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以思政研学课程建设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3704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以思政研学课程建设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以思政研学课程建设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以思政研学课程建设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资源,构建思政研学课程,以“思政教育+在地研学”为总体思路,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本文结合“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教学实例,探讨学校思政研学课程的内涵与实施要点,提炼了主题式、实景式、递进式学习方式,以及实景浸润、在地研学等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小学基于在地研学资源建设“大思政课”提供 参考。一、思政研学课程设计的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思政研学课程是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按照“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

2、求,将研学旅行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巧妙衔接、灵活融通、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的一种“大思 政”课程。1.思政研学课程的目标学校的思政研学课程基于“让学生用脚步丈量与红色文化的零距离”的课程愿景,设计与架构了面向一至九年级学生的序列化课程目标(见表1)。课程“三全育人”理念下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以思政研学课程建设为例文/郭 抒 王逊奕【摘 要】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在“自主实践,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利用地处黄浦滨江世博会举办地的优势,积极挖掘在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思政教育+在地研学”的思路,构建思政研学课程,采用主题式、实景式、递进式的实践性

3、学习方式,以及实景浸润、在地研学等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样态。【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研学“大思政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为学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好“大课堂”、搭好“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性作用,广泛联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入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大思政课”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

4、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近年来,许多学校以多种样态的思政课程为载体,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以下简称“中山学校”)在“自主实践,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指引下,利用地处黄浦滨江世博会举办地的优势,积极挖掘在地思想政治20 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总目标定位于全面落实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方案)培养目标为依据,指向培育学生的敬业品质、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素养。同时,制定了细化目标。学校综合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科知识储备量、研学场馆离校距离等因素,分学段拟定了序列化主题、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见表2),采用“主题式、实景式、递进式”课程实施方式。“主题式”指依据场馆自身特色,挑选出其中能够串联起洋务运动、大革命、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研学点位,以大单元的形式展开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实景式”指以情境创设为先导,以学生的

6、全面浸润和深度体验为主线,积极打造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相互融通的多维立体教学空间,努力引导学生在高度还原的情境中经历体验、思辨和创造过程的课程实施方式。“递进式”是指根据学段不同特点编制课程方案,研发序列化主题、分学段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课程实施方式。2.“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教学的设计 思路“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是学校思政研学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单元,面向一至三年级学生开设。本单元教学围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情景教学理论和跨学科学习理念,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南园公园的发展变迁、挖掘其中的革命历史故事,促使学生感受个人奋斗与国家复兴的联系,并启发与鼓励学生策划公益活动,向更多的

7、市民宣传公园历史,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本单元也是学校思政研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将南园公园作为思政研学课程点位的创意来源于学校少代会提案。南园公园距离校门仅50米,是“校门口的公园”,公园虽然面积不大,却蕴含一定的历史人文和革命传统文化,是比较适合组织低年级学生参与“实景式”学习的场所。南园公园有着百年园史,曾是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举办地。但长期以来,南园公园却“深藏闺中无人识”,较少为所在社区以外的居民知晓。学生计划深入挖掘公园历史,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文献研究、创意更新等方式,发掘红色文化,感受城市变迁,培养社会责任感,开展公益服务行动。二、思政研学课程的实施要点思政研学课程是学校

8、“大思政课”的一种样态,同时也应与 方案 要求相一致,遵循坚持全面发展,表1 中山学校思政研学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维度敬业品质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认知和观念了解社区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变化了解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变迁了解公民在城市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情感和思维感受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科教兴国的思想感受城市变迁,促进家庭情感和爱国情感的统一感受责任意识,树立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责任和行为挖掘和感悟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敬业奋斗故事讲述故事,发现和传承优良家风,学会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组织和策划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创造性地参与社区建设表2 中山学校思政研学课程序列化主题及

9、教学目标设计学段序列化主题大单元教学目标研学点位一至三年级更新中的城市了解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变迁;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公民在城市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修:南园公园、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选修:海军制造飞机处旧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四至六年级复兴中的大国挖掘和感悟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敬业奋斗故事;发现和传承优良家风故事,学会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组织和策划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创造性地参与社区建设。必修:“远望1号”测量船、当代艺术博物馆选修:三山会馆、老码头创意园区七至九年级奋进中的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勇于创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

