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冠病症统一命名的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13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病症统一命名的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冠病症统一命名的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冠病症统一命名的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新冠病症统一命名的建议朱建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 要: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多来,国内外出现多种有关新冠病症的名称,如国内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国外有世卫组织命名的 2019 冠状病毒病以及倡用的新冠后症状,此外还有长新冠、新冠后综合征、新冠后遗症等较为常见的名称。目前已出现一定的混乱,需要正视。通过辨析,提出取舍意见,认为目前应与世卫组织一致,统一使用 2019 冠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根据术语学有关要求,同时提出规范名词的建议,为进一步审定新冠病症名称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

2、型冠状病毒感染;2019 冠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长新冠;新冠后综合征;新冠后遗症;术语命名中图分类号:H083;R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1.003Unification of the Name of COVID-19 and Its Symptoms/ZHU JianpingAbstract: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more than three years ago,many names of COVID-19 have emerged in China and abroad.In

3、China,names lik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etc.were used;while in abroad,WHO named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and proposed the post COVID-19 condition,and also other common names like long covid,post covid syndrome,sequelae of covid-19,etc.Through discr

4、imination and analysis,we put forward tha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and post COVID-19 condition proposed by WHO should be used in a unified manner.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terminology,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 term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n

5、ame of COVID-19 and its symptoms.Keywords: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ost COVID-19 condition;long covid;post-covid syndrome;sequelae of covid-19;nomenclature收稿日期:2023-03-13 修回日期:2023-06-10 网络出版日期:2023-05-04基金项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研项目“中医

6、药名词术语修订与新词审定”(20160510)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经三年多,有关新冠病症名称在国内国外先后出现多种,目前已现混乱的端倪,需要正视,及时辨析,以求统一使用。笔者提出规范名词的建议,为进一步审定新冠病症名称、规范新词提供参考。1 新冠病症命名的演变新发传染病不断演化,开始病因不清,难以取得确切的证据,所以医学界对其正式的科学命名往往是很慎重的,但防控、传播、管理等却急需指代新发疾病的词,以便于疫病的防治、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所以病症命名的实际急需和科学命名的慎重迟定形成一种张力。三年来新冠病症名称的演变,对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在国内,2019 年 12 月 30 日,面对突

7、然出现的常发生肺部炎症的疾病,武汉市卫健委在对外公布时称其为“不明原因肺炎”,2020 年 1 月 3 日改称为“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随后发现,引起该疾病的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2 月 7 日国家卫健委将该病毒的中文名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而由该病毒引起的肺炎则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1。自2020 年 2 月 19 日开始,国家卫健委即以此名先后发布第六至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2023 年 1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这一疫病更名为91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8、 No.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际上,2020 年 1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WHO)将该病毒暂时命名为 2019-nCoV,其中 n 表示 novel(新型),CoV 表示 corona-virus(冠状病毒);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又将该病命名为 2019-nCov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2019 新型冠状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2020 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最后将该病正式命名为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2019 冠状病毒病;简称 COVID-19)2;同一天稍晚,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

9、小组(CSG)将新冠病毒的命名由“2019-CoV”正式改为“SARS-CoV-2”3。之后,病毒不断变异,世卫组织相继细分 coro-navirus 为“株”(阿尔法株)、“株”(贝塔株)、“株”(德尔塔株)、“株”(奥密克戎株)等。与之相应,国内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称为“阿尔法病毒性肺炎”“贝塔病毒性肺炎”“德尔塔病毒性肺炎”“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等。2 新冠病症名称的辨析与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的变异,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但仍未穷尽),不同阶段国内和国际对其命名也随之变化,出现不同的名称,带来一定的混乱,需要对有关名称进行辨析和统一。2.1 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2

10、020 年 2 月 7 日国家卫健委将引起新发传染病的病毒中文名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而由该病毒引起的肺炎则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同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将该病正式命名为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2019 冠状病毒病;简称 COVID-19),三年间,中国政府和国内主流媒体乃至医学界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疾病的中文命名,并未随着世卫组织的定名而改变,仍称“新冠肺炎”。正如主流媒体至今仍称 2003 年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

