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运输业的主要特点
1) 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2) 实现产品的转移。
3) 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产品在过程中同时被消耗掉。
4) 运输过程要由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
5) 虽装备不同,但生产的产品是同一产品,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2. 货物流通过程基本的三种模式:
(1) 铁路(公路)为主干货物流通模式
(2) 航空为主干货物流通模式
(3) 水运为主干货物流通模式
3. 综合运输体系的定义
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4.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
5. 综合运输体系的设备构成
1)固定设备子系统:线路、港站的土木建筑及相关技术设备
2)移动设备子系统:各种运输方式采用的载运工具
6.运输枢纽的含义
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7. 综合运输规划
综合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多方案的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
8.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1)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地区间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
3)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各种运输方式组织工作的协调。
5)运价与运输费用的协调
9.、公路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公路运输系统由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包括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站、场及其附属设施,公路交通控制与管理设施等。
公路运输基本功能
1.通过功能是指在干线上完成大批量运输。
送达功能,又称“集散”功能,是指为通过性运输
2. 承担客货集散任务的运输。
10. 公路运输的特点
1) 空间上的灵活性,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2) 时间上的灵活性,可实现即时运输。
3) 批量上的灵活性。
4) 运输条件的灵活性。
5) 服务上的灵活性。
11. 公路通行能力定义
公路的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段(双车道公路取1h)和道路、交通、管制条件下,人和
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
12. 高峰小时系数
某时间间隔的流率与该小时的全部交通流量的关系用高峰小时系数PHF表示。
13.
交通流特性参数中的一些特殊值:
交通流特性自由流速度:一辆车在无其它车辆干扰的条件下通过某一区段的最高车速。又称畅行速度。
阻塞密度:密度持续增加使流量趋近于零时的密度或指停车排队的密度。
临界密度:流量逐渐增大,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密度。临界密度又称最佳密度。
临界速度:流量逐渐增大,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速度。
最大流量:路段上能够通行的最大流量。参数中的一些特殊值:
式中: ——自由流速度;
——阻塞密度。
14,公路的类别与等级
技术等级 行政等级
15.
弯道的外侧超高
离心力与重力的分力在一条直线上相互平衡,防止侧翻
弯道的内侧加宽
弯道路段不仅需要外侧超高,而且需要内侧加宽。这是因为前轮转向,后轮不能转向,使前后轮在弯道上的轨迹不重合,所需宽度比直线行驶时要宽一些。
16. 停车距离
——驾驶员知觉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驾驶员开始制动到完全停车车辆行驶的距离;
——车辆停止位置距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常取5m左右
制动距离驾驶员开始制动到完全停车车辆行驶的距离;
17. 交通标志及其分类
公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公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主标志中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四种。
18. 零担快运与整车快运的区别、
零担快运是指所运送的货物从承运至送达收货人手中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分拣拼装的环节才能完成的运输组织方式。
零担快运产生于两种情况
整车快运
就是指从接货承运到送达收货人整个运送过程,货物不需经过分拣拼装的运输组织方式。同零担快运系统的运行模式相比,整车快运系统在基本生产流程中简化了货运站务装卸分拣作业过程,实现货物由发货人直接快运到收货人手中。
19.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 适当控制自行车的发展;
3) 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
4) 有计划发展轨道交通;
20. 消除或减少冲突点的形成
(a)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
(b)对交叉口实行渠化交通。
(c)改用立体交叉。
21. 我国交通需求发展策略
1) 优先发展策略
2) 限制发展策略
3) 禁止出行策略
4) 经济杠杆策略
21. 区域交通管理策略
1) 区域信号控制系统
2) 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
22. .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
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隔交叉口不同方向的车流,控制车流的运行秩序;
②使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络上人和物的运输达到最高效率;
③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有效地使用交通设施。
23. 感应式信号灯的基本控制参数
1) 初始绿灯时间
2) 单位绿灯延长时间
3) 最长绿灯时间
干道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
1) 周期长度
2) 绿信相比
3) 相位差
绝对相位差和性对相位差
24.城市交通系统是由道路系统,流量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