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59228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岛农业大学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姓 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班 级: 2010级1班 学 号: 20103226 指导教师: 柳 敏 2014年 6 月 5 日27目 录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前言5一、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现状7二、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5三、解决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建议18结语22参考文献24致谢25ContentsChinese Abstract3English Abstract4Preface 51.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i

2、ntegration of new citizens in Chengyang District 72.The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citizens in Chengyang District153.The suggestions of solving new citizens issues of social integration in Chengyang District18Conclusion 22Bibliography 24Acknowledgment 25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专业:社会

3、工作 2010级1班 指导教师: 【摘要】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青岛市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还存在如生活状况边缘化、社会保障缺失、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归属感不强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新市民自身条件的限制、社会的不公平性及缺少外在环境的有效支持。对此,可以通过新市民自身修养的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完善社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途径促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增强新市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关键词】新市民 社会融入 市民化The Analysis of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Citizens in

4、Chengyang District of QingdaoClass1, Grade2010, Social Work.:Zhang XinSupervisor:Liu Min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new citizens into the societ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found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owever,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citizens in Ch

5、engyang District has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marginalization of life, lacking of the social security, low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weak sense of belonging.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aspects: limitations of new citizens own conditions, social unfair

6、ness and lacking of effective support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Thus, we can facilitate the social integrations of new citizens in Chengyang District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hrough promotion of new citizens self-cultivation, wid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imp

7、rovement of social policies and enhanc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Key words】 New citizen Social integration Citizenization前 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致使大批农民开始涌入城市。21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市民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这一议题提上议程。随着各地市民化研究的渐渐深入,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新市民”。目前,在学术界,新市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市民是指除原居住市民以外的所有新来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员;狭义新市民则专门指外来务

8、工人员。 刘发全:社会工作在促进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中的角色定位,社会工作2009年第11期,第18页。本论文探讨的则是狭义的新市民。据新华网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目前有新市民2.69亿 姜春媛:人社部:农民工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 ,他们已然成为建设城市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城市中,他们却面临着种种困境: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身心健康状况堪忧。因此,促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亟待解决。促进新市民的社融入,解决其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促使其为城阳区的城市建设、经济结构的调整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保障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融入这个词最早产

9、生于社会学,后来逐渐发展到心理学、人类学、社会政策学等学科,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新市民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研究。从国外来看:拉美学者的边缘化理论认为,农民进入到城市是处于边缘地位的,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属于城市,是需要通过增加社会参与来改善的;凯博(kabeer)认为制度对新市民具有排斥的效果,当某些制度向新市民提供不公平的便利时,就会导致新市民不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巴格内(D.J.Bagne)等学者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的流动是由于迁出地不利的生活条件(推力)和迁入地有利于改善生活的有利条件(拉力)决定的。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社会学者们大都从社会分层及社会地位、社会流动与社

10、会资本、社会认同等方面进行研究。心理学主要是从心理测量方面对于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进行了分析,对新市民的社会心态、心理问题和心理适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济学学者则从新市民收入状况、人力资本等方面对新市民社会融入展开了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新市民社会融入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经济融入、社会生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 纪韶:农民工融入城市调查研究以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为对象,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第44页。还有学者认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村流入到城市当中,身份上转变,成为新市民;第二阶段是在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对新的城市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地融入到当地社会生

11、活中。黄匡时等调查研究得出,目前新市民在城市里处于“三低状态”,他们从低端的服务业、具有低收入、产生低消费,且政治生活也处于较尴尬的地带;张子珩认为新市民简陋的居住条件阻碍他们发展社会关系,并且他们落后的生活习惯遭到城里人的歧视。融入(integration),在西方语言中本意为加入、成为其中的一员,个体加入主体。 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本文借鉴杨菊华(2009)从概念内涵的角度分析新市民社会融入的基本涵义:经济方面的整合、新城市的文化接纳、新市民的行为适应以及身份认同。笔者认为新市民在融入社会时,不仅是经济上被接纳,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心

12、理等方面的融入。为了能够准确全面的获得关于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基本情况,找到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本文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且为了确保本次调查研究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以及一些内隐问题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城阳区新市民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一、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现状(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调查研究中,笔者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是城阳区的新市民,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为83.7%。在调查中,采取的是偶遇调查法,尽量平衡男女比例,调查地点为新市民聚

