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9972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 第 1 期2024 年 2 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淤豆书龙摇 朱晴和摇 李摇 越摘摇 要摇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 2 省 3 县的 8 个典型村、348 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

2、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冶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冶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关键词摇 农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所思;所想;所盼基金项目摇 2022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3、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项目“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嵌合性发展模式研究冶(22XJC710001),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 2023 年度乡村振 兴 研 究 课 题“乡 村 振 兴 齐 鲁 样 板 县 域 实 践 模 式 和 政 策 研 究冶(XCZX2023106),2023 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课题“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冶(2452023315),2024 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新时代农民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冶(2024QN025)。作者简介摇 豆书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朱晴和,西北农林科

4、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李摇 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淤摇 高远、顾婉婷、张馨月、陈紫怡、甄丹宁、赵姝菡等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与部分数据整理,在此表示感谢。于摇 习近平,20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0 月 26 日。一、问题的提出2022 年 10 月,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冶于,对乡村建设提出新要求。实际上,党和国家素有重视乡村建设的传统。从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房屋建设工作,到 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5、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淤,再到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设美丽乡村于,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冶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盂,进而演进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内涵渐趋丰富、思路渐趋明晰、行动渐趋深入。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规划建设、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对和美乡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2023 年 6 月,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冶经验座谈会强调,深刻体悟“千万工程冶的非凡意义、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榆。与此同时,湖北“共同缔造冶、广东“百千万工程冶、重庆“五大工程冶等省级行动如火如荼开展。和美乡

6、村建设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成为时代议题,广受学界瞩目。然而,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全国部分地区尚存思想错位导致的行动偏差,制约建设效率与质量提升,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便是农民失语。实际上,农民作为乡村主体,应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规划者、推进者、维护者、评价者和受益者。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冶虞;2023 年 1 月出台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强调,“落实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使农民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广大农民用辛勤劳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冶愚;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美乡村建设时强调,“

7、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冶“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冶以及立足农民需求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舆;2023 年 7 月,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37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淤于盂榆虞愚舆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http:椅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https:椅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0 月 28 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冶经验座谈会强调 深刻体悟浙江“千万工程冶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扎

8、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http:椅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https:椅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https:椅 省3 县的8 个行政村(山东、陕西分别涉及2 个县和1 个县),总计发放问卷 367 份,回收问卷 353 份,有效问卷总共 348 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 94郾 82%。本次问卷涉及的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了解程度、建设情况评价、参与意愿与改进方向,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 1。47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淤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

9、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冶经验的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椅 1摇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统计指标人数占比/%17 岁及以下236郾 6018 44 岁9126郾 15年龄45 59 岁7120郾 4060 74 岁12535郾 9275 岁及以上3810郾 92未上过学349郾 77小学7421郾 26学历初中11633郾 33高中/中专/职高6318郾 10大学/高职267郾 47本科及以上329郾 20统计指标人数占比/%纯务农13639郾 08农业兼业其他6218郾 82就业情况第二、三产业6618郾 97无业4713郾 51其他3710郾 63无特殊保障34097郾 70低保00家庭

10、保障情况五保82郾 30优抚00监测户00其他00二、农民关于宜居乡村的所思所想所盼宜居乡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强调农村的全面进步,体现出农村硬件与软件的全面升级。宜居“硬件冶既包括人居环境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也包括人的娱乐、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等高层次需求的公共设施建设,这是基础性的宜居;宜居“软件冶既要注重乡村公共服务的横向宽度,也要注重乡村公共服务纵向深度和历史文化厚度。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爷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

11、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冶(习近平,2023)。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方面对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防灾、物流、网络等工程建设作出部署,在公共服务方面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助残等服务提升作出部署,在人居环境方面对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作出部署,以求优化相关领域突出短板及薄弱环节淤。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将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顺应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57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

12、居宜业和美乡村淤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http:椅 月 15 日。义。因此,本研究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三个维度展演农民关于宜居乡村的所思、所想、所盼,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一)农民视角的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整体来看,宜居乡村整体建设水平较高,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良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涉及多方面,完备度较高;公共服务项目多元,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总体满足了多数村民的需要;村庄环境问题较少,村民愿意积极参与各类改善环境的活动,人居环境满意度良好。调研对象对项目的主观评分可反映当地实际建设情况及调研对象实际受益程度

