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村卫生室和村医调查报告村卫生室及村医的调查报告辖区内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 基本情况1. 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官埠桥镇辖区内14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11家、4家卫生服务站,均为新农合定点单位,村卫生室医改前均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位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凭房内,大部分村卫生室能做到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开,保证3间以上业务用房。医改后,石子岭村卫生室、马安村卫生室、紫潭村卫生室、窑嘴村卫生室等5家村卫生室设置在村委会内,均按标准化建设标准已达标,符合“五务合一”的要求。雨坛村卫生室是我院在2009年投资约25万余元建设(楼下约130平
2、方米为村卫生室,楼上两层借给村委会办公);甘鲁村、栗林村、渡船村、河背村等村在温泉和咸安城区周边,由于城市扩展和拆迁等原因,这几个村委会的办公地点只是临时的,无法为村卫生室提供房屋,因此这几家卫生室只能在他们的私家房屋办公,2011年和2012年分别建设成标准化;官埠村是我院官埠卫生所的所在地,小泉村是我院八斗角综合门诊的所在地,泉湖村和张公庙村是我卫生院的所在地。目前这四个村的所有公共卫生服务均由我卫生院承担。泉湖村原有乡医陈元睦,男,1944.5。8出生,现年69岁。原来卫生室的办公地点就在自己家中,自从2010年底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就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小泉村卫生室原乡医彭丽萍,
3、女,1952。12.24出生,现年60岁,原来卫生室的办公地点也在自己的家中,近两年来,一直住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儿子家带孙子,卫生室已经停业了.2.村医的基本情况现有乡村医生22人,男村医13人,女村医9人,3045岁含45岁有10人,4560岁含60岁10人,60岁以上2人,其中男性60岁以上1人,女性50岁以上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0人,中专学历7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人,具有乡村医生证的20人.分布:附表(不含4个退休)二、 乡村医生待遇情况1.医改前收入大概情况:马安2万元,甘鲁6万元,栗林8万元,渡船12万元,湖场9万元,小泉1万元,河背4万元,石子岭3万元、石子岭卫生站3万元,紫潭
4、村2万元、紫潭齐心服务站5万元,雨坛村4万元、雨坛村永利服务站5万元,窑嘴村3万元、窑嘴服务站3。5万元.2.医改后收入大概情况:马安2万元,甘鲁3万元,栗林3.2万元,渡船4万元,湖场3.8万元,小泉0万元,河背3.5万元,石子岭3万元、石子岭卫生站2。6万元,紫潭村2万元、紫潭齐心服务站2.6万元,雨坛村3万元、雨坛村永利服务站2.8万元,窑嘴村2.7万元、窑嘴服务站2.5万。三 目前乡医存在的问题1.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打工,农业人口在逐步减少,真正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不足40%。很多乡村医生的经济收入已经低于当地务农群众.2.乡医队伍的年龄偏大,业务学习机会不多、
5、知识更新衔接不上,行业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规范,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多数村医不能胜任目前的各项工作,在百姓中的地位无形下降。3.乡医在医改前大多是半工半农,医改后既要行医又要承担繁重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相比下,她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相称。4.目前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确定他们的身份,养老是他们的一块心头病。(2010年区政府出台乡医养老保险政策,因上缴费用较高,我镇大部分乡医不愿办理)5.同在一个乡镇的乡医,由于他们的业务水平、人缘关系、地理位置等不同,收入很大差异,人员调动难。6。医疗风险无法承担。7。现在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不能正确对自己的定位,没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不愿意做基层
6、卫生工作。以致基层卫生工作后继无人。8。医改前,乡村医生是坐堂行医,是老百姓上门来求医,医改后,是上门服务,在乡医的心理上形成很大的反差,他们的思想很难接受。四、建议1.乡村医生收入有待提高医改前乡村医生待遇主要从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提高。现在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与他们原来的药品利润比起来相差甚远。如果政府的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工资及医疗服务收入等加起来在3000元/月,作为一名乡医来说,基本可以养家糊口,也可以起到暂时稳定乡医这支队伍。2。对村卫生室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村卫生室绝大部分由乡村医生自行筹资建设,部分村卫生室由村委会提供了用房,常用的医疗设备基本备齐,由10家已经达标准化。但是,卫生室的日常开支、网络运行费、房屋维修、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费用,政府是否应该承担一部分呢?3.尽快想法改变乡村医生农民身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加入乡医的队伍,每月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4。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使老百姓的意识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大对村医的系统培训和“洗脑”,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官埠桥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