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50405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重点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和教育学一 、教育概念: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荀 子:以善人者谓之教;许 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 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1、广义:教育是人类经过有意识地影响(正影响/负影响)人(对象)身心发展(目标)从而影响本身发展(最终落脚点)社会实践活动l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活动,和动物所谓“教育”有本质区分(社会性):人类教育动物“教育”是一个复杂社会活动是一个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自发行为含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类意识没有,思维不够发达,全部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生理成熟后继续接收教育,有机开放系统基础上伴随生理成熟而结束,无

2、系统性、无组织性2、狭义: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一直就处于教育活动关键)l 学校教育特点:可控性(目标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老师、场所设施、学生)、相对稳定性3、扩展:大教育观l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生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生教育”标准。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生教育”加以确定l 概念以生活终生教育三个基础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变革:时间上,要求确保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连续性教育过程;空间上,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场所;方法上,要求灵活利用集体教育部分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教育性质上

3、,要求有正规教育和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学习和提升,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l 大教育观是基于“终生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一个教育观二、 教育历史形态:是指教育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一)据正规化程度分: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非制度化制度化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学制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经典表征。非制度化教育改变不仅是教育形式,更关键是改变教育观念。(二)据实施机构分:1、学校教育 学校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历史产物(古代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大事件。那么学校是怎样产生呢? 1)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物质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需求

4、社会条件 3)文字产生和文化发展现实条件2、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教育3、社会教育特点:对象全民性;地点广泛性;内容实用性;时间终生性;形式开放性(三)据教育在不一样历史阶段存在方法分:1、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含有融合性;教育含有原始性(目标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教育含有同一性(内容、对象、目标同一)2、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特点1)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含有鲜明阶级性、森严等级性;3) 学校教育内容关键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鲜明保守性;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

5、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雅典:“文雅教育”源地4)教育组织形式关键是部分教学,教学方法关键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重视在实践中学;5)教育象征性功效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但还未形成自己体系。3、现代教育特点 1)鲜明生产性 2)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 3)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讲课制成为教学基础组织形式 5)形成了比较完备教育系统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终生化 2)社会化 3)生产化:教育和生产紧密结合形式关键有两种,即产学结合、教育生产科一体体化。 4)民主化 5)国际化 6)现代化 7)多元化三、教育学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

6、规律科学。中学老师学习教育学是一般教育学,它研究对象关键是教育教学通常现象和通常问题,揭示教育通常规律。(一) 一般教育学任务1、 理论建设2、 实践利用(二) 历史上教育思想人书见解地位中国古代孔子论语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致用墨子重视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实用技术。亲知、闻知、说知礼记学记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高度概括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叙述教育问题著作西方古代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说”,人分三等级: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对儿童分阶段教育最早提出友好全方面发展教育昆体良论演说家教

7、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叙述教育问题著作(三) 教育学建立和变革人书见解/贡献学科建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教育学之父,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专著,论证了班级讲课制,强调老师作用卢梭爱弥尔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和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教育研究领域裴斯泰洛奇教育目标在于根据自然法则全方面友好地发展儿童天赋。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利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洛克人类理智论“白板说”,绅士教育规范教育学建立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1806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要求了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三中心”:老师、课堂、教材斯宾塞教育论教育就是为美好生

8、活做准备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发觉真理方法原因:智慧和探究多元发展和理论深化凯洛夫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见解和方法说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杨贤江新教育纲领是中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见解叙述教育著作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和“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础结构”,发觉法赞科夫教育和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通常发展巴班斯基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思想保尔.朗格朗终生教育终生教育和学习化社会,1970年(四) 常见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件法、调查法(全方面/关键、抽样/个案)、试验法(单

9、组/等组/循环)、比较法(横向/纵向)、个案研究法第一章 教育和社会发展一、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1、政治制约着教育领导权和教育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标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标原因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表现对应、改革方向)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作用和反作用双重性)(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早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二、教育和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1、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时间、物力、财力)2、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3、制约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4、决定教育内容、

