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5838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项目总体情况概述.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治理目标及期限.11.3 滑坡特征.21.4 影响滑坡的不良地质作用.51.4.1 后缘滑坡.51.4.2 中部滑坡.61.4.3 前缘滑坡.61.5 滑坡工程地质概况.71.6 滑坡区水文地质概况.81.7 治理设计方案.91.7.1 设计依据:.91.7.2 参照设计依据.91.7.2 设计原则.101.7.3 设计思路.10第二章、编制说明.122.1 编制依据.122.1.1 业主提供的资料:.122.2 编制原则.13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总平面布置.133.1 施工准备工作.13

2、3.1.1 技术准备.133.1.2 物资准备.143.1.3 施工现场准备.1513.2 施工总平面布置.153.3 临时用地表.163.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6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64.1 工期目标.164.2 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二).164.3 工期总体保证措施.174.4 过程中的工期控制措施.17第五章、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185.1 施工方案制定.185.2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95.2.1 土方开挖施工.195.2.2 锚杆施工.215.2.3 格构施工.235.2.4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255.2.5 钢筋工程施工要求.2

3、75.2.6 排水工程.27第六章、工程监测方案.28第七章、施工组织管理.297.1 岗位职责.317.1.1 项目管理主要岗位职责.317.1.2 项目总工岗位职责.317.1.3 测量人员岗位职责.327.1.4 质检员岗位职责.327.1.5 材料员岗位职责.3227.1.6 专职安全员岗位职责.327.2 施工机械组织.337.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37.4 工程材料进场保证措施.347.5 临时用水用电方案.34第八章、安全施工措施.348.1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358.2 安全生产组织.358.3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358.3.1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358.3.2 项目总

4、工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368.3.3 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78.4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388.5 绿化、养护安全注意事项.398.6 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及加固措施.39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409.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标准.409.2 环境保护措施.419.3 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措施.42第十章、消防措施.42第十一章、夜间施工及冬、雨季施工措施.4311.1 夜间施工措施.4311.2 雨季施工措施.4411.3 冬季施工措施.45第十二章 关键施工技术及实施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453第十三章工程竣工应提交的资料464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

5、工组织设计第一章、项目总体情况概述1.1 项目概况.位于牛首山南,东善桥镇祖堂村北,高约256米,系牛首山 分支。该山有南唐二陵、弘觉寺等众多景点。山势陡峻,是牛首 山风景区最为陡峻的山体。为了重现牛首美景,江宁区政府积极打造 牛首山景区,对牛首山的公路进行了完善和修建,新修建的南唐二陵 风景区道路全长3495.338米,道路宽12米,该道路的修建使得游客 到达弘觉寺和南唐二陵风景区更为便利。新修建的环山公路蜿蜒 曲折,所经路段大都地势险峻。环山路滑坡位于环山路的北侧,滑坡所处路段道路在历史上 曾多次毁坏,经调查确定该道路位于一个古滑坡体上,整个滑坡由三 个相对独立但又关联密切的滑坡组成,即后

6、缘滑坡、中部滑坡、前缘 滑坡,分别位于古滑坡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其发育规模为:后缘滑坡位于山脊的上部,后缘标高约142米,滑坡剪出口标高 110-115米,整个坡体高差约2732米,坡长约98米,坡体整体坡 度约2535度,后缘宽约5米,坡体前缘约71米,该滑坡体面积约 4200平方米,滑坡体体积约9000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为近南北向。整个坡体周边均可见明显的变形裂缝,根据调查访问得知,该滑坡裂 缝形成于两年前,目前仍在缓慢蠕动。中部滑坡位于山脊的中部,为北侧公路经过路段,该滑坡后 缘紧邻后缘滑坡,中间仅隔一道挡墙,相距约1015米,滑坡后缘标 高约106米,前缘标高约80,坡长约140米,

