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571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2012-12-71。西周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机构。这种做法 A便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B使国家政权从松散趋向严密C仅凭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D深刻影响秦朝以后的政治制度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

2、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5.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

3、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8.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

4、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9“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10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11。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12。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

5、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13。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 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14.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

6、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A B C D15。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16.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衰微17.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

7、立有军功18。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1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0.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8、。”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2。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解释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23。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

9、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24.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

10、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 C. 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25.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雏形形成 C。 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26。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

11、霸的外因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27。.读某朝世系示意图,可知该王朝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嫡长子继承制28。下图可以反映西周分封示意图A。分封对象多为古代帝王后代和功臣 B.王族封地主要分布在王畿地区C.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交错分布 D。封国之间的关系靠宗法制维系29。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0。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

12、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3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32。材料一 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非封

13、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 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的蛮族丛中,使之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 梁启超两则材料各是如何看待分封制的?据材料概括其理由.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

14、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

15、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4分)(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12分)(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分)(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2分)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3分)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2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3分)材料三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权威,割据混战,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材料四肯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