11、ry syndrome)为“非典”(全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一样,其优点是病名使用前后一致,不会引起大众认知的混乱(尽管全国科技名词委 2018 年发布的呼吸病学名词已经将它正式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而“非典”作为曾称废弃不用)。注意,此时新冠肺炎的英文对译词已经改为 COVID-19,而不再是 NCP 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 2023 年 1 月 5 日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解读指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

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4。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的确,这个命名更加科学。注意,这时对应的英文名仍是 COVID-19。但以我之见,新冠病毒感染英译为 SARS-CoV-2 infec-tion 则更为准确。2.2 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的持续病症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不需要住院;后来出现患者核酸/抗原转阴后仍有一些症状会持续存在,开始几个月

13、并未引起医学界和官方关注。2020 年 5 月 21 日,一位名叫伊丽莎白佩雷戈(Elisa Perego)的女士在推特上发布标签“长新冠”(long covid),描述自己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症状。long covid 最初在新冠患者中传开,从社交媒体进入纸媒,继而被医学界和政客引用。如英国医学杂志(BMJ)就刊发 What do we know about“long Covid”(关于长新冠,我们知道什么)等文章。英国工党议员安德鲁格温(Andrew Gwynne)在议会上要求支持长新冠患者。几年来表达这类新冠后病症的名词有多个,常见的有 long covid、post-c

14、ovid syndrome、sequelae of covid-19、post COVID-19 condition。对此,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等有关文件,在此做一辨析,提出当前推荐使用的新冠病症名称。02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1)long covid:译为“长新冠”。长新冠之称始自非专业人士,虽然颇为流行,但毕竟是俗称,并非学术用语,如同“打摆子”是疟疾的俗称一样,医生最终不会用它来下诊断,也不会用它来写文章,所以有人将它译为“新冠长期症状”,但还有比它更合适的。顺便提一下,“脑雾”也是俗称。(2)sequelae of covid-1

15、9:译为“新冠后遗症”。后遗症,一般人认为是得病后短期内没有消退而遗留下来的病症,而出现在新冠后,则称之为新冠后遗症。现代汉语词典 第 7 版“后遗症”的定义为:“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的遗留下的一些症状。后遗症有的消退得很慢,有的终生不消退。”5这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基本一致。全国科技名词委 2019 年审定的结核病学名词给后遗症(sequelae)下的定义是:“患者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6同年感染病学名词给出的定义基本相同:“某些传染病在恢复期过后,某些组织或器官功能仍长期留有的不能消失的症状、体征或功能障碍。”7比如脊髓灰质炎遗留下的

16、下肢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血栓遗留下的活动障碍(中风后遗症)等,基本是伴随终生了。可见,医学上的后遗症自有它特定的含义。而新冠患者的症状是否会存在更长的时间,是否会导致某些器官功能障碍,三年时间依然很难下结论。(3)post COVID-19 condition:condition 有状况、(因不可能治愈而长期患有的)疾病等意思。其中(因不可能治愈而长期患有的)疾病,没有直接用sequelae(后遗症),为以后病症有可能演变成后遗症,又可能不会有后遗症留下空间,这是新发疾病早期命名的一种策略。目前看来,与后遗症相通之义,通过前文讨论,可以排除;如此得新冠后的状况自然就是“症状”了,所以将

17、 post COVID-19 condi-tion 译为“新冠后症状”是合适的。至于有人译成“新冠长期症状”,长期是多长?尚要再界定(直到2021 年 10 月才有它的临床定义),倒不如“新冠后”是开放的,留待将来再定规范名,这也是命名的一种策略。另外,“新冠后症状”比“新冠长期症状”少了一个字,更符合定名的简洁性。2020 年 7 月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新冠后症状的代码确定为 RA02。2021 年 10月 6 日世卫组织基于德尔菲共识首次公布新冠后症状的临床定义,即通常“在染疫后 3 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 2 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8。常见的症状有疲劳、呼吸急促和

