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_何文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2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_何文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_何文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_何文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9-03基金项目: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19BMZ003)。作者简介:何文钜,男,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政策;黄芳萍,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22 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强调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抓好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关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部署要求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历来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

2、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应当树立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关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和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凝心聚力。因此,从民族理论的视角进一步厘清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能够更好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不断完善各第 33 卷第 5 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Vol.33 No.52022 年 10 月Journal of Guangxi Ins

3、titute of SocialismOct.2022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札记何文钜1,黄芳萍2(1.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9)摘要:2022 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抓好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等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从民族理论视角厘清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对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党领导全

4、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是指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完成共同的使命任务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其历史轨迹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进行概括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大一统”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等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学理支撑。关键词: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党的领导;中央统战工作会议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5.002中图分类号 D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339(2022)0500

5、09-089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更好实现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一、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科学内涵可以从“团结”“奋斗”及其相互关联的关系问题等层面进行理解。关于团结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 有两种解释:一是作为动词,意思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二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齐心协力、结合紧密,和睦21329。所谓奋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2387。从这个意义上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或完成共同的使命任务,齐心协力

6、、不懈奋斗。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的不同,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具体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差异性。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制度基础、体制保证、物质条件等维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明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3。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4,2022 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1。因此,新时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正确理解和把握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结构关系。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在一个民族内部,各成员之间要踔厉奋发,共同为民族发展而奋斗。第二,在 56 个民族之间,各族人民都是平等的一员,要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团结奋斗。第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

8、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成员,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要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共同性,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这三个层次具有递进关系,同时又相互嵌套和支撑,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二是团结与奋斗关系。团结与奋斗都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因为团结,统一多民族国家才得以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才得以形成,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才得以稳固,中国的发展才得以行稳致远,中华民族也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各种灾难时得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正是因为奋斗,各族人民才拥有了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

9、精神,才战胜了无数的自然灾害、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等。团结和奋斗又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两者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5554。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最牢固,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最有力5554。三是党的领导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是在党领导下的团结奋斗,这既是近代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能够继续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和必然要求。因此,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毛泽东强调“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民族的团结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

10、导是党“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744,强调党的团结至关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8148。江泽民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9。胡锦涛指出,“党的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10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1082。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民族工作关键在党”11,强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2,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关系,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民

11、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轨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是与民族和民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国际形势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俄国十月革命“大大促进了西方和东方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13236。1920 年 78 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研究民族和殖民

12、地政策问题,强调共产国际在这一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14106。从国内情况看,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共同奋斗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840 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华民族面临对外谋求独立、对内谋求解放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使命基因。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党的一大的与会代表中,邓恩铭就是水族。党的二大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批判了帝国主义所谓的“民族

13、平等”“民族自决”的虚伪性,提出中国本部各省不能采用联邦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149,以更好地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党接触和了解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策日臻完善。例如,1936 年的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行动纲领 号召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实行民族平等;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和保卫革命根据地1517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成为主要任务。1937 年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强调,“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

14、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各族同胞“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15195-196。1938 年 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 将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图存”作为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紧急具体任务之一15227,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1946 年的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目前蒙古工作中纠正和防止左倾的指示等文献中要求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结成广泛的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16。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我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17,以施政纲领的形式

15、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进行了规定。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极大激发,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从自在状态转为自觉状态,摆脱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本质和内涵都有了质的飞跃。根据情况的变化,毛泽东强调“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1869,中国各民族“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18188。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

16、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11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大事。毛泽东在 1957 年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并列一起,作为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6。同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在青岛召开民族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是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基础,要改变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共同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需要各民族的互相团结19441。邓小平在招待青海省果洛区藏族参观团和甘肃省南部牧区各民族参观团时也强调:“民族政策是要我们各

17、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建设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只有团结得好,一切建设事业才能顺利地进行。”201954 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国的民族团结将继续加强”21,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宪法保障。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族地区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了民族识别,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逐步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框

18、架等,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党对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强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7161,指出只要我们“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820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作为“全国各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明确提出“三个离不开”思想,强调“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

19、、共命运,团结奋斗”,我们的事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2,必须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2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民族团结置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高度,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决策部署,强调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24,要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主题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民的大团结”25。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民族工作的拨

20、乱反正,实现了民族工作重心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战略和规划,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推动了“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进一步打牢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明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了新时

21、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从多层面多维度进行了论述。例如,关于民族团结的意义,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26,要“把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12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12,“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27;关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强调“56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28,要引导各族群众爱护和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

