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_侯爱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914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_侯爱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_侯爱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_侯爱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114Study on Issues of Immigratio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vealed in the Epitaph of Late General Li of Left Guard in Song Dynasty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 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侯爱梅摘要:归明人是宋代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指由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投归中原王朝的人口。宋代归明人来源复杂、身份特殊、数量庞大,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完整记载了北

2、宋前期绥州武职军官世家李谦家族的归明历史,李谦家族的归明代表了北宋前期一部分蕃部首领和西夏职官的处境和选择。经考证,李谦之子李定系西夏李元昊的亲信,即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载的西夏团练使李兴。关键词:宋代墓志归明人团练使中图分类号:K244 E2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114-09归明人是宋代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指由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投归中原王朝的人口,取“自暗而归于明也”之义。宋代归明人来源复杂、身份特殊、数量庞大,对宋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学界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关注归明人这一群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3、,但鲜有利用出土墓志材料来进行学术研究的。2021 年,高赫先生李公墓志铭所见宋代归明人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利用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对归明人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因该志文蕴含信息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归明人事迹不可多得的材料,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刊于宋熙宁五年(1072),现存于山西省汾阳市博物馆。志文完整记载了志主李谦家族的两次归明历史及其入宋后的情况。本文主要利用志文对李氏家族的归明过程、归明原因、李定归明前的身份及归明后的授官安置等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墓志全文如下:宋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累赠左武卫大将军李

4、府君墓志铭并序内殿丞制汾州兵马都监兼在城巡检骑都尉崔文炳书魏城田师鲁撰公讳谦,字光仪。谱系其出西凉府李抱真之后,大为著姓。因唐末中原离乱,散居秦晋,暨没官扵绥州,遂家焉。大王父敬德,绥州衙校巡检使。王父臻义,军都军。考曰进,先因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主帅李继隆见贼阵逼城,召募武勇当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归明人研究”(17BZS131)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侯爱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宋史、历史文献学。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 111,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第 2719 页。武登云主编: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汾阳市卷(上),太原:三

5、晋出版社,2017 年,第 190 191 页。下文引用志文内容不再注明出处。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5是时,考公先登,贼阵披靡。李公赏激,故号曰李宠阵。自此,西贼观其出入,惧其敢勇。会咸平中,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时,衙校高文岯率考公已下一百八十余人,于绥城谋劫继迁,溃散贼兵,告急延安主帅,向太师奏陈,遂令文岯就知绥州。后旬年,复弃其城,番汉户民,割属延安。考公率众诣阙,乞修置堡寨,固守封疆,因兹立名。归明界弓箭手八指挥,考公充弟七指挥使,守把定仙堡,籍系延州延川县汉王社人。公立身劲勇,众所推服,乃袭父爵。至明道中,昊贼侵境,递相仇杀。景祐二

6、年,西贼首领易利王攻打定仙堡,致驱虏全家陷没番中,仍于夏州羁管。居数年,因弟三男定颇立战效,累迁至伪团练使。公与定设谋,得迁徙家于绥州近边地,名义让平,示有归汉之意。康定明年,果全家归明,男定特授供备库副使,蒙朝廷推恩,公授三班奉职,后定改授崇仪使,充麟府路都巡检使。公就加右班殿直,监汾州灵石县酒税。秩满,移太原府路巡辖马递铺。庆历五年,到官未几,公已年高自靖,遂加左清道率府率,兼监察御史,武骑尉致仕。越明年,夏四月二十九日,终于汾州私弟,享年七十三。公尝守把定仙堡,仅三十余载,凡西贼侵掠御捍,屡经杀获首级、牛羊、器仗,累迁至都军主。公以材武谋略过人,复陷于贼境,颇历艰阻,自不能奋功名于当时,

7、良可愤哉!及其暮矣,因子贵而托荫薄官,亦以天幸之大也。公先娶赵氏,早世。再娶高氏,累赠谱宁郡太君。子男七人,长曰均,东头供奉官,不禄。次耸,早世。定,博州团练使。大详贵,西京左藏库副使。容,西头供奉官。宏,右侍禁。寔,内殿崇班。女三人。长适刘千,次适刘义,季适任升。孙二十六人。长曰冲。次曰湛,三班差使。浩,西京左藏库副使。洙,左侍。禁,早世。泽,左侍禁。渊,东头供奉官。沂,西头供奉官。浦、澄俱左侍禁。泾,右侍禁。溉,三班奉职。自溉之上咸着边功。涣,左班殿直。洵、潜偕右班殿直,未冠。沆、演、浒、渐、湘、浔、渎、淮、洋、泌、渭、濆皆未仕。孙女出嫁者一十人,居室者八人。伟哉!公积庆所致,有以见子孙诜

