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弗劳恩霍夫模式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9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劳恩霍夫模式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弗劳恩霍夫模式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弗劳恩霍夫模式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连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源动力。科技部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412家,同比增长 12.71%1。投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运营市场化、用人灵活化的融通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国家科技创新活力十足。与此同时,对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需求,国内新型研发机构存在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基础弗劳恩霍夫模式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袁铭扬 谢润彬 牛标 冯大朋 张彦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

2、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北京 100191)摘要: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欧洲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70 多年来稳定运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背景、组织架构、科研布局、产业服务等维度对弗劳恩霍夫协会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创新实践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角色定位、运营管理、成果转化 3 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提出建议,旨在不断优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助力新型工业化跑出加速度。关键词:弗劳恩霍夫协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R&D Institutes Constructi

3、on andOperation Based on Fraunhofer ModelYuan Mingyang Xie Runbin Niu Biao Feng Dapeng Zhang Yanbo(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Beijing 100191,China)Abstract:The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is a well-known

4、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Europe,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table operation for more than 70 yea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R&D institutions in Chin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in term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5、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cientific research layout,industrial services,and other dimensions,the key factors of innovation practice are summarized,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new R&D institutions in three aspects:role positioning,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market-oriented operati

6、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aiming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China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assist in promoting new industrialization to accelerate.Keywords:Fraunhofer Gesellschaft;New R&D Institute;Sci-Tech Innovation5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

7、arch and Innovation薄弱、实践经验不足、造血能力不强、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这些机构存在“伪产业化”运行的特点2-4。因此,如何协同发展“科技”与“产业”,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德国始终处于创新发展的第一方阵,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专注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拉通了基础理论到技术研发再到商业化运营的完整链条,并搭建了政产学研沟通的桥梁5-6。本文德国从弗劳恩霍夫协会逐步壮大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入分析其在组织架构、资金配比、科研布局、产业服务、

8、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的创新实践经验,为相关新型研究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启发和借鉴,为我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路径建议,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提供有力支撑。一、弗劳恩霍夫模式发展历程(一)应运而生1949 年 3 月,德国政府、科学界、工商界及各社会代表齐聚于巴伐利亚州经济事务部,共同商讨二战后的经济重建大计。在此期间,一个仅有 3 名员工的办公小组悄然成立,而这就是如今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组织弗劳恩霍夫协会的雏形7。当时,弗劳恩霍夫协会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应用技术研究,并成为大学、技术学院、企业等各创新主体沟通的纽带。这一发展定位不仅契合了二战后德国以制造业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诉求,也是市场经济复苏的

9、内在需要。而德国在机械、电气、化工等领域的深厚制造业底蕴,也为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创新技术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8。正是这种战略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促使弗劳恩霍夫协会快速成长,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每 10 年的换血在创建之初,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弗劳恩霍夫协会主要依赖巴伐利亚州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来执行行政技术任务。同时,为了适应战后的经济活动需求,进一步将工作重心放在采矿、冶金、机械等基础结构重组和扩展领域。直到1954年,才在曼海姆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研究所。而在随后的 10 年里,弗劳恩霍夫协会迅速融入德国研究领域,与德国“经济奇迹”时代并行,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7.5%的乐观

10、情绪下9,研究性支出增加到总计 6 亿马克。1969 年,在成立 20 周年之际,弗劳恩霍夫协会已拥有19家研究所,员工数量也翻了10倍。正是在这个时期,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和应用材料研究所(Fraunhofer IFAM),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IAPT),光电、系统技术和图像处理研究所(IOSB)等众多知名研究所的前身诞生了。1970 年,“弗劳恩霍夫模式”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10。该模式着重于将前瞻研究、市场合同研究与政府委托研究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循环。同时,为确保新研究所在区域内的地域均衡与布局优化,明确了新的建设原则。此外,还建立了基于绩效的薪酬

11、体系,以激励员工创造更好的业绩。这一模式在 1973 年的德国议会上得到了正式认可,为弗劳恩霍夫协会未来的蓬勃发展铺平了道路。自此,弗劳恩霍夫协会获得了德国联邦政府在资金、项目、薪酬 3 方面的支持:(1)资金方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 9:1 的比例资助民事领域的前瞻性研究。(2)项目方面,合同经费逐渐形成由产业经费、竞争性公共资助项目经费、基本研究经费 3 部分动态平衡的“1/3 资金模式”。(3)薪酬方面,弗劳恩霍夫协会被纳入德国的创新体系中,因此其固定职员享有与国家公务员相当的薪资标准。这极大地吸引了优秀人才的加入,为协会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62024 年第 03 期 第 1

