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本土“非遗”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松江布进校园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357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本土“非遗”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松江布进校园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本土“非遗”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松江布进校园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5现代教学 2024/12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本土“非遗”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松江布进校园为例文/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钱卓娜【摘 要】随着“双新”的实施,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资源得到开发与整合,越来越多的“非遗”资源被挖掘并走进美术课堂。本文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江布为载体,尝试以单元结构教学为主,对松江布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增加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核心素养 “非遗”松江布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关注的重点,如何践行核心素养,是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学科课程担负着重要使命。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新思路,也是当下教育教学探究的课

2、题。“双新”背景下我们将结合教育实际,从美术学科的特性出发,尝试本土资源开发与整合,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和美育教育。一、课程开发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我国历史悠久,各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在地方资源中,蕴藏着许多精神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这为开发地方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提供了优势与便利,也为美术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新课标中诠释了艺术课程核心素养。

3、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美术课堂由以往的单一教学逐渐向综合性教学转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多领域、多学科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善于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二、本土非遗松江布的历史背景松江布是上海最具地方特色的纺织品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松江布是上海“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纺织业中的一颗明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服装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松江布已成为上海传统手工纺织文化的代表。三、课程开发内容1.主题分析松江布是农耕文明与传统

4、生活的原始记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动写照。当代松江布融入了许多艺术创新设计,让“老布”重新焕发活力,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松江布,保护和传承这项本土“非遗”。我校和松江布艺馆合作开设了“女红布艺传习社”课程,让本土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可以传承、拓展,对于学生们认知家乡松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染、织、裁、缝等松江布艺工艺后激发了对松江布的艺术创造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了解松江布的文化历史,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肩负起“非遗”文化传承的使命。2.学情分析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考虑到布艺技艺学习周期长的特点,所以招收学生年级为四、五、六年级。3.资源分析(1

5、)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就是松江人,在她的推动下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以棉纺织业为生者达千余家,赢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誉;(2)松江布艺馆协助教学。4.课程设计思路美术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美育的关键途教师实践课程建设862024/12 现代教学 径。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求美术教学要从技能层面向美术文化层面发展,这就使得美术课堂必然要与生活、文化紧密联系。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风霜洗涤,其中流传下来无数值得去学习和传承的优秀文化。有效地利用这些文化素材就能让学生感悟生活之美,理解文化之味,从而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6、所以,我校积极地探索文化、挖掘文化,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实现美育的目标。本次课程教学设计内容由浅入深从学做松江布、学习缝绣针法开始,再到结合美术课知识设计制作发饰、香囊、流苏、盘扣、玩偶、手包、服饰等。最后,我们要用松江布给我校特色管乐队设计服饰。在学习制作布艺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学习到松江的历史文化,体会到手工劳作的辛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本课程既是美育课程,也是美术、历史、音乐、劳技等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课程。5.课程目标运用松江布艺馆的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松江布的历史,学会松江布的染、织、裁、缝等

7、手工工艺。学生在一针一线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在传承中进行艺术创新。6.课程实践展示本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和社团教学为主,以第二单元“匠心松江布”布艺裁剪实操课为例,通过概述其教学设计,展示教学实践过程。(1)实地参观布艺馆激发兴趣。学生参观松江布艺馆,聆听杨馆长对松江布历史、种类、花纹、织布及染布过程的讲解;亲手操作馆内珍藏的黄道婆时期的织布机;欣赏感受馆中每一件松江布艺作品;参与创作布艺杯垫。(2)深入了解松江布。出示学习单,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讲述对松江布的了解。在学生欣赏精美的松江布艺成品后回答问题:松江布的历史、种类、纹样特点?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这些流传下来的

8、“非遗”技艺该如何传承和发扬?(3)“非遗”技艺学习。这节课由校内美术教师和松江布艺馆教师共同授课。课程一开始由松江布艺馆教师出示课题并讲解选题意义。课题为用松江布制作银杏叶杯垫;学习刺绣中的“锁链绣”,复习巩固起针和收针。学生动手制作前由校内美术教师从审美感知中启发学生对杯垫的外形进行设计,在色彩原理和技巧中帮助学生进行松江布的布料搭配。在图稿设计选定布料起针缝制(回针法)刺绣(锁链绣)收针缝制(隐形针法)的过程中,学生们感悟到要制作出具有美感的布艺作品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手工艺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4)应用评价。教师鼓励学生用语

9、言、文字以及照片的形式对松江布艺发表感想;在拓展环节让学生们穿上松江布旗袍进行讲解,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是艺术推陈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布艺的热情,为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做准备。四、本土“非遗”美术课程开发感悟1.“非遗”融入,促进教学新颖化本课程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可行路径,借助本土文化特色,整合课程资源,打破了以往比较单调的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内容新颖化,在提升学生教学实效的同时,使本土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2.“非遗”传承,立足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立足核心素养,体现跨学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官的联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耳、眼等感官主动投

10、入到“非遗”学习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传承。3.“非遗”展示,获得社会认可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设置了四种展示方式:学校走廊橱窗;艺术节展演;节日公园义卖;校管乐团穿戴松江布艺参加演出。通过这些展示,让学生的布艺作品受到同学、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这更利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4.开发文创,传承“非遗”学生们利用美学知识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松江布创意文创,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参考文献:1 林嘉莹.核心素养下“非遗”美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新余夏布绣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20(9).(本文编辑:龚易婷)教师实践课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