8、诜然,后知光荣如是耶。功名休赫,继世不泯尔。熙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卜葬西河县景云乡龙观里西原。其孤而下,送终且厚,莫不尽孝丧之礼。师鲁早出门下,惠然托文,暨不获辞焉,敢以直记其事,以示岁月,永坚于石也。谨为铭粤。于乎考德,绍先敬臻。盛居五代,挺生绥银。少抱劲勇,胡能奋身。定仙守把,徒效功勤。陷番归汉,逢明圣君。一门忠孝,安边将臣。累经战斗,靖除妖尘。良田十顷,今为汾人。伟焉积庆,子孙诜诜。光荣继世,不绝选抡。去世已久,声容龙麟。西原卜葬,会待佳辰。山川平接,相对水滨。景云之下,龙观冢新。白杨青草,依依芳春。一、李氏家族归明事迹考志主李谦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仁宗庆历六年(1046)“终

9、于汾州私弟(第)”,志文记载“谱系其出西凉府李抱真之后,大为著姓,因唐末中原离乱,散居秦晋,暨没官扵绥州,遂家焉。大王父敬德,绥州衙校巡检使。王父臻义,军都军”,可知,李谦是唐代河西粟特人李抱真的后裔,唐末时定居绥州,李谦曾祖李敬德曾任绥州衙校巡检使,祖父李臻义曾任都军,均为武职军官。绥州(治今陕西绥德),位于宋代西北沿边地区,是军事战略要地。唐末宋初时,绥州处于党项拓拔氏即定难军政权的统辖下,“其民皆蕃族”。据陈玮先生考证,定难军职官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粟特人,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 38,北京:中华书局,2007 年,第 799 页。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6

10、在夏州军事指挥阶层中,粟特人是仅次于党项人的重要力量。生活在绥州的李氏家族有可能确系粟特后裔,但是否系李抱真的后裔尚需考证。高赫先生认为李抱真曾节度昭义、平定魏博田悦叛乱,因忠勇得到唐代帝王信重,李氏家族有可能是借李抱真后裔的身份来塑造其家族世代忠诚、追随宋朝正统的形象。应该说,这个推论有一定道理。志文“考曰进,先因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主帅李继隆见贼阵逼城,召募武勇当先。是时,考公先登,贼阵披靡。李公赏激,故号曰李宠阵。自此,西贼观其出入,惧其敢勇。会咸平中,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时,衙校高文岯率考公已下一百八十余人,于绥城谋劫继迁,溃散贼兵,告急延安主帅,向太师奏陈,遂令文岯就知

11、绥州。后旬年,复弃其城,番汉户民,割属延安。考公率众诣阙,乞修置堡寨,固守封疆,因兹立名”,主要记载李谦父亲李进的三大功绩:一是李继迁叛宋,进犯银州时,李进追随宋主帅李继隆抗击李继迁,因作战勇敢而获李继隆赏识,使敌人闻风丧胆;二是协同衙校高文岯“于绥城谋劫继迁”;三是请求在沿边地区修筑堡寨,戍守宋朝边土。这三件事充分表现了李进对宋的忠心和归宋的决心。上述这些事件,诸如宋将李继隆抗击李继迁,宋削弃绥、银、夏等州;高文岯知绥州,宋复弃绥州等,在史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其中,“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孽,犯银州”,发生在雍熙二年(985)。宋史李继隆传所记因“李继迁叛”,雍熙二年(985),宋廷“命(李)继隆

12、与田仁朗、王侁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即指此事,只是当时李继迁尚未被宋册封为“夏州节度使”。志文所述宋两次削弃绥州城,第一次“国家削弃绥、银、夏等州”,指端拱元年(988)五月,宋太宗赐封李继捧“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第二次“后旬年,复弃其城”,指至道三年(997),宋真宗即位后,割让五州给李继迁,绥州又成为李继迁的辖地。“李继迁降,加定难节度,复赐姓名,封以夏、绥、银、宥、静五州。”志文所记高文岯事件与传统史料记载有出入。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淳化五