10、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修:“长城191号”潜艇、世博会博物馆选修:浦发银行总行大楼、江南造船博物馆21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落实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这都是在课程实施中所必须关注的要点。1.确立学生视角主题课程设计应重视对受众进行分析,了解和尊重学

11、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学校少代会上,队员们递交了一份提案,希望能够多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用脚步丈量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学校积极予以回应,成立了专门项目组,着手进行思政研学课程的开发,带领学生“行世博滨江,研新旧变迁,思复兴启示,创美好未来”。“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创意源自学生进行区域在地研学资源调研时的发现与思考。起初,学生以为自己天天都要路过的南园公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公园。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渐渐意识到,这里深藏着红色足迹与城市记忆。这个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也让大家意识到有责任成为南园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并以此传递城市文化,传承红色记忆。同时,学生发现,随着时

12、代的变迁,居民对于公园的功能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学生特别关注到公园中儿童乐园的设计大多基于成人视角,并未完全考虑到儿童的特点。于是,学生希望有机会开展社区“微更新”项目研究与实践,内容涉及历史人文导览、环境保护宣讲、社区文化策划等,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体验,同时在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以上这些想法均被纳入单元的整体 设计中。2.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作为育人主体,是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础和保障。“全员育人”强调育人的主体要素,即促进全体教师突破学科的限制,合力形成育人共同体,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这就意味着学校的每一门学科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育

13、人责任。学校选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等学科优秀教师,组成思政研学课程设计实施团队,进行跨学科联合教研。大家共同梳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点,挖掘在地研学资源中的育人元素,凭借各自学科之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例如在“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教学单元中,导师团队以“1+1+N”的模式组成,即一位教师担任学段主要导师,一位教师担任班级主要导师,多位学科教师担任协作导师,共同立足本学科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见表3)。3.架构序列化分段目标“三全育人”理念中,“全过程”指要使教育教学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时空轨迹,即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成长的整个过

14、程中,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总要求。这就要求课程设计应基于不同年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加强学段间的关联和衔接,使设计与实施一体化、连贯化、序列化。对应课程“更新中的社区”“复兴中的大国”“奋进中的我们”三大序列化主题及目标,学校进一步细化了“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教学设计(见表4)。在为期三年的单元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考察、探究和创造,使思政研学分层面、成系统、有成果。表3“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教学导师构成与分工职务/学科负责内容备注大队辅导员统筹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联合南园公园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通识介绍,开展学段层面的思政研学成果汇报展示单元总导师班主任组织学生实地

15、探访考察,开展班级层面的思政研学成果交流评价班级协助导师思政开展融入南园公园育人元素的思政学科教学,设计研学任务单学科协助导师美术进行公众艺术设计,结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支持学生进行“微更新”项目研究与实践学科协助导师22 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4.联动校内外育人资源“三全育人”理念中,“全方位”指要形成课内课外、线下线上、校内校外的多元育人新格局。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多元力量整合,即消除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边界,建立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相协同的多方力量参与的立体化育人机制,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有力支持。在“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教学中,学校主动联络家长

16、和南园公园相关部门,使他们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在联合备课中,公园方面派出了专业讲解员共同参与授课,还为学生进行考察调研和探究实践提供了许多便利。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口述故事、亲子同游等活动。这些协作都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三、思政研学课程的教学策略方案 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思政研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立足素养本位,基于现实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实践学习。在教学中,尤其要认真研究分析思政课程和研学活动的交汇点、连接点、融入点,赋予“大思政

17、课”框架下思政研学以“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让课堂教学由传递事实、教授知识点,走向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可复制、可应用的对概念的理解,引发学生深度审辨思考,促发学生主动担责行为,从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实景浸润:探索实景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根据某一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围绕研学主题,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纲,借助多学科学习方法,创设和还原真实场景或情境,设计研学任务单,并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面向实际问题开展综合实践学习,将思政研学课堂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从而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场域形成认知和观念、激发情感和思维、养成行为和责任感。例

18、如,在“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中,教师将公园实景与思政课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精心设计了“最初一公里”、过程中“每一公里”、结束后“最后一公里”的“三公里”教学环节,以问题驱动学生亲身体验与调查实践。师生、家长、公园管理人员共同走进公园,聆听公园身后的百年风雨故事,感受社区、城市和国家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得以更好地融合,从而增强学生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思政课的张力。2.在地研学:融通立体化的综合性学习场域在开发思政研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结合课内教材内容与校外红色资源、学校保障与社会支持、线上指导与线下交流展示,打造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