7、整个坡体高差约26米,坡体坡度约1525度,该滑坡体面积约12700平方米,滑坡体积 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近12万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为北西340度。该滑坡在历史上曾多 次产生滑动,在2009年底环山道路修建完成后又产生了新的滑动,滑坡后缘和围界可见多处裂缝,本次勘查期间,裂缝的宽度还在逐渐 增加,目前该滑坡还在快速变形中,急需进行整理处理。前缘滑坡位于山脊的下部,该滑坡后缘距离中部滑坡的剪出口约 31米,标高约75米,前缘标高约50米,坡长约97米,整个坡体高 差约25米,坡体坡度约1525度,该滑坡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滑 坡体积近4.5万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为北西

8、325度。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后缘和围界可见多处地面裂缝,为新近形成,目前仍在发展变 形中。根据整个滑坡坡上各个滑坡的变形特征,确定古滑坡后缘标高约 142米,前缘标高约50米,坡长约360米,坡长高差约92米。该滑 坡体面积越31000平方米,滑坡体积约15万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 为北西325度。纵观整个坡体可见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林以及 路面开裂等变形现象。1.2 项目治理目标及期限工期目标:本项目施工工期为75个日历天。工程质量目标: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环境管理目标:本工程环境管理目标为:无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事 件,固废100%分类处理,粉尘、噪声达标排放率100%,作业泥浆 100

9、%定点排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零死亡事故,零重伤事故,零重大交通 事故,零火灾爆炸事故,轻伤事故小于5%,无新增职业病发生,食 物中毒事故发生。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 滑坡特征(1)滑坡体形态特征后缘滑坡位于古滑坡体的最顶部,其后缘标高约142米,滑坡 剪出口标高约110115米,整个坡体高差约36米,坡长约98米,坡 体整体坡度约2535度,后缘宽约5米,坡体前缘宽约71米,该滑 坡体面积约4200平方米,滑坡体体积约9000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 为近南北向。最深滑动面深度约2.5米,滑面为折线型。中部滑坡后缘标高约106米,前缘标高约80米,坡长约140 米,

10、整个坡体高差约26,坡体坡度约1525度,该滑坡体面积约12700 平方米,滑坡体积近12万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为北西340度。最 深滑动面深度约16.5米,滑面为折线型。前缘滑坡位于山脊的下部,该滑坡后缘距离中部滑坡的剪出口 约30米,标高约75米,前缘标高约50米,坡长约97米,整个坡体 高差约25米,坡体坡度约1525度,该滑坡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滑坡体积近4.5万立方米,滑坡主滑方向为北西325度。最深滑动面 深度约10米,滑面为折线型。(2)根据勘查资料,滑坡体主要由以下土层组成:后缘滑坡主要由表层耕填土和残坡积土组成,耕田土厚约0.5 米左右,残坡积土厚约1.5米,整个滑体平均

11、厚约2米,总体呈前部 较薄、中后部厚,两侧薄的特征。中部滑坡主要由人工填土和粘土组成,填土厚约1.78.5米,粘土厚约3.08.0米,最厚处达16.5米,总体呈前部、后部较薄、中 部厚,两侧薄的特征。前缘滑坡主要由表层耕填土和残坡积土组成,填土厚约1.01.5 米,粘土厚约4.57.7米,最厚处达9.0米,前部剪出口较薄,中后部较厚,两侧薄的特征。2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滑带从钻孔揭露和探槽情况来看,在滑坡体中部普遍分布一层全风化 的凝灰岩,已呈高岭土化,不易透水。该层浸水后强度急剧降低,结 合地面调查综合分析确定为滑面。(4)滑床这几处滑坡床均为岩层,岩层为侏罗系龙

12、王山组全风化强风化 凝灰岩其中后缘滑坡床面岩性为全风化凝灰岩,滑面较陡,整体坡度 25-30;中部滑坡滑床面岩性为全风化强风化凝灰岩,坡度上陡下 缓,整体坡度7-9。;前缘滑坡滑床面岩性为全球化凝灰岩,前缘和 后缘部分位于残坡积土中,整体坡度15-20。(5)滑坡体变形特征工作区滑坡体变形特征主要有地面裂缝、下沉、塌陷,并引起道 路变形见表1所示。场区地面裂缝点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裂缝点 编号裂缝点位 置性质长度(米)宽度(厘 米)错距(厘 米)备注Dlfl后缘变形 带后缘拉张裂缝10015 2035-50裂缝形成时间较早,已停止变形。Dlf2后缘变形 带中部鼓胀裂缝3020 3030裂缝形成