13、年(994)三月“初,赵保吉徙绥州民于平夏,左都押衙高文岯击走之,以绥州内属,乃命文岯知州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淳化五年四月甲申条记载“上闻赵保忠既成擒,诏以赵光嗣为夏州团练使,高文岯为绥州团练使。”由此可知,淳化五年(994),高文岯因献绥州城有功而被宋委以知州,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淳化五年(994),而非志文所说的“咸平年间”。此外,高文岯“绥城谋劫继迁”一事,在其他史籍中未见有记载。辽史西夏外纪记载辽圣宗统和九年(991),即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七月,李继迁“复绥、银二州,来告。”所以,淳化二年(991)之后,绥州实际上在李继迁的控制之下。淳化五年(994),李继迁欲将绥州民迁至平夏,高文

14、岯不愿随迁,李进亦不愿随迁,他们趁机谋划抗击李继迁以及归明宋朝,或许此即所谓的“绥城谋劫继迁”。综上所述,事件过程为:李继迁起反宋后,进犯银州,雍熙二年(985),李进追随宋军主帅李继隆,参与抗击李继迁的斗争。端拱元年(998),宋廷将绥、银、夏等州赐还李继捧。淳化二年(991)年,李继迁实际控制绥、银二州。淳化五年(994),欲将绥州民户迁往平夏,遭到高文岯、李进等的反抗,高、李“谋劫继迁”,以绥州内属归宋。至道三年(997),真宗即位后,又将绥州等五州赐给李继迁,并将绥州民户割属延安。此时的李进主动请求在沿边地区修筑堡寨,戍守宋朝边土。或因年代久远,家族记忆出现偏差,志文中所记“咸平年间”

15、时间有误。另外,对于李进参与的战斗及其英勇事迹,宋代 陈玮:中古时期党项与粟特关系论考,中国史研究2015 年第 4 期。高赫:李公墓志铭所见宋代归明人及相关问题研究,西夏学2021 年第 2 期。宋史夏国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13984 页。宋陈均编,许沛藻、金圆、顾吉辰、孙菊园点校: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 5,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 112 页。宋陈均编,许沛藻、金圆、顾吉辰、孙菊园点校: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 5,第 97 页。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 长编)卷35,太宗淳化五年四月甲申,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77页。辽史西夏外纪,北京:中华书局,

16、1974 年,第 1525 页。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7其他史籍中均未见相关记载,志文或有夸大其功绩的嫌疑。李进归宋后,“归明界弓箭手八指挥,考公充弟七指挥使,守把定仙堡,籍系延州延川县汉王社人。”即归明后的李进任归明界弓箭手第七指挥使,戍守定仙堡,并将户籍落在延州。弓箭手是宋防守沿边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北宋军队系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三级组织,按各自承担的职责配合作战,弓箭手属于基层乡兵。战争时期,弓箭手与驻边正兵、本地土兵及蕃兵一起作战。北宋枢密副使韩琦、参知政事范仲淹曾建议:“沿边无税之地所招弓箭手,必使聚居险要,每一两指挥,共修一堡,以

17、完其家,与城寨相应。彼或小至,则使属户蕃兵暨弓箭手与诸土兵,共力御之。”并且弓箭手与正兵相比,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司马光曾言:“虽屯戍之兵亦临敌难用,惟弓箭手及熟户蕃部皆生长边陲,习山川道路,知西人情伪,材气勇悍,不惧战斗,从来国家赖之以为藩蔽。”因此,北宋时期多在沿边要害之处立堡寨,招募弓箭手,戍守边防及屯田耕作。弓箭手有汉人,亦有蕃户,其基本单位为指挥,各路弓箭手指挥人数差异较大,每个指挥约有 150 人至 600 人不等,其中,鄜延路每个指挥的人数最多。“归明界弓箭手八指挥”即共八个弓箭手指挥,且这八个弓箭手指挥全部是由归明人组成,李进担任其中的第七弓箭手指挥的指挥使,手下应管有数百人