18、认知功能障碍,通常会影响日常生活。另外,患者也可能胸痛、嗅味觉失灵、肌肉无力和心悸等。为了在专业与大众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通常的做法是互相括注。开始时俗称后括注术语,如脑雾(认知障碍);继而为了引导人们将大众俗称与专业概念建立起联系,往往改为术语后括注俗称,如新冠后症状(长新冠);最终俗称作为非推荐名退出专业领域。世卫组织官网为此做出示范。它先在官网栏目上称 post COVID-19 condition(long covid);再在 2021 年 12 月 16 日发布“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Post COVID-19 condition”(2019 冠

19、状病毒病:新冠后症状),问答中有 6 条用“新冠后症状”,其中只有 1 条后加括注又称“长新冠”,即 post COVID-19 condition(AKA long cov-id)9。虽然出于慎重考虑,世卫组织并没有为此正式命名,但很明显现阶段是主张使用“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4)post-covid syndrome:译为“新冠后综合征”,指新冠后同时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例如新冠后抑郁焦虑综合征(惶恐不安、情绪忧郁、焦虑失眠、疲惫倦怠、生活失去乐趣、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等),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郁闷沮丧、焦躁不安、神不守舍等为特征的症候群。多个症状

20、和体征组成的综合征,可以用单个症状或体征最基本的概念单元来指称,所以既然有“新冠后症状”,就没必要再启用“新冠后综合征”。当然,在一段时间里使用 post-covid syndrome(新冠后综合征),也不能算错。另外,也有译为“新冠后症候群”的,殊不知“症候群”现在已不是规范名词,因此要用也是用“新冠后综合征”。但我们主张,目前应该与世卫组织倡用的 post COVID-19 condition(新冠后症状)保持一致。12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3 结语一般来说,在新发疾病之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对新发疾病认识还不清楚,出现各种病名,显得很混乱。

2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病名统一有了科学的基础,这时就不应该让其再混乱下去。所以,世卫组织正式命名了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2019 冠状病毒病,简称 COVID-19),倡用了 post COVID-19 condition(新冠后症状)。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应当与世卫组织保持一致,统一使用 COVID-19(2019 冠状病毒病)和 post COVID-19 condition(新冠后症状)。不过,从科技新词定名的要求来看,目前世卫组织对新冠病症的正式命名或倡用名称,与之相关的中文定名或译名,仍有可商榷之处。譬如,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

22、称 COVID-19)的中译名“2019 冠状病毒病”,嫌长,不符合传播经济性要求;有人将其简称为“冠状病毒病”,却丢失了具有单义价值的“2019”,我以为不如“新冠病毒病”,甚至可进一步简洁为“新冠病”。在国内,统一使用国家卫健委最新命名的“新冠病毒感染”,建议简称“新冠感染”。同样,为了符合科技名词简洁性原则,建议新冠感染后出现单一症状或体征可表述为:新冠感染后+症状/体征,如新冠感染后疲劳,而不用表述为新冠感染后症状疲劳(或新冠感染后症状,疲劳);新冠感染后出现一组症候群可表述为:新冠感染后+综合征,如新冠感染后抑郁焦虑综合征,而不用表述为新冠感染后综合征抑郁焦虑(或新冠感染后综合征,抑

23、郁焦虑)。以上建议的新冠病症名称需进一步研究,取得专家共识,形成规范名,由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参考文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2020-02-19)2023-03-10.http:/ 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EB/OL.(2020-02-12)2023-03-10.http:/ 新冠病毒被正式命名为 SARS-CoV-2,命名乱象终止EB/OL.(2020-02-12)2023-03-10.https:/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解读EB/OL.(2023-01-07)2023-03-10.http:/ 中国社

24、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71.6 后遗症DB/OL.术语在线.2023-03-10.https:/ 后遗症DB/OL.术语在线.2023-03-10.https:/ A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 of post COVID-19 condition by a Delphi consensusEB/OL.(2021-10-06)2023-03-1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Post_COVID-19_condition-Clinic

25、al_case_defi-nition-2021.1.9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Post COVID-19 condi-tionEB/OL.(2020-12-16)2023-03-10.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ost-covid-19-condition.作者简介:朱建平(1958),男,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质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及其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史和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其中术语方面,主持各级课题 23 项,获各级科技奖 6 项,主编专著 3 部,研制名词国家规范和术语国家标准、团体标准 15 种,发表论文 64 篇。通信方式:。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