10、手段和组织形式改革(二)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1、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关键手段2、科学知识再生产手段“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能够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能力。人力资本关键是提升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关键部分。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三、教育和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影响1、对教育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3、促进学校教育专业和结构调整和更新(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作用1、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关键路径。2、推进科学体制化3、含有科学研究功效:高等学校拱门是由教学、科研两根立柱和科技开发一根横梁支撑起来。4

11、、含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功效(三)信息技术:改变着大家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改变着教学和教育观念;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四、教育和文化(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标手段交融关系)(一)文化对教育作用1、文化发展提升了大家对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完善2、促进学校和社会联络加强3、促进教学内容质量和结构改变4、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变革(二)教育对文化作用1、式社会文化得以保留和传输关键手段;2、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关键手段3、是社会文化发明和更新关键手段(三)学校文化:关键是学校各群体所含有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或观念文化。

12、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最关键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总称,是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统一体。1、学校文化特征 1)是一个组织文化 2)是一个整合性较强文化 3)以传输文化传统为己任:突出表现在它所使用教材或说传输教学内容上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缩影:校园文化是大家为了确保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建和形成一个特有文化形态。2、学生文化成因1)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影响 3)师生交互作用:老师和学生交往活动室学习生活中最为关键组成部分。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小区影响3、学生文化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五、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含有本身规律,对社会经济、政

13、治、文化等各方面含有能动作用。其表现有: 1、教育含有历史继承性(内容、制度和组织形式、理论和经验) 2、教育含有和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适度、滞后、超前)第二章 教育和个体身心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全部人生过程中,不停发生改变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主动改变过程。身体发展是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健康发育和体质增强。心剪发展包含认知原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非认知原因(情感、意志、爱好、需要、个性等)发展。身体发展是心剪发展物质基础,心剪发展也影响身体发展。(一)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体身心发展含有

14、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个体主动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二)动因1、内发论:人身心发展力量关键起源于人本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次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奥地利)、格赛尔(美)2、外铄论:人发展关键依靠外在力量,包含环境刺激和要求、她人影响、学校教育和训练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英)、华生(美)3、多原因相互作用论(三)通常规律1、不均衡性:要讨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最好期,立即施教,以促进个体愈加好发展。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成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时期。2、次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需循序渐进

15、地进行。3、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需针对不一样年纪阶段受教育者采取不一样内容和方法。4、部分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觉和研究个体间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丰富化和多样化。5、互补性:发展可能性有些事直接可见,有些却是隐现,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品质是很关键(开发潜能)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原因(一)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有一定影响作用,但不能夸大。(二)成熟机制:成熟关键标志是生理方面含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含有独立自主自我意识。人机体成熟成素制约着身心发展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纪阶段身心特点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三)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个可能,包含机

16、遇、条件和对象;对个体发展影响含有双重性,有主动和消极之分;人在接收其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和之俱黑。(四)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决定性原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一样层次和内容活动组成。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最高层次,是人和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交换活动,是一个能量交换,也是最富有综合性互动。三、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1、教育对人价值发觉2、教育对人潜力发掘:潜能是人

17、区分于动物关键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人培养为成熟人,把平凡人培养成出色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教育对人力量发挥4、教育对人个性发展: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心理特征,是大家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一个稳定特点综合,含有整体性和独特征。发展个性是教育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本质和真谛。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共同性基础上,充足把人差异性显示出来。(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特殊功效(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导向)2、学校教育含有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效:把握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儿童已经达成发展水平和可能达成发展水平之间距离)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

18、育对个体发展影响不仅含有即时价值,而且含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含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效四、一般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特殊任务1、少年期(危险期、心理断乳期)初中教育:“帮助少年起飞”,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起始阶段 1)身体发展方面,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青春期生理改变肯定性和意义 2)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培养 3)情意方面,着重培养学生道德理想和深刻情感体验 4)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多维标准2、青年期高中教育:处理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一个特殊任务。第三章 教育目标一、 教育目标作用: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出