19、会、线上与线下相互融通的多维立体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思辨和创造。此外,学校组建校内外联合的思政研学课程联盟,依托集体教研机制促进场所、师资等资源的融合贯通,形成多方合力。表4“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教学单元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维度总目标分年级目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认知和观念了解南园公园的发展变化,比较学校在地区域的新旧变迁,领悟自身在城市和国家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南园的地理位置,知晓发生在南园的红色历史故事。分析公园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树立“城市发展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观念。情感和思维思考南园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照研究“小家”和“大国”的巨变,促进家庭情感和爱国情感的有机统

20、一。比较南园的新旧变化,调研社区居民和公园管理部门双方的需求。探究促进南园变化发展的因素,激发爱国情感。感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思考自身在城市建设和祖国发展中的作用。责任和行为培养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责任意识,形成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组织策划志愿服务及公益行动,创造性开展“微更新”项目研究与实践。以设计宣传展板、讲述故事、表演情景剧等形式还原南园公园的发展。设计制作学生导览手册,开展节庆日公园装扮活动。参与公园改造工作,创意策划“微更新”并形成个性化成果。23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听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单元中,学校思政学科和美术学科教师共同设

21、计内容,并与公园方面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商讨会,开展联合教研,引导学生根据序列化研学任务单进行应用实践,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进行迁移创新,基于南园进行城市“微更新”项目研究与实践。如指导学生录制南园故事音频、装扮新春灯彩、设计儿童乐园等,使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场地由学校拓展至社会,扩展与融合了学生的学习场域。四、思政研学课程实施效果评析学校在“自主实践,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研学实践,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区域在地研学基地,用脚步丈量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在中小学各学段衔接贯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研讨论证、细化调整,形成了完整的主题、目标、内容框架、运行机制,探索了结合在地研学开

22、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大思政课”的新样态。1.构建了融合研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各学科各负其责,深度介入课程开发设计和组织实施全过程,体现红色导向、兴趣导向、地缘导向、实践导向的原则;调研思政研学活动开展现状,分低、中、高三个年段,明确该课程的素养指向和目标内容;探索实施路径和方法策略,设计单元作业和评价体系,积累配套资源与案例成果,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行动,挑选自己喜欢的红色场馆,制订个性化的参观计划和路线,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线上查找资料、线下参观的方式自主了解各场馆的历史与变迁。在“实景式”思政研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自主能力,激发学生感悟

23、历史、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创新了基于情境的思政研学课程实施方法结合情景教学理论和跨学科学习理念,学校进行了“实景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完善和实践操作,探索了在“实地”场所中形成认知和观念、在“实境”情境中激发情感和思维、在“实际”现实中促成行为和表现的思政研学课程设计路径与实施方式。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大思政课”在地建设方案,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形成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相互融通的多维立体教学空间。以思政学科为领衔学科,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在情景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校联合各学科教师

24、,打破传统备课模式,梳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将滨江12个场馆与各学科教材相连接,从思政育人视角出发,挖掘各学科中的育人元素,借助学科之力,推动各方发挥育人功能,从而真正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3.形成了依托在地资源的思政研学课程保障机制学校携手多家在地场馆,开展课程共建,根据思政研学课程特点,共同落实课时、人员和机制。即在实施课程时,学校保证本项目的课时。在人员配备上,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教研结合、知行结合的校内外课程研发与实施师资队伍。通过集体开发、集体备课、集体教学等方式,形成备课机制。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形成典型案例集并宣传推广,建立奖励机制。

25、组建了校内外联合的思政研学课程联盟,形成共同愿景,依托集体教研机制促进场所、师资等教育资源的融合利用。同时,采用校内通识课、校外研学课、综合展示评价课等多种课型,使学生在通识了解、实地考察、完成任务、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开展评价等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思维,激发情感认同,塑造理想 信念。在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办好“大思政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中山学校以序列化思政研学的方式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统整课程目标和内容,实施分层递进、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学习场域延展为了历史与现实交融、校内与校外联动的多维立体时空,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认知走向深刻认同,从观念养成走向责任行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上海,200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