12、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随后,弗劳恩霍夫协会从最初由政府主导的基础研究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应用阶段。1989 年,IFAM 从军用研究转变为民用研究就是其典型代表。而在 19901999 年这 10 年间,弗劳恩霍夫协会重点关注人才发展,引入新的复合人才战略,设置各类联盟,促进合作型的管理风格形成。与此同时,还不断加强国际联络,参与各项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合作。在成立 50 周年之际,弗劳恩霍夫协会已拥有 47 个研究所,近万名员工。(三)展望未来20 多年来,弗劳恩霍夫协会聚焦未来科技成果的研究与转化。2000 年,集

13、成电路研究所(IIS)首创 mp3,奠定了网络音乐的基石11;2009 年,激光技术研究所(ILT)的成果回顾会中展示了从激光器的开发到工业应用的首个二极管泵浦多千瓦固态激光器,再到顶级光源生产的发展历程。而在过去的 20 年内,IIS 已孵化约 30 家公司,平均每 3 至 4 个星期就能申请一项专利;2017 年,IAPT 牵头推出 Future AM 下一代增材制造计划,旨在将金属部件的增材制造加速至少 10 倍12;截至 2022 年,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德国设有 76 家研究所和 3 万余名员工,并持续聚焦未来关键技术,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为目标,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面临

14、的各种问题,推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可持续发展。二、组织建设模式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组织架构相对稳定,与现代企业管理类似,如图 1 所示,设有决策层、管理层、咨询层,环环相扣,分工明晰。其中,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扮演职工代表和利益相关方监督员的角色,由普通会员、职务会员、荣誉会员组成,每年举办一次。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由 3 类人员组成,第一类由来自各国科学界、产业界和公共部门的杰出人士组成;第二类由德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第三类由学术委员会自行选派组成。理事会负责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任命重要人员,监控资金情况,决定研究所的成立、转型或解散等重大情况。执行委员会是日常管理机构,由

15、1 位主席和 3 位副主席组成,负责落实会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策,全面管理协会的各项事务。而 76 个研究所会被分成 9 个联盟来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并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是内部咨询机构,由各研究所所长及科研人员代表组成。高层管理者会议则是外部咨询机构,由科技界、工业界、商业界等的杰出代表组成。图 1 弗劳恩霍夫协会组织架构7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这种高度自治的模式有效地打通了协会内部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使上层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战略方针

16、。同时,这种模式也充分调动了各研究所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创新创业的活力,为协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3。三、资金配比模式基于上文提到的弗劳恩霍夫协会的资金来源与项目模式,根据其 2022 年年报14,协会总经费在持续增长,2022 年总经费已经超过 30亿欧元,合同研究经费超过 26 亿欧元,占比为85.77,且 20182022 年,合同研究经费始终占总经费的 80%以上,具体数据如图 2 所示,各部分经费说明见表 1。重点关注合同研究经费,具体数据如图 3所示。其中,基本研究经费由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和各州政府按 9:1 的比例提供,资金总额与上一年度的产业合同金额挂钩,以激励争

17、取更多的市场化合作经费;竞争性公共资助项目经费主要由欧盟、德国教育部、经济事务部和地方州政府等公共部门委托的科研项目提供;产业经费源于协会与产业界的合作。20182022 年间,在合同研究经费来源方图 2 2022 年弗劳恩霍夫协会经费组成面,由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基本研究经费占比稳定保持在 27.07%35.24%;来自政府和公共部门的竞争性公共资助项目经费占比持续保持在 35.19%42.83%;由产业委托的产业经费占比也维持在 27.44%33.34%,各部门经费占比都相对稳定,形成了动态调整的“1/3资金模式”。2020 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从产业界获得的研究经费较同比减少 6600 万

18、欧元,但依靠基本研究经费增长的 13.3%进行了“兜底”,保障了总经费的持续增长。而在 2021 年、2022 年,来自产业界的合同经费逐步恢复,因此基本研究经费相应地有所下调。类型主要内容合同研究经费包括基本研究经费、竞争性公共资助项目经费、产业经费 3 部分其他研究经费包括所有缺乏基础研究经费支持的长期研究项目,重点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研究项目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经费指建筑工程及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等支出表 1 弗劳恩霍夫协会经费组成8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图 3 2022 年弗劳恩霍夫协会合同研究经费组