19、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教育目标实现也是教育活动归宿。其作用有: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二、教育目标层次结构 教育目标层次包含:国家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老师教学目标三、制订教育目标基础依据(一)受制于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标是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动态结合;教育目标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教育目标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演进(二)表现了大家教育理想:“社会本位论”以柏拉图、涂尔干等为代表;“个人本位论”以卢梭、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基础见解是教育目标应该依据人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文化本位论”以狄尔泰、斯普朗格为代表(三)必需考虑受教育者身心

20、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相关人全方面发展说是建立中国教育目标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全方面发展提出客观需求和发明可能条件;提出和叙述了人全方面发展内涵;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方面发展唯一路径。四、中国教育目标(一)目前教育目标基础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方面发展人;培养现代人品质(二)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全体性):强调一个适合儿童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儿童2、素质教育是全方面发展教育(全方面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智力和和学习

21、相关非认知原因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关键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智力特征,是一个人格特征,也是一个精神状态第四章 学生和老师一、 学生(一) 学生本质属性/现代学生观1、 是现实社会道德组员之一:独立完整人2、 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快速时期人:含有发展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条件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社会环境对个体客观要求所引发需要和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矛盾运动,是推进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动力。这一矛盾运动时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反应,是经过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实现。3、 是学习

22、主体,是含有能动性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学生以学习为关键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二) 学生享受正当权利1、 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声誉权和荣誉权2、 受教育权:使学生应该享受最关键权利(三) 学生义务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3、 努力学习,完成要求学习任务4、 遵守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管理制度二、 老师(一)职业性质:是一个专门性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是教育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根本任务)(二)职业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人类文化传输者;人类灵魂工程师;示范者角色;管理

23、者角色;父母和好友角色;研究者角色(三)老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一名老师是否真正含有从事老师职业条件,能否正确推行家伙死角色,根本上还在于老师专业素养,是现代老师质量集中表现。1) 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 教育专业素养:l 含有优异教育理念(新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l 含有良好教育能力:是老师职业特殊要求,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能力;语言表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l 含有一定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学科研究能力)3) 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进作用,是素质教育基础,主动乐观情绪;豁达开朗

24、心胸;坚忍不拔毅力;广泛爱好;主动创新品质4) 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关键);团结协作精神;良好道德修养三、 学生和老师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人际关系。师生地位角色关系和师生交往心理关系。(一) 关键表现形式1、 在教育内容教学上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收者;学生主体性形成,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成功条件;指导引导学生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是为了不教)2、 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3、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个人人关系;老师对学生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影响(二)

25、 新型师生关系建立1、 师生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升法制意识,保护学生正当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 师生情感关系:老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珍惜学生;展现教学过程魅力,品味教学成功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五章 课程一、 概述1、 概念:课程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要求全部学科总和。在中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狭义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 课程分类:1) 依据课程制订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 依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

26、究型课程3) 依据课程组织关键,可分为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关键提倡者是杜威)、综合课程(广域课程)4) 依据课程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又称为“正式课程”、“公开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存在于学校多种情境中,包含物质情境、人际情境和文化情境。含有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3、 制约课程基础原因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及提供可能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3) 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收性二、 课程目标(一) 分类:一目标概括程度为准则,可分为以下层次:教育目标(国家,一定社会培

27、养人总要求);培养目标(学校,依据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本身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特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是培养目标下位概念,指一定教育阶段学习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所要达成预期结果,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准则和指南);教学目标(老师,是课程目标深入具体化,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成教学结果)(二) 确定课程目标依据:对学生研究;对社会研究;对学科研究(三) 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课程目标,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力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德育目标,重在体验和感受,它贯穿于前两个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掌握扎实基础知识方能立

28、足发展才能取得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三、 课程设计(一) 概念:课程设计就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纲领和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二) 基础要求:合目标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三) 基础程序:“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 课程文件三个层次1、 教学计划:中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含有基础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教学计划关键由教学计划设计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次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组成。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关键。2、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纲领,它要求了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知识范围、

29、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和相关教学法基础要求。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关键标准。3、 教科书四、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过程。(一) 课程实施结构:1、 安排课程表(整体性标准迁移性标准生理适宜标准2、 分析教学任务3、 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特征:独特征、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影响原因:基础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4、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 计划教学单元和课6、 组织教学活动7、 评价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二) 影响课程实施原因1、 课程计划本身特点2、 老师特征:老师参与老师态度老师所含有能力老师和其它参与者之间交流和合作。老师是课程实施成败决定性力量,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层面,老师是课程实施关键。3、