13、。本文采取 10 分制评分机制,调研对象为乡村宜居程度打分平均为 7郾 9 分,70郾 84%的调研对象打分在 8 分及以上,35郾 42%的打分在 9 分及以上(见图 1)。总体来看,农民对宜居乡村建设的满意程度较高。图 1摇 农民对宜居乡村的满意度情况摇从分项内容来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调研对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评价在较好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 89郾 26%,基础设施维护为 88郾 41%,二者均较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项目满意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主干道路建设(93郾 76%)、电力供应(93郾 75%)、入户道路建设(93郾 21%)、住房建设(90郾 63%)、规模性供水

14、(88郾 55%)、通信网络(87郾 5%)、公共照明和供暖(均为 83郾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农民满意度较高且各领域发展程度较为均衡。在基础设施维护方面,各 项 目 满 意 度 由 高 至 低 依 次 为 入 户 道 路 建 设(92郾 71%)与 电 力 供 应(92郾 71%)、住房建设(89郾 59%)、规模性供水(88郾 55%)与通信网络(88郾 55%)、主干道路建设(88郾 54%)、公共照明和供暖(均为 83郾 33%)。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领域发展水平也相对均衡,但整体发展滞后于其建设水平。总体而言,随着城乡融合的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

15、的实施,资金、资源、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倾67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81郾 25%的调研对象认为本村没有环境问题,且调研对象对村内居住环境满意度为 80郾 52%。各项目满意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生活污水处理(83郾 31%)、生 活 垃 圾 处 理(82郾 47%)、村 容 美 化(81郾 31%)、生 态 保 护 修 复(80郾 24%)、生产废弃物处理(80郾 11%)、厕所改造(77郾 31%)。在以上六个方面,平均有 81郾 70%的调研对象表示愿意参与此类改善环境的工

16、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的出台为环境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了人、物、财等各方面保障,使人居环境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而良好的成效也增强了农民的信心与认同感,从而提升了参与意愿。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方面,调研对象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 77郾 64%,农民整体满意度相对较低。各项目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老年人健康体检(82郾 29%)、物流服 务(81郾 25%)、养 老 机 构(81郾 03%)、医 疗 设 施(79郾 17%)与 养 老 保 险(79郾 17%)、交通服务(78郾 13%)、科学技术培训(77郾 08%)、医疗保险(75%)、教育补贴(65郾 63%)。这反映出得益于农

17、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现阶段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领域较为广泛,且具备一定发展水平,但在发展均衡性以及整体水平方面有待改善。(二)农民视角的宜居乡村建设问题整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及以下水平的人数占比)为10郾 74%,基础设施维护为 11郾 58%,人居环境整治为 19郾 48%,公共服务为 22郾 36%。在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到人居环境整治再到公共服务供给,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从分项内容来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农民不满意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公共照明和供暖(均为 16

18、郾 67%)、通信网络(12郾 5%)、规模性供水(11郾 45%)、住房建设(9郾 37%)、入户道路建设(6郾 79%)、电力供应(6郾 25%)、主干道路建设(6郾 24%)。可见,农村在照明、供暖、通信、供水、住房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短板。在基础设施维护方面,各项目农民不满意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公共照明和供暖(均为 16郾 67%)、主干道路建设(11郾 46%)、规模性供水(11郾 45%)、通讯网络(11郾 45%)、住房建设(10郾 41%)、入户道路建设(7郾 29%)与电力供应(7郾 29%)。可见,农村在照明、供暖、村内道路、供水、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维护方面存在短板。综上所述,

19、农村照明、供暖、供水、通信、住房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共同的弱项。而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欠缺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其一,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供小于求,维护质量较低;其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人员配备不科学,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主要是由基层政府实施,但由于资金紧张及部分项目周期较长,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导致后77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续维护人员不足,基础设施维护缺乏;其三,缺少建设与维护的评价奖惩机制,基础设施完成建设后,没有相关评价体系对其建设与维护情况做出规范,建设与维护无人监督,导致建设质

20、量不高、无人维护等情况。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农民有效参与缺失。农民对基础设施谁来负责建设与维护的回答不一,且约有 25%的农民不清楚村内基础设施由谁负责。这表明农民主体意识模糊以及主体地位缺失,在建设与维护的过程中建设者同农民缺乏有效沟通,无法获知农民需求,也难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厕所改造、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及环境治理效能均有待提升且欠缺程度相对均衡。具体而言,各项目不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厕所改造(22郾 69%)、生产废弃物处理(19郾 89%)、生态保护修复(19郾 76%)、村容美化(18郾 69%)、生活垃圾处理(17郾 53%)、生活污水处理(16郾

