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28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 以收词原则为例温昌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摘 要: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关键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

2、体系中图分类号:C04;H0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1.012Terminology Work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N ChangbinAbstract:The terminolog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

3、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natural for the terminology work i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aking principle for term selection a

4、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above task,current terminology work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must be improved,in particular,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scourse system for the approv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ermi

5、-nology,which is unanimously recognized by full-time staff for terminology review,subject experts who participat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erminology review,and experts in terminology theory.Keyword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erminology work;dis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6、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erminolog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收稿日期:2023-04-09 修回日期:2023-11-09基金项目:2020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俄英源外来术语本土化及文化认同对比研究”(20BYY220)的阶段性成果0 引言2016 年 5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

7、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38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系、话 语 体 系,培 育 壮 大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人 才队伍。”2为服务人文社科名词规范化工作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

8、最终成果是学科化、系统化的人文社科名词体系。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例如,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工作始于 2013 年 9 月,于 2022 年12 月正式公布。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唐绪军,副主任王怡红、宋小卫在名词审定助力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一文中认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目标和要求下,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启动与推进可谓正当其时3302。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当前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收

9、词原则为例进行阐述。1 现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中的收词原则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现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4(以下简称原则及方法),并未出现“收词原则”这个名词和概念,不过,其设置的“科技名词收录范围”对收词做出了若干规定,可视作收词原则,现摘录如下:3.2.1 科技名词收录范围3.2.1.1构建学科概念体系,根据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收词。概念体系对应相应的知识体系。3.2.1.2 各学科分委员会负责系统地审定本学科的基本名词。基本名词是指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的基础的、常用的、重要的名词。3.2.1.3 系统收录本学科基本名词。其他学科的名词应当尽量少收,并坚

10、持协调一致原则。3.2.1.4注意收录科学概念清楚、相对稳定的新词,使审定工作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3.2.1.5 已淘汰的、无现实意义的名词,一般不予收录。3.2.1.6正文中一般不收录人名、机构名。对于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人名、机构名,可收在附录里。上述规定包含了收词要坚持学科性、基本性、学术性、系统性、完备性、时代性、稳定性等原则的含义。此外,原则及方法说到要进行查重处理,这也可以理解为原则及方法还包含了收词要坚持唯一性原则。原则及方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完善,以上规定能较好地指导服务名词规范化工作的名词审定工作的收词,但对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而言,则还需

11、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下在上述学科性、基本性、学术性、系统性、完备性、时代性、稳定性、唯一性和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要求及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对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应坚持的收词原则做系统探讨。2 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应坚持的收词原则 既服务人文社科名词规范化工作,又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收词,应坚持政治性、学科性、学术性、基本性、稳定性、时代性、多样性、融通性、本土性、国际性、一致性、系统性、完备性、唯一性等原则,以下分别阐述。(1)政治性。“哲学社会科学内在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质,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12、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5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收词。收词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服务人文社科名词规范化工作的同时,围绕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要求,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党和国家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重要概念及其对应的词汇或表述,是重要的收录对象,应48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予以收录,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学科性。1987 年,国务院在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

13、函1987142 号)中指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这表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名词以学科为基本单元 6。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应以学科为基本单元、以学科概念体系(或概念体系框架)为依据,收录本学科名词,其他学科的名词应尽量不收或少收。有的名词虽来源于其他学科,但已经成为本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则应视作本学科名词。若收录这类名词,原则上需要与原学科协调一致。(3)学术性。所收名词应为学术名词(即专业词汇),无学术意义(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不收。此处顺带说明一下,存在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学术

14、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其职责类似于现在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学术名词不一定只存在于学术领域,也可能存在于非学术领域(如政策领域、实践领域)。收词时,既要重视学术领域,也要重视非学术领域。2019 年 3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7同年 4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

15、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8因此,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收词,必然会与非学术领域(如政策领域、实践领域)发生联系。非学术领域产生的词汇,如果成为学术领域常见的研究对象或常用的治学表述,符合收词原则的,也应收录。非学术领域中的一些词汇,虽尚未进入学术领域,但若对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收词时也应认真考虑。从非学术领域收录的名词,也应视作学术名词。此外,本学科学术名词在非学术领域中的使用情况也值得重视。法学名词收词是这样对待实践领域的使用情况的 “鉴于法学学科领域的复杂性和开放性,最终确定法学名词限于代表法学研究领域常见的基础性法学名词以及法律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法学名词。”9(4)