13、集较多的地方。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等,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年龄来看,大部分新市民的年龄在31岁-40岁之间,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56岁;从户口性质看,有86.7%的被调查者来自农村,有67.9%的被调查者来自省内;在学历方面,有57.6%的被调查者是初中学历,是其中比例最高的,其次是小学和高中或中专学历,总的来说学历相对较低,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专业的技能教育,并且与城市中同龄人相比,在劳动技能和知识储备方面,他们仍是存在着差距的;婚姻状况方面,有86.1%的被调查者为已婚,未婚、同居等的比例都很低。表1 新市民的基本情况调查类别调查选项频次(人)有效百分比(%)性别男8652.1%女79

14、47.9%年龄2130岁3722.6%3140岁9060.9%4150岁3213.5%51岁以上52.4%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22.4%初中9557.6%高中及中专高职2112.7%大专42.4%本科及以上63.6%地区类别省内其他城区169.7%外省其他城区69.7%省内农村9658.2%外省农村4728.5%婚姻状况未婚148.5%已婚14286.1%丧偶53.0%再婚同居120.6%1.2%(二)经济融入现状1、劳动就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新市民获得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不仅仅是通过亲戚老乡、单位招工等方式获得现在的工作,还有少量新市民是从网上找到的工作。可见新市民对于网络的利用率在逐渐

15、地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渠道在逐渐增多,信息来源不局限于亲缘、地缘关系中。在调查中发现,城阳区新市民每周的休息天数基本在一天及一天以下,每天的工作时数在8-10小时之间。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但加工制造业的比例较高,基本符合城阳加工制造业较多的现状。新市民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都不需要较高的学历,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从事机械性的劳动较多。据被调查回答,他们在城市就业的主要障碍是文化程度和户籍。可见,新市民从事的工作在行业间平行流动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受学历等的要求,垂直流动的可能性较小。表2 新市民劳动就业情况调查类别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新市民所从事的行业加工制造业10060.6%餐饮娱乐业148

16、.5%建筑装修业2414.5%批发零售业42.4%服务业116.7%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31.8%其他84.8%新市民每周的休息天数一天以下8853.3%一天6740.6%两天84.8%三天以上21.2%每天工作小时数不超过8个小时2917.6%8-10小时9356.7%10-12小时3823.0%12小时以上42.4%2、收入状况新市民的收入来源较为集中,工资收入几乎成为所有新市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月收入情况分布较为分散,平均月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在老家时候相比都有了改善,其中有53.3%的人认为有了明显的提高。从笔者与新市民的交谈中发现,如没有突发事件,月

17、收入基本可以维持新市民的日常开支。表3新市民主要收入来源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个案百分比工资16091.4%98.2%家乡农业收入74.0%4.3%社会保障42.3%2.5%兼职工作42.3%2.5%表4新市民月大概收入类别性别1500元以下1500-20002000-25002500-3000 3000-35003500元以上男0415322411女41114241511合计415295639223、居住状况从居住状况来看,接近一半的新市民是在单位集体宿舍居住,另外,有26.1%的新市民是自己租房子住。据新市民介绍,用工单位为了统一管理,大都会免费提供住宿,还有一些单位会提供夫妻房,厂内基

18、本设施健全,有超市、医务室等,基本不需要外出,同时,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以及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他们中的部分人也不会经常外出。这样,就把他们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内,与外人尤其是当地人的交流较少。(三)社会生活融入现状1、社会保障有81.2%的被调查者与用工单位签了劳动合同,他们认为劳动合同还是很重要的。由此可见,新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正逐渐在上升,并且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表5 新市民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状况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签订劳动合同13481.2% 未签订劳动合同3118.8%然而,据笔者调查,用人单位为新市民所缴纳保险的比率是很低的,其中,失业保险的比率是最低的,仅有16.2%,并且有

19、许多的用人单位都没有为新市民缴纳任何一种保险。原因包括两方面:新市民坦言,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保险,与其为他们缴纳保险,不如作为工资下发;就用人单位而言,为新市民缴纳保险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新市民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可能今天上保险,明天就走人了,管理起来很困难。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就没有为其缴纳保险。表6 用人单位为新市民缴纳保险情况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养老保险9125.3%医疗保险8423.4%失业保险5816.2%工伤保险8423.4%生育保险(针对女性)4253.2%2、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方面,有45.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政府或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有60.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