21、69%)。可见,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均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度,且较为均衡,可归纳为厕所改造、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以及环境优化三个方面。究其原因,首先,厕所改造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筹集,受制于农民收入、政府与村集体财力水平,厕所改造的质量被迫下降。农民现代文明生活意识薄弱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他们习惯并满足于传统生活方式而忽视厕所改造的必要性。其次,在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方面,农村地区较大限度地保留了粗放式生产方式,化肥农药的滥用、秸秆焚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及企业的污染排放等因素造成环境破坏。此外,农村地区缺乏生活垃圾处理的软硬件条件,垃圾投放点与中转站、污水垃圾处理厂等设施设备以及环卫行动、污

22、染监管等服务制度缺失,制约了生活废弃物的有效治理。例如,所涉村庄大多依靠自然过滤的方式处理雨污,虽然能满足日常需求,但在雨污情况较为严重时仍存在污染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并且过滤设施的后续维护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最后,在环境优化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人员以经济效益、表面美观等显著绩效为先,出现“面子工程冶等现象,而缺乏对环境治理成果的长效维护。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其完备度、便捷度存在欠缺,农民负担较重。如图 2 所示,各项目农民不满意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教育补贴(34郾 37%)、医疗保险(25%)、科学技术培训(22郾 92%)、交通服务(21郾 87%)、医疗设施(20郾 83%)与养老保险(20郾

23、 83%)、养老机构(18郾 97%)、物流服务(18郾 75%)、老年人健康体检(17郾 71%)。可见,在公共服务领域,最薄弱的是教育领域,交通、医疗、养老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其一,在教育领域,30郾 27%的农民认为现有教育补贴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尤其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相当部分费用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在社会教育方面,20郾 83%的农民认为缺乏生产生活导向的培训教育,制约了其就业创业能力及现代文明素养水平的提升。其二,在医疗领域,20郾 83%的农民表示医疗保险的缴费较高,近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同自身收入增长幅度不相匹配。这反映了医疗保险支出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24、,其使用广度与接续机制的合理性也有待改进。87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10郾 42%的农民表示需增加医疗设施并加强村内医疗设施管理,缩小同城市的差距。这表明村内医疗设施虽能够满足基本需要,但是相对老旧,村内医疗水平有限,无法为村民提供良好舒适的医疗服务。其三,在养老领域,18郾 67%的农民认为现行养老保险费用较高,且政府、集体补贴力度不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15郾 86%的农民表示农村敬老院、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养老设施建设质量不高或数量不足,同时考虑到经费问题,他们对其能否长期有效运作也存在疑虑。其四,在交通物流领域,7郾

25、 29%的农民认为公共交通等待时间较长且存在部分司机态度不友善的问题,反映了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及分配存在不均衡问题,后续管理亟待加强。9郾 38%的农民表示村内缺少物流站点,反映农村物流站点布局不科学,缺乏切实管理系统,需对物流站点进行合理配置。以上问题反映公共服务存在数量、质量和布局等多方面的欠缺。图 2摇 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摇(三)农民视角的宜居乡村建设路径从建设主体来看,宜居乡村建设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格局。首先,79郾 17%的农民认为首先应当出力的是政府,政府力量大且资金充足,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方面的规划统筹,通过政策制定确定建设时序、整合人

26、力物力财力、完善管理考核制度,促进宜居乡村建设。其次,59郾 38%的农民认为村两委干部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充当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自下而上传达农民的宜居乡村建设需求,同时以自身行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再次,57郾 29%的农民认为宜居乡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农民也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愿意参与的调研对象平均占比为 81郾 70%,愿意采用捐款方式参与的平均占比为 33郾 47%,愿意采用投资方式参与的平均占比为 27郾 23%,愿意采用无偿劳动的方式参与的平均占比为97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8郾 96%,愿意以有偿