13、时间较早,已停止变形。Dlf3后后缘变 形带后缘鼓胀裂缝901230-50剧烈变形Dlf4中部变形 带围界拉张裂缝152-5810剧烈变形Dlf5中部变形 带围界拉张裂缝112368剧烈变形Dlf6中部变形 带围界拉张裂缝324变形缓慢,有加剧的 趋势Dlf7中部变形 带围界拉张裂缝4.710-15变形缓慢,有加剧的 趋势Dlf8前缘变形 带围界拉张裂缝7430100剧烈变形Dlf9中部变形 带围界鼓胀裂缝1930100剧烈变形(6)滑坡类型3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滑坡形成因素指标,工作区内的滑坡可划为以下几类,分别后缘变形带分类表 表2见表2、3、4分类指标类型按滑坡

14、岩土体性质粘性土滑动按滑体的厚度浅层滑坡按滑动面的成因卸荷结构面的滑坡运动形成牵引式滑坡发生原因工程滑坡稳定程度活动滑坡发生年代新滑坡滑坡规模中型滑坡中部变形带分类表 表3分类指标类型按滑坡岩土体性质粘性土滑动按滑体的厚度深层滑坡按滑动面的成因堆载滑坡运动形成推移式滑坡发生原因工程滑坡稳定程度活动滑坡发生年代新滑坡滑坡规模中型滑坡前缘变形带分类表 表4分类指标类型按滑坡岩土体性质粘性土滑动按滑体的厚度浅层滑坡按滑动面的成因卸荷结构面的滑坡运动形成牵引式滑坡4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发生原因自然滑坡稳定程度活动滑坡发生年代新滑坡滑坡规模中型滑坡1.4 影响滑坡的不良地质作用古滑

15、坡体上的三处滑坡分别位于同一山脊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产生滑动有其特定的岩土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所在地区基岩为火山凝灰岩,该火山岩风化强烈,风化层 厚度较大,部分钻孔揭露的风化层厚度可达20多米,尤其是5-1层 全风化凝灰岩已呈高岭土化,属于膨胀率极高(自由膨胀率为 46.6%),遇水后强度极低的土层,土体易沿该层面产生滑动。工作区内地下水位埋藏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在12米之间,表现出山高水高的特征,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北北西340度方 向断裂,其平面位置见工作区实际材料图,属于富水性断裂。在断裂 的两侧可见多处泉水出露点,该断裂控制了工作区地下水的富集程 度,导致工作区地下水位居

16、高不下。1.4.1 后缘滑坡(1)地形、地貌后缘滑坡后缘标高约142米,滑坡剪出口标高约110115米,整 个坡体高差约36米,坡长约98米,坡体整体坡度约2535度,前缘 因人工切坡,地形坡度较陡,上述地形条件是形成该滑坡的地形地貌 因素。(2)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滑坡体分布区为山前斜坡带,地表植被较发育,致使地表水流动 由快变缓,为地表水下渗创造了条件。滑坡右侧围界在雨季经常接受 5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冲刷,致使下部土体软化,强度降低,最后形成软弱滑动面。(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后缘滑坡前缘紧邻道路,曾有切坡痕迹,切坡后前缘土体临空,该滑坡体土岩接触面较浅,切坡后导致坡体

17、临空。1.4.2 中部滑坡(1)地形、地貌中部滑坡后缘标高约106米,前缘标高约80米,坡长约140米,整个坡体高差约26米,坡体坡度约1525度,前缘地形坡度较陡,中部较平缓,但荷载较大,上述地形条件是形成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因 素。(2)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滑坡体中部地势低洼,汇水条件比较好,目前已经积水成塘。该 区域曾有大量堆填土,填土中形成了一些渗流通道,为地表水的入渗 创造了条件,由于雨水下渗,导致土体软化,强度降低,最后形成软 弱滑动面。(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中部滑坡坡体中部原为取土区,因建路需要,近期堆填了大量的 填土,填土厚度最大达到8米以上,尤其是本次道路修建中,在坡体 中部堆填了