20、职业技能培训的话他们愿意参加。除了上班之外,他们的其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做家务(53.3%)和购物(45.2%),娱乐活动比较少,闲暇生活单调,精神生活是比较匮乏的。在调查中发现,新市民基本上是不看书和报刊的,即使看,也是一些娱乐书籍。然而,在与新市民的交谈中发现,部分新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是很乐意学习的,但是缺少学习的渠道。他们下班之后便无所事事,日常的娱乐就是上网,有人也表示想通过培训来改善单调的生活,与人多交往。表7 新市民参与政府或用工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情况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经常参加4225.5%偶尔参加4829.1%从未参加7545.5%3、社会参与调查显示,只有33.3%的被调查者

21、参与过工作地或居住地附近组织的活动,根据参与过活动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主要是从宣传栏获取活动信息的,参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娱乐活动,而不参加活动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表8 参与社区活动情况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社区娱乐活动2716.4%社区体育运动169.7%公益活动84.8%环境和治安活动10.6%健康或计生讲座活动63.6%社区服务31.8%社区选举53.0%听证会议21.2%被调查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度一般,平时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方面,如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以及收入问题,对社会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关注很少。同时,笔者在与其交谈中发现,许多的新市民

22、不关心政治,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政治权利,更不知道如何使用。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其本身不参与家乡的政治选举,也没有时间参加城阳区的一些政治选举,因此,更谈不上参与政治管理了。总的来说,新市民社会参与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表9 新市民平时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个案百分比 社会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5410.1%32.9% 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9217.1%56.1% 环境问题326.0%19.5% 住房问题448.2%26.8% 下岗和就业问题499.1%29.9%食品安全问题9918.4%60.4% 物价问题9718.1%59.1% 收入问题7013.0%42.7%4、社会关系 费孝通先生

23、将农村社会关系分为地缘关系和亲属关系,从现实调查看来,这两大关系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新市民休息时交往最多的是同事,其次是同乡。然而,这并不表示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没有交集,有93.3%的被调查者都有青岛本地的朋友,但数量主要集中在一、两个上。他们基本能够适应与当地人交往,但认为当地人对于他们的态度一般。表10 新市民认为当地人对其态度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非常友好4124.8%一般8551.5%敌意或戒备3621.8%其他31.8%(四)文化及心理融入现状1、文化适应在文化适应方面,城阳区新市民基本能适应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基本一样的占37%,与当地人不同但可以适应的占35.2%。表

24、11 新市民对于青岛本地的饮食、服饰、语言使用等行为和观念方面的认同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和当地人完全不一样2112.7%与当地人基本一样6137.0%与当地人不同但可以适应,入乡随俗5835.2%无所谓,互不影响2112.7%2、城市生活满意状况被调查的新市民对于当前的工作、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方面,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75.7%、78.1%和68.8%,可见新市民对于自己目前城市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歧视。调查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歧视的被调查者占46.9%,而面对歧视以及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们多会选择能忍就忍。通过调查发现

25、,被调查者中喜欢城市生活的占75.8%,他们选择城市是因为城市生活丰富,对城市充满好奇,觉得进城务工比在家务农能挣更多的钱。在“是否需要社会融入”方面的问题调查中,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需要融入所在的城市,而仅有22.4%的人认为他们已经融入到这个城市了。他们认为融入当地的主要困难在于户籍和房价方面,并认为在当地买了房子并有了稳定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融入。可见,新市民关注的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融入,对于心理融入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表12 新市民认为自己是否已经融入城市情况调查选项频次(人)百分比认为已融入城市3722.4%认为未融入城市6036.4%说不清5935.8%有64.2%的

26、被调查者认为在城市生活有压力,压力源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如: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家庭负担大等等。3、新市民子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新市民中,只有18.8%的新市民子女正在家乡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大部分新市民的子女也正面临着社会融入这一问题。在关于“影响新市民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42.1%的新市民认为自己工作流动性大,将会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不便,同样,有40.2%的新市民认为户口的限制也会影响子女的教育。(五)小结本节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方面分析了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现状,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生活状况边缘化据调查数据显

27、示,新市民从事较低层次的行业,收入不高,且大多居住在集体宿舍中,居住条件较差,在生活质量上与城市原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虽身处城市之中,却游离在城市生活之外。2、社会保障缺失被调查的城阳区的新市民大多来自农村,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户籍制度影响下,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是存在差异的,并未享受与城市原居民相同的权益。因为没有城市户籍,新市民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并且新市民子女的教育也受到了限制。3、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新市民平时基本不参与社区或工作单位的活动,闲暇生活与同事接触较多,与城市原居民没有较多的沟通,社会关系网狭窄;并且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参与教育培训机会少。4、归属感不强新市民具有农

