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方向探索【摘要】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 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 ,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高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盈利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利润驱动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致使成本坏账增加,金融风险加大。因此,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和市场要求,如何有效地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论述财务管理
2、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入手,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改革的思路和构架,分析了中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差异。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模式,推行全面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是完善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一、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狭义上理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只包括成本管理、费用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从广义上理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对经营管理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等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核算、监控、分析、考核等全部相关工作,
3、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业绩评价等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强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过去我们习惯于用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等规模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而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一般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1.8左右,不良贷款率在2
4、以下,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银行家杂志评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也是按资本实力排序,穆迪对银行评级特别重视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使商业银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二)良好的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企业不能替代的,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仍然是其唯一
5、的经营目标,从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的角度来说,就是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和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三)加强财务管理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确实非常重要,但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会更加重要呢?为什么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呢?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大量出现,金融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盈利减少,风险加大,竞争力下降。从1970年以来,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远低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后西方银行一方面全力以赴扩展传统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另一方面纷纷调
6、整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由以往以资产规模和资产增长为中心的目标转变为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目标,将以往注重外延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为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这一时期,在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方法,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达到增加资产收益,降低资金成本和费用,控制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目的,进而实现银行“三性”即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目标。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金融市场方面,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后市场利率波幅会更大,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在金融监管方面,财政部出
7、台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金融企业按国际惯例对贷款、拆借、固定资产等资产足额提取减值准备。人民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又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应该说,我国的金融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尤其重要。二、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重算轻管”的现象我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重算轻管”的现象,即重核算,轻决策支持服务;重财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仅限于处理好经费帐务核算和事后的简单表象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形式单一、范围狭窄,而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
8、督职能发挥甚少。(二)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实行“分级核算”的方法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实行“分级核算”的方法,财务管理权利比较分散,虽然部分商业银行限制了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权限,但各级财务主管受本级机构负责人领导,对本级机构领导人负责,财务主管站在分支机构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造成为维护分支机构的利益而偏离全行发展目标,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没有形成全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三)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电子化建设落后我国商业银行都比较重视数据信息电子化的建设,系统改造、系统升级的消息不时见报,但大多数商业银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点更新的是面向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
9、,而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好多处于彼此分割、技术落后、数据无法共享状态。目前 , 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体系上 , 还未实现扁平化管理 , 管理层次多 , 管理效率低 , 固定成本开支比较高。 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 , 无形的网点少 , 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多 , 自助银行、 ATM 和网上银行不够发达 , 人力费用较高。 在具体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 , 还不能实现每一项产品 、 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 成本和收益 , 对于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还不能进行成本核算。会计管理、 成本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要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 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电子
