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0001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8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祖丽皮牙木艾尼瓦尔 李建宏 奥布力咯斯木亚森 克州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新疆 阿图什 8445000 摘要:摘要:随着社会和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健康状态日益成为人们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以致于护理所面对的工作压力,需要面对的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对于医院非常重要的急诊科护士来说更是如此。急诊科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医疗场所,急诊科护士日常工作有着患者病情较急,危,重,遇到的突发事件多,工作量比较大,患者的痛苦及行为,家属的不配合不理解,工作环境嘈杂等因素成为护士的压力

2、源,所以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源比其他医护人员承受的更多。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及其他压力源严重影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果和身心健康,我们应针对压力源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失护士的压力源,充分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质量。关键词: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71 0 引言 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对于护士而言,由于工作性质特殊,相对护理工作压力也比较大1-2。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陈地,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与普通门诊相比,具有高风险,工作量大等特点3。急诊患者的病重复杂,来源广泛,流动性比较大,病情急,危,重等特点,对急诊科医护人

3、员的服务要求比较急,快,准很多时候急诊科护士往往是在对病人的既往史根本不了解的条件下就进行抢救及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同时是在特殊情况特殊时期根本来不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方法。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里,从而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4。要提高重视与关心急诊护士压力源,以及积极采取各种相应的对应措施方法,同时缓解护士的压力和维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急诊急救护理效率和质量。这个综述分析最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章及文献,就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相关因素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提高护理质量的研究综述如下。1 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相关因素分

4、析 1.1 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工作负荷过重 急诊科 24 小时应诊,在抢救病人生命过程中护士是实施者。在急诊科突发事件多,工作杂乱,时间长,病人情况难以预见,并且变化起来非常快的特征,因此护士往往不能按时下班,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还要经常受到死亡现象和垂死状态的强烈刺激。现实情况中存在的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再加上频繁的倒班,频繁的夜班,以致于造成了护理人员紊乱的生物钟,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长期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压力,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5-6。1.2 护患之间及家属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误解 急诊病人或家属由于疾病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和经济的负担,表现的

5、很焦虑或需求心理无限的上升7。急诊科作为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场所,对护士建立护患关系的要求不低,时间也不长。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家属,急诊护士要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护士稍微不注意容易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语言或者身体攻击,尤其是在护患关系充满不信任的状态下。1.3 护士生活方面的压力源 在急诊科护士生活当中,主要存在家庭压力,社会压力以及心里知识缺乏出现的压力源,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介绍8:1.3.1 家庭方面存在的压力 护士在家里扮演各种角色比如儿女,妻子或者丈夫还甚至是父母等多种,所以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由于急诊工作制度是二十四小时制,以致于造中文科技期

6、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5 成了护士在家的责任和家务琐事做的不够好,与家人相处时间减少,关系冷淡,护士家属的抱怨也加重了压力。1.3.2 社会方面存在的压力 由于急诊科工作负荷过重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严重影响急诊护士社交活动,相处朋友的时间并不多,社交面窄,在社会方面得不到良好的平衡,加上社会上的传统观念是“重医轻护”,一些患者甚至是个别医务人员认为护士从事简单的工作而没什么技术,致使护士的人生得不到体现,容易导致社会和工作发生冲突而引起压力9。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高层次,高学历的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紧张的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更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10。1.3.3 心理

7、知识缺乏带来的压力 许多急诊科护士未受过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和训练,一旦在工作出现挫折,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冲突最终影响到工作及个人的生活和心身健康11。1.4 职业危害的压力 急诊科患者病情比较紧急,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未采取充分的自我防护措施必须进行抢救及护理所处环境开放嘈杂12。目前,血液传播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发病率上升,护士在抢救第一现场,尤其现场抢救工作中经常与这些分泌物接触,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13。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急诊科护士担忧自身安全,又担心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会引起病人病情加重了或死亡而导致纠纷。2 应对措施 2.1 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营造良

8、好的工作氛围 首先应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环境,便于抢救和诊治。抢救设备和用品要保持在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发生护救工作中出现意外或突发情况。安排 24 小时专职安保人员,保证在工作时间出现的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的安全和维持就诊秩序进行抢救。护士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急诊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抢救技能,职业道德培训,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等,要提高急诊科每一位护士的整体素质。根据急诊科工作环境的特点,应当适应的增加护理工作者,对科室忙的时间段的护士长及护理管理组要重视护理人员力量的加强。可以通过护士轮岗等方法发挥物理,人力最大工作效率,以减轻护士体力消耗,合理排班次14。医院或者在科里多组