16、基本性。应收录本学科基本名词。本学科基本名词是指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的基础的、常用的、重要的名词。这样做便于本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讨论和审定,以利于达成共识。需要强调的是,基本名词并非静止不变,在不同的时代,基本名词的体系不完全相同,同一个基本名词,其概念也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5)稳定性。所收名词对应的概念应具有稳定性。该概念在本学科领域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或者经过本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讨论后,能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名词审定工作不单纯是为学科基础建设服务的,更重要的在于规范社会各界对公共知识的使用。如果忽略规范公共知识传播与使用的目标,名词审定工作就会失去重要依据和

17、意义。”3306如果概念不稳定,定名和释义也就不好开展了,就难以实现“规范社会各界对公共知识的使用”这个目标。(6)时代性。名词体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收词应跟上时代发展。要注意收录概念清楚、相对稳定的新词,使审定工作能反映学科的当前发展水平。已淘汰的、无现实意义或历史意义的名词,一般不予收录。因有历史意义而必须收录的名词,可收录在学科史分支中。(7)多样性。收词应做到兼收并蓄。既收录表述本学科在我国学术界的原创概念名词,也收录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来源于国外的名词,还收录来源于其他学科且已经成为本学科基本名词的名词。既收录理论名、方法名、现象名、事物名、假说名以及为构建理论或知识等所

18、提出概念的名称等,也要根据具体学科情况,如历史类学科或分支学科,酌情收录文献名、学派名、机构名、事件名等。既从政策性话语、学术性话语中选词,也从实践性话语(实践领域的话语)中选词。既从权威的名词58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辞书、名词数据库中选词,也从权威的教材、专著、论文、文件等资料中选词。(8)融通性。来源多样的名词,进入名词体系后,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收词应坚持融通性。所收录的每一个名词都应符合收词原则,且经过体系化的处理,由它们汇集而成的名词体系,是一个整体、有机且融通古今中外的名词体系。这个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本学科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19、,也是中国特色人文社科名词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做到融通性,来源不同的各类名词,可能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名词,进入本学科后,应保持中文名和英文名的统一,若名称不同,则可附上原学科中的名称,并寻求统一。有的名词,古今名称不一,需要时可附上相应的古名或今名。有些来源于西方的名词进入我国后,概念发生了变化。在后续的释义工作中,除了要解释其在国外的概念内涵,更要解释其在中国语境中的概念内涵。这既是融通性的要求,又是下文中提到的本土性和国际性的要求。政策性话语、学术性话语、实践性话语中,相同概念的名称以保持一致为宜。若不能保持一致,则需关联处理。(9)本土性。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其

20、目的是解决我国现实中的问题,满足实际需要。具体来讲,就是服务我国人文社科名词规范化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因此,人文社科名词收词应坚持本土性,应坚持中国立场。外来的概念,不能照搬照抄,有用的才收,有的还需要改造,使之适合中国国情。来源于西方的名词,都应给出规范的中文名。名词的收录及其排列,应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混乱的名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以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便于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所收录的所有名词构成的体系,应体现中国特色。例如,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工作在中西兼顾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与反映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实践,吸纳更多具有中国本土

21、元素的概念,如“新闻舆论”“党管媒体”“舆论监督”“舆论阵地”等10,体现出了中国特色。(10)国际性。2017 年 5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10这一讲话精神对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词在坚持本土性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应在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对我国有益及我国学界需要了解的国外名词。采用国际通行的术语工作方法,同时兼顾人文社科学科特点,构建名词体系。为便于国际传播,在坚持本土性的基础上,构建的名词体系要与国际通行的名词体系相衔接(或相关联)。收词之

22、后还有英译、定名、释义等工作,这些工作也应考虑国际性原则。(11)一致性。有专家指出:名词审定工作中,“类型相仿的分支学科,其选词范围应基本一致”11。具体到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收词,可表述如下:同类型的知识单元(如同类型的分支学科、同类型的章节),其收词范围(或所收词的类别)应基本一致,收词收到相同的层次(层级)。有的学科为便于开展工作,会计划各分支学科收词数量相同或接近相同。实际上人文社科名词收词很难做到这一点,有的分支学科完善,其名词数量就多,有的分支学科薄弱,其名词数量就少。(12)系统性。名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名词与名词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比如属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空间(位置)关