18、含大量块石的杂填土,进一步增加了坡体荷载,加剧了滑 坡的发生。1.4.3 前缘滑坡(1)地形、地貌前缘滑坡位于山脊的下部,该滑坡后缘距离中部滑坡的剪出口约 31米,标高约75米,前缘标高约50米,坡长约97米,整体坡体高 差约25米,坡体坡度约1525度,上述的地形条件是形成该滑坡的 6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地形地貌因素。(2)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前缘滑坡前缘位于山脚,坡脚为一个溪沟,一年四季均有流水,导致坡脚土体较为疏软,坡脚塌土现象严重。该区域植被发育,表层 填土松散,为地表水的入渗创造了条件,由于雨水下渗,导致土体软 化,强度降低,受地表水长期冲刷,最后形成软弱滑动面。

19、(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前缘滑坡前缘也有一定的切坡,但切坡高度不大,仅2米左右,该滑坡的发生,自然因素占了主导作用。1.5 滑坡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层分层与特征:根据勘查揭示,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体 积根据沉积时代、成因、状态及其特征,划分为四个大层7个亚层。各岩土层描述如下:1-1层耕填土: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有植物根茎,结 构松散,分布与植被覆盖地段。-2层杂填土:褐黄色,可塑强塑,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有 大量碎石、块石,砾径一般为L8X2.4X3cm,最大达25X35X55cm,碎石大小不一,主要分布于中部滑坡路基段。层粘土:黄褐色,湿,硬塑,含有高岭土团块,局部夹粉质粘 土,切面光

20、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低压缩性,中高 强度,分布与中部滑坡体段。层残(坡)积土:黄褐色,可塑强塑,夹少量碎石,砾径一 般为2X2.5 X4cm20X40X60cm,含量约10%,风化岩块多呈粘土状,分布于山体部分。-1层全风化凝灰岩:灰白色灰黄色,已风化成高岭土,采芯 7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率8085%,局部分布。-2层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紫红色、青灰色,上部呈密实砂 土状夹风化岩块,下部呈碎石状,手折易断,锤击声闷易碎,原岩结 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变化,岩体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 V级,浸水易软化,采芯率8085%,局部分布。-3层中风化凝灰岩:

21、灰黄色、深灰色、紫红色,岩芯较破碎 较完整,呈短柱长柱状,手折不易断,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较完 整,采芯率8085%,RQD60-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该层 未钻穿。1.6 滑坡区水文地质概况(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特征根据地下水赋存、埋藏条件,本次勘察揭示的滑坡区场地的地下 水类型为空隙潜水。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层填土空隙、3层下蜀土 中和4层残坡积土中,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差,由于受滑坡的影响,工作区填土层中出现多处渗水通道,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滑坡灾害。根 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2.0米左右,设计时年最高水 位埋深按1.0米考虑。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滞

22、缓,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为主。(2)地层渗透性根据室内渗透性试验,场地内除1-2层填土渗透性均较差,尤其 是5-1层全风化凝灰岩已风化成高岭土状,为天然的隔水层,渗透系 数数量级为10-8,各层土渗透系数详见表2所示。各层土体渗透性评价一览表表58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水质及其腐蚀性评价层号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透性评价1-23.29X10-43.48X10-4弱透水,极不均匀32.63X10-72.77Xl(r不透水43.44 X IO-56.27X10-5不透水5-1(4.81X10-8)(2.01 X ICT)不透水注:。中为经

23、验值,余为统计平均值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判断,场地 属HI类环境,勘察时在钻孔zkl2、zkl3孔采集图样进行易溶盐检测 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易溶盐检测报告”。根据土中易溶盐检测报告 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结构具弱腐蚀 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区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1.7 治理设计方案1.7.1 设计依据:(1)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7.2 参照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

24、007-2002);(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9)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范(JGJ120-99);(10)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环山路滑坡地质灾害 勘察报告。1.7.2设计原则(1)综合治理与长期监测相结合的原则。(2