10、化建设。 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 , 目前国内银行的技术力量大部分都投入到产品的开发 ,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 , 不能及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 , 也就不可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四)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成本核算方法简单我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成本核算方法简单,没有深入、细致、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成本控制基本集中在部门管理成本的控制上,对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管理很少涉足。总行制定费用指标时全部或部分以前期数据为基础,承认过去的开支是合理的,造成过去不合理的开支继续沿袭下去,分支机构即使未使用完总行下达的费用指标,也出于“不用浪
11、费”或“为争取明年的更大的费用指标打基础”目的而突击花钱,无形中加大了银行费用成本负担。由于传统模式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投资决策往往是盲目的,并没有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另外, 一些地方政府从搞政绩出发, 往往直接介入企业某些投资活动, 对银行施加压力, 迫使其违规贷款, 并有少部分人利用这些投资捞取个人好处, 一旦投资失败给企业、银行、国家和他人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 商业银行对企业产品市场的了解相对企业而言, 处于信息劣势。银行一旦将款贷出去,就难以保证企业按照事先的承诺来使用贷款资金, 而不把资金用到别的方面。如果企业到期不归还银行的贷款
12、, 银行只能借助法律来强制企业偿还贷款。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主要是经济环境、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监管力度等, 非常被动, 自身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风险防范机制, 对风险的敏感度极低, 由此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这是银行发生不良贷款的内因之一。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在银行财务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从多个方案中选一个或几个方案的情况,这时要根据优化原则,排除次优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二是最优总量的确定原则。这种情况主要是研究各
13、种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优总量。例如,理想的利润实现总额、存款和贷款总额、费用总额、不良贷款控制额等等。这些总额的确定都要遵循优化的原则;三是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在总量确定后,还要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资本结构的确定、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等都属于此类问题。优化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原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优化的过程。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考虑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财务管理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业绩评价为依据,通过内外部审计强化
14、监督”的财务管理体系。(五)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结算、预算、财务由同一个部门负责,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和管理,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现代商业银行要求总行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 和 “双线负责制”。 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 , 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一方面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 , 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 , 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 ; 另一方面 , 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 , 贯彻总
15、部或者地区性总部有关政策 , 监督本机构的业务活动。 而我国银行长期奉行“分级核算” 的观念 , 财务管理权力比较分散 , 形成了总行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 , 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 , 没有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财务分析和监督 , 财务工作还停留在记账、 报账、 财务分析、 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 并受到观念和技术的制约 , 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 , 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 , 分部门 、 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还难以实现 , 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 三、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商业风险(一)国有银行的政策性特征加剧了国有银行的财务危
16、机与普通的企业相比,国有银行的经营策略不是仅仅关注自身效益的提高,事实上政策性特色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其它企业的资金配套的问题,履行着公共政策的职能。1994年的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在某些方面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困难,但是事实上它们对商业银行的负担解决能力很有限。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各种资金供应的负担者,而且由于国家些宏观政策的全局性观念,不可避免的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沉重负担。有数据表明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其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企业的负债比例却持续上升,这些无力偿还贷款的企业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如果听之任之有演变成危机的可能。改革
17、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被人们斥责为人事结构臃肿,效率低下,但是这些商业银行在资金供应方面的风险性却较少有人关注,笔者认为由于外部环境的负熵性特征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非独立性都可能引发商业银行的最终失败。(二)国有商业银行“第二财政”职能促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成本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近几年增长不快,与之相对应的是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为保证渐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政府向国有商业银行布置公共性贷款的任务,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还承担分配和发放政策性贷款的职能,这些财政职能的转嫁,使得我国财政补贴从1985年占GDP7.5,下降到近年来的不足3,与此同时,大量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商业银行却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
18、重要的作用,这种以牺牲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体经济利益的政策虽然从全局来考虑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却使国有商业银行承受高额的成本,不仅如此还可能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的政策风险并导致财务危机的产生。由此可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尽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奉献所招致的危机也清晰可见。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一种不确定的混沌局面,必须消除或者将负熵值降至较低的水平才可以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平心而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四、中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差异分析欧美一些国家是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样也是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商业银行