19、成而弗劳恩霍夫协会内部各研究所的资金分配重点关联了 4 部分:(1)政府每年无偿拨款,以确保每个研究所都能获得足够的研发资金;(2)与上一年的营收情况挂钩,以激励研究所追求更高的营收;(3)与上一年企业委托收入挂钩,以确保企业委托业务的可持续发展;(4)与上一年承担的欧盟项目收入挂钩,以支持研究所在国际层面上的研发活动。这种经费模式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有效分配资金,确保每个研究所都能够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四、科研布局模式弗劳恩霍夫协会在科研布局方面,以不同需求为导向,划分出不同的项目与计划,主要分为以下 4 项。(1)以战

20、略需求为导向,制定战略研究领域,重点以前瞻性、战略性为优先事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经济、数字医疗、氢技术、下一代计算、量子技术、资源利用效率与气候技术 7 个部分。(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分成不同的科研联盟,形成联盟合作生态。这些联盟旨在通过“领先市场”实现德国全球竞争优势,创造可持续的价值,主要包括汽车生产联盟、建筑创新联盟、化学联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联盟、能源联盟、农业和食品工业联盟、电池联盟、航空航天联盟、交通运输联盟、水系统联盟 10个部分。(3)以长期发展为导向,创建卓越集群,以 5 年为一个周期,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创造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技术,主要包括综合能源、循环塑料经济

21、、先进光子源、认知互联网、免疫介导、可编程材料 6 个部分。(4)以未来技术为导向,设置了“Lighthouse projects”灯塔项目,推进灯塔效应,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形成灯塔网络。当前,在研项目包括信使 RNA(Messenger RNA,mRNA)的自动化生产、可持续生物混合材料、高效智能传感器系统、绿色化学、分布式集群生产架构、未来汽车生产等。因此,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合作模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一次性合同、联合多个合作伙伴的大型项目、战略合作、创新集群、国际合作等多种。一次性合同是最典型的合作模式,弗劳恩霍夫协会根据企业需求,明确合作形式,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一些大型项目非常复杂,客户

22、可以与多个研究所合作,也可以让外部合9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作伙伴参与项目,弗劳恩霍夫协会能提供完善的协同合作机制与丰富的协同经验;对于双方不受特定方向限制的研发合作,弗劳恩霍夫协会通常会建立长期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共同培育创新技术;弗劳恩霍夫协会还建立了创新集群,融合企业、大学以及其他本地研究机构,这些集群可以缩小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差距,激发内部竞争力,产生更有效的内部合作关系;同时,弗劳恩霍夫协会的许多员工拥有丰富国际经验,并熟悉全球市场,可以提供国外合作机会。五、产业服务模式弗劳恩霍夫协会为企

23、业提供独特的“嵌入式”创新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有所不同。弗劳恩霍夫协会更强调合作的灵活性和定制化,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需求,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单纯提供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技术支持。无论是产品的创意阶段、生产阶段还是市场化阶段,协会都能为企业提供恰到好处的各种帮助。这种“嵌入式”的创新服务具有服务形式多样、服务周期灵活、服务价格经济等特点,有效满足了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的创新之路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详见表 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嵌入式”服务正在解决德国众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难题。这些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受限于产业化经验不足、技

24、术不成熟、研发运营资金不充足等问题,难以实现创新链条的完整衔接。然而,“嵌入式”服务能有针对性地介入创新过程的特定环节,帮助企业克服阶段性难题,提升创新成果的落地效果和商业化成功率。这种因地制宜的服务模式深受中小企业的认可和喜爱,而对于弗劳恩霍夫协会来说,中小企业的需求数量与资金规模都已经远超大型企业,持续把握蓝海商机,进一步拓展服务方式,是其产业运营的核心能力。服务范围服务阶段服务类型服务内容创新技术创意阶段咨询研究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对创新技术进行灵感分析和市场调查,判断发展趋势与前景,并给出转化成产品的建议和方案样机开发咨询研究/专利服务对模型样机进行可行性分析,提供开发工具与经验指导,

25、提供现场培训与后期服务;亦可与企业协作共研,实现成果共享,或通过技术许可转让助力企业自研样机开发产品生产小试生产检测试验/技术攻关对产品性能、质量等提供试验测试服务,为企业出具检测报告和证明;抑或通过技术合同为小试生产环节的困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批量生产技术攻关通过技术合同为批量生产环节的困难问题,例如工艺、物流、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产品优化咨询研究/专利服务对产品进行盈利能力计算,提高产品功效,开发新功能,降低产品的制造和运行成本,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情况,帮助推广产品;亦可与企业协作共研,实现成果共享,或通过技术许可转让助力企业自研优化升级市场拓展产品运营测试认证/咨询研究为企业出具认证报