18、。宋代规定,弓箭手可由子弟亲属承袭,李谦因“立身劲勇,众所推服,乃袭父爵”,之后,“守把定仙堡,仅三十余载,凡西贼侵掠御捍,屡经杀获首级、牛羊、器仗,累迁至都军主”,“至明道中,昊贼侵境,递相仇杀。景祐二年,西贼首领易利王攻打定仙堡,致驱虏全家陷没番中,仍于夏州羁管”。李谦接续父亲戍守定仙堡三十多年,直至景祐二年(1035),时李谦62 岁,已“累迁至都军主”。蕃官都军主是统领本族蕃兵的最高长官,宋一般是授与族帐众多的大族首领充任,说明此时李谦已成为管有较多民户,级别较高的蕃官。在此情况下,全家被掳回夏州。“居数年,因弟三男定颇立战效,累迁至伪团练使。公与定设谋,得迁徙家于绥州近边地,名义让平

19、,示有归汉之意。康定明年,果全家归明。”在西夏境内生活期间,李谦仍一心向宋,遂与儿子李定谋划,先迁徙至绥州近边地,后于康定二年(1041)成功归宋。李氏家族自唐末起,生活在绥州,世代担任武职军官,并非普通民户。李继迁反宋后,李进选择归明宋朝,户籍落在延州,担任归明界弓箭手第七指挥的指挥使,戍守定仙堡。李谦子承父业,继续为宋戍边三十余年,官至都军主,直至 62 岁时,全家被李元昊部族首领掳掠回夏州。在夏州,李定因数立战功而被李元昊任命为团练使,但李谦、李定仍心系归宋,最终于康定二年(1041)再次成功归明宋朝。二、李氏家族归明原因探析李氏家族的归明史,其实是一部宋夏关系史的缩影。李氏家族代表了宋

20、夏关系对立时,一部分沿边蕃部和武职军官的生活处境和政治选择。李氏家族能够坚决选择归明宋朝,即使被掳掠回夏州,即使李定已经官至西夏团练使,仍义无反顾地选择再次归明宋朝,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自唐末起,党项拓跋氏世袭定难军节度使,统辖银、夏、绥、宥、静五州。宋太祖时期,对西北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允许其继续世袭定难军节度使,双方相安无事。太宗时情况发生变化,太平兴国七年(982),诏令定难军留后李继捧来朝,继捧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此举引起其族弟继迁不满,继迁自此开始反宋,数次扰边,进犯宋境,先后攻占银、灵、凉等州,双方交战不断。仁宗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后,宋夏矛盾激化,战事

21、不断。李进第一次归明发生在李继迁叛宋后。李继迁起兵反宋,高赫:李公墓志铭所见宋代归明人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考证定仙堡位于绥德东南部,无定河与黄河之间,是宋夏边境的要害之处,参见西夏学2021 年第 2 期。王亚莉:北宋时期宋夏缘边弓箭手招置问题探析,西夏学2018 年第 2 期。长编卷 204,英宗治平二年二月丙午,第 4948 4949 页。廉兵:北宋弓箭手若干问题的探讨,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第 54 55 页。佟建荣:北宋西北地区蕃官官号考,青海民族研究2007 年第 2 期。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8屡次寇边,企图夺回夏州故地,与当地蕃部的利益发生冲突,

22、夏州境内和宋夏沿边蕃部的安定生活自此被打破,诸多蕃部和民户被胁从作战,或被迫迁徙奔波,生存处境艰难。如:真宗咸平六年(1003)“夏州教练使安晏与其子守正来归,且言贼境艰窘,惟劫掠以济,又籍夏、银、宥州民之丁壮者徙于河外,众益咨怨,常不聊生”。“李继迁部下突阵指挥使刘赟等以继迁残虐,蕃部灾旱,率其属来归”。可见,李继迁叛宋后,其内部矛盾重重,民不聊生。为削弱李继迁的力量,宋廷通过封官、赐田、赠币等方式,招诱蕃部民户归宋,一些蕃部民户“始闻诏书招抚,争求观之,无不泣下”。对于较大蕃部的首领,宋廷招诱和赏赐的力度更大。如:景德元年(1004)二月,“诏谕灵夏绥银宥等州蕃族万山万遇庞罗逝安、盐州李文