22、紧紧抱在一起”4;关于目标导向,强调“56 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9;关于民族团结工作,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30,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要把民族团结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等,“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32。习近平还特别重视思想认同工作,强调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33153,“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33153,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

23、取人心”33152;“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12,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34。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加强了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地位,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的文件、规划,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格局,推进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兴边富民行动、西部大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民族自治地方 420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民族 8 省区 3 12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

24、贫”35,民族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进一步紧密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内涵,厚植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三、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学理支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理论支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大一统”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等。(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原因,他们

25、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36;提出消灭造成民族剥削的所有制关系,从而使各民族“有共同的利益”,“真正团结起来”37。列宁同样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强调无产阶级的政策是要在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坚定不移地真正使各民族的工人和农民接近、团结起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党领导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成功且根深叶茂,道理亦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党的民族团结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民族团结是党的民族政

26、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各民族之间、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之间以及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要求各族人民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一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心连心、一家亲,共同维护和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二)“大一统”思想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光辉灿烂,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积淀丰盈,形成了厚重的“大一统”思想。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集中表达。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一脉相承,“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不间

27、断的国家。受此影响,我国历史上虽然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各族13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人民都始终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家国同构”的特点鲜明。由此,中华民族演进史呈现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壮美图景,如已流行了 300 多年的广西田林县“祭瑶娘”、云南省广南县“皇姑节”等习俗,都是生动例证。在“大一统”思想影响下,我国各族人民都把国家利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在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的历史进程中团结融合、共铸辉煌。这样的民族过程塑造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共有精神家园和“心连心、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积

28、淀深厚、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汲取“大一统”思想等智慧和精髓,从而使得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彰显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坚定的中华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夯实了历史基础、厚植了文化根基。(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生成是我国民族学研究持续深化的结果。关于中华民族的格局,费孝通认为是多元一体的。一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包括

29、中国境内的 56 个民族但又不是把他们简单加在一起的总称,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另一方面,在多元一体格局中,民族的认同意识是多层次的,其中 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但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讨论,这些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和结构功能的认识。随着学术界共识的形成和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也逐渐进入国家治理的视野。2000 年,江泽民在 共同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中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展现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绚丽色彩。”382005 年,胡锦

30、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重要论断107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对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进行了深入论述。习近平不仅把中国史看作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12,强调“多元一体”是我们的丰厚遗产、重要财富和巨大优势,而且对一体与多元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深刻阐释,指出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相互离不开;在一体与多元之间,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33150。关于多元聚为一体的原因,习近平归纳为“两源”,即“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

31、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12。习近平还在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等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4。这些重要论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学理支撑作用,也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结构的高度重视和对创新理论的吸纳与发展,推动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效衔接和新时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实践创新。(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在民族工作领域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一个认识

32、上不断深化、理论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发展的过程。从 2014 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进行系统阐述和部署,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写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201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019 年党的十九届14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四中全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33、的显著优势之一,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之提升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4。这是对西方狭隘民族主义的超越和对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中国范式的深刻阐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并存与交互影响已成为事实。与此同时,“我是谁”的焦虑也日益突出。一些国家由于在这一问题上处理不当,民族纷争不止,甚至分崩离析,教训深刻。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虽然团结统一的基础深厚牢固,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复

34、杂多变,潜在的威胁依然不可小觑,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自觉从“基层”的 56 个民族认同走向“高层”的中华民族认同,共同面对国内外各种严峻的挑战和复杂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标志着党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遵循,也是重要的学理支撑。参考文献1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07-31(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5、.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3.4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8.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江泽民.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09-30(1).1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

36、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J.中国民族,2014(10).1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2019(10).13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研究室,中共本溪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5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6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

37、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6417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84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毛泽东民族工作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第 5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444.21赖骏楠.宪制道路与中国命运:中国近代宪法文献选编:18401949(下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15何文钜,黄芳萍: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38、科学内涵、历史轨迹与学理支撑社,2017:46422越天山穿戈壁过沙漠走绿洲进工矿下农村访牧区到部队江泽民总书记考察新疆N.人民日报,1990-09-03(1).23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9-30(1).2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新中国民族工作十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19.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8126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报,2022-07-16(1).27习近平李克

39、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人民日报,2014-03-05(1).28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1).29习近平:56 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EB/OL.(2021-07-23)2022-08-30.https:/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22-03-06(1).31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18-03-06(1).3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7-03-11(1).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

40、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1-07-24(3).3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12.3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1.3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116.38江泽民.共同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在纽约美友好团体举行的午餐会上的演讲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32).责任编辑:杨绪强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