27、劳动方式参与的平均占比为 52郾 83%。因此,应当创新农民参与机制,运用筹资、投劳等多元化方式吸纳农民参与宜居乡村建设,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在筹资方面,可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体经济项目众筹、企业投资、社会募捐等方式为农民参与开辟路径;在投劳方面,可通过社会组织培育、建设项目以工代赈、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等方式为农民参与提供载体。再者,22郾 92%的农民认为宜居乡村建设主要依靠企业,他们可以凭借较高的财力水平通过投资项目、捐资捐物等方式为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最后,14郾 58%的农民认为社会组织应在宜居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好中介角色,通过活动开展为农民参与提供渠道,从而凝聚民心、

28、形成合力。从建设内容来看,农民对宜居乡村建设的诉求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可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质量提升以及厕所改造与废弃物处理绩效改善方面。首先,在公共服务方面,36郾 46%的农民期望解决教育补贴及社会教育培训问题;34郾 72%的农民认为主要应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形成以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政策保险为主体、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同时应注重完善医疗保障的转移接续程序,以满足流动人口异地就医报销需求;29郾 86%的农民认为应当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养老保险金缴纳标准,构建农民个人、村集体、政府合理分担的付费机制,同时推进乡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吸纳社会资

29、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等银色产业。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15郾 8%的农民认为应当更新现存的电力驱动的供暖系统,扩大暖气覆盖率,以集中供暖的方式提升效能;14郾 58%的农民认为应当合理布局村内路灯,扩大照明覆盖率,因地制宜地采用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11郾 46%的农民期望加强移动信号、物联网建设,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并开展网络知识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11郾 11%的农民期望推进农村水网建设,建设规模化集中型供水项目,实施污水净化以及水质提升工程;9.2%的农民认为村庄内应该增设充电桩,从而提高出行便捷度。最后,在人居环境方面,25郾 69%的农民期

30、望完善厕所改造,构建以农民自费为主、村集体与政府适当补贴的付费格局,并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提升农民现代文明生活意识,实现“要我改厕冶到“我要改厕冶的思想转变;20郾 14%的农民认为应提高生活废弃物处理水平,既要通过先进知识技术培训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以及污染较大的生活方式,还需统筹硬件与软件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备、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并引进人才、加强监管、推进城乡环卫服务一体化。三、农民关于宜业乡村的所思所想所盼宜业乡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强调农业的全面进步,体现适宜于农民、环境、时代与地域的适应性。适宜于农民,强调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适宜08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于环境,强调产业发展的环境友好性;适宜于时代与地域,则强调乡村产业发展既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也要契合不同乡村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爷这 3 个字琢磨透。土爷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特爷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爷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

32、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冶(习近平,2023)。本研究从农村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农民利益联结情况两个方面衡量宜业乡村建设成效,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一)农民视角的宜业乡村建设绩效就农村产业发展而言,农业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第一产业方面,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占 78郾 12%,各类农产品根据所占比重由大至小依次为水果(48郾 96%)、粮食(33郾 33%)、蔬菜(11郾 46%)、林业(2郾 08%)、观赏植物与畜牧(均为 1郾 04%)。可见,所涉农村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其中猕猴桃产业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

33、同时兼有西瓜、葡萄等产业。第二产业方面,从事该产业的农民仅占 10郾 42%,各行业根据所占比重由大至小依次为建筑业(6郾 25%)、农产品加工业与制造业(均为 1郾 04%)。其中,建筑业以外出务工为主,收入能够满足家庭开支,农产品加工业侧重于县域内就业,并同当地特色种植业相关联。第三产业方面,有 35郾 42%的农民从事该产业,各行业根据所占比重由大至小依次为旅游服务业(23郾 96%)、销售业(12郾 5%)、交通运输业与餐饮业(均为 3郾 13%)。可见,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呈现多元化特征,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这得益于山东和陕西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据此,所涉农村产业发展呈现

34、适宜于农民、环境、时代与地域的特征。具体而言,在适宜于农民方面,三次产业均给农民带来一定收入,调研区域农民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年收入分别达到 16 000 元、64 167 元和 33 683 元。在适宜于环境方面,宜业乡村建设中产业类型选择基本上遵循环保无污染的底线,反映所涉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有益性。在适宜于时代与地域方面,所涉农村依托优渥的自然条件及优厚的政策条件发展水果、蔬菜、粮食产业,呈现一定的集聚倾向并形成品牌效应。此外,第二产业中的水电维修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文旅产业在瞄准本土基础条件上发展起来,表明农民利用地域条件促成农村产业有效发展。(二)农民视角的宜业乡村建设困境整体来看

