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学习内容指导”讲义回忆我的母亲(二)学法指导1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夹叙夹议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可自由自在表情达意,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三)课前小测1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
2、生动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夹叙夹议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结构上)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二、导学 探究(一)整体感知本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在家庭中、在社会及对我的影响)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
3、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二)文本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内容上:抒发悲痛之情,奠定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文,并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点明“勤劳一生”的线索。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1)跳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母亲经历的事情母亲的性格品质终日忙碌勤劳俭朴 聪明能干 宽厚仁慈退佃搬家爱憎分明,坚强不屈节衣缩食,送子读书不堪欺压 重视教育理解、支持革命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热爱劳动(2)课文第13段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在列举23个这样的关键性语句。并说说夹叙夹议这种写法的好处。示
4、例:1.这时期母亲交给我许多生产知识。2.佃户家庭的生活虽然艰苦,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按,也勉强过的下去。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4.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5.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6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7.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夹叙夹议的好处:笔法灵活多变,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3)阅读课文第13、14段,思考:这两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
5、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从三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二是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3.分析课文第三部分:(1)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2)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广大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
6、思想。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3)第16、17段的作用是:结构上:以议论抒情作结,呼应开头。内容上: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悲痛哀悼之情,深化主旨。三、巩固应用1、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2、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叙事方法:倒叙。作用: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四、总结 反思1.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
7、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2.根据你的理解,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五、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母亲的目光(1)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2)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3)一天,我正在里
8、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4)“妈,怎么了?”我很纳闷。(5)“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6)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7)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9、。(8)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9)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10)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
10、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11)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1.第(7)段画线句第句和第句表意上有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1)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1分)(2)后句讲母亲对我的注视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1分)2.第(8)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我”深切执着的爱。(修辞方法2分,作用2分)3.如何理解第(11)段这句话的含义?(2分)(3分)你躺在母亲的爱抚目光里,你是幸福的;(1分)母亲注视欣赏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2分)(意思对即可)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3分)(3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