用完他的种子储备这一必要前提的情况下,他每周只要求消费1单位玉米。因此,第一周,卡尔利用种子先在工厂劳动0.5天,然后在农场劳动1.5天,共生产出1.5单位玉米,正好可以用来满足其消费需
40、要和保留种子储备。亚当则在第一周开始积累,他先在工厂劳动0.5天,再到农场劳动了4.5天,共生产出2.5 单位玉米,在消费1单位玉米之后,在第二周开始时他还剩下1.5单位玉米。在第二周,卡尔用自己的种子储备先在工厂中劳动0.5天,然后,他没有去农场,而是向亚当借贷或者说租用了1.5单位的玉米种子并在工厂花了1.5天将其用完。他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出总产量为3单位的玉米。他留下了3单位玉米中的0.5单位玉米,将其余的2.5单位玉米还给亚当。这样,卡尔一共劳动了2天并获得了1.5单位玉米。与此同时,亚当不工作,却按0.666的利率将其资本借贷给卡尔并靠利息生活。很明显,在这个模型中,根据罗默给出的剥削
41、的技术性定义,亚当是在不劳而获,也就是说,存在剥削行为,但卡尔实际上十分满意这样的安排,因为他的付出和所得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上述这种安排可以永远继续下去。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2-63. 思想实验5: 假定思想实验2、3中的经济存在于劳动市场孤岛上,在那里存在一个劳动市场,岛上的成员彼此交换劳动。假定还有另一个地方,资本市场孤岛,那里的技术、成员及初始资金与劳动市场孤岛完全相同;但在资本市场孤岛上,人们还没有发现劳动市场,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有着反对雇用劳动的社会规范。然而,他们却允许资本的借贷。假定社会有1000个成员和
42、总计500单位玉米种子的有形资本,其中10个富人(资本家)每人拥有50单位玉米,其他990个人(农民)则只拥有他们的劳动力。与以前的情况一样,仍然有两种技术:农场技术和工厂技术。人们可以相互借贷玉米种子,但是他们每人必须只为自己工作。生存偏好是每个人只要求再生产出他初始的有形资本,此外再消费1单位玉米。此后,对闲暇的选择要更优于玉米;但如果个人无需劳动成本就能得到更多的玉米,那就更好了。这一经济的均衡是10个富人表示愿意把玉米种子借给农民们。均衡利率是每周0.666。与思想实验3一样,在均衡的状态下存在三个阶级:一个资本家阶级,他们不工作而依靠利息生活;一个无产者阶级,他们靠借来的资本在工厂中
43、工作;一个农民阶级,他们在农场工作,其境况与他们在劳动市场孤岛上的农民兄弟们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借入资本代替了出卖劳动,借出资本替代了雇用劳动。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1-103.罗默认为,在思想实验3中,由于资本的初始分配不同,剥削和阶级通过劳动市场出现了。而在思想实验4中,由于亚当和卡尔他们都只为自己工作,并不进行任何的劳动交易,即不存在劳动市场,但却依然出现了剥削;思想实验5的情况与思想实验4类似,不同的只是,不仅出现了剥削,还产生了阶级,另外,借入资本代替了出卖劳动,借出资本替代了雇用劳动。因此,可以不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剥
44、削和阶级。剥削和阶级不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那么,用什么来说明?对此,罗默的回答是以财产关系定义剥削。在罗默看来,根据思想实验3,只要资本(无论是过去生产出来的还是一种被据为己有的自然资源) 相对稀缺,当它成为私有财产并以不平等的方式进行分配时,分化和剥削就会通过市场过程实现。甚至在思想实验4中社会成员拥有等量有形资本而且不存在劳动市场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偏好不同(这种偏好的不同,据罗默分析,也是源自资本初始分配的不平等),也足以产生剥削。由此,罗默主张,劳动市场对于理解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仅有资本市场就足以产生阶级和剥削。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要集中到资本的不平等分配上来。马克思主义
45、的杰出之处不是关注劳动交换制度本身,而是关注作为其基础的财产关系生产资料的不平等的私有权。剥削存在的决定因素是财产的初始分配,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制度,正是这种制度允许财产分配被累积为代代相传的巨大的不平等。对资本主义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对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维持。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8. 由此出发, 罗默进而把技术意义上的剥削定义为“与财产的不平等所有权相联系的结果的不平等”。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3. 具体说来就是: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在与平等的财产初始
46、所有权相联系的产品分配中的境况比他在现实的产品分配中的境况更好,那他就受到了剥削,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47. 反之,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在与平等的财产初始所有权相联系的产品分配中的境况比他在现实的产品分配中的境况更坏,那他就是剥削者。这就是罗默对于剥削的财产关系的定义。罗默认为它还是一种对应现实的定义,因为它判断一种分配的剥削性质是通过将其与另一种可能存在的分配加以对比。再有,它是以福利定位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一对应现实的情况中境况会更好,那他就受到了剥削,反之,他就剥削了别人。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
47、.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47.通过上面的论证,罗默以微观经济均衡模型表明了从技术意义上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现了以财产关系来定义剥削,阐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存在是因为资本初始分配的不公正的观点,从而建立了以非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剥削理论。 资本主义剥削的不公正源于资本初始分配的不公正在罗默看来,既然马克思研究剥削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明资本主义的不公正, 由于如上所述,他已经论证过了“剥削存在的决定因素是财产的初始分配,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制度,这种制度允许财产分配被累积为代代相传的巨大的不平等。无论劳动市场还是剥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来源”。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8. 那么,人们的注意力就应该集中在资本的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