23、系、时间关系、源流关系等。这些关系中,有的能区分出上位名词、下位名词和同级名词。比如,对属概念名词而言,种概念名词是它的下位名词,种概念名词与种概念名词是同级名词。对种概念名词而言,属概念名词是它的上位名词。收词时,不仅要考虑单个名词,还要考虑跟它相关联的名词,比如它的上位名词、同级名词、下位名词,以及同义异名的名词。一般而言,符合收词原则的某个名词及其上位名词、同级名词均应收录,其重要的同义异名名词也应收录。其下位名词是否收录,涉及收词收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可酌情处理。拟推荐的规范名称充当词目,同义异名名词应列在规范名称之后,与规范名称合在一起作为同一个词条。这样做便于后续的审定工作区分正名与

24、异名。68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13)完备性。本学科基本名词即基础名词、常用名词、重要名词(含概念稳定的重要新词)均要收入,没有遗漏。对于属于同一系统同一层级且数量有限的封闭的成套名词(如二十四节气名词),如果收录了其中的一个名词,则其他名词也应收录,以保持完备性。不具有封闭性的同类名词,如果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性不同,则不一定要追求收词的完备,如有的学科收录了机构名,但并非所有的机构名都收录了,而是只收录了对该学科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机构名。收录的名词按概念体系(知识体系)排列好后,应能基本反映当前我国该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面貌。按照系统性、完备性原则收词,理想的状态

25、是:构建出一个单一、连贯、条理分明的名词体系。但实际上,对人文社科的学科而言,很难构建出单一、连贯、条理分明的名词体系。人文社科的概念体系同历史阶段、理论派别等因素有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人文社科名词体系中,具有清晰的上下位关系、同级关系的名词不多,存在着比上下位关系、同级关系更复杂、更模棱两可的关系类型12。例如:语言学中,在某一学派的不同发展阶段,名词使用上可能有继承性;有时,甚至在彼此对立的学派之间也可能存在名词的继承性13。因而,在人文社科名词的收词工作中,有些名词可以按照上下位关系、同级关系进行编排,对于不能采用这类方式进行编排的名词,则需要灵活处理,采取其他适宜的编排方式。常见的

26、处理方法是:当几个名词共存时,其概念的内涵基本相似或构成包含关系的,将它们合并成一个词条,如:0 09 9.1 11 11 1 等等韵韵图图 r rh hy ym me e t ta ab bl le es s 简称“韵图”。明清时期称显示汉语音系结构的图表。其内容包括以五音(七音)、清、浊等给声母分类,以开合、四等、摄、转等给韵母分类,声韵纵横相交体现音系结构。后也兼括明清以前的切韵图。(摘自语言学名词)上述释义表明:等韵图包含两个概念:明清时期称显示汉语音系结构的图表。其内容包括以五音(七音)、清、浊等给声母分类,以开合、四等、摄、转等给韵母分类,声韵纵横相交体现音系结构。明清之后,除了之

27、外,还兼括明清以前的切韵图。可见,概念包含了概念。0 02 2.0 03 30 00 0 才才性性 a ab bi il li it ty y a an nd d m mo or ra al li it ty y 才与性的关系。才指材质;性指人之本性。孟子认为人性皆善,不善不是“才”造成的,肯定了才与性是一致的。东汉王充认为不同的人性造成不同的才质。南宋朱熹认为“才”是“性”的先验能力。(摘自哲学名词)0 01 1.0 03 34 4 夫夫人人 f fu u r re en n;l la ad dy ys sh hi ip p 高等级的命妇封号。西周以来礼制称天子正妻为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

28、人,士曰妇人,庶人称妻。此后诸侯国君及封君之妻、汉至宋朝皇帝的部分嫔妃和女性亲戚以及汉至明清高级官爵之妻,皆可封为夫人。近代演变为妇人的尊称。(摘自中国古代史名词)以上“才性”“夫人”的释义,把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上述做法也可通俗理解为把同一个名词的含义(概念)演变阐释清楚。(14)唯一性。既要保证本学科名词体系的完备性,又要保证同一学科内相同的概念只在一处设置条目。收词过程中,先按学科概念体系收词,必然会出现重条,即含义(概念)相同的词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合并重条,将同一概念的名词归为同一条。有的名词,虽然名称相同,但含义(概念)并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视为重条,可以分别设置条目。以下

