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
课 题
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
课 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与社会》会考的意义与重要性; 2、明确考试范围;3、复习《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下册的相关知识;4、掌握基本知识点。4、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阅读、背诵、小组讨论、测试等
教
学
过
程
本部分内容分4课时完成
1、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2005年《历史与社会》考试的要求以及意义。
2、介绍考试改革的大致情况——计入中考总分;具体折算方法。
3、考试范围的划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单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1—3课)、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读本》上下两册。
4、复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单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熟悉课本内容对基础知识熟记、对地图要学会看图,从图片获取信息。理解一些专用名词的含义以及一些人文地理的专用术语。
5、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6、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题。
7、通过相关的练习题的背诵与训练,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
8、反馈复习与测试情况,并查漏补缺。
9、注重读图与填图的训练。
10、重点练习《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习题与检测,并在课堂解决难题,及时反馈每位学生掌握的情况。
教
后
小
记
初三学生对于初一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好,大部分不会或遗忘,在复习中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我作为历史教师也不太熟悉,需要与地理老师多合作、多向地理老师请教。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课 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2、掌握基本知识点;3、培养读图、识图能力;4、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背诵、小组竞赛、当堂测试、讨论交流等。
教
学
过
程
1、帮助学生在书本上找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通读课本内容,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当场解答。
3、背诵《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知识梳理;
4、分组互相提问、互相检验对方复习的效果。
5、小组竞赛,提高学生复习积极性。
6、布置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训练导学〉与〈拓展延伸〉进行自测。
7、小组互批、找出他人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同时引以为戒。
8、纠正自己的错误,重新查漏补缺。
9教师评析材料解析题;教会学生阅读材料的方法、培养他们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10、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检测三〉进行当堂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尤其是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解答能力进行验收。
11、教师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
后
小
记
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但基础知识又必须死记硬背。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的互相出题、互相检验,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对知识掌握的检验中来,大大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小组竞赛,无意中有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促使他们不得不为了集体或为了自己去认真对待这门课,去背去记,让我很有成就感,但少部分学生顽固不化,不学也不参与,甚至捣乱。这是令我伤脑筋的一个问题。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
课 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
课 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2、掌握基本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比较、判断、背诵、当堂测试、讨论交流等。
教
学
过
程
1、首先帮助学生结合〈评价指要〉在书本上找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点,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通读课本内容,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当场解答。
3、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知识梳理;培养快速记忆的能力与习惯。
4、师生互相检测。(师考生、生考师)鼓励学生对老师提问。
5、布置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训练导学〉与〈拓展延伸〉进行自测。
6、学生互批、找出他人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同时引以为戒,扬长避短。
8、改错、查漏补缺。
9教师评析材料解析题;教会学生阅读材料的方法、培养他们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现代史部分与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关系密切,对此,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检测四〉进行当堂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尤其是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解答能力进行验收。
11、教师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
12、在习题训练中,加强对开放性考题的解读与解答训练。
教
后
小
记
1、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把自己的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本来,背书是学生的事情,现在我为了师生互相检测(师考生、生考师)这一教学环节,也只好陪他们一起背,还要与学生一比高低。学生中不少人竞争意识极强,一心想要难倒我,为此不惜钻研课本与〈能力自测〉,挖空心思想难题来“对付”我,还好,我凭借十几年教学的积累,好不容易应付过去了。看来,教师光有“一桶水”的确是不够的了!
2、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离题万里,牛头不对马嘴;要么不敢与现实联系。这方面的能力确实不是一节课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
课 题
世界近现代历史与文化
课 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2、掌握基本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4、培养学生中外历史结合的能力。5、培养学生适应开卷考试的能力。5、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开卷考试。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判断、联系、讨论、练习、讲授等
教
学
过
程
1、结合〈评价指要〉在书本上找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点,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通读课本内容,并寻找与中国历史的切合点。加强联系与对比。
3、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知识梳理;培养快速记忆的能力与习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4、。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训练导学〉与〈拓展延伸〉进行自测。(采用开卷的形式,同时告诉学生毕业考试采用的也是开卷形式)
6、学生互批、找出他人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同时引以为戒,扬长避短。
8、学生介绍自己开卷考试的经验与方法。
9、帮助学生明确三点:其一,“开卷考”不等于“开卷抄”,基础知识的掌握极其重要;其二,考试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也有赖于对书本内容的熟悉;其三、考试中的开放性习题必须准确定位、仅判断其所属书本的章节去抄是不够的,要依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逻辑的思维力以及有条不紊的分析才能解决,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10、对《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检测五〉进行当堂开卷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尤其是对开卷后的翻书能力以及临场应变与适应能力进行了解。
11、教师反馈学生情况。鼓励学生“各显神通”
教
后
小
记
之前一直瞒着学生开卷的事,但是现在不说不行了。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误会太深,总以为开卷考试无非就是翻翻书而已,书中自有答案在,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考试时的“抄书”上,而忽略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即使是现在告诉了他们,他们也欣喜若狂,看来,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了。也许只有来一次真的模拟开卷,才能让他们冷静下来,正确对待开卷考试了。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后
小
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