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文化视域下高校“五风”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96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文化视域下高校“五风”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文化视域下高校“五风”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文化视域下高校“五风”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炫动漫教育创新 239 创新文化视域下高校“五风”建设研究赵书亚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71000摘要:本文从创新文化视域探讨高校学风、班风、教风、校风和作风建设路径。高校“五风”建设中,关注创新文化(含理念、精神)的基础和润滑作用,同时通过“五风”建设逆推创新文化的孕育与培养,形成一个逻辑互促、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关系。的形势。对于教风学风建设有效路径探究过程中,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教风学风建设思路,实现高等学校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关键词:创新文化;五风建设;学风;作风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的提出2019 年 6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

2、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意见从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四个方面对作风学风建设提出了要求。2021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一词出现了 82 次,并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就我国高校特别是河南省高校而言,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体系整

3、体效能还不够高,创新文化还有待培育,高校学风作风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之问题,学术失范、论文造假问题还时有发生。高校创新文化与五风建设交叉研究意义彰显,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就高校而言,学风作风可以细化为学风、教风、作风以及由此塑造出来的班风和校风。本文为了论述之精当,简称之“五风”。二、创新文化与高校五风的现状及分析截至 2023 年 6 月 15 日,河南普通高等学校 168 所(包括本科、专科院校,不包括 10 所成人高等学校),其中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 53 所,公办高校 105 所,课题组进行了随机抽样,共抽取样本 139 个(包括 99所高职院校和 40 所普通本科高

4、校),就创新文化与高校五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制度搜集及访谈交流。1.调研情况(1)高校创新文化。伟大创造精神6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今的中国 14 亿多中国人(特别是高校师生)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高校创新文化的吸收孕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被调查的 139 个样本中,认为高校创新文化对学生创新

5、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为139个,占比100%。熟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7有“创新”相关规定的有 97 个,占比 69.78%。熟悉创新是高校法定职责的仅有 86 个,占比 61.87%。认为创新文化很重要的有 139,占比 100%,课件受访高校都认为创新很重要。对创新与创业有过相关项目立项的高校为 131 家,占比 94.24%,这与我省教育系统开展的年度创新创业课题有关。32 所高校针对创新文化建设建立了制度方案,占比 23.02%,但未能就基于创新文化与五风建设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导致创新文化和高校五风建设相互脱节,呈现两张皮的现象。创新与创新文化是一个较为全新的课题,受制于数据

6、的缺乏和不确定因素,定性分析者较多,而数据分析乏善可陈,创新文化建设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者更是没有。(2)高校学风建设。受访高校中有 32 所高职院校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的思路,关注到了新时代以来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些重要变革技术和因素,占比 23.02%。139 所高校均印发过学风建设相关文件,占比 100%,但是 109 所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以学生为对象的,认为学风建设就针对在校生,未认识到学风建设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占比78.42%。(3)高校教风建设。受访高校中仅有 11 所高校曾经印发过教风建设的文件或方案,占比 7.91%。139 所高校印发过师德师风建设文件

7、或方案,占比 100%,印发时间大多都集中在 2014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特别是 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之后。一是基本上都是在强调师德,对师风教风未有较深涉及。二是基本上都是重事后惩处、轻日常激励。(4)高校作风建设的研究。受访高校中有 48 所院校从教师层面开展作风建设实践,主要围绕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学习作风等方面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占比 35.25%。有 49 所院校从学生层面开展相关建设,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占比 25.25%。71 所高校从党的建设角度推XU

8、ANDONGMAN教育创新 240 动作风建设,占比 51.08%。2.机理分析通过调查不难看出,高等学校对五风建设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上的匮乏,理论研究上的不深入受制于实践上的浅尝辄止、避重就轻。高校五风建设在实践层面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正向指标,以至于导向作用难以发挥;二是概念界定不清,以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缺乏科学评价考核体系,以至于激励作用发挥受阻;四是一边倒地偏重事后惩治,缺乏过程性教育引导激励;五是创新文化建设缺乏有力支撑,未能内化于五风建设之中。三、创新文化与高校五风逻辑关系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8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

9、,其作用可以归结为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高校五风在作为创新文化作用对象的同时对其具有逆向功能。1.逆序导向所谓逆序是指逻辑互促与内在互动,创新文化的逆序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通过文化涵养作用,促动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激励教职工由自觉地创新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师生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师生因创新文化的导向产生激励作用,塑造优良高校五风的同时涵养创新文化发展。2.双向约束当创新文化成为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内化成集体人格后,创新文化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文化使全体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创新理念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路径依赖9,创新文化

10、的学习和强化,构造出一种行为响应机制,这种行为响应机制是内化于心的规则,恰恰是这种行为机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规章制度约束力上的不足。基于创新文化涵养催塑造的高校五风内化为全体师生心理习惯、例行的行为倾向,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和学生遵守的制度、规则。同时,优良的高校五风也不断地推促创新文化发展、扩充着创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3.互为凝聚创新文化作为隐性文化,具有强的凝聚作用。高校的创新文化能最大程度上促使全体师生心理上构建一种心理归属感,这种具有极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归属感正式创新文化的凝聚作用。创新需要团队协作,需要积极进取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活动开展检验真理、凝聚共识。这个共识继续凝聚深化,便

