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印发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计划(-)通知济政办发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十二个月八月十日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计划(-)历城区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南部山区)是本市南部山区关键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名胜古迹众多,区位优势显著。为加紧推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生态改善和富民惠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制订本计划。一、发展基础南部山区包含仲宫镇、西营镇、柳埠镇、港沟街道办事处及彩石镇南部山区丘陵地带,包含330个行
2、政村,507个自然村,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分别占全区61%和30%,占全市9.7%和4.7%。“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连续改善。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行动和“三川增绿”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片、线、点相结合林业生态体系。,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成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成57%,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二是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投资约1.9亿元,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农村饮水、生态水保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调洪、发展浇灌、山区饮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部发
3、挥了关键作用。三是严格实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关停了一批石料场和砖瓦窑,严禁高污染、高耗水和严重破坏资源等损害生态系统功效工程项目和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经济日趋繁荣。发挥省城近郊区位优势和生态人文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培育林果、休闲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步伐加紧。林果业,主动发展核桃、板栗、苹果、樱桃等优势产业,经济林面积达成4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成2.2亿千克,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主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3家,带动了干鲜果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山区农
4、民人均林果收入达成1500元,占农业收入70%以上。休闲旅游业,立足得天独厚人文自然景观,主动发展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建成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建成开放景区(点)18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带动年人均增收3800元。(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不停改善。一是加大山区小城镇建设力度,编制完成了南部山区5个镇(办)镇村体系计划,深入开展城镇建设行动,仲宫、西营、柳埠城镇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小城镇综合服务功效显著增强。二是实施
5、农村“四通”工程,累计投资7亿元,基础实现了柏油路、客车、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村村通。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改,实施了西营省级土地综合整改项目、世行三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田、水、林、村得到有效整改,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8000余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个,沼气服务网点10个,“三沼”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处。(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加紧山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取消中小学学杂费,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南部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成了10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实现村级卫生室达成
6、甲级水平和标准,逐步实施基础药品制度,逐步缓解山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对山区农民全覆盖,并不停提升筹资水平。加紧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民科技素质、职业能力培训,转移就业步伐加紧,转移就业收入达成农民人均收入50%以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扶持贫困村77个次,帮扶贫困和低收入人口5.1万人。总看,“十一五”期间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据测算,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7317元,年均增加10%;生态环境连续改善对市区泉水连续喷涌起到了显著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南部山区总体发展水平和本市发达地域和历城区平原地域
7、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还存在部分问题和微弱步骤,关键是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农民收入总体偏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政府财源相对匮乏等。以后,必需正确处理好目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关系,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采取有力方法促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深入加紧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省城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泉水常年喷涌,突出泉城特色;有利于促进富民惠民,实现城镇统筹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合理地计划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推进南部山区高起点计划、高效能管理、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发展,对全市可连续发展含有十分关键意
8、义。(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全方面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镇发展为根本,紧紧围绕生态改善和富民惠民两大目标,着力加强计划引导、加大投入拉动、强化政策支撑、优化绩效考评和完善组织领导,深入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推进村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加紧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公共服务完善、人和自然友好发展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二)关键目标。经过5年努力,南部山区生态功效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显著完善,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成6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成8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成80%以上
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4%,打造生态、富裕、友好绿色家园。三、关键任务(一)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打造优良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南部山区生态屏障功效,为保持泉城特色和发展山区经济奠定基础。1.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以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根据生态林和经济林结合、乔灌草结合、封造管结合、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结合标准,推进荒山绿化、中幼林抚育、疏残林补植、退耕还林(果)、绿色通道建设等工程,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生态林和经济林,大幅度提升绿化率,深入增强南部山区绿肺功效。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力度,策划包装