25、)治理设计目标:安全可靠、长期有效、治理手段合理可行、节约造价。(3)全面考虑边坡承载状态下的荷载取值,保证边坡在使用期 内的安全;(4)考虑地震和降水影响下的边坡安全问题。(5)充分考虑边坡的耐久性,保证边坡的长期使用。1.7.3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方案以及现场调查,结合我公司以往边坡治理设计经 验,确定该段边坡治理方案。考虑到此边坡纵向长度较大,宜采用分 级治理的措施。稳定分析表明,本场地边坡大部分地段为不满足永久性稳定要求 边坡的土体,需采取整治措施,避免坡体滑塌失稳,以达到充分利用 土地资源。(1)后缘滑坡体滑面埋藏浅,下滑力不大,且部分路段基岩出露,可采用抗滑锚杆+格构的支护方案。即用

26、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梁与锚 杆共同作用支护坡体,在格构框格中进行植草绿化,从而保证支护处 理后坡面的美观;设置坡面和坡体排水系统,加强坡面地表水的疏排。10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由于中部滑坡滑动面埋深大,滑体厚度较大,重力式挡墙、浆砌块石,锚杆桩等措施均不太适宜,宜采用抗滑桩进行止滑。考虑 设置四排抗滑桩进行抗滑,第一排桩位于5-5剖面上部,布桩范围 超过滑坡围界之外5米,布桩段长度约90米,第二排桩位于上部填 土前缘,紧靠6-6号剖面,布桩段长度约100米,两排桩之间通过 碎拉梁连接,可确保上部坡体的稳定,保障道路的安全度。第三排桩 平行于7-7剖面布置,布桩段桩长约

27、110米,第四排桩紧靠8-8剖 面布置,布桩段长度约110米,两排桩之间通过钢筋碎拉梁连接,提 高道路的安全度。(3)下部滑坡体体若继续发展的,会对道路稳定性产生影响,由 于其滑坡面较深,采用抗滑桩进行止滑。口岸旅前缘滑坡布置两排抗 滑桩,第一排桩位于1-1剖面的中部,桩长约70米,第二排桩位于 i-r剖面的下部,桩长约85米。抗滑桩桩长应满足抗滑和抗倾覆要求,持力层选择进入5-3层。(4)除上述防治措施以为,应辅以排水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地表水:在滑坡后缘构筑截水沟,阻止地表水进入滑坡范围,在滑坡 体范围内修筑各种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滑坡。夯填地表裂缝,以及后缘裂缝壁,以阻止地表水入渗地下

28、。2、地下水:在滑坡后缘修筑截水沟,切断其补给来源。针对出露的泉水和湿地等,做排水沟或渗沟,将水引出滑坡 体外。滑坡体前缘,常因坡体内的地下水活动而松软、潮湿,引起 坡体坍塌滑动,为此可做边坡渗流疏干,或做小盲沟,兼起支撑和疏 干作用。整个坡面植树,加大蒸发量,保证坡面干燥。11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编制说明2.1 编制依据2.1.1 业主提供的资料:(1)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2)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总说 明;(3)滑坡治理平面图;(4)环山公路滑坡治理排水平面图;(5)环山公路滑坡治理(滑坡段)剖面图;(6)环山公路滑坡治

29、理冠梁及人挖桩护壁;(7)环山公路滑坡治理大样图;2.1.2 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O2192006);(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0)混凝土工程

30、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J108-87)12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BJ59-99)(14)施工临时用点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16)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2.2编制原则(1)施工组织设计所安排的施工工期、施工方法、设备、劳力 配备,是为确保招标文件对该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2)施工组织设计是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编制的,所定工期,施工方法,采用的

31、设备等有关措施都是依据招标文件、设计说明及现 场踏勘编制的。(3)本工程必需按业主的要求、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国家现 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有关文件规范进行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需做到科学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如期完成。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总平面布置3.1 施工准备工作3.1.1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 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内容:(1)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掌握施工 图纸的全部内容,熟悉设计目的、设计意图、领会设计效果,提出合 1