9、织计集体活动,减轻精神负担,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和帮助护士提高心理保健能力。2.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定期培训,提升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做到换位思考,改善服务态度,学会与各类患者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共青4。同时帮助急诊科护士掌握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尊重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缩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疏远距离15。掌握心理沟通技巧,进行良好的言语技巧训练,学会应当注意关心患者和理解家属情绪,以便于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奏效16。2.3 善护士待遇,提高社会地位 (1)护士长作为急诊科的管理者,任何时候要掌握和

10、了解科室的护理人员心身状态和家庭情况及休假动态。有利于护士个人对生活及工作计划地安排,根据科室护理人员足够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假期,以方便护士安排个人生活和放松自己。要鼓励护士倾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于提供解决方法。合理安排的时间指导处理家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家人和睦相处,让家成为身心放松的空间,成为支持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源。(2)医院应该开通多方面的沟通渠道,使护士压力有倾诉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并对护士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或解决,让护士感到被医院重视,从而激发护士对工作的热情17。同时医院管理层者及护士长应护士在工作中所取得成绩及时的予以肯定和鼓励,提供进修与岗

11、位晋升的机会,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采取各种社交软件和媒体宣传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要加强社会公民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认可,纠正人民对护士片面,不正确的看法,从而提高护士这一份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减少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3)加强急诊科护士整体心理素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部不定时聘请有关专家安排各种心理知识讲座及交流活动,加强对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建议医院成立心理咨询室,各种娱乐活动等,让护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6 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减轻压力,增强对自己的信心,随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对工作的积极性。教育护士正视现实,以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

12、护理质量18。2.4 加强专业培训,做好职业防护 严格相应的技术操作流程,使护士熟练掌握急诊科常用的器械操作技术,同时进一步的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并完善医院感染预防监督机制,以便于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职业损失对于护士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19。培训掌握标准预防,职业防护等院内感染知识,掌握职业暴露的流程。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各种感染4。护士每次接触病人操作一定要规程,接触前后应勤洗手,做好防护措施,有效使用防护用品,要规范戴好口罩和手套,一旦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及被污染的针头刺伤,要立即进行处理并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进行登记,随访。3 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作为长时间

13、高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者,还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承担的责任重大,其压力源是多种多样,有来自工作环境及职业危害,也有来自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压力。面对多种压力源,通过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提高待遇,加强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对护理人员的关心关爱,缓解或减轻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实现并保持最好的的身心健康状态,达到最好的急救护理的效率和急救护理的质量的目标。参考文献 1李付儒,马志敏.急诊科实习护生工作压力及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2):471-472.2孙伟伟.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研究,2018,26(9):7-9.3刘淑

14、缓,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42.4尹丽萍,潘晓燕,马新月.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母婴世界,2016,24(12):11-12.5吕君,董兰.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2):171-172.6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与心里 健 康 水 平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中 华 护 理 杂志,2012,37(7):488-490.7李博.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的探讨J.中国医学指南,2013(18):770-771.8鲁伟红,罗静枝.急诊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 因 素 分 析 J.实

15、 践 临 床 护 理 学 杂志,2014,45(8):172-187.9韩利英.护士工作压力及对应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1):29-30.10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1,36(3):177.11赵晓莉,魏端丽,张霞.护士压力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9(6):170.12薛伶俐.浅淡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法J.临床医学,2016,18(6):333-334.13胡美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5(6):132-133.14刘丽,梁桂芳,李莎冬.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的分析与对

16、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6):574-577.15杨维琼,胡应.聘用制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70.16麻立娟,岳莹,周阿南,黄博.急诊科护士工作疲劳状 态 与 工 作 压 力 愿 的 研 究 J.中 国 医 院 管理,.2012,11(11):85-87.17罩秀旺.心理干预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3,26(2):321-323.18迟琳丽.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现状的90例 探 讨 研 究 J.国 际 护 理 学 杂志,2013,4(4):877-879.19宋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养,2013,03(下):1593-15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