35、,10 分制下宜业乡村建设平均得分为 6郾 86 分,51郾 04%的调研对象给出的评分在 8 分以下,25%的调研对象的评分在 6 分以下,整体评分较低;产业以初18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级产品为主,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少,实际获益少。从分项内容来看,一是产业发展条件受限。以主导产业农业为例,各项制约因素根据所占比重由大至小依次为缺少劳动力(23郾 96%)、自然灾害(22郾 92%)、缺少资金(21郾 88%)、销售难(15郾 63%)、缺少技术(14郾 58%)、缺少土地与设备(均为4

36、郾 17%)、基础设施不完备(3郾 13%)、政策限制(2郾 08%)(见图 3)。可见,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为劳动力缺乏,原因在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城乡隔阂,降低了农村人口流动至城市的难度,导致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而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同自然紧密联系造成农业的先天脆弱性,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不足。此外,农村空心化使农村市场窄化,加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滞后发展,资本在农村发展的风险较大,农村资金匮乏。销售难则是市场对接渠道缺乏、农村消费市场狭窄、农产品质量不高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技术缺乏与人才流失及资本对入驻农村的望而却步息息相关。同时,调研村庄

37、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本土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一产业单兵突进,缺乏产业融合的契机与平台,致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受限。图 3摇 农业生产经营的制约因素摇二是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薄弱,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农民主体性维护方面。其一,小农户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数量稀少。在所有调研对象中,仅有 10郾 4%的农民同专业大户联结,11郾 5%的农民同家庭农场联结,31郾 25%的农民同合作社联结,15郾 63%的农民同农业企业联结,反映各类主体同小农户联结的普遍缺失。其二,利益联结结构不完善,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见图 4)。在产前环节,33郾 33%的农民表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仅获

38、得租金,缺乏长效收益保障;29郾 51%的农民在化肥、农药等农资采买方面存在困难,开支较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27郾 78%的28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农民表示缺乏借贷、投资等渠道,从而导致资金缺乏。在产中环节,27郾 08%的农民认为农技推广服务开展频率过低,培训参与度有限;24郾 31%的农民表示农业生产缺乏先进适用设施,获取渠道、运用能力等方面均受到限制;22郾 57%的农民反映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专业人员指导。在产后环节,24郾 65%的农民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有限,入股分红产生的收益有限;23郾 96

39、%的农民表示发展水平有限使新型经营主体资金流转缓慢,导致工资支付延时,存在拖欠工资风险;20郾 83%的农民反映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自身,销售数量与范围十分有限;19郾 44%的农民表示农产品大多为直接售卖,难以通过加工方式延长产业链、增加收益。同时,农民对于外来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疑虑,而更信赖自办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本土主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明显。其三,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难以保障。83郾 33%的农民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仅有 8郾 33%的农民知晓本村具有产业人才扶持政策。可见,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缺乏农民参与、扶持政策未能有效落地实施,在产业发展中农民的诉求

40、与利益难以体现,其也难以有效获益。综上所述,利益联结机制薄弱导致农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有限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生产经营条件改善、能力提升及受益渠道拓展。图 4摇 农民利益联结情况摇(三)农民视角的宜业乡村优化路径从建设主体来看,宜业乡村建设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格局。首先,73郾 96%的农民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而此类产品带有公共属性,其由市场提供可能导致建设低效和低质量,需要政府最大化整合公共资源来补充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各类优惠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1、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其次,60郾 42%的农民认为自身应发挥主体作用。农民是产业发展劳动力的最主要来源,需38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自身生产能力。此外,农民也是农村资源的持有者,应通过项目投资、企业入股、贷款质押等方式激活农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潜能,使其从中获益。同时,农民作为当地居民,对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社会人文情况等更熟悉,而长期从事农业发展也使其具备较为专业的农事知识与技能,因此应创新机制使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规划、推进、管理及评价全过程。再者,58郾 33%的农民认为村两委干部具有了解村情民情以及较高知识

42、素养水平的双重优势,可担任产业发展领头人,通过向下了解民意以及向上反映民意为本村产业发展谋划部署。此外,34郾 38%的农民认为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可通过资金投入助推产业规模化与专门化,也可凭借其资深的生产经营技术和经验与农民建立联系,承办培训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小农户同市场对接。最后,13郾 54%的农民认为社会组织主要承担服务者角色,他们可以通过农技推广、市场监管、专家咨询等方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从建设内容来看,农民对宜业乡村建设的诉求集中体现在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以及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方面(见图 5)。乡村产业发展升级方面,需要提升乡村产业组织化水平、增强多元化筹资能力和优化土地等