19、财务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研究与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将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业银行界对财务管理作用的经典概括是财务管理应该成为业务伙伴而不仅仅是数据计算器,它所提倡的理念是财务管理应该为各项业务的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和帮助。这种理念有利于建设一种“以支持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与银行日常各项经营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相互支持更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在财务管理方法上,国外商业银行已实现
20、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一方面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国外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电子化建设,普遍建立了管理会计系统。花旗银行把数据构建当作财务主管必备的基本职责之一,要求财务主管熟悉各类主流的系统软件和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并负有确保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正常的责任;新加坡商业银行拥有比较健全的信息系统,包括涵盖各方面客户交易信息的交易系统(该交易系统内部按照不同的产品区分为多个子系统),按产品和客户整合财务数据的总分类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编制和监控
21、系统(预算编制系统由各部门使用预算监控系统由财务部门使用)等且总分行之间的信息系统统一规划。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制度改革,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大幅提高,但由于受我国经济环境和银行传统模式的制约,与西方银行财务管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中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财务管理体系的差异从组织架构上来说,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银行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
22、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同时,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一般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需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
23、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而我国银行长期奉行“分级核算”的观念,财务管理权力比较分散,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没有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二)财务管理理念的差异西方商业银行大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关系较为明晰,经营目标也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以较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并确保经营运作的良性循环。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成本管理理念。为实现目标,西方商业银行树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的理念,在做好服务、控制风险中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同时,他们非常注重资源的分配管理,尤其是资本的管理和成本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开支,集中资源支持能
24、带来效益的业务品种的市场开拓。在组织机构体系上,扁平化管理的特点较为突出,既减少了管理层次,又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开支。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较多地体现为无形的网点,业务门类齐全、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自助银行、ATM和网上银行较为发达,人力费用得以了一定程度的节约。在具体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不仅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成本和收益,即使在银行内部,提高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也都要进行成本的核算。成本核算的观念贯穿于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目前西方主流的成本管理理念有:1.战略成本理念。即将银行的成本管理视为战略行为,站在全局高度认识成本管
25、理。具体地就说是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财务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合理安排成本投入,制定最佳的成本管理模式。2.源流式成本管理理念。即在项目起始阶段确立目标成本值,从立项、开发、设计等环节就对成本发生的充分必要性进行逐项分析,将无谓支出消灭在萌芽状态。零基预算法是该理念的重要体现,它要求以零为基点,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一个量的界限。3.持续成本改进理念。这种管理理念认为成本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各个经营环节、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成本改进的潜力是无穷的,企业应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成本。理想化成本目标的实现需要
26、依靠人人参与的全员成本控制和涉及所有经营环节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来保障。4.业务伙伴理念。即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作为银行各项业务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和帮助,而不仅仅是编出几张报表,提供几个数字。财务人员要具有“让数字说话”的能力,要能够通过数字发现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供财务上的专业意见。“财务伙伴”的理念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代名词。5.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也许是个崭新的领域。但西方商业银行把对风险的管理已纳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具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通过提供财务信息和分析等专业角度,对各类风险给予评价和结算;二是通过预算、资
27、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盈利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财务手段进行干预和控制;三是通过参加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工作,对各类风险给予分析和评价,并对相关的决策和应对策略提出专业意见;四是特别关注法律、法规和税务方面的风险,以及声誉风险和经营权风险,以维护银行的市场地位。(三)财务管理方法的差异1.西方商业银行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而国内银行还主要停留在财务会计,侧重于事后报告和监督。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西方商业银行已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规划未来,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
28、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帐、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各家银行尽管都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只有部分银行能实现分部门的核算,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成本收益,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2.西方银行实现了从成本控制向全面成本管理(简称9CM)的转变,而国内银行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费用的控制和财务部门的控制。商业银行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营业费用,服务费用、税金支出等。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成本
29、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控制费用等方法。这种做法容易带有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通常不能长期奏效,从而实现成本水平的持续降低。而现代商业银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和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的业务特征和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调节和控制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了成本开支的源头控制,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引导、事中控制,由事后被动接受成本支出转变为事前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具体的说,就是要对银行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都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岗位的取舍、进退。把成
