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85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ANDONGMAN百科论坛 296 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对策研究洪佳豪钱逸佳张萍曾丽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近年来,体教融合在冬奥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影响下,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乡村体教融合发展因多方面原因受挫,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乡村体育教育是有必要的。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体教融合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实际访谈及调查情况,明晰我国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推动乡村体教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举措。关键词:大型赛事 乡村教育 体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2、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自 1986 年体教结合提出并实施以来,至今已经历了 30 余年的发展与演变,体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6。在国外,虽然没有“体教融合”这一明确提法,但“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识,许多发达国家均对青少年体育教育进行了精心设计和顶级战略部署。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英、美、日等国家已经推进实施“体教融合”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战略。由于其市场化程度高,使得“体教融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治理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融合(体教结合)大致经历了 4 个包括体教结合在内,教体结合、教体融合与体教融合等阶段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对体

3、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变革,我国亚健康体质人群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青少年,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未来1。体教融合已经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等重大政策文件中多次被提及。以“体教融合”“体教结合”“农村体育”“大型赛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自 2007 年陆续有论文提到体教融合的概念,在 2015 年体教融合这一关键词关注度直线上升。根据资料显示,在 2015 年北京携手张家界申报北京奥运会成功、女排时隔 12 年再次取得金牌、北京举办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使得当时体育教育极受重视。近年来,全民健身写

4、入十八大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又称“46 号文件”)提出“体育产业”,希望更多人能从体育行业出类拔萃;深化体教融合,让学校体育步入发展黄金期;共赴冰雪之约,中国在 2022 年举办冬奥会,全民运动更是深入人心。在大型赛事盛行的大背景下,体教融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助燃剂”4。本研究以问卷、实地采访等形式调查乡村体教融合情况,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 127 份,实地采访教师、村干部、居民等 30 人,发现目前体教融合的发展中心位于城镇,辐射性向外传播,波及乡村较少;学校和社会的衔接基础薄弱,合作机会较少。城乡教育的差距依然存在,因此乡村体育与教育的

5、深度融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位于弱势地位,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社会发展方面更加不足,我们需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农村区域的体教融合建设方面,实现促进发展整体性,社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经济等物质建设,一手文化建设。二、乡村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2.1 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体教融合措施落实不下,所需资源产生一定的浪费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存在不足。本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设施一般,村庄中设有健身器材但使用率低。问卷中针对于有关亚运会以及最近举办的大型赛事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现活动仍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同时大众对于乡村体教结合的问题主要在于场地以及活动的不足。乡村多处于交通不

6、便之地,内外物资交流较为缓慢,且农村经济发展相较于城市较低,导致城乡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加之农保田和粮食政策,农村开发的场地少之又少,学生运动场所受到限制,人多场少的状况让很多同学没有特定的场所运动,会降低运动积极性,这将导致乡村体教分离的恶性循环。另外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有关于场地的管理和运营缺乏人力,后期的场地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且现在农村炫动漫百科论坛 297 学生多选择在其他地区上学,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场地需求量还需要斟酌考虑。乡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条件限制,乡村教师的薪资和待遇相较于城镇教师偏低。工作人员配备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

7、农村地区进行任教,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外,农村偏远地区体育教师年龄状况总体结构上趋向老龄化,人才梯队分配上逐渐趋向不合理。由于老龄教师比例过大容易出现一些不利现象。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相互割裂和功利化倾向,对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建议尽快建立完善学生运动安全的保障机制,消除学校、家长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后顾之忧。例如有些老师掌握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技巧有限,思想上未能与时俱进,仅靠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执教,导致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地区的体育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陈旧的观念影响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

8、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低下。2.2 理念的深化理解不足导致全民体育、全民健身无法深入,体育建设也遇到瓶颈传统体育教学思维根深蒂固。关于体育教学的有关概念界定,潘绍伟和于可红在学校体育学一书中提出“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思维中,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只重视教师教,追求技术的传授,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和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己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实践没有深入接触,学生会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导致出现喜欢运动却不喜

9、欢体育课的现象。另外以往体教配合与体教结合阶段遗留下的观念,导致学校体育相对更加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效果,对于普通学生,往往只有常规技能的教授并辅之以部分自行练习,甚至只有自由活动,没有技能教授,这样的教学缺少参与广泛的竞技性,导致学校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偃旗息鼓。社会观念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务工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老一辈完整文化教育的缺少、思想壁垒的客观存在以及隔代教育的弊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十分突出,加之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家长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及对体育运动的

10、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对学校体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支持和配合。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中,学生从小娱乐活动项目有限,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加之学生在校文化学习任务繁忙、课后作业较多和心理压力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或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2.3 治理可操作性不足,存在体制性障碍依旧妨碍了体教融合,造成体教分离学校、政府、社会缺少有效衔接与协同治理。体教融合虽然并非教育领域的“新词汇”,但坦诚说,其融合之路并不如人们所预想的顺利。长时间以来,体育与教育部门处于行政分设的状况,体育方面的只夺金牌、教育方面的只要成绩的观念根深蒂固,两部门间的行政壁