23、信、万子都虞候及都军吴守正马尾等,能率部下归顺者,授团练使,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五万缗,茶五千斤,其军主职员外郎,将校补赐有差,其有自朝廷叛去者并释罪甄录”。宋廷招诱夏人的政策一直延续到李德明时。在此背景下,大量蕃部归宋,高文岯献绥州城归宋,李进亦选择归明宋朝。该时期的归明蕃部情况见下表:归明族帐归明时间归明后的待遇史料来源蕃部阿约勒等百户咸平四年(1002)诏给田、赐帛,长吏常存抚之长编卷 50 咸平四年闰十二月戊寅条蕃部首领明叶示、扑咩讹猪等咸平四年(1002)诏择善地处之,常切存抚长编卷 50 咸平四年闰十二月乙酉条;宋史卷 491党项传继迁部下指挥使卧浪己等四十六人咸平五年(1002)

24、诏补军主,赐袍带、茶彩,令石州给田处之长编卷 51 咸平五年正月乙卯条麟州界首领勒厥麻等三族千五百帐咸平五年(1003)分处边境长编卷 53 咸平五年十二月壬午条李继迁子阿伊克元咸平六年(1003)补三班借职,赐居第长编卷 54 咸平六年二月庚辰条蕃部军使拽臼等百九十五口咸平六年(1003)长编卷 54 咸平六年三月壬辰条夏州教练使安宴与其子守正咸平六年(1003)诏补宴殿直,赐衣服、缗钱长编卷 55 咸平六年九月壬辰条银州牙校时乂等挈族咸平六年(1003)补右三班借职,赐赉有差长编卷 55 咸平六年十月丙戌条继迁部下突阵指挥使刘赟等咸平六年(1003)长编卷 55 咸平六年十一月癸巳条陇山外

25、至王家、狸家、延家三族景德元年(1004)诏授其首领官长编卷 56 景德元年正月辛卯条 长编卷 55,真宗咸平六年九月壬辰,第 1212 页。长编卷 55,真宗咸平六年十一月癸巳,第 1216 页。长编卷 56,真宗景德元年四月乙卯,第 1233 页。长编卷 56,真宗景德元年二月戊午,第 1229 页。此处“宴”通“晏”。长编卷 55,真宗咸平六年九月壬辰,第 1212 页。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19归明族帐归明时间归明后的待遇史料来源康奴族移等率其属景德元年(1004)长编卷 56 景德元年四月乙卯条继迁蕃部都指挥使都威等率其属景德元年(10

26、04)长编卷 56 景德元年六月壬戌条;宋史卷 7真宗纪,“都威”作“都尾”先叛去官茄罗、兀赃、成王等三族及移军主率属景德元年(1004)因其献马赎罪,特诏宥之,给其马直长编卷 57 景德元年九月丁亥条;宋史卷 491党项传蕃部指挥使色木结皆以长编卷 64 景德三年九月癸丑条夏州民刘严等二千余人诏以延川县旷土给之,令各有蓄积,租赋止输三分之一长编卷 65 景德四年六月辛酉条熟户旺家族首领春州刺史都子,有三族随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长编卷 81 大中祥符六年九月丙申条;宋史卷 491党项传叶市族大首领艳奴,率其族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第补侍禁、殿直,月给俸料。长编卷 82 大中祥符七年五

27、月辛亥条蕃部指挥使浪梅娘、麻孟桑二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长编卷 84 大中祥符八年四月戊午条毛尸族、骨咩族、巢迷族大中祥符九年(1016)长编卷 87 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乙卯条蕃部都首领郭厮敦举家居冶坊寨,管勾一带蕃部,后命为本族巡检,月给钱五千,米面五石长编卷 90 天禧元年六月壬申条樊家族九门都首领客厮铎并其族天禧二年(1018)补客厮铎为都军主,余署职有差长编卷 91 天禧二年二月丙戌条;宋史卷 491党项传委乞、骨、大门等族千余落天禧三年(1019)长编卷 93 天禧三年三月壬申条熟户七臼族军主近腻天禧四年(1020)以近腻领顺州刺史,首领惹都等十五人补蕃官有差长编卷 95 天禧四年

28、五月甲子条;宋史卷 491党项传扑咩族马讹等天禧四年(1020)长编卷 96 宋天禧四年七月辛未条可知,当时的归明族帐及人户众多。李继迁起兵反宋,宋夏关系恶化,夏州政权内部矛盾重重,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加上宋政府推行招诱归明人的政策,共同促成该时期的归明潮流,这是宋夏关系史上的第一次归明高潮。李进是这批归明人当中的一员。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宋夏战争爆发,矛盾彻底激化,宋再次大力招诱西夏人,且较前一时期更为积极主动,方式直接,待遇优惠,续表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120政策完备。宝元二年(1039),诏“元昊界蕃汉职员能率族归顺者,等第推恩”。康定元年(10