11、是高校的五风。4.辩证激励创新文化内在地催生竞争机制,从而在高校生成激励环境,化外部动力为人格动力10,创新文化氛围激励个体及群体创造活力。高校五风是创新文化的外在表现,高校五风本身更是高校自身兼具的一种特质化的文化,体现于教与学的关系中,形成于教育学的反思中,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服务于立德树人,其实现的载体是五风建设与提升,创新文化塑造与高校五风建设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四、建设路径探析1.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促创新,培塑扎实学风优良班风创新文化建设是一种激励学生创造创新、引领高校五风优化的重要手段。以专业或专业群为界分,构建分级分类技能竞赛体系,宣传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

12、竞赛,培育大学生创新理念、意识和能力,进而陪塑扎实学风。技能类竞赛是超出课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方式。对高职院校而言,技能类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已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11从终极目的上说,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学校,都应坚持学以致用,培育学生创新文化,培塑学生扎实学风,培塑班级优良班风。2.以教职工为主体,践行创新文化,培塑优良教风(1)以竞赛促创新、以竞赛促教学,教学相长。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职工的根本工作,务必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2。教职工教风塑造方面,除对专业理论学深悟透、具备扎实学识外,应积极参加(参与)各级

13、各类竞赛,竞赛是推动创新变革的重要举措。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相互推动促进的。高等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上级部门特别是教育部认可或公布的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技能大赛清单,开设并持续优化与技能竞赛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实施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13一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技能大赛,以竞赛会同行,赛中学、学中赛,提升创新能力,增进学识。二是积极指导学生参见各级各类大赛,赛中学、赛中教,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三是加强绩效考核中的各类竞赛所占比重,将比赛层次、竞赛成绩、竞赛过程、赛后总结以及

14、学生评赛评教等细化成若干指标加以量化。(2)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强化教研科研,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要落实到教职工的教书育人中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4。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塑优良教风的重要抓手,如果将“四个坚持”细化展开,就是师德师风的考核量化指标:教书针对的是专业理论知识、育人针对的是德育教育(包括但不限于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言传(课堂教学)、身教(实训、竞赛等)、潜心问道(潜心治学、不浮躁)、关注社会(爱国、家国情怀,公益心

15、强等)、学术自由(创新性、问题针对性等)、学术规范(科研诚信、科研范式等),高等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可以以此细化考核指标,不能仅建立科研造假“一票否决”了事。从制度规范层面,推动教职工践行创新文化,培塑优良教风。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涵养创新文化,培塑优良学风班风校风(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创新文化(含理念、精神等)纳入其中。对于文化的守正创新是各级各类学校肩负的重要责任,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学习、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而学校文化,是坚守学校自身的炫动漫教育创新 241 精神追求下积累和创造的生态共同体。文化是学校的根,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彰显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一

16、所学校的教育样态。15校园文化是面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耳熟目染润物无声的滋养式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面向学生,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以为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含网络文化)等多种路径去展开,校园文化建设除宣传创新文化(含理念、精神)外,本身更应该富有创新性创造性。(2)建立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创新创业活动为例,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能的群体,创新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名师讲坛、企业家讲座丰富他们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创新创业社团活动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总体

17、布局,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类、文艺体育类、学生社团类、竞技竞赛类和专业课程类等,建立工作长效机制。4.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弘扬创新文化,打造过硬作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6。高等学校作风建设,在范围和对象上应作更广延的理解,其目标的特殊性在于以过硬作风,培塑优良学风、教风(师风)、班风和校风。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明确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其主要职责”“加强创新,推动师德

18、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17。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高校的战斗堡垒,具有思想引领、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落实立德树人,关键是“做人的工作”,肩负人的教育、管理、监督及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这里的人,在高校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作用;一类是教职工,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作用。所以,高校党委不仅要强化教师工作部建设,同样要强化学生工作部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设过硬作风;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考核问责,构建形成有组织、有特色、有实效的党建引领下的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协同配合的学风教风建设路径,铸造具有不

19、断创新理念的优良班风校风。五、结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前强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都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以创新文化(含理念精神)为视域,将创新文化培养作为高校五风建设的催进剂,将创新文化(含理念精神)融入高校五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同时,通过四轮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促创新,培塑扎实学风优良班风;以教职工为主体,践行创新文化,培塑优良教风;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涵养创新文化,培塑优良学风班风校风;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弘扬创新文化,打造过硬作风。夯实高校五风建设,反促创新文化的涵养和培塑,构建工作长效机制。参考文献1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

2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72-7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第一款: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第六条: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4 重印),2012.6-7.4 道格拉斯诺

21、思首次提出路径依赖理论,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路径依赖的两面性关键要看它所依赖的前提是正向性还是负面性,在这里创新文化形成的路径依赖,无疑是正向性的,它催生着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和学习方式。5 中国学者郭永玉在对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进行梳理后认为,人格动力系指人格表现背后的原因和动力,包括动机、意动、情绪、归因以及对环境的适应。6 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

22、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6):80-837 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8 康子冉.新时期关键核心技术环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障碍与突破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21,39(6):2-7.9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0 柴 让 措 铸 牢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视 域 下 高校和美校园建设路径探析 J/OL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https:/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65-16612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EB/OL.(2019-12-06).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