32、3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理化建议。(2)熟悉边坡环境、场区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点和施 工条件。(3)做好各座标控制点、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放线,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施工测量放样。(4)依据设计施T图,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编写详细施T图 预算,它是材料计划编制、成本核算、进度拨款、工程结算,加强经 营管理的重要依据。(5)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指导施工现场全部生产活 动的技术经济文件,阐明施工工艺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劳动力组 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收集以前施工的 各种经验,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编制切 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3、6)技术、安全交底: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组织 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工程内容、施工现场、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安全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验收 标准等进行交底。技术交底采取“双层三级制”,交底后施工人员认 真反复学习,贯彻执行。3.1.2 物资准备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的准 备。(1)材料准备对主要建筑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分批进 场,对各种材料的入库、检验、保管和出库应严格遵守公司质量文件 的规定,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植物材料的准备14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种植设计所要求的苗木种类、

34、规格、数量编制苗木所需量计划。需购买的苗木,提前选好供货商,选好苗木,签订供购合同;安排好 运输、栽植方案。种植材料准备:包括种植土、机肥、农药及生长剂等辅助材料,根据工程内容确定需用量,确定好货源,签订购买合同,据进度要求 制订进场计划,组织好运输。(2)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编制施工机械使用 计划,工程进度要求,确定进退场的时间,对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提前检修,保养好,对于需租赁的大型设备,提前签好租赁合同。(3)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主要安全防护用品需用量按计划提前购买,并尽量多备一些,以 防不时之需。3.1.3 施工现场准备做好水电配置工作,保证场地“三通一平”,并在施工前按

35、照业 主、现场情况及施工需要搭建办公与生活临时用房及设施。3.2施工总平面布置本工程范围较大,施工面不规则,场地高低不平。施工工序较多,且存在交叉作业。需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设,选择最佳位置,以最优 化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平面布置时,应尽量减少各种材料的 运距,避免无效劳动,有效地组织现场的平面交叉作业,更好地利用 场地,确保做到文明施工。(1)设立现场领导小组,现场领导小组是现场施工生产的指挥 中心,办公室内备各工种进度控制图,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高质 量、高速度、高效率的运转。(2)现场临时设施的塔建,要安全、可靠,禁止在滑坡区上部15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增加附

36、加荷载,具体布置时一定要考虑安全范围。管理人员要经常检 查,有问题出现,需及时解决。3.3临时用地表临时用地计划用表见附表一3.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4.1 工期目标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总工期75天(不包 括不可预见的非抵抗力造成的工期延误)为依据进行编制。具体进度 计划安排见附表2:施工总进度计划表。(需后续资料补充)4.2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二)(1)施工准备阶段:3天。以接到中标通知书为准,签订合同 后,立即成立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伍,落实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材 料,以开工令规定的日期内开工。(2)施工阶段:施工过程

37、包括坡面修整、排截水沟、锚杆,挡 墙,混凝土框格梁、苗木种植、养护等等,各个工序合理布置,优化 工序间的交错工期,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计划以充分考虑而不浪费为原 则分时间分工序进入现场。(3)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整理修订竣工资料移交甲方。16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3工期总体保证措施(1)设立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在现场统一协调指挥,制定 详细的材料用量计划和预算,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每周一次质量、进度、安全例会,针对施工中存在问题拿出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 改进,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执行。(2)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实行计件工资和质量奖惩制,从而

38、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3)保证设备投入数量,同时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备足易损件,及时修复故障设备,提高设备效率。(4)合理安排总体施工顺序,总体按计划实施,分阶段按现场 实际情况调整以消除互相干扰和加以总体平衡。(5)严格按总平面图布置施工,合理安排现场,避免不同工种 之间相互干扰而出现工作停顿。(6)施工中如遇到特殊土层或其他无法预见的因素而影响工程 进度时,可立即增加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工期按期完成。(7)协调好外部有关单位(如环卫等)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 顺利进行。4.4过程中的工期控制措施(1)指定详细的包含各阶段时间、各施工段、各作业层、各工 种的计划,并及时总结,

39、及时分析,不段调整和完善进度计划,如进 度计划有调整,及时匕报甲方及监理单位。(2)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工期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编排 工程总进度计划。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各项目工序的具体情况还要制 定详细的月度计划及旬计划,做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总工期。17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以节点工期和形象进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3)在编排施工计划时,随时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尽量避开 恶劣天气施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有效工作时间留有足够的余 地。(4)施工中加强调度,统一指挥,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调整 计划,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各工段和工序应相互密切 配合