43、生产要素供给。其一,18%的农民认为需要通过自身素养提升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来提升乡村产业组织化程度。其二,19%的农户认为要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主体参与的筹资格局,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债券发行,以及金融机构信贷质押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开发、企业投资、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积累资金。其三,27%的农户认为应解决好土地等生产要素问题。为此,要坚持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以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升产业规模与效益。联农带农助农机制完善方面,20%的农户认为需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生产托管服务方式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

44、力和营收水平。此外,16%的农户认为应创新推广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联农带农助农能力,增强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图 5摇 农民盼望的产业发展路径48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4 年四、农民关于和美乡村的所思所想所盼和美乡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强调农民全面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广大农民主体美好生活需要,但其推进动力也是农民。因此,和美乡村建设有赖于现代化治理体系和个人的现代化成长,而这两个要素共同指向文化和融与村庄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

45、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及乡镇赋权扩能,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通过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推进移风易俗(习近平,2023)。“十四五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以及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淤。本研究聚焦文化和融与村庄和谐,探析和

46、美乡村建设成效,剖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一)农民视角的和美乡村建设进展整体来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较高,村内风气良好,法治意识较强。10 分制评分下,调研对象对村庄和美程度评分为 7郾 78 分,65郾 63%的调研对象的评分在 8 分及以上,30郾 21%的调研对象的评分在 9 分及以上,整体情况良好。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较高,村内风气良好,五治融合发展,村庄总体和谐;公共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总体满意度良好,村民娱乐生活丰富,文化实现和融。从分项内容来看,村庄和谐首先体现在德治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不良行为发生率整体较低,65郾 63%的农民认为本村村民没有不良行为,而赌博、

47、游手好闲、大操大办等 19 项不良行为知晓率平均值为 4郾 33%。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民逐渐从物质需求满足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加之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先进榜样的示范宣传等,农民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因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而这也是德治有效的体现。其次,在自治方面,农民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表明其具备良好的自治意识。81郾 35%的调研对象认为村“两委冶班子选举需要村民充分参与,51%的调研对象认为应该让村民参与村“两委冶班子的工作评价和集体经济发展,47郾 92%的调研对象选择了村级财务监督,46郾 88%的调研对象选择了红白喜事的举办,公共空间的

48、清洁、村规民约的制定、公共设施的建581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豆书龙等:农民视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淤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https:椅 40%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应该参与,村庄规划、村内纠纷调解、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方面也有 30%以上的调研对象认为应该参与。此外,现存自治制度较为完善。调研结果显示,农民自治参与度为 65郾 63%,其中参与渠道呈现多元特征,根据所占比重由大至小依次为村民会议(54郾 17%)、村民理事会(16郾 67%)、群众团体(14郾 58%)、村务监督委员会(8郾 33%)、村级事务管理平台(7郾 29%)、民间组织

49、(6郾 25%)。最后,在法治方面,有 32%的调研对象表示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有 94郾 79%的调研对象表示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愿意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可见村民法律意识较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的开展以及法治案例的宣传等,村民的法治意识有所提高。此外,法治环境的优化也增强了农民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与底气。文化和融方面,良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为村庄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村庄文化和融。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调研地基本具备红色村史馆(7郾 56)、乡村公共图书馆/书屋(7郾 67)、文化长廊(7郾 83)、

50、休闲广场(7郾 85)、文化礼堂(7郾 85)、活动中心(7郾 90)、乡村大舞台(7郾 97)等多样化的基础文化设施,且整体评分接近良好水平。在公共文化活动方面,调研地开展的活动种类多元、内容丰富,各类活动 满 意 度 由 高 至 低 依 次 为 节 日 或 民 俗 活 动(82郾 14%)、公 共 文 艺 活 动(81郾 43%)、道德规范教育活动(80郾 28%)、民主法治教育活动(73郾 58%)、思想政治教育活动(72郾 5%)、群众性体育活动(66郾 67%)及科普教育活动(64郾 58%),平均满意度为 74郾 45%,整体较高。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不断丰富与完善,对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