28、民和市民两种身份,在城市里他们具有一种过客心理。崔岩: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第142页。由于遭受到各种不平等的待遇,他们在城市里没有感受到家的感觉,也没有感受到来源于城市居民的如同家人般的关爱,因此,他们对于流入地没有较深的情感,缺乏身份认同感与城市归属感。二、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新市民在社会融入中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的不公平是根本原因1、社会政策的不公平性社会的不公平是导致新市民社会融入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当

29、前学界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问题归因于户籍制度等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社会政策是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表现,它们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不同社会保障等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的存在,城市原居民享受着 “城里人”所特有的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项目,社会救助、福利等制度也比较健全。而农村却被屏蔽在城市各种福利资源之外,他们不仅保障范围有限,而且保障水平不高。这直接影响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2、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原、新市民间的差异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将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城市,我国城市以大工业为主的社会化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粗犷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缓慢,使

30、得城乡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距,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存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相比,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是低层次的,经济收入较低,工作环境和住宿环境比较差,并且社会关系网较狭窄。而新市民在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同时,其子女也承受着教育带来不便。从目前来看,只有创新社会政策,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不公平,保证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才能进一步推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即新市民)的社会融入。但社会不公平存在时间

31、已久,对新市民所造成的社会融入问题已存在,并将持续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二)新市民自身的局限性是主要原因1、文化素质不高从新市民自身文化素质方面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由于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专业的技能教育,在劳动技能和知识储备方面较差,因此他们基本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并且工资收入也处于较低的层面。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使得新市民缺乏向上流动的空间和社会融入的动力,并且由于他们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城市原居民的不同,使得他们社会活动参与程度较低,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这些原因使得新市民在社会融入上产生了内在的拉力。2、社会融入意识较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32、一部分新市民没有社会融入的意识。他们认为社会融入与其无关,认为自己不需要融入到这个社会,不需要与城市原居民沟通,也不需要参与社区活动等。然而,身处新城市的他们已经受到当地的影响,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行为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新市民对于自己身份具有模糊性,对于社会融入的意识较差。(三)缺少外部环境支持是直接原因1、社会支持较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类的五大需要之一,而新市民缺乏这种需要。新市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朋友较少,他们从事较为低层次的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缺少与社会的接触,缺乏与城市原居民的沟通,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在休息时与同事交往是最多的,比例也是最大的,占49

33、.7%,社会关系网络较为狭窄。在加上工作单位和社区没有给予新市民足够的关心,使得他们获得的精神支持较少,对于新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差,造成社会融入困难。2、城市原居民对新市民的歧视歧视,是一个从个人偏见到制度性歧视的过程。 黄家亮:论社会歧视及其治理一个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页。歧视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无法改变目前的格局,无法改变其他群体对其的偏见,进而逐渐达到制度性歧视的局面。笔者认为,目前,城阳区城市原居民对于新市民的歧视处于个人偏见阶段的,是一部分人对于新市民的偏见,而这种偏见是新市民和城市原居民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新市

34、民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其生活习惯与行为都显得与周遭不同,并且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经济收入、住房环境等都处于不利地位,相比之下,城市原居民无论是在生活条件还是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具有新市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市民不得不面对一部分城市居民对于他们的歧视,这种歧视心理实质上是对新市民的一种排斥,从思想上进而反映出行为上不接纳新市民。这对于想要积极融入到城市社会中的新市民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使得其在社会融入上存在外在的推力。三、解决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建议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提高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更好地

35、保障新市民权益,促进新市民融入社会,城阳区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城阳区在2007年开始建设全国首个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今年正式启用,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规范就业环境;城阳区政府为丰富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业余生活,还结合建筑工地职工夜校,开展“双百双送”活动,为新市民送上电影;城阳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为农民工维权”, 运用法律手段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城阳区近年来高度关注新市民问题,积极解决新市民融入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特提出一下建议:(一)完善社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并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新市

36、民虽身处城市,却没有享受到城里人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优惠政策,对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有关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政策,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1、要完善有关新市民的社会政策。第一,促进新市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阳区政府要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新市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鼓励新市民参保,切实解决他们在医疗、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制度为公民“保险”。第二,要加快新市民廉租房体系建设,改善新市民住房问题。2014年2月9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四部门共同发布了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的意见书,全面取消户籍限制,实现同城待遇。然而,新市民因为自身的一些局限,在青岛申请廉租房较为困难