40、,协调一致,避免干扰,减少窝工。(5)对施工中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及施工机具和人力 资源的组织到位,尽可能减少等料的时间形成工期的浪费。材料计划 以充分考虑而不浪费为原则分时间分工序进入现场。(6)建立会议制度,定时召开工地例会或不定时召开现场例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交叉作业所产生的矛盾。(7)在施工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工序、不同工艺 抓主要关键点,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对现场数据的收据和整理。(8)加强每一道工序工程质量控制、验收,做到一次成优,对 半成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返工。(9)严格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提高与项目施工相关单位交 流,及时就产生的矛盾

41、达成一致。第五章、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5.1施工方案制定本滑坡治理工程针对不同区段设计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1)滑坡体西侧存在一深大的富水断裂,地下水位埋藏浅,土 体长期受水浸泡。场地内基岩为凝灰岩,全风化后高岭土化,该层土 遇水后强度极低,易形成软弱滑动面。位于后缘滑坡底部与中部滑坡 18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顶部之间修建排水盲沟,从而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滑动 体下滑力。(2)由上至下逐级对后缘滑坡、中部滑坡体、前缘滑坡体分别 采取锚杆+格构梁、抗滑桩等抗滑措施进行支挡。并在桩顶设置冠梁 及钢筋砂拉梁。(3)坡面排水排水系统是边坡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坡体加固治理

42、的基础上设置 相应的排水系统以疏导水体。本边坡汇水面积较大,因此在坡顶、坡 脚及坡体表面修筑排水沟,汇水与场地排水系统衔接。在各级边坡坡 顶设置2%的坡度,形成散水面保证上不集水面积的汇流,引导坡面 排水,边坡排水系统汇入市政排水系统。植草绿化在新填土和坡面种植一定的植物,可以保证边坡支护后的美 观,同时起到边坡防护和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5.2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5.2.1 土方开挖施工第12排与第34排桩位置范围将桩顶标高以上土方先行挖 除,以便于抗滑桩(人工挖孔灌注)及桩顶连梁施工,形成的开挖边 坡率按1:2控制。(1)修坡坡面清理是整个边坡防护工程的起点,也是防护效果好坏的关键 环节。该区

43、域属基本稳定区,修坡以保证坡面基本平整,利于框格梁 施工,因此采用人工清坡,按照挖高填底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在坡 比发生变化的坡面,坡比过渡要尽量圆滑、平顺,保持坡面协调、美 观。19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测量定位按照设计图纸以及现场边坡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线,放线后应 通知设计等相关单位复核放线结果,重点要求对坡脚的预留位置、局 部开挖后的坡顶位置进行检查确认。由于本工程的锚杆都在梁上,因此锚杆的测量定位显得尤其重 要。测量定位以各坡度段的走向作控制导线,按设计的框格网度和各 段的坡度绘出框格及锚杆施工放样定位立面布置图,经监理工程师审 查同意后再按图进行实地定位放

44、样。为了确保锚杆在梁上,在边坡的 四周用木桩进行孔位的总控制,在每个孔位上钉钢筋并用红油漆作标 记,在水平线和垂直线上的孔位撒灰连接,以便为后期搭设排架作准 备。(3)土石方开挖开挖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搭设可靠地防护架和防护网,确保施工 安全以及坡底人员的安全。要求将坡面现有滑动土体及松散浮土全部清除并复核设计坡率 要求,开挖至设计开挖面后应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土层。对于几句部凹 陷区,应采用毛石或砂浆回填,要求坡面尽量平整。施工方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土体崩塌、滑动,及由此发 生工程事故。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 加载活动。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施工作业。施工时根据本施

45、工图设计,结合而实际地进行测量放线,在坡度 变化处设控制点。土石方开挖前,应对坡顶及坡脚控制点坐标及高程 进行复核,如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导致无法按设计开挖面施工 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及时反馈信 息,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处理。20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2.2 锚杆施工(1)锚杆基本实验根据设计要求,由于锚固段地质情况复杂,其长度、锚固力等均 根据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设置,为使锚固设计更合理,最优化,锚杆 正式施工前,应各做1组3根基本试验,张拉试验步骤严格按相关规 范、规程来操作,以取得锚索的各项设计参数(如长度、抗拔