30、 学校特点4、 校外环境五、 课程评价(一) 概念:是指检验课程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实现程度怎样,以判定课程设计效果,并据此作出改善课程决议。(二) 功效:诊疗功效修正功效决议功效(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点:1、 建立意在促进学生素质全方面发展评价体系2、 建立意在促进老师不停提升评价体系3、 建立意在促进课程发展评价体系4、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六、 课程改革第六章 教学(上)一、教学概念1、教学是指在教育目标规范下,由老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一个教育活动。教课时进行全方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基础路径。2、教育和教课时包含关系;教学和智育是交叉关系二、教学意义 教课时

31、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1、 教课时社会经验再生产一个关键手段2、 教学为个体全方面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实践3、 教课时学校教育工作主体三、教学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双基”)-首要任务(“三基”(读写算);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发明才能; 智力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学生发明才能关键指她们能利用已经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觉和掌握未知世界能力,是学生个人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和自我实现信心综合表现。3、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德育、美育)4、促进学生个性友好发展四、教学过程1、概念1)、教学过

32、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课程内容或精神客体中介,采取科学方法,以最便捷方法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本身活动过程。新知识和学生已经有知识及处理问题能力水平之间矛盾成为认知过程内部发展动力。2)、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3)、孔子主张“多闻”、“多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在老师启发下学生学、思、行统一过程是中国最早相关教学过程思想。4)、赫尔巴特“五段学习法”:预备、提醒、联络、总结、应用5)、杜威五步教学法:从情境中发觉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处理问题假设、推断哪一个假设能处理问题、经过实践检验、修正假设、取得结论。2、

33、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关键条件;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转化内在机制(条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赫尔巴特: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认可有任何无教育教学非智力原因:情感、意志、爱好等4)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4、 结构(是指教学过程操作程序或基础阶段)1) 激发学习动机2) 领会知识: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感知和了解教材阶段,是教学过程中心步骤3) 巩固知识4) 利用知识5) 检验知识五、教学标准是依据一定教学

34、目标和对教学过程规律认识而制订指导教学工作基础准则学记:“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1、 直观性标准2、 启发性标准3、 巩固性标准4、 循序渐进标准5、 因材施教标准6、 理论联络实际标准六、教学方法1、是指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手段及教和学相互活动方法总称。包含老师教方法,也包含学生学方法。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键依据是: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课时间、设备条件5)老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3、中学常见教学方法(8种):1)经过语言: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经过直观感知:演

35、示法、试验法、参观法3)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特点:师生互动和联络加强;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增加;多个方法综合利用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5、 教学方法改革分类:1) 发觉教学(问题发觉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础结构为内容,以再发觉为学习步骤教学方法。四个步骤:A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处理课题;B老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处理问题设想;C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结果;D得出原理或概念,并验证假设2) 程序教学(斯金纳)依据教材载体,能够分为三类:机器教学;书本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依据教材结构形式,能够分为:直线式程序(

36、斯金纳首创);分支式程序3) 范例教学:表现基础性;表现基础性;表现范例性;表现四个统一4) 暗示教学第七章 教学(下)-备、上、改、辅、考一、教学工作基础程序(一)、备课(“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1、钻研教材:是指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相关教学参考书。从具体展开程序来讲,分为“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三个阶段2、了解学生3、制订教学方案(三方案):1)学期(年)教学方案;2)课题(单元)教学方案;3)课时教学方案(课案):一个完整课案应包含班级、学科名称、讲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关键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学进程是课案关键组成部分。课案格式

37、可分为: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二)、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心步骤1、课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种类。 1)依据教学任务分:新讲课、巩固课、技能课、检验课 2)依据类型数:单一课、综合课 3)依据方法:讲讲课、演示课、练习课、试验课、复习课2、课结构:是指课基础步骤及各步骤展开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综合课基础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验复习、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最基础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心)、巩固新教材、部署课外作业3、上好课具体要求/一堂好课标准(教态+基础功)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最基础要求) 3)方法适当 4)表示清楚 5)气氛热烈(三)、作业检验和批改(四)、课外教

