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594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爱【词义推导】“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词义例释】(1)动词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惠爱、仁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贤

2、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怜悯,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爱惜(吝惜、吝啬、贪图)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成语助记】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

3、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迁移练习】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练习答案】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高考链接】(2019 卷)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爱:宠爱、喜爱(2017 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 爱:爱护(2016 卷)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

4、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爱:爱护(2016 卷)诚于爱民,果于行善 爱:爱护2、安【词义推导】“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词义例释】(1)形容词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缓慢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2)动词安

5、置,安排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3)疑问副词,怎么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成语助记】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

6、恋故乡。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迁移练习】

7、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练习答案】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高考链接】(2017 卷)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安:安家(2016 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安:安定(2016 卷)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 安:怎能3、被【词义推导】“

8、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词义例释】读音一:b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2)动词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3)介词,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

9、二:p,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成语助记】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被褐怀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被灾

10、蒙祸: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迁移练习】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练习答案】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高考链接】(2018 卷)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 被:表被动(2017 卷)光武破寻、邑,憙被创 被:遭受(2015 卷)炀帝嗣位,被追入朝 被:表被动4、倍【词义推导】“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

11、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词义例释】(1)动词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12、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3)量词,倍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成语助记】事半功倍: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迁移练习】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

13、犹倍()思亲。【练习答案】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5、本【词义推导】“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词义例释】(1)名词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本业,常代指

14、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2)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4)副词,本来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本自无教训,兼

15、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成语助记】照本宣科: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舍本逐末: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

16、、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义词。原原本本:本:本来的,原来的。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迁移练习】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练习答案】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17、),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高考链接】(2019 卷)其祖本姬姓也本:本来(2018 卷)太初(人名,颜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根本、根源(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 本:根本(2017 卷)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本:本来的,原来的6、鄙【词义推导】“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词义例释】(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2)动词以为边界

18、(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轻视,瞧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4)谦词,谦称自己。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成语助记】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北鄙之音:北鄙:北方边境地区。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

19、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迁移练习】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练习答案】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高考链接】(2017 卷)亲戚争财,为鄙之甚鄙:鄙俗7、兵【词义推导】“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词义例释】名词兵器,武器收天

20、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士兵、军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战争、军事、武力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

21、攻城(孙子谋攻)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成语助记】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贬义词。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迁移练习】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

22、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练习答案】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高考链接】(2019 卷)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兵:兵法(2018 卷)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仪)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兵:军队(2018 卷)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 兵:战事(2018 卷)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兵:士兵(2017 卷)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兵:兵器(2017 卷)治兵有制,名虽不同 兵:军队8、病【

23、词义推导】“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词义例释】(1)名词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在肠胃之中。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毛病,弊病、缺点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2)动词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

24、了解自己。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3)形容词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成语助记】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愁潘病沈: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泛指烦恼和疾病。【迁移练习】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

25、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诟病()。【练习答案】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高考链接】(2019 卷)会(公孙座)座病病:有疾病,生病(2018 卷)元兴元年,(王涣)病卒 病:有疾病,生病2018 卷)有疵病者所恶闻 病:缺点,毛病(2017 卷)而仇家皆疾病 病:有疾病,生病(2017 卷)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病:弊病(2017 卷)及贞病笃 病:病情9、察【词义推导】“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

26、物变得“清楚、明白”。【词义例释】(1)动词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详审,考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7、。(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成语助记】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习焉不察: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迁移练习】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练习答案】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

28、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高考链接】(2018 卷)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察:明察(2015 卷)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察:考察(2015 卷)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察:考察和推举10、朝【词义推导】“朝”本义为“早晨”,读zh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词义例释】读音一:cho(1)动词,朝见,朝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

29、,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拜见、拜访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2)名词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拜见威王。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对,向,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坐南朝北读音二:zho名词,早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成语助记】朝三暮四:朝,早晨。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

30、无常。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其他如:改朝换代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迁移练习】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练习答案】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高考链接】(2018 卷)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朝:朝廷(2017 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朝:朝廷(2016 卷)帝临哭,辍朝三日 朝:朝拜,朝见(2016 卷)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朝:朝拜,朝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