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重点:1 .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2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 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 摘取路旁的李子。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1)学生
2、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 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 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 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 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 别吗?理解“之”的意
3、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 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 子”。(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教师指导: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 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2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 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同桌间尝试讲故事,教师指名学生讲故事,然后课件出示整个故事, 学生对照纠正。课件出示: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 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 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 确如此。3 .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 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5、而,此必。” 取之,O4 .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一一伙伴摘李一一 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演一演: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 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回答,并 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这个故事。)5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 要的错误,少走弯路。三、世说新语故事会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 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 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