30、本管理由计财部门一家的事转变为该部门引导、调节,全行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简单一句话,就是对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和控制。(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差异1.西方银行普遍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国内银行还处在探索阶段。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西方银行为了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高度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电子化建设。国内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发的系统主要局限于前台的核算系统,并且大部分银行还未实现数据的集中,技术落后,系统分散,数据不全,后台管理系统彼此分割或互相重叠,数据不能实行共享。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目前国内银行的技术力量大
31、部分都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也就不可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2.西方国家活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享有的自主定价权,而国内金融市场不够活跃,银行在利率和收费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的价格管制。西方银行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西方国家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之上的,资产负债定价、中间业务收费由银行自主决定,利率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工具来实现套期保值,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这些条件都为西方银行进行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我国由于利率和收费还在管制时期,金融衍生工具还处于研究阶段,监管当局对银行实行严格分业管理,在这种金融环境下,财
32、务管理还缺乏一定的手段。(五)财务指标的差异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国际化商业银行在经营状况上到底有多大差距呢?国际通行的“骆驼评价方法”(CAMEL),是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虑篇幅关系在这里只做三方面的比较。1.资本状况(Capital)。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充足的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旧为8。西方银行资本充
33、足率普遍达到了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平均在10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5,其中全球最大100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11.4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78,日本略低。我国银行业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股份制商业银行较高。但我国银行的资本构成基本上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很少。2.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直接影响到银行盈利的多少。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距西方银行有较大差距,其不良资产水平远高于国际同业,提取呆坏帐严重不足。资产质量差是造成我国银行财务状况不理想盈利水平低的重要原因。3.盈利性(Earning)。盈利性是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
34、从下表可以看出,不论是平均资产收益率,还是平均股本收益率,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日本银行近年来收益率低的原因是大量核销呆坏账所至)。如果考虑我国呆坏账提取严重不足,利润中有虚假成分等因素,则我国银行的盈利水平更低。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人与平均资产的比例远低于西方银行,利差率相差不大。据统计,西方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占整个银行业总利润4060,而我国银行不到10。成本收入率国内银行远高于西方银行,成本管理还有待提高。五、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要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缩小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应首先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
35、)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特征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商业银行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两者联系密切,但层次不同,前者是总体目标,后者是具体运作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属于商业银行总体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现金股利最大化”等属于银行财务管理目标。在商业银行总的目标确定之后,财务管理目标就是银行财务管理具体实施的准绳,是财务管理人员乃至全体员工努力工作,为之追求的目的和方向,也是评价和衡量银行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具有
36、如下特征:第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性。由于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因此,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银行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使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既有前瞻性,又有连续性。第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也是银行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和价值表现。围绕总体目标,银 行财务管理最高层目标主要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其次,在各个环节,又有不同的具体目标,例如,在成本中心,其财务管理目标表现为成本(费用)最小化;在利润中心,其财务管理目标表现为自然利润或虚拟利润最大化;在投资中心,其财务管理目标表现为投资效果的最佳化。第三,财务
37、管理目标的可度量性。无论在制定近期、中期或长期目标上,财务管理目标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可度量性。例如,可以提出年利润指标、成本降低指标、人均利润指标或利润增长率指标等等。第四,财务管理目标的可分解性。在银行总体目标确定后,按不同部门、不同责任中心、不同岗位、甚至到每个人都能分解和落实具体指标,总体计划就可落实,考核也就有了明确的依据。第五,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在制定具体目标时,既要提出一个可望奋斗的标准,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银行各方面的努力,使目标能够切实实现。(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恩格斯曾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
38、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也是如此,它是从银行财务管理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着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一般包括如下几项:第一,平衡原则。银行为了优化财务状况,必须保持财务活动的各方面平衡。在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平衡性原则表现在;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平衡;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平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责权利之间的平衡;负债规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各种资产之间的配置平
39、衡等等。第二,弹性原则。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关键是防止弹性的过大或过小,因为弹性过大会造成浪费,而弹性过小会带来一定风险。确定合理弹性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银行适应财务环境的能力;二是不利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三是银行能够承担的风险的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允许各系统都保持一定的弹性,才能保证银行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具有确定性。第三,比例原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除了对绝对量进行规划和控制外,还必须通过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有关比例趋于合理,这便是财务管理的比例原则。