29、40),“诏陕西经略司遣人谕元昊界蕃汉职员、首领,能率部族及以本系汉州郡来归者,并不次迁擢之”。庆历元年(1041)“五月己酉朔,诏诸路各置招抚蕃落司,以知州、通判或主兵官兼领之”。因此,这一时期归附宋朝的人再次激增,除了西夏境内的部族和沿边蕃部大量归附宋朝外,还有很多西夏的职官也归投宋朝,出现宋夏关系史上的第二次归明高潮。李谦、李定正是在这一时期选择归明。综上所述,宋夏关系恶化是导致李进、李谦、李定三代人归明的重要原因,李氏家族的第一次归明发生在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后,第二次归明发生在李元昊称帝建国之后,宋夏矛盾激化时,李氏家族与其他众多蕃部首领一样,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他们迅速做出判断和选择,归

30、明宋朝。但其第二次归明,还与李谦在宋境生活了数十年,深受宋文化影响和同化密切相关。应该说,主观上的向化之心与客观上宋夏关系恶化造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共同促成李氏家族在五十年间两次归明于宋。三、李氏家族归明后的安置问题研究与李谦、李进同时期的归明人中,不乏西夏太尉、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级别较高的武将职官,这是这一阶段归明人的显著特点,具体见下表:归附人归宋前官职归宋方式归宋后授官及待遇资料出处啰埋西夏防御使率族来归右班殿直(授其子为本族军主)长编卷 124 宝元二年十月辛酉条李兴西夏团练使内附先授供备库副使、寿州兵马都监,后改授为崇仪使、麟府州缘边都巡检使长编卷 132 庆历元年六月丙申条;

31、卷 134 庆历元年十一月乙卯条鄂齐尔西夏团练使内附怀化将军,给供奉官、巡检俸长编卷 135 庆历二年正月辛卯条闹罗西夏团练使投降右班殿直长编卷 136 庆历二年五月庚午条马都西夏团练使投降右班殿直长编卷 137 庆历二年九月癸卯条楚鼐裕勒囊西夏观察使内附内殿崇班(授其子为三班借职)长编卷 139 庆历三年二月癸亥条兴博西夏太尉内附太子左清道率府率(余十八人各补三班奉职)长编卷 155 庆历五年四月丙午条李定归明前是西夏团练使,归明后“特授供备库副使”,“后定改授崇仪使,充麟府路都巡检使”。对照李定和上表中李兴归宋前的身份、归宋时间及归宋后授官情况,可以发现二人信息完全一致:归宋前均为西夏团练

32、使;归宋时间相同,李定是康定二年(1041)归明,李兴是庆历元年(1041)归宋,因仁宗康定二年十一月改元庆历,长编所记的庆历元年即为康定二年,二人系同年归宋;归宋后,均是先授供备库副使,后来改授崇仪使、麟府都巡检使。显而易见,李定和李兴为同一个人,长编记载的李兴正是志文中的李定。“定”是原名,“兴”是改名,不过改名的原因不得而知。此墓志与正史材料相互补充、印证,完善了李定归宋后的经历。关于李定归明后的情况,长编有两条记载:一是庆历元年(1041)六月“丙申,西界伪团练李兴为供备库副使、寿州都监。初,兴既内附,而部署司言兴元昊亲信,恐不得其情,故徙之南方”;二是庆历元年(1041)十一月“乙卯

33、,以供备库副使、寿 长编卷 123,仁宗宝元二年六月壬午,第 2913 页。长编卷 129,仁宗康定元年十月丁未,第 3054 页。长编卷 132,仁宗庆历元年五月己酉,第 3122 页。长编卷 132,仁宗庆历元年六月丙申,第 3139 页。宋故左武卫将军李公墓志铭所见北宋归明人问题研究2022 年第 6 期121州兵马都监李兴为崇仪使、麟府州缘边都巡检使,仍诏谕本路,兴尝为西界伪团练使,今特任之,后或败事,即不坐所部官司之罪”。由此可知,李定原为李元昊的亲信,志文中也隐晦提及李定跟随李元昊作战,“颇立战功”,因此,李定归明后,起初宋都署司对其不信任,多有防范戒备。宋代归明人中有不少诈降、通