29、以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处理重复条目14的原则为例:(1)根据学科性质,保留在关系相对更为密切的学科,例如“四呼”归音韵学,而不入语音学。(2)根据释义行文,又分三种情况:彼此互不涵盖者,均予以保留。例如“本义”,训诂学和语义学、词汇学均收;“推导”,语音学、计算语言学均收,但界定区别甚大;“喉音”的解释,音韵学是传统说法,语音学是现代说法。保留释义涵盖面较大者。例如“词”,语法学和语义学、词汇学均收,保留在语义学、词汇学;“词库”,理论语言学、辞书学和语义学、词汇学均收,保留在语义学、词汇学。78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有的都不收,取同义而名称不同者

30、。例如“双言现象”,方言学与理论语言学原均收,但我们均不取,而选择社会语言学所收的“双语现象”。唯一性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不能将两个或多个表示并列概念的同级词条合并为一个词条,如:法法治治与与人人治治 r ru ul le e b by y l la aw w a an nd d b by y m ma an n法治是指主要依靠良好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把国家的长治久安维系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上,把法律和制度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人治是指以人格化权威为国家的支点,把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人格化权威的圣明与贤能上,把人的意志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为便于读者查询,应将“法治”和“人治”分别设

31、条。法法治治 r ru ul le e b by y l la aw w主要依靠良好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把国家的长治久安维系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上,把法律和制度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人人治治 r ru ul le e b by y m ma an n以人格化权威为国家的支点,把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人格化权威的圣明与贤能上,把人的意志作为最高权威的国家治理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收词原则运用时要互相兼顾。此外,上述收词原则共计 14 条,看起来偏多,但因为它们分别表述不同的方面,为便于分析阐述复杂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收词原则,本文没有将它们合并。在名词审定实践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32、,可对它们进行适当地合并、简化。3 加快构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以上论述说明,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尤其是要从话语体系着手,加快构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还不够健全,比如:关于人文社科名词审定理论的话语需要进一步丰富;指导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实践的技术文件需要进一步丰富;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的专职机构、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都在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进行言说,但是,这三

33、方的话语体系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三方对“名词”“术语”的理解有差异,对如何开展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认识也有差异。主要原因是中国术语学的学术共同体尚待建立,学科内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共享的问题意识、规范意识、共同体意识以及共同认可的话语体系15。因此,应加快构建一个能被三方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参与这个话语体系的建设,争取使该话语体系既能与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专职机构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相融通,又能与各学科话语体系相融通,还能与术语学理论话语体系相融通。构建人文社

34、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也应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给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带来了压力,因为它给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它也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因为参与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高度认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也认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抓住机遇,团结专家,引导专家的热情参与,进一步完善包括话语体系在内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致谢:杨鲁研究员、唐绪军研究员、宋小卫研究员、王怡红研究员、楼劲研究员等名词审定专家在文中的收词原

35、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注释 本文把“人文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同义词,把“人文社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除了88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及直接引语中使用的“哲学社会科学”外,本文均使用“人文社科”。此外,“人文社科名词审定”中的“名词”,相当于人文社科界所称的“名词术语”,从词类角度讲,它除了名词,还有动词、形容词等其他词类。本文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使用习惯,使用“名词”,而不使用“名词术语”。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3-04-28

36、.http:/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EB/OL.2023-05-15.ht-tps:/ 唐绪军,王怡红,宋小卫.名词审定助力学科话语体系建设C/唐绪军.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规范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 法.EB/OL.2023-11-19.http:/ 庞虎.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EB/OL.2023-04-28.https:/ 温昌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学科目录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术语,2022,24(2):3-11.7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EB/OL.2023-05-15.htt

37、p:/ 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四个坚持”是什么?EB/OL.2023-11-20.https:/ 莫纪宏:“法学名词公开征求意见”背后的 15 年EB/OL.2023-04-28.http:/ 莫纪宏.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打造中国法学自主性话语体系EB/OL.2023-04-28.http:/ _ xxzx/202212/t20221228 _5574837.shtml.11 王琪.名词审定工作中的收词原则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2,14(1):14-18.12 邱碧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术语标准:以克罗地亚人类学术语工作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2017,19(5):23-28

38、.13 郑述谱,叶其松.关于语言学名词J.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7,17(3)20-30.14 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xii.15 裴亚军.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23,25(1):3-9.作者简介:温昌斌(1970),博士,编审。出版专著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策划和组织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理论建设书系”。目前致力于我国人文社科名词审定理论与实践工作。在审定理论方面,研制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编制了人文社科名词编写与审定工作手册。在审定实践方面,在 20 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过名词审定工作,已经完成审定的学科多个。现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审定业务三处首席审定专家。通信方式:。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