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4275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优秀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校长管理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在于使学生深刻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表明,只有控制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才能深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 数学教学具有“思维的体操”的特点,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而一个人的思维,按照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向思想(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它们处于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初中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利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不多,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这种定

2、势思维的倾向强化的结果,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常规思维的同时,也应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1逆用定义 2逆用法则 学生对法则的正向运用比较得心应手,但把它反过来用却很不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的“双向性”。 3逆变定理对于定理而言,不一定有逆定理,但在定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是否有逆定理及如何逆用定理,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素材,应予以重视。 例3:已知(如图),D是ABC的AB边上一点,且ACD=B

3、。求证:AC是BCD外接圆的切线。 分析:此题的证明并不难,要指出的是尽管教材中没有提及弦切角定理的逆定理,教师还是应设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而且可进一步建模当ACD= B时,有AC2=ABAD(切割线定理),这是一个基本图形,可帮助学生透视问题。 这就是告诉学生,对定义、法则、定理等概念,我们不但要会“正用”,而且要能“变用”、“逆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在解题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1采用“反客为主” 教学中教师如何经常重视不满足常规法寻求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思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该题的证法实际上就是分析法,它的

4、证法特征在于从结论人手同条件逐步推进且每步均可逆。这就是告诉学生,在推理论证中,不仅可由因索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由果索因,以培养思维的变通能力。 3采用“正难则反” 某些问题的结论,其正面情况较为复杂,而反面情况简单,若从正面人手往往繁不堪言,但如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以结论的反面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加以探索,通过先求得问题的反面进而求其补集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则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化,解法简捷而新颖。 分析: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可能情况有七种,逐一讨论问题很复杂。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就只需研究三个方程均无实根这一种情况,然后取它的反面即可,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 这种“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不仅使学生学到化难为易,绝处逢生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可塑性很强,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石璜镇中学)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