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加减消元法1.2.2加减法教案 第 八 章 第 4 课时 2016年 4月 19 日课题8。2.2加减消元法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步骤,熟练运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领会“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比较、归纳学生学法: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消元:把二元一次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再求解2。代入消元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1)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2)代入:把二元一次方程变成一元一次方程;(3)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回代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4)写解:写出原方程组的解。课前练习 1。解下列方程组:让学生先解答,从学生中找出“代入法和整体代入法的做法,投影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对比、总结出这类方程组用哪种方法更简单。分析:通过观察同一未知数的系数可以发现,两个方程中都有2y,因此用整体代入法会比较简单。 新课探究问1:除了通过代入消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消元吗?请观
3、察同一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y的系数相等,而两个相等的式子相减就可以消去,所有我们可以对两个方程进行相减。小结:“方程减方程是指用方程的左边减去方程的左边,用方程的右边减去方程的右边,相减之后得到的差仍然相等。注意:(1)“-得:”不能写成“-=”,最后写出方程组的解应把x的值应写在上面,y的值应写在下面。(2)两方程相加减可以通过口算的前题条件是:方程组的形式如下:思考:如果用可以吗?“相减消元”与“代入消元”的解题步骤分别是哪些?师生互动:可以用,得到方程组的解相同;本题是通过相减消元,主要步骤是相减、解一元一次方程、回代求解,而代入消元的步骤是变形、代入、解一元
4、一次方程、回代求解。问2:2。解下列方程组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解答,投影展示学生错误做法。之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用相减或相加消元的前题条件是什么,再得到加减消元法的概念。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而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式子相加就可以消去,所有我们可以对两个方程进行相加。思考:以上我们是对两个方程相加消元,那么什么时候用相减消元?什么时候用相减消元呢?师生互动:当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时,用相减消元;当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相加消元,这就是本节课要解释的主要内容:加减消元法(板书)定义: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
5、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ppt展示)巩固练习一:1. 已知方程组两个方程两边只要 ,就可以消去 ;2. 已知方程组两个方程两边只要 ,就可以消去 ;3. 已知方程组 只要 ,就可以消去 。 (提问学生)分析:观察发现,同一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但是x的系数成整数倍关系,所以要先变换系数,所以即可消去x.例题分析解下列方程组让学生自己先做答,可适当的给予提示,然后找出消去x 和 y 的两种做法投影展示,再让学生对比消去哪个未知数更方便.分析:先把原方程组的形式变为,然后观察系数选择方法。小结:当方程组的系数不是整数时,我们可以对方程
6、组进行变形,方程组的形式变为;当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不相等、不互为相反数、不成整数倍关系时,我们要对两个方程的系数都进行变换,使得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可以选择消去最小公倍数较小的那个未知数,也可以选择消去系数的符号相反的那个未知数;能用相加消元的尽量用相加消元,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率。练习:解下列方程组分析:先观察原方程组是否需要进行变形,再观察未知数的系数的特点。课堂小结(1) 加减消元法的主要步骤:变换系数、加减消元、解一元一次方程、回代求解、写解.(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它们的基本思想都是消元思想,一个是通过代入消元,一个是通过加减消元。(以上结论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得到)巩固练习二:解下列方程组分析:上述方程组中的系数很大,用代入法和加减法都比较难计算,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出两个方程中两个未知数的系刚好调换了,“用-”或“用+”得到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布置作业1.书本98页第3题.2。补充:(1)解下列方程组(2)解下列方程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相加y相减x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题,最后老师总结多种方法的解题思路,让他们自己对比,有个初步的认识,课后布置一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回去用多种方法求解。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