40、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大量指标都表现为一定比例关系。如存贷款比例,说明的是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间的比例关系;资产流动性比例,说明的是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责的比例关系;备付金比例,说明各家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间的比例等等。通过这些比例关系,可以获得更新的资料,揭示出更多的问题。各种比例关系一般都有一个公认的比较合理的标准,但由于银行财务活动十分复杂,影响比例关系的因素比较多。因此,正确地贯彻比例原则,就要使不合理的比例关系逐渐减少,使合理的比例关系得到保持,以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第四,优化原则。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
41、的过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在银行财务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从多个方案中选一个或几个方案的情况,这时要根据优化原则,排除次优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二是最优总量的确定原则。这种情况主要是研究各种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最优总量。例如,理想的利润实现总额、存款和贷款总额、费用总额、不良贷款控制额等等。这些总额的确定都要遵循优化的原则;三是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在总量确定后,还要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资本结构的确定、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等都属于此类问题。优化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原则,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优化的过
42、程。六、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构架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考虑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财务管理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业绩评价为依据,通过内外部审计强化监督”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加强制度建设,监督辅导相结合加强财务监管。首先要完善现有的体制,在各类财务制度和财务规章制度中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单位财务人员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理顺业务流程,财务报销流程按标准化操作,内部授权项具体明确并形成制度,使财务监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43、,完善内控制度。要加大对分支行财务人员的业务辅导,提高全行财务管理水平,培养财务理念,使各级财务人员从积极要资源向加强资源的使用效益转变,培养其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和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特征和收益情况,对全行财务资源进行全方位调节和控制的现代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第一,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正确处理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抓好财务管理来促进业务发展。保持客观、公正、稳健的财务工作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务有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财务人员应以明智且谨慎的工作态度,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业务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法律法规的专业优势,熟练运用
44、和遵守相关财税政策,确保在符合人民银行、证监会、财政、税务部门等监管要求下,规避财务风险,取得净利润最大化,以确保股东价值最大化。第二,发挥财务费用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支持业务和产品创新。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评价和检测各项新业务、新品种的经济效益,制定财务政策要体现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业务效益最大化”原则,具体实施以效益为目标的财务支持配套办法,促使银行经营重点向盈利性较好的业务发展,促进市场良好的新产品和成长型新产品的快速发展。第三,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财务管理应寻找现在和未来都能盈利的平衡点。现在投入、将来获利的业务,财务管理人员应敢于支持,敢于突
45、破,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着眼于长远利益,不单单局限于眼前利益。 用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是改革财务管理工作的必备前提。商业银行财务部门不仅承担着优化全行财务资源配置、实施经营绩效考核评价的职责,更主要的是承担着管理和控制相关的财务风险、提升银行整体价值的职能。财务管理坚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约束和回报约束机制,以经济资本覆盖风险,调整收益,以风险调整后效益指标为核心考核指标,引导全行自主平衡经营风险和收益,转变业务增长方式。财务管理改革要运用经济资本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效益、质量、速度和规模协调发展。
46、要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业务的伙伴”,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现行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挥财务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政策的专业优势,确保各项业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争取税收利益。2.不断分析政治和社会环境变化,及时对各项变化做出评估,确保各项业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能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3.评价和检测各项新业务、新产品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各项业务和产品符合成本效益优化原则和整体业务发展的战略要求。4通过控制诸如资本投入、资金投入、费用投入等资源分配管理,支持盈利性良好的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发展。5通过分析、监督和控
47、制,确保各项业务、各个产品和各个机构的发展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利润的实现。(二)全面推进成本管理,追求财务管理手段创新 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电脑化和网络化的优势,根据财务管理的需求,利用数据库建立信息代码库,使每笔业务都具有一个多元化的代码组合,便于电脑随时按类别提取统计,扩展各个业务核算系统、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输出功能,实现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质的 飞跃,不断满足财务管理庞大数据信息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必须选择。实行“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参照国内外
48、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建议采取一级法人体制下的“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下放多大的权力给分(支)行的关键,是管理行能否尽可能多地获取分(支)行的经营信息以及监督是否有效。建议要在构建信息系统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调整财务管理权限,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计划,统一编制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体系,统一进行资产负债的定价,统一进行费用和固定资产的配置;分支行负责财务预算的落实,执行总行的财务制度,在总行的授权下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实现商业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风险的集中控制。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应将财务实行垂直管理,董事会或行长办公会行使战略性决策,总行财务部门行使战术性决策,分行财务部门行使常规性财务控制。总行财务部门对分支行财务主管的人事任免有参与决策权,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分支行派驻财务部门负责人,以保证分支行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逐步实现对资金、费用、固定资产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按权限审批,逐笔监控,总行要把有限的资源向效益好、管理好、有发展潜力的分支行和产品倾斜,对管理混乱、效益差的分支行的费用和固定资产要坚持压缩,对长期规模小、效益差的营业网点进行撤并,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严格控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