26、告和证明,持续关注科技和市场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市场可行性分析、盈利预测和相关咨询等,尤其为中小企业提供关于资金来源的建议表 2 弗劳恩霍夫协会企业服务方式和内容10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六、人才培养模式(1)高校教师队伍的流动:这是弗劳恩霍夫协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来源。大学教授在高校和协会之间不断流动。大学教授可以在研究所任职,研究所所长也可从教师队伍中遴选。同时,大学教授在推动前沿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可以产生引领作用,凭借其专业的理解将产业需求翻译为科学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

27、用。(2)研究生人才的流动:弗劳恩霍夫协会吸引了约 40%的博士加入15。这些研究生不仅在项目组中负责开展研究工作,还积极参与到协会的商业化运作环节中。他们在项目管理、产品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 3 5 年完整培养,在毕业后不仅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还构建了在商业上属于自己的庞大关系网,并在项目中获得了全面的商业技能。他们既是优秀的研究人才,又具备管理型人才的素养,为协会和产业界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和潜力。(3)员工与产业界之间的流动:弗劳恩霍夫协会规定每年约 20%的科研人员需要将技术带入企业并展开工作,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将技术知识转移到企业16。弗劳恩霍夫协会还会激励员工将研

28、发成果带向产业界,例如发起GoLab 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行业研究、战略规划、技术支持以及风险融资等关键领域,这种深度的参与确保了创新想法和前沿技术在商业环境中茁壮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弗劳恩霍夫协会给予员工创业的保障。若创业失败,员工可以在两年内返回研究所继续他们的工作。这种承诺无疑为员工提供了创业的安全网,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畏失败,为创新技术的商业化持续努力。(4)国际合作的流动:弗劳恩霍夫协会在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在非洲和中东等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则任命高级顾问,负责区域化业务开展。同时,弗劳恩霍夫协会还是多个国际组织的会员。一方面,在各国际协会

29、中承担重要角色,构建其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凭借举办或参加国际著名的博览会和研讨会,向国际市场推广技术,吸引国际专家互相交流。此外,弗劳恩霍夫协会还设立国际合作与网络计划(ICON),便于加强与国际前沿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项目上的战略合作,并派出大量研究人员出国访问学习,与国际学术机构进行联合培养。以上措施促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不仅关注知识创新,还着眼于技术创新。相较于传统的链式创新模式,弗劳恩霍夫协会多角色、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国际组织的差异化进行利益需求互补,使其成为一个资源共享和创新合作的平台。这种双向流动机制

30、,确保了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潜能。七、成果转化模式在知识产权配套服务方面,各研究所以及其他有需求的科研主体都能通过协会内部统一的科研专利中心获得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设立的数据库汇聚了全面、精准的产权信息,在此基础上还提供技术咨询、金融贷款以及许可证转让等一站式的专业服务。为那些通过审核评估的具备经济应用潜力的研发成果,提供无息贷款以支持专利申请、保护和成果转化,同时中心允许仅通过专利收益进行偿还,从而实现专利在应用链下游的持续增值,开发专利的全部市场潜力。在专利成果市场化推广方面,弗劳恩霍夫协会可以辅助寻找授权许可单位、开展商业谈判、制定合同等。另

31、外,还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不仅能帮助创新公司克服融资问题,还能使投11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资者获得弗劳恩霍夫协会内的技术成果转化。通过这种全方位、综合性的市场服务,有效降低了行政负担与信息成本,提高了其风险应对能力与运营资金储备,激励了各研究所更积极地参与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所以,相较于全球整体创业失败率高达 90%的情况,弗劳恩霍夫协会孵化公司的失败率甚至不到 10%,这表明协会提供的支持和环境对创业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17。在科研成果考核方面,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审核的结果作为之后财政支持的重要依