10、锦云川、八里峪等4处森林公园,新建黑峪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柳埠森林生态类型市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加紧三川湿地保护区建设。5年内,完成荒山造林8.6万亩,新发展经济林5万亩,到“十二五”末,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成4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出65%。2.推进水系生态建设。以提升水源涵养和防洪抗灾能力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关键,推进库区周围、关键河道和小流域水系生态建设。推进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3座大中型水库生态治理和环库示范区建设,形成以水库为中心,辐射周围2-3公里现代水利生态示范区;分期实施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泉泸河、巨野河、刘公河、韩仓河等“三川四河”河道综合治理;确保
11、完成列入国家、省计划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巨野河治理任务;完成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巨野河等关键流域1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全方面实施小水库续建配套和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对南部山区28座小水库实施续建配套,对84座塘坝进行除险加固。结合山体综合整改,设置鱼鳞坑、塘坝等设施,加强雨洪水利用。研究制订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预防水土流失。加强南部山区名泉保护。3.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以保障水环境安全为关键目标,以水源涵养区、地表水源保护区为关键区域,着力加强水污染、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在镇驻地、人口集中区和关键水源地计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
12、厂(站)和管网,并实现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强生活垃圾集中搜集和无害化处理。本着“布局合理、合适整合、功效完善、景观友好”标准,加强山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级搜集、镇级管理、区级中转、市级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实现关键交通干线两侧、水库周围、行政村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方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严禁剧毒农药使用,大力开展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工作;引导农民有效回收利用农用地膜;适度合理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推广种养互促、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使化肥、农药、地膜、养殖等污染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
13、度,严格控制关键区域、关键流域、生态敏感区项目建设,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采取更严格纳污控制方法。4.加强泉水补给区保护。细化完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计划和济南泉域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效保护区建设计划相关泉水补给区内容,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教授,深入勘察和确定泉水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和关键渗漏区位置、边界等基础情况,研究制订保护方案及政策方法,切实保护好泉水补给区,为保持泉城特色奠定良好基础。(二)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提升山区农业效益。立足南部山区农业比较优势,以提升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为目标,以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培育形成城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做大
14、做强山区林果业为主攻方向,主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关键培育核桃、苹果、板栗、大樱桃、桃、梨、柿子、杏等8大特色林果产业,提升果品品质和优良品种比重,逐步建设布局合理、效益良好、竞争力较强林果产业体系,使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生态高效农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主动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新认证绿色食品39个、有机食品2个,打造本市关键绿色食品基地。2.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良种化发展标准,集中建设一批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现代化水平较高城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关键抓好高而核桃、柳埠大樱桃、西营高光效苹果等20个林
15、果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精品林果园区。其中,核桃产业打造三条线六大片精品园区,即彩西路万粮峪、积米峪片区;港西路冶河、龙湾片区;柳高路核桃园、阎家片区。3.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核桃、板栗、小杂粮和蔬菜等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努力争取新引进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争取建成市级示范社40家,省级示范社20家。强化农产品加工、仓储、展销等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支持仲宫镇建设南部山区优质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产品进小
16、区,完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三)整合提升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品牌。充足发挥南部山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山区旅游富民工程,形成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沟峪经济,将南部山区建设成为山川景观秀美、生态环境优良、居民生活富裕、旅游功效完善环城市休憩带。1.实施整体开发战略。加紧编制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计划,明确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思绪、模式、机制和功效分区及发展方向,科学描绘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蓝图。以打造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3条精品旅游路线为目标,以计划建设仲宫、柳埠和西营3个各具特色旅游小镇为依靠,实施山、水、路、景统一计划,游区、景区、小区一体化建设,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突出旅游发展格局
17、。提升旅游产业准入条件,开展招商选资,引进高水平旅游企业参与南部山区旅游发展。塑造旅游形象品牌,加大宣传推介,提升旅游著名度。2.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挖掘南部山区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高水平打造一批富有当地特色、含有较强吸引力旅游项目。推进旅游景区、农家乐和观光农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已经有旅游景区改造提升,新创建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农家乐资源整合工程,关键规范治理突泉至槲疃段锦阳川南岸农家乐,建成标准管理统一农家乐经营聚集区,打造省内外著名“泉城农家乐”品牌;依靠乡村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农业示范园区等观光农业资源,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18、和省级旅游特色村,形成赏花节和樱桃、苹果、蔬菜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著名品牌。策划新旅游特色项目,开发观光游、森林度假游、露营游、自驾游、名泉游等旅游项目,挖掘齐鲁第一大佛、锦绣川三道观、南泉寺遗址、仲宫石板街(终军家乡)等历史古迹资源,建设一批新旅游景点。主动发展一批旅游综合体,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重视发展旅游购物,设计、开发和销售含有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打造旅游商品著名品牌。3.全方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组建集旅游服务、旅游信息咨询和交通集散三大功效为一体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打造环形