11、垒仍然矗立在那。据资料显示,虽然个别地方已经将体育与教育部门合并,但依旧有大面积的地方,通过合并后做体育工作的编制及人员锐减,间接导致了体育部门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弱化,中小学体育工作偏居一隅。如需改变此现状,学校体育教育与教育中的体育部门需要打破最后的壁垒,实现跨域合作,实现学校与社会二者体育资源的双向开放与共享,甚至是已经成为学术热门的体医融合,体现体育与健康的融合。要想真正深化实现体教融合,势必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组织甚至是不同学科的协同治理。三、乡村体教融合的实施对策3.1 鼓励城市对点帮扶乡村,建立城乡体教联盟继续沿用资源共享思路,使器材、师资流动起来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统筹体育

12、器材用具,以学校为单位,校对校,点对点进行器材的借用和指导。积极筹建体育赛事、体育资源“云”平台,洞悉资源不平衡的根本所在,针对其根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打造城乡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使得供给关系趋向理想状态,高效共享各类资源,以大数据平台为媒介,建立城乡学校体教联盟,以达到该程序的平稳运行,解决了乡村体育设施落后和缺失的问题,同时也填补了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空缺,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数字化技术给管理体育器材用具提供极大的便利,学校可视化看到一切用具,便于管理。用城市学校的优势去弥补乡村学校的不足,在最低的成本中将各种资源发挥到最大程度。体教联盟的不仅是资源的互配,也是良好的竞争关系,后期可通过举

13、办联赛的方式,对城乡体教联盟效果进行一次检验,也可以加强农村学校对于特色体育赛事有一定的了解。XUANDONGMAN百科论坛 298 3.2 开展乡村体育项目普及加速农村体育教育观念转型,助力乡村孕育特色体育项目开展民俗运动,促进乡村体育项目普及。民俗运动以乡村项目普及为“抓手”,开发民俗特色体育资源,给乡村体育事业充分的发展前景与空间。以特色民俗运动,充分给予城乡人民参与感,增进交流学习,强化进步理念的互联互通,深化体教融合的同时,满足多层次的群众运动需求。其一是让乡村学生能有更多接触新运动的机会,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总览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文献,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理念对

14、竞技体育人才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其深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其二是能够有效改变个人甚至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同时打破对体育的固有思想,为青少年健康工作指明方向。健康一直都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当前“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多样化,学业减量化,学生留有大量的自主时间,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参与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促进青少年体质水平的提高,为全民健身事业和个体全面发展找到契合点。根据实地调查发现,以富阳区万市镇中心小学为范例,部分乡村小学已经建设有青少年宫,不仅提供激励学生的特色体育教育,同时也开放学校体育场,可以在非上课期间能够使用,并且该小学发展已成为特色足球

15、小学,拥有一批小学足球队,是体教融合的优秀范本。3.3 加强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多层次合作提供全民健身的氛围,促进构建体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体教融合”就是要实现“以体育人”目标,整合体育的工具价值和教育(学校)的平台功能,实现“体育的工具价值”与“教育(学校)平台价值”的有效衔接。深化“体教融合”是在遵循教育与体育育人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双方的协同作用,最大化实现两者在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互补与融合的人才培养行为3。构建体教融合共同体,为学校体育的协同治理提供机遇。过去体教配合、体教结合阶段出现过锦标主义(重视少数人的运动训练竞赛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身体锻炼,比赛和奖牌越来越多,相形之下整体

16、青少年体质健康却不断下滑)、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学生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等问题5。加强多方面多层次合作,充分营造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氛围,从实质上推动乡村体育建设、学校体育与教育系统体育等部门的有机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反映着城乡体育健身赛事资源发展的不平衡。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学校、社会、政府的有机结合,通过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促进体教融合,资源走向均衡发展,有助于打破乡村体育运动的单一性和故优化趋势。增进交流互动的同时,相互借鉴,有效缓解乡村体育积极向好发展的诉求与缺乏科学有

17、效引导的矛盾。各方面的协同治理,将有效加强大众对体质健康的深化理解,提供实现体教融合的新机遇与全新时代。四、结语不管是教体配合、体教结合还是现今的体教融合阶段,尽管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使命,但是都有一个不变的理念,就是提高青少年以及大众的体质健康。上述诸如设备、师资、观念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与治理方略的有效操作,政策的频繁颁布与实施并没有从实质上促进体教融合,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4。基于这个基础,本文按照“体教融合、赛事项目、农村学校”为框架进行构思,对已有研究进行统筹整理。现有以下几种未来规划:通过社会层面建设体育基地有利于体育器材

18、的共享;在学校开展体育竞技项目训练为选拔人才做准备;开设民俗运动促进城乡交流。乡村体教融合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但是随着中国的富强,人民思想更加开放,体教融合发展将步入快车道。参考文献1 安鹏飞.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J.内江科技.2022.2:32-472 党航.基于“体教融合”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发展分析 J.田径,2022.6;7-83 黄继霞,张保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体育赛事资源共享路径研究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0):43-45.4 黄小波,深化“体教融合”的政策意涵和推进方式 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30,(008)1-25 李小云.共同富裕的核心是缩小城乡差距 J.新型城化,2023,No.78No.79(Z1):19.6 王镜宇,韦骅.体教赛事融合:“融速”加快,还有壁垒待破 N 新华每日电讯 2022.6.14:011;2-47 杨硕.体教融合赋能乡村教育研究 J.中国果树,2023(03):168-169.8 郑亚飞.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03):57-80.项目:2022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型赛事背景下实现乡村体教融合的途径以及价值研究”成果(立项编号:S202211481003X)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