32、据。协会执行委员会每年度委派专家对各研究所上交的年度报告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审意见。另外,每 5 年组织外部的学术界、产业界和公共部门的专家对各研究所进行综合评估,对其科研队伍、经费总量、专利数量、管理模式和客户满意度等进行考察,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在产业界的实践应用情况,并判断其科技竞争力和战略计划的完成情况。八、总结与启示(一)对“学术”与“行政”关系的启示弗劳恩霍夫协会虽然是非营利研究机构,但长期受到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与政府间相互协作的紧密关系是通过各类合同确立的。在这种环境下,政府部门的科技责任可以通过现代契约的形式由更为专业的协会来辅助执行,同时通过深度参与协会每年的绩效评估,来动态调整

33、资源支持模式,有效避免了资金一次性拨付带来的短期效益,更利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协会在获得基础资金支持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研究自主权,更聚焦于“学术主导型”研究机构的建设,确保了学术在协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并开展各类基础应用科学研究,来满足公益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二)对运营管理的启示(1)合理利用多元投入,兼顾效率与公益。项目资金作为核心资源会直接影响研发机构的运营模式,而随着市场化转型的深入,机构不能完全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应通过多种途径吸纳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协会、公益基金等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建立长期营收模式。(2)改善评价机制,突出成果导向。对研发机构的科技人员进行考核,可以

34、适当增加产品研发、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的比重,平衡研究导向与应用导向。对企业创新人才进行考核,应确保他们的行为合法且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学术价值,在此基础上,应给予他们与学术界人才同等的尊重和待遇。为了鼓励创新和冒险精神,应给予他们一段时间的科研岗位保留,以提供必要的风险保护,从而营造有益于创新的环境。对青少年创新力量的培养,有关部门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可以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定期向高校学生、行业企业科普前沿技术动态。(三)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1)优化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从转变技术转移的理念入手,把技术转移、创新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技术教育与培训看作同一过程,加

35、强顶层设计,优化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及政策体系。一方面,着手支持和构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构建从事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应用型研究机构体系,使中小企业得到来自应用技术开发与转移专业机构的支持。(2)加强技术创新突破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市场高效区的创新基本依靠企业主体完成,市场失效区则由政府行为推进,而在市场低效区创新功能则由政府行为与企业主体共同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最薄弱但创新需求强烈,应该加大基本投资力度,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政产学研紧密联合,尽快推动市场低效区过渡到市场高效区。12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

36、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3)建立产权服务中心,完善技术交易细则。一方面,应建立统一的、能够辐射多地区的服务中心,为区域内的各类研发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另一方面,要鼓励研发机构的创业孵化、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等各类技术交易市场主体的发展,并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技术资本化进程中,以繁荣的技术交易为科学研究赋能。参考文献:1 朱常海.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策略 J.科技中国,2023(9):45-47.2 梁红军.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 J.中州学刊,2020(8):18-24.3 方燕翎,毛义华.高校新型研发机构

37、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区域创新为视角的考量 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53-56.4 韩国权,程建润.数字时代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新型工业化,2023,13(11):18-24.5 西鹏,陈东阳,刘爽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能力建设研究:基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模式的思考 J.中国高校科技,2022(Z1):92-97.6 崔冰,张原,何颖.欧盟和德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J.新型工业化,2023,13(3):79-86.7 张明妍.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 J.今日科苑,2017(12):1-14.8 王涌.试论“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关联 J.武

38、陵学刊,2014,39(2):106-111.9 钱撷羽.二战后德国制造业立国的动因研究 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10 徐小俊.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建设经验及对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启示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3,38(2):42-50.11 黄宁燕,孙玉明.从 MP3 案例看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技术创新机制 J.中国科技论坛,2018(9):181-188.12 李志荣,李阳.德国面向智能制造的跨机构合作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未来增材制造”计划为例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36(11):28-34.13 刘敬仪,廖宇.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运作机制及思考 J.

39、智库理论与实践,2020,5(6):88-94.14 FRAUNHOFER-GESELLSCHAFT.Fraunhofer Annual Report2022R/OL.2023-11-24.https:/www.fraunhofer.de/en/media-center/publications/fraunhofer-annual-report/Annual-Report-2022.html.15 孙浩林,高芳.弗朗霍夫学会服务企业的机制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4):46-53.16 李强,周长海.科技奖励的特点与借鉴:以弗朗霍夫学会为例 J.高科技与产业化,

40、2018(1):18-22.17 陈娟,李建清.非营利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网络治理研究:以德国弗朗霍夫学会为例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2):24-29.资助项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 2023 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30096)作者简介:袁铭扬(通信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电子邮箱:;谢润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两化融合、新型研究机构建设与运营等;牛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建设等;冯大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建设等;张彦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等。132024 年第 03 期 第 14 卷科研创新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