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6668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mg/h.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 移动。 (II)(12分) 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 (内、外)。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 1. (16分)(Ⅰ)30mg/h 右上 (II)(1)逐渐减小 < (2)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 外 (3)< (4) 9mg/h 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 ▲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 ▲ (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图。 ①实验的目的是 ▲ 。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RUBP含量 ▲ ,c点以后曲线上行,原因是 ▲ . (3)另取相同的圆叶片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有适宜光照强度的密闭装置内,一小时后,测得乙组圆叶片干重为B,丙组圆叶片干重为C。则叶片净光合速率为 ▲ ,实际光合速率为 ▲ (用A、B、C表示)。 2.(1)D 光强和温度 较高  (2) 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3)C-A  C—B 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2 18 26 32 32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4mg/L的原因是 ;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在24 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度至少为 (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 (3)C3经一系列变化可形成 ,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移至d光照下,则较长一段时间内,瓶中植物细胞里C3(三碳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4)写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分,呼吸和光合都要答到,否则不给分) 8 (2)22 a (3) 糖类、C5 (2分) 先减少再稳定(或先减少再回升后稳定)(2分) (4)总反应式略(2分) 4. (14分)下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一些重要过程,图乙为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表示的循环,发生在图乙中的 处(填标号)。 光合产物蔗糖是图乙中的 处(填标号)合成并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利用的。 (2)NADPH和ATP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由甲图可知,该循环过程中NADPH和ATP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 。 (3)图甲的过程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研究清楚的。科学家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 ,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 ②科学家发现光照30秒,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和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 14C主要出现在 中(填化合物的具体名称),现已证明该化合物是CO2中的碳首先到达的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科学家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4)利用叶片作实验材料,做如下实验: 第1步:用直径1厘米的钻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10片,放于大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注射器抽去气体,当叶圆片全部下沉后连同水倒于小烧杯中,放在黑暗中备用。 第2步:另取小烧杯并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加入10片叶圆片,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发现有叶圆片上浮.请分析叶圆片上浮的原因: 。 4。 (1)⑤ (1分) , ④(1分) 。 (2)C、H、O、N、P(缺一不得分) 氢和磷酸基团。(写对一个得1分,写成〔H〕和Pi不得分) (3)① 使酶失活(使小球藻死亡),导致碳反应停止(写出前半句即可) ② 3—磷酸甘油酸(写“C3、C3化合物”不得分) ③停止供应CO2(或突然降低CO2浓度) (4)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积累,使叶片上浮。(写出前半句即可得分,但只写出光合作用产生O2不得分) 5.(10分)图甲表示在相对封闭的大棚内,番茄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乙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番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分析: 图甲 图乙 图甲 (1)图甲中C点代表上午10:00,E点代表中午12:00。C~E时间段中,该植物吸收的CO2量约为 mg (2)图中如果在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F两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 (3)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甲中J点向_____ (上或下)移动,G点向____(左或右)移动;若B点和G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B点时的光照强度 (>、=、<)G点时的光照强度。 (4)番茄植株在图甲B点的整体生理状态与图乙中 点的整体生理状态相等.影响BC段变缓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5)当罩内的CO2浓度位于图乙中B点时,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的图 表示. (6)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并说明理由。 , 。 5.(10分) (1) 60 =(36+24)/2*2 (2) C〈F (3) 下 、 左 、 〈 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暗反应,故图甲中J点向下移动;G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即光的补偿点,缺镁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故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需提高光照强度,由于图解表示时间,故应向左移光照强度增强;B、G两点为光的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时间处于早上,植物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故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呼吸作用被抑制,故此点光合作用也较弱。而G点时间处于接近晚上,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浓度较高,呼吸作用较旺盛,故此点时光合速率也应较强.由于此时温度相同,故B点时光照强度应小于G点时光照强度。 (4) D、H 、 温度 (5) 4 (6) 是 、 密闭装置内二氧化碳K点比A点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多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因此有积累有机物。 6.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2)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处,15min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3)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min再观察记录:(4)连续重复步骤③。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2)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点,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___ ②C点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与D点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_________点 ③  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B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____________ 偏转,此时指针位于天平原点0的__________侧 (3)若用此装置测定水稻幼苗的呼吸强度,需要对此装置进行___________处理 6.答案】 (1)光照强度  改变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  (2)①A  右  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③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左  右 (3)遮光 (黑暗) 【解析】 试题分析:(1)题中以100W灯泡为光源,不断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可以看出指针的偏转即光合作用强度在发生变化,所以光照强度是自变量。 (2)①B点指针偏转较A明显,光合作用强度大,左侧是活的植物,产生气体,浮力增大,指针右偏。②C点之后指针开始回偏,说明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为C点之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即有机物出现负增长。故②答案是C,③答案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点光合大于呼吸,指针右偏,D点与B点相比指针开始回偏,即偏左。因为总体光合产生的氧气为正值,指针仍在平衡点右侧。 (3)因为水稻植株在有光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要测定其幼苗的呼吸强度,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低于     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比C组高     光照    基质 (2)光照和黑暗次数(频率)      ATP和NADPH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