37、,因此,就需要加快新市民廉租房体系的建设。一是要优化新市民廉租房申请程序。新市民工作时间具有特殊性、自身文化水平又存在局限性,因此,在申请廉租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要简化租房手续,调整租房程序,为其提供方便。二是调整租金。要根据新市民的工资收入,动态调整租金,进一步完善租金机制。第三,要解决新市民子女社会融入问题。新市民子女的社会融入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政府要结合城阳区的实际特点,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新市民子女就近入学,保障新市民子女的义务教育。2、要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制保护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落后,对此,政府需要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出台

38、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用强制性制度来保障新市民的权力。完善新市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福利资源均等化分配,实质上是在维护新市民的公平,为新市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为他们创造一个尽可能公平的起点。这样,不仅可以减小社会的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可以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加快融入新城市。(二)优化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支持1、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201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山东省全年下放权利200多项,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打造“国退民进”的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政府作为指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这些政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政府

39、在着力打造一个“国退民进”的社会。因此,在促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时,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城阳区新市民之家是一所联结城市原居民、大学生志愿者与新市民的社会组织,是专门针对新市民的需求建立的,据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成立8年来,他们会定期举办工友论坛、向工友们提供最新的相关政策等服务,并且还会向新市民的子女提供教育教学辅导,还会向新市民提供了教育培训、法制维权等一些服务,深受新市民的喜爱。青岛市2013年12月新启动了一项名为“心理呵护”的政府购买项目(针对新市民子女的心理辅导项目),主要是要从娃娃抓起,改善新市民子女的环境适应问题,促进社会融入。然而,这样的组织、这样的项目在我们城阳区却并不常见。

40、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城阳区民政部门要积极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促使社会组织发挥专业性的作用,从而促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社会组织要以城阳区本地的实际出发,利用好本地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模式与手段。建议社会组织一是可以与有关工厂建立联系,形成长期的帮扶与指导,对于有需要的新市民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物质和法律上的帮助,协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提升其在城市中生活的幸福感;二是组织有技能学习需求的新市民,向其提供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技能;三是不定期举办社会文化活动,并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新市民与原居民的参与,从而加强新市民与原居民的之间地接触,增强新市民的社会认同感。同时,

41、社会组织还要促进新市民自治,规范新市民的行为,完善新市民自治体系,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使社会成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场所,促使其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2、社区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青岛市从2013年起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内新市民的社会融入也具有积极作用。他们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可以提供以下服务:第一,向新市民提供直接的服务。深入社区调查了解新市民的现状,并为新市民及其子女建立个性化档案,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根据新市民个人或者群体的需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其提供直接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例如向其提供心理咨询、就业培训等,同时,也可以开展新市民小组

42、工作,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第二,在新市民和政府之间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新市民由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缺乏参与讨论政策法规的意识,需要社区工作者将社会基层的声音、需要反映到相关部门,表达他们的需求,积极推进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同时,还要做到将国务院、地方政府的政策传达给新市民,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维护其切身利益。第三,调节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的社会关系。社区工作者要以街道办事处和市民中心作为依托,举办社区娱乐文化活动,为新市民与原居民提供接触机会,建立关系。并且可以联合青岛农业大学相关老师或者协会建立家长学堂与放学后托管,建立新市民和城市原居民家

43、长间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其相互学习,给予新市民成长的动力。3、城市原居民放宽心态,接纳新市民城市原居民由于心理上的优越性,对于新市民存在着歧视心理,城市原居民应认识到新市民对我们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努力调整不良的思想,消除偏见,接纳新市民,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新市民接触,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度,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媒体也要宣传正能量,为新市民社会融入打好基础。(三)新市民要认识自身问题,提高自身修养新市民社会融入存在问题不仅仅是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更重要的是自身存在局限性:文化素质偏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这就需要新市民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

44、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等,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在文化素质方面,城市新市民首先在思想上要意识到自身能力、文化素质上的差异,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要积极参加就业单位组织的培训,要参加适合自己职业与兴趣的培训、“有益”的培训,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要多与当地人或者周围的人交流,要“走出去”,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在一个小圈子里;与此同时,新市民还要积极参加社区或者用人单位组织的活动,在活动感受当地的气氛与文化,将自己置身于其中,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气息。结 语促进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是加快城阳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直接关系到城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本文对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经济融入、社会生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进行了分析,结合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然而,本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样本容量比较小,研究者对于相关知识储备并不丰富等。我们相信构建全面的新市民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感、促进他们对城阳区的社会认同感,必将会对城阳区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参考文献1 路建红.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2013,(03).2 刘建娥.中国乡-城移民的城市社会融入M. 北京:社会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