46、力等),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锚固工程设计的优化调整。(2)锚杆设计参数锚杆采用HRB335螺纹钢筋,直径28mm,入射角度20度,锚杆 成孔孔径150mm,按地层计算的锚杆抗拔力设计值初步定为:坡残积 土层中为lOKN/叫强风化岩层中位20KN/m,具体需通过锚杆基本试验 后确定.(3)锚杆制作锚杆杆体制作前,钢筋要平直,除油和除锈,按设计长度切割成 段,钢筋接长采用焊接时,双面焊接的焊缝长度不小于8d,为使锚 筋在锚孔中居中,每隔1.5m安置一个对中支架,注浆管管头用胶带 封闭,在前端3nl范围内每隔0.5m开一个小孔并用橡胶圈覆盖,注浆 管安设在对中支架一侧,用铁丝绑扎,管头用胶带封闭,且管

47、头比锚 端少 50100mm。锚杆孔口向内0.5m范围要求在表面涂防锈环氧保护漆,注意锚 头锚入混凝土面层内部分锚杆不得涂保护漆。(4)锚杆孔成孔锚杆孔位按设计施放,孔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锚杆成孔采用 锚杆钻机钻进,深度要求比设计孔深0.5m,成孔直径150mm,要求钻 孔平直,孔内干净。钻进技术措施:A.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性;B.钻进中注意孔口的 21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返硝情况,出现异常时要多提钻、吹孔。在泥岩糊钻时要考虑用空气 泡沫解卡;C.钻孔完成后拔出钻杆钻具,校对孔深符合设计深度后用 压缩空气吹净孔内岩屑,然后尽快下入锚杆。(5)锚杆安放在杆体放入钻孔前,

48、应检查杆体的加工质量,特别要严格检查锚 杆防腐措施是否到位,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扭压和弯曲。注浆管要随 杆体一同放入钻孔。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并不得损 坏防腐层,注意锚杆清洁,如钢筋在搬运过程中粘泥,必须进行清洗。杆体下到位后,注意留够外露长度,保证锚杆端头锚入格构梁内。(6)注浆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浆体强敌M30,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 水泥,水灰比为0.450.5,才哦能够二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注 浆,注浆压力0.7MPa,第一次注浆的注浆管可采用重复使用的钢管,将注浆钢管插如孔底反向注浆,直至注满;第一次注浆初凝后通过绑 扎在杆体上的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3.5

49、MPa,注浆直 至将浆体挤出孔口,必要时加入一定量早强剂或缓凝剂,浆液采用机 械搅拌,拌好的浆液要在120分钟内用完,注浆完毕后腰对孔口进行 注浆,保证孔口处浆液饱满并与面层混凝土形成整体。本工程所有锚 杆均为全长粘结型锚杆,采用II级防护构造。(7)锚头锚固锚头锚固是通过在锚杆头部焊接锚固钢筋、加强筋以及附加钢 筋,将锚杆抗拔力转移到混凝土格构梁上,其安装按图纸和有关规范 要求进行。(8)锚杆验收试验锚杆抗拔力验收试验,试验荷载值为设计抗拔力的L5倍,试验 锚杆数量取锚杆总数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22环山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

50、计单位对质 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5.2.3 格构施工(1)定位及基底处理格构梁技术参数:格构纵梁、横梁碎和压顶梁截面尺寸均为 300*300m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锚杆位于格构梁交点处。施工中 若发生在框格梁有锚杆部位发生锚杆太短或不在格构梁内的情况,将 锚杆接长,并制作弯钩,以确保锚杆锁住格构梁。格构梁根据其是否嵌入地层内200mm。软岩及土层(强风化以上地层),梁要求嵌入地层内200mm。硬岩(中风化及以下地层),梁直接座在基岩面上。(2)格构施工在坡面上按图纸设计尺寸进行测量放样。根据梁底地层情况,在软岩及土层上进行人工开挖沟槽,沟槽 深200mm,梁地采用C15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