38、导:是落实因材施教标准关键方法,也是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是教学工作必需步骤(五)、学业成绩考查和评定:测验效度(正确度)、信度、区分度、难度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结构。(一)、部分教学制(二)、班级讲课制(班级上课制) 班级讲课制最早萌芽于16世纪西欧,兴起于乌克兰弟兄会学校。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育论,最早对这一新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和论证,并使之确定下来。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取班级讲课,19癸卯学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老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教育作用。

39、 缺点:轻易理论脱离实践,不利于因材施教(三)、分组教学制:是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一样组进行教学。类型:外部分组、内部分组(四)、设计教学法:美国杜威首创,以后由她学生克伯屈加以改善并大力推广(五)、道尔顿制:美国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主张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三、教学策略:优势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筛选并创生出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最有效操作方案。确定教学策略关键是优化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思绪)(一)基础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二)关键类型:1、内容型策略:分为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结构化策略在教材排列方面还能够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

40、旋式和综合式。问题化策略是有着根本性创新意义策略,主张学校教育应该以问题处理为中心内容。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第八章 德育一、概述(一)、概念: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主动影响,并经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能力教育活动。德育室培养学生特定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二)、德育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标条件和确保(三)、德育目标:即德育活动所要达成预期目标或结果质量标准,

41、它决定着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要求者德育发展方向,也制约着德育工作基础过程。1、制订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2、中学阶段德育目标中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基础要求: 初中阶段:养成老实正直主动向上自尊自强品质含有初步分辨是非等能力。高中阶段: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含有一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四)、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具体化,它具体要求着学生发展政治方向和应掌握思想见解和道德规范。1、确定德育内容依据: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决定);学生年纪特

42、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2、中学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对学生心理教导:学习心理教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生活心理教导;择业心理指导。二、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含义: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统一活动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1、德育过程结构: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原因组成。教育者包含直接和间接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是德育活动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要求实施者、示范者和表现者,在德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

43、含受教育个体和群体,她们全部是德育对象,她们既是受教客体,又是道德实践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内在原因。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活动方法。2、德育过程矛盾:基础矛盾是社会经过老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和学生已经有品德水平之间矛盾。(二)、德育过程规律: 1、学生知、情、意、行诸原因统一发展规律:知情意行是组成思想品德四个基础要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引导性、目标性、组织性;内容、形式多样性;对象有限性;科学性和有效性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所期望方向转化,最根本是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长久性和反复性规律三

44、、德育标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需遵照基础要求(一)导向性标准(二)正面教育标准(疏导标准):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树立优异经典,利用楷模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以表彰、激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正面教育要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三)知行统一标准(四)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标准 落实这一标准基础要求是:要尊重、信赖、珍惜学生。要依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明确具体、序列化德育要求;把尊重珍惜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五)因材施教标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六)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标准:要消除“5+2=0”四、德育路径(一)思想品德课和其它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标、

45、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基础路径(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活动(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五)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六)班主任工作五、德育方法:是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在德育活动中所采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活动方法总和,包含教育者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方法。(一)说服法:明确目标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二)楷模法:楷模有教育者优异人物优异学生等。利用楷模法要注意:1、树立楷模要有经典性和示范性2、选定楷模要真实可靠,含有导向性3、楷模高尚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楷模敬慕之情4、教育者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三)陶冶法:是经过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法。陶冶包含: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陶冶含有自觉性、愉悦性、暗示性和情景性特点。利用陶冶法要注意: 1、创设良好情景 2、教育者人格感化 3、和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四)锻炼法:是有目标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她们良好品德方法。(五)品德评价法:要以激励、表彰为主,处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发扬民主,重视实效。六、德育模式(一)认知模式1、理论假设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小组讨论:道德两难是指同时包含两种道德规范二者不可兼得情境或问题。围绕道德两难问题小组讨论可分为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和之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育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