34、敌、叛服无常等情况,宋因此吸取教训。康定元年(1040)正月,李元昊曾使其民诈降于化州刺史、金明县都监李士彬,李士彬将他们“分隶诸寨”,结果后来“贼骑大入,诸降贼皆为内应”,宋军大败。李定作为李元昊的亲信,其归明动机到底如何,宋朝官员无法确定,所以宋廷在对李定授官这一问题上非常谨慎,有所保留,具体做法是先将其徙至南方,任寿州都监,观察数月后,方改授为崇仪使、麟府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维护边防与治安,即使这样,还特此说明,李定今后如果出现问题,例如通敌叛逃等,不追究所部官司之罪,可见宋朝对其仍心存疑虑。志文中没有提及李定曾任寿州都监一事,但提到后来任博州团练使,博州团练使应非正任官,而是遥郡官,待

35、遇优厚,无职事,仅表官阶,以赏劳绩。对归明人不信任的情况,在其他墓志铭中也有相关记载。例如:寇平墓志铭提到“寇氏出上谷,公之远祖始徙大名之莘县。遭石晋之乱,又徙幽州。端拱中,太宗北征契丹,公之大父挈其族以归。太宗欲有所用,而大臣疑之,乃得除官流内铨,为莱州即墨令,因家于胶水,而三世不迁”。归明人入宋后的赏赐、授官、待遇等一般取决于其归明前的身份、级别、率领来归部族人口的多少、功绩大小以及归明的影响力等。宋廷对于西夏归明人授与最多的是三班小使臣,例如东、西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等官职,给李定授与诸司使直至团练使,这是由李定的身份决定的。李定归明前是西夏团练使,关于西夏团练使的级

36、别,聂鸿音先生认为,团练使始置于隋唐,是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如果有战事的话,团练使一般是出征部队的总指挥员,西夏文献里没有出现团练使一词,西夏天盛律令记载的军阶最高为“茂寻”,对照西夏官阶封号表“下品”部分,按照品级推算,“茂寻”应该相当于四品官,与中原团练使的品级一样,可知,西夏团练使李定,级别较高,又是李元昊的亲信,掌握西夏大量军事信息,所以归宋后,授官级别高,待遇优厚。“男定特授供备库副使,蒙朝廷推恩,公授三班奉职,后定改授崇仪使,充麟府路都巡检使。公就加右班殿直,监汾州灵石县酒税。秩满,移太原府路巡辖马递铺。庆历五年,到官未几,公已年高自靖,遂加左清道率府率,兼监察御史,武骑尉致仕。”

37、李谦再次归明时,已 68 岁,年事已高,“因子贵而托荫薄官”,先是三班奉职,从九品,后授右班殿直,正九品,还监汾州灵石县酒税,有实际差遣,后移太原府路巡辖马递铺。庆历五年(1045),72 岁时主动请求致仕,最后以“左清道率府率,兼监察御史,武骑尉”致仕,武骑尉为勋名,一转,从七品。李谦的夫人高氏“累赠谱宁郡太君”,“郡太君”为命妇封号,一般授予团练使以上武臣之母。李谦夫妇均因其子李定而获宋朝授官加封。李谦子孙众多,家族兴盛,“子男七人,长曰均,东头供奉官,不禄。次耸,早世。定,博州团练使。大详贵,西京左藏库副使。容,西头供奉官。宏,右侍禁。寔,内殿崇班。女三人。长适刘千,次适刘义,季适任升。

38、孙二十六人。长曰冲。次曰湛,三班差使。浩,西京左藏库副使。洙,左侍。禁,早世。泽,左侍禁。渊,东头供奉官。沂,西头供奉官。浦、澄俱左侍禁。泾,右侍禁。溉,三班奉职。自溉之上咸着边功。涣,左班殿直。洵、潜偕右班殿直,未冠。沆、演、浒、渐、湘、浔、渎、淮、洋、泌、渭、濆皆未仕。孙女出嫁者十一人,居室者八人。”李谦生有七男三女,孙二十六人,孙女十九人,其中,长编卷 134,仁宗庆历元年十一月乙卯,第 3197 页。长编卷 126,仁宗康定元年正月庚辰,第 2969 页。宋王珪:华阳集卷 55,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 53 册,卷 1159,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年,第 273 页。聂鸿

