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初中三年级教案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 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 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 “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缺少取的。二、文章结构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舍生取义的道理。第三层:正反比照,论述“义重于“生。第四层: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第一层:正面举例,证明“义之存在。第二层:反面举例,揭示“见利忘义。第三层:比照论证,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
2、证明本文论点:舍生 取义。三、内容结构分析第一段本段可分为四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 一一 “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 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 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 形象地区分了 “生与“义的价值上下。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 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题旨。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这里 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一一“所恶有甚
3、于死者),正反比照,进一步阐 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 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 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第四层(“非独贤者一一“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法, 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 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只是贤 者更能保持罢了。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当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也存在比死亡更恐惧的东西,那
4、就是“义与“不义。”义是人类最宝贵的 一种品德,为了 “义,人们可以不避祸患,直至献整理己的生命。一个真正的 人,决不能因贪担忧死而行不义之事。孟子从“性善说出发,认为人生来就具 有羞恶之心,这是一种善心,它可以援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 的选择。第二段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一箪食 一一 “乞人不屑也,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 羹为例,“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 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第三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一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从反面举 例,说明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为求“宫室之美,妻
5、妾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比生死都轻的身外之物,这样的做法,不过是见利忘 义。第三层(“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运用排比句,以“乡与今比照,指出为得到宫室之美、妻妾侍奉、穷人感激而见利忘义,就是丧 失了 “本心。结尾一句话,归纳了此段,照顾了开头,这“本心就是“羞恶 之心,就是“义。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比照论证。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 作比照,按财富的数量来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官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 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然而,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 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
6、次举例及在举例中比照论证法的运用, 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 “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四、写作特点1 .议论严密,层层深刻。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 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 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 .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 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 .善用比照。第一段正反比照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 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比照,说 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
7、之心的人,重 申中心论点。五、一词多义1 .与通“欤,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例句:呼尔而与之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 .于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4 .是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5 .得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 .尔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7 .为为了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做 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六、通假字1. “辟通”避,躲避。2. “辩通”辨,区分。3. “得通“德,恩惠,而为之4
8、. “与通”欤,语气词5. “乡通”向,从前。七、古今异义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O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1 .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 .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推断动词,是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八、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九、特别句式1 .推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推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东西。2 .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 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 “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十、教学建议1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标准的议文章,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举例论证,而且说 理透辟,层次清楚。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文阅读中学到的有关议文章的文体知识 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2 .孟子的文章言语自然流畅,节奏感强,适于朗读、背诵。可以要求学生在 串讲前熟读全文,援助理解课文大意;教师讲解课文后,列出结构提纲,再背诵 全文。3 .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当然重要,不过不能无视对本课中文言实词的把握,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用法,并在班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