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5446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地理提分方案 张源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 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2、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30 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至35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

3、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四季湿润,冬雨较多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 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70之间亚欧大陆和

4、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1、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2、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 山气 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地势高,地势起伏大二、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1、温度带的判断:南北半球的判断:6、7、8月高温:属于北半球;12、1、2月高温:属于南半球亚热带(南北纬30-40之间):T最冷月0:5、亚热带季风气候、6、地中海气候热带(南北纬30之间)

5、: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寒带(北纬60-90之间):T最热月15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1、苔原气候、12、冰原气候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9、温带海洋性气候2、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三、河流的治理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下面我们从成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角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分析。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

6、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3、举例:以长江为例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降低四、区位优势的分析(注

7、意一般先答自然条件条理要清晰,再加上必要的分析,空答理论而无材料分析也无法得分)(高考必考)自然条件:水:水源。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洋流等方面.土:土地。土地类型、土壤肥度、疏松度等.资:资源。能源、矿产、森林、粮食、海洋等生:生态。动物、植被、生态环境等地:地形、地势、海拔、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气:气候。降水、光照、气温(温差)、热量、气压、盛行风(季风)等社会经济条件工:工业.基础、结构、布局等农:农业。基础、结构、布局、机械化、专门化、商品化水平等城:城镇。历史、布局、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交:交通。航运、海运、空运、铁路、公路、港口等商:市场、劳

8、动力、资金(即资本主义三要素)、地价、集群效应等人:人口。人群类别、数量、密度、文化水平、就业机会等其他:政治:政策等科技:高新技术区、研究所等教育:高等院校、人才等【例】: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水:珠江。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土:多水田资:大亚湾核电能源丰富;粮食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生:无.地: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热带亚热带交汇处;临近港澳,面向东南亚。气:亚热带季风季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工: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农:农业发达;基础好城: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带动;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铁路、公路、航运发达。商: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资金雄厚;

9、产业集群效应强.人:人口稠密;文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政治:政策优惠。 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发达。 历史:开发早,“侨乡”五、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1、背景: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自然特征: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2、分布:半干旱的旱

10、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重点):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大风吹杨人为原因:过渡樵采 过度放牧 过渡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4、治理(重点):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

11、;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六、水土流失问题以黄土高原为例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2、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3、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12、,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补充*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种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池)、山坡截流沟等,在山沟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七、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定义及分布、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

13、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2、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形和土壤: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水源: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3、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

14、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4、保护措施: A、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B、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减少泥沙淤积C、防止水污染,保护水体D、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E、建立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5、保护湿地的意义(好处及作用):(1)生态效益:a、维持生态多样性;b、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c、降解污染物(2)经济效益:a、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b、提供矿物资源;c、能源和水运(3)社会效益:a、观光与旅游;b、教育与科研价值八、3S系统1、RS 是遥感,是传感器接受地面或其他信息将其以图像胶

15、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它所拍摄的画面是静态的,有颜色分层,一般碰到像告诉你所拍摄的对象所发射的波段是不一样的,则是需要用RS,或者是像人口居民分布,什么什么分布之类的,也要用到RS,只要记得它所得到的图象是简单并且是静态的就可以了.(关键词:快速)2、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它应是多张RS图层的合成,你能够从图中得到丰富的信息,并且它具备数据的分析和表达。碰到选择题它一般会给你提示,比如多张图层合成的,或者告诉你将居民分布同交通线路图一起组合的图之类,则是GIS。3、GPS 是全球定位系统 ,顾名思义是定位用的,你只要看到题目是说要定位,动态跟踪的,那就是需要GPS了.但考GPS 还有种

16、考法是问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需要(4)颗GPS卫星,一颗(经度)(纬度)(高程)(时间)4、小结:GIS是大脑,是负责处理、分析的GPS是提供定位等数据的RS主要是提供遥感影像等数据,是眼睛;GPS和RS为GIS提供了数据源九、区域工业和农业(重点)1、分析其有利条件:自然区位因素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资源、气候、地形、能源、地理位置人文区位主要考虑 :政策、交通、劳动力、技术、市场、人才(详见四)注:评价区位条件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2、建设工厂,发展农业等等影响(好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十、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1、降雨量大于蒸

17、发量或者蒸发量较弱,水转化成气态的较少.2、地势低洼,形成的地表径流较少。3、下渗较弱,往往与纬度高或者海拔高,冻土有关.4、地表植被丰富,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5河流有凌汛现象也容易滞留水分。简单的说就是如下几点: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河流形成凌汛,洪涝泛滥 4、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5、地下冻土广布,下渗能力差 6、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十一、土壤盐渍化(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见)1、 含义: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2、 成因:(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

18、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2)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3)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如尼罗河三角洲地区;(4)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3、危害: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4、次生盐渍化的治理(1)改良灌溉技术,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

19、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良灌溉技术,由原来的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变为喷灌、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2)排灌结合,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3)化学改良。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4)引淡淋盐。通过地表客水灌溉,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水分的同时,也可稀释和淋溶土壤中的盐分。(5)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例1】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华北平原

20、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 长期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 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十二、分析水库、水电站修建的条件1、条件:水量: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河流落差: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工程量大小:地处峡谷,有适宜建坝的条件,工程量较小 技术条件: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力量成熟能源需求:城市众多,靠近市场,能源需求量大2、有利影响:参考九中第二点及湿地的好处。十三、区位分析(重点) 清考前务必请此部分好好复习,直接套用高考即平时考试必有一大题、农业区位因素分

21、析1、 自然因素: 气候:气候类型 + 特点 + 对农业的影响 地形、土壤:地形以为主,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交通:A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B临近铁路或多条铁路交汇,交通通达度好 C图示中有机场图标,则指出有机场,海陆空交通便利 劳动力:A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质量:a劳动力素质高(例如上海,北京,硅谷) b劳动力廉价(经济落后的地区,例如新疆等西北地区,发展中国家) 政策:政府政策支持(考生容易忽略,往往成为一个得分点,任何题都

22、是用)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典例(1)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 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政策:政府政策支持 其他:地广人稀,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机械化生产;典例(2)秦淮线以南(即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23、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市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政策:政府政策支持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其他(历史因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典例(3)新疆盛产长绒棉(葡萄和哈密瓜)的区位因素: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a睛天多,光照充足;b夏季高温,热量充足;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效成分(指瓜果时换为糖份)的积累;(气候为重点可分开作答) 地形、土壤:多位于绿洲附近(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有冰雪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灌溉便利 市场:棉花(瓜果)品质好,且位于边境地区,便于发展边境贸易,国内外市场广阔 政策:政府政策支持 劳动力:人

24、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廉价 交通不做重点 典例(4)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如福建省)盛产茶叶的自然条件(此处生产茶叶以自然条件为主,社会经济条件可参考以上例题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作答):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湿润多雾 地形: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排水条件良好 土壤:红壤(酸性土壤)广布,适合茶树生长典例(5)西欧发展乳蓄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市场:西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科技:西欧科技发达,实现乳畜业自动化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他(历史):西欧有喜食乳制品的习惯,历史悠久;针对知识点和高考题训练,适用于高二学习,及高三一轮复习。多年心血,友情提供,望笑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