39、音先生在 辽史西夏外纪 中的“团练使”和“刺史”一文中提到迄今所见的西夏文献里没有出现“团练使”一词,因为团练使一般是出征部队的总指挥员,而天盛律令记载的西夏最高军阶“茂寻”,按照西夏官阶品级推算,相当于四品官,恰与中原团练使品级一样。参见聂鸿音:辽史西夏外纪中的“团练使”和“刺史”,东北史地2011 年第 2 期。中国历代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122子孙多有官职,多为武阶官,有因“边功”而授官的,亦有宋政府优恤归明子孙而授官的。与李氏家族情况类似的有前文提及的高文岯。高文岯于淳化五年(994)年献出绥州城归明后,先后被宋授与绥州团练使、隰州都巡检使、汝州防御使、峡州防御使,也是遥郡

40、官,待遇优厚。高文岯在任期间,曾利用其影响力,招抚沿边蕃部,咸平六年(1003),“石隰都巡检使高文岯言绥州东西蕃部军使拽臼等百九十五口内属”。大中祥符三年(1010),诏“赐石隰州都巡检使、汝州防御使高文岯彩二百匹、茶百斤。文岯母在晋州,因其请告宁省,特有是赐。文岯寻以母丧起复”。大中祥符七年(1014)“石隰州缘边都巡检、峡州防御使高文岯卒,诏遣中使护丧归晋州,录其子孙。文岯自践廷来归,人许其忠而知变。久在石州,得军民心。又蕃众先随至者数千户,上虑其失所,即以文岯长子继升为崇仪副使,领父任焉”。高文岯归明后,生活安定,因其对宋忠心耿耿,招抚沿边蕃部功绩显著,所以倍获宋廷优待,仕途平顺,其长

41、子亦获得优恤授官。李谦家族归明后的待遇和处境,体现了宋廷对蕃部首领、上层军官等归明人的安置政策。对于普通民户归明,宋廷也有相对完善的安置措施。或将其安置在沿边,戍守屯垦,或将其安置于内地,安居乐业。长编卷 65 景德四年(1007)六月辛酉条记载:“先是,夏州民刘严等二千余人来归,诏以延川县旷土给之,令各有蓄积。而所居当绥州要路,向者德明部族入寇,多为所擒戮,实鄜延之捍蔽也。德明近屡移牒求严等复还”,“而严等亦愿输租赋,隶延川县籍。”后来宋廷“诏从其请,租赋止输三分之一”。元祐五年(1090)勒石的大宋故朝奉郎守太子中舍致仕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田府君墓志铭为“三班奉职管勾交城县归明族李渐书”,说

42、明当时的归明人数量比较多,宋廷将他们集中安置在交城县,并有官吏专门管理。对于普通的归明民户,宋廷一般给予分田地、减租赋等优恤和关照。当然,在具体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武职军官世家李氏家族自唐末起定居绥州,在党项拓拔部定难军政权的统辖下。李继迁叛宋后,李进选择归明于宋,任归明界弓箭手指挥使,为宋戍守边防。李谦子承父业,继续为宋戍边三十余年,官至都军主,后被掳回夏境。李元昊称帝建国后,宋夏矛盾激化,战事不断,李谦与子李定谋划,再次归明于宋。李氏家族李进、李谦、李定三代人的归明史,实为是一部宋夏关系史的缩影。应该说,主观上的向化之心与客观上宋夏关系恶化造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加之宋推行的招诱政策,共同促成李氏家族在五十年间两次归明于宋,李氏家族代表了北宋前期一部分蕃部首领和西夏职官的处境和选择。宋政府给予归明人优厚待遇的同时,亦多有戒备和防范,但对其父母子孙却优恤有加,体现了其安置归明人政策的灵活性和完善性。责任编辑:李光迪 长编卷 54,真宗咸平六年三月壬辰,第 1184 页。原文中“岯”误作“”。长编卷 73,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六月庚戌,第 1673 页。长编卷 83,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九月甲午,第 1895 页。杜红涛、王正树、田雨海主编: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孝义市卷,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年,第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