19、旅游交通游览线路和以低碳旅游为代表自行车绿道系统;完善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等设施。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制订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标准,保障餐饮、住宿、厕所卫生质量。加强导游、旅游经营户和管理服务人员等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旅游管理、营销、服务队伍。(四)推进镇村计划建设,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全方面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战略,突出增强公共服务功效,突出产业发展带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计划建设风景秀丽、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特色鲜明小城镇和新型农民小区。1.加强山区小城镇计划建设。仲宫、柳埠和西营镇在新城镇计划建设中,要科学分析发展定位,充足挖掘特
20、色内涵,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发明出含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山区小城镇特色风貌。仲宫镇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为主,加紧老镇区提升改造,建成现代化商贸型经济综合中心镇和南部山区交通枢纽。柳埠镇推进生态特色旅游镇建设,打造生态低碳、宜居宜游、休闲舒适现代化城镇。西营镇加紧开启城镇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城镇。2.因地制宜搞好山区村庄改造。根据中心村改造建设,空心村、弱小村、偏远村搬迁合并标准,主动开展土地综合整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工作,推进35个中心村村庄改造,完成南部山区184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计划编制,推进柳埠镇蔡家,西营镇大南营,仲宫镇孙
21、家崖、西南峪、仲北,彩石镇玉龙和港沟街道办事处燕棚窝等基层村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山区新型农村小区。逐步对地下水直接补给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两区一园”内和偏远山区、高海拔山村实施生态移民。3.增强小城镇聚集辐射能力。以集约利用多种资源,促进人口、产业、消费相对集中为目标,强化镇(办)驻地交通、供排水、绿化、电力、邮电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以优质公共服务和优越创业就业环境,吸引农民向计划城镇小区集中。(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22、,切实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设施,发明农民生产生活良好条件。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及养护管理,构建层次分明、功效齐全交通路网。改造省道103线(大涧沟泰安界),主动争取将省道248线向南延伸至机场路-唐冶-西营(省道327线)。深入完善镇、村、景区景点101条259公里路网,加强新桥建设和危桥改造。在各镇计划预留空间分别建设一处客、货运场站。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方面实施南部山区农村规模化供水,确保水质达标、水量充足和供水确保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紧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近郊城
23、市农业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改善山区农业水利条件。3.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造提升山区电网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创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关键做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和太阳能应用工作,推广“沼气做饭、太阳能洗澡”新型生活模式。“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户300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台,建设20处中小型沼气工程。(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民本身素质。以实现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幅提升山区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农民本身发展能力,提升幸福指数。1.加紧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城镇一体
24、化发展步伐。适应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功效完备、布局合理、方便入学、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21所中小学改造建设任务。深入改善山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建设,不停提升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健康需求。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方面加强农村低保工作,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健全多种专题救助制度,并不停提升政府补助标准。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扩大扶贫开发范围,增加扶贫资金,切实提升南部山区农民生活水平。3.加紧山区农业富余
25、劳动力转移。加强南部山区农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凡有就业意愿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十二个月可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享受1次由政府补助非同一专业就业培训。主动支持南部山区农民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经过大力发展南部山区旅游经济,大力开发护林员、管水员等生态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保障方法(一)制订相关配套计划。为了提升本计划可操作性,在和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计划等计划充足衔接基础上,市相关部门和历城区,深入明确细化南部山区严禁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边界、范围,编制、完善南部山区土地利用、镇村建设详规、生态建设、旅游开
26、发、农林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配套计划,经过编制和实施各项配套计划,促进关键任务和项目实施,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进入科学发展轨道。(二)不停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研究建立生态赔偿机制,建立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和发展专题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市相关部门对列入本计划项目要在安排扶持资金时给优先考虑,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供给上给关键倾斜,推进山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二是充足利用好国家、省各项政策,主动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三是激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项目,主动经过银行贷款、招商选资等多个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三)制订落实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和强
27、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研究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激励村庄整合,对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旅游项目用地给主动支持。二是继续实施荒山造林和经济林发展扶持政策,引导林果业加紧发展。三是对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给资金补助。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开发政策力度,加紧南部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五是深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激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六是围绕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为山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四)优化绩效考评体系。结合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实际,调整南部山区现有绩效考评指标,取消招商引资、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考评指标,关键考评生态环境保护、城镇村庄建设、人口增加控制、农民人均收入、限建区和禁建区控制等指标,引导当地政府把关键精力用在生态保护和富民惠民上,深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五)深入加强组织领导。市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促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历城区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制订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计划组织实施。山区当地政府也要根据计划要求,并结合本身实际,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思绪,推进当地关键任务和项目标加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