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8123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 南 交 通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THE TRACTION SUBSTATION DESIGN OF THE PEOPLES NORTH ROAD STATION OF CHENGDU METRO LINE 1 2013 年 6 月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院 系 电气工程系 专 业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 指导教师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VIII页毕业设

2、计(论文)任务书班 级 09城轨供电1班 学生姓名 周泓君 学 号 20098123 发题日期:2013年 2 月25 日 完成日期:2013年 6 月13 日题 目 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对城市发展及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经济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我国在1965年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始建设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建成并运营,另外还有多个城市已获得建设立项,而更多的城市正在紧张的筹备申报中。20102

3、015年间,我国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达1700KM,总投资在1万亿元以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30年中,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会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牵引变电所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牵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轨道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用电,还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是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监控、供变电工程、电力电子、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等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对上述各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1) 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发展概况; (2) 完成给定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保护、监控等部分的设计及设备选型;

4、(3) 完成各部分图纸的绘制。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6 周)第一部分 熟悉设计目的并进一步搜集资料 (2周) 第二部分 按规定完成设计任务内容 (10周) 第三部分 整理论文 (2 周)评阅及答辩 (2 周)备 注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审 批 人: 年 月 日摘 要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以其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的关注和青睐。而牵引变电所,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轨道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电能,还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因此对其进行的研究讨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成都地铁1号线人民北路

5、站为例,对其牵引变电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具体从电气主接线设计、二次侧接线设计(保护、测量、监控等)、主要电气设备选型以及牵引变电所的平面布置等四个方面入手。文中既介绍了在进行地铁牵引变电所设计时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又结合具体工程案例给出了常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由于在具体工程实际中,降压变电所一般与牵引变电所合建,故在牵引变电所的设计过程中,对降压变电所也有所涉及。关键词 地铁;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型Abstract In China, the Urban Rail Transit(URT),as an emerging means of transport, with its

6、 comfortable, safe, 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eatures,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favor of the city.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T power supply system, provide power not only for the URT trains, but for the other URT facilities to operation servic

7、es, so its significant to conduct mor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on it. The Peoples North Road Station of Chengdu Metro Line 1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e thesis, and a more systematic design of traction substation based on it is conducted. Specific, the thesis start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8、 the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sign, the secondary side connection design(delaying protection, metering, supervisory control), the selection of main electrical equipment, the layout of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Some of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when conducting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traction

9、 substation are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to the specific projects. In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step-down substation is generally built together with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so in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design process, the step-down substation has also

10、 been involved.Keywords Metro; Traction substation;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选题意义1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发展概况21.2.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21.2.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21.2.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31.3 成都地铁发展现状41.4 成都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5第2章 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72.1 电气主接线

11、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72.1.1 设计要求72.1.2 设计原则72.1.3 设计程序82.2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型式及其特点92.2.1 单母线接线92.2.2 双母线接线102.2.3 桥型接线112.2.4 多角形接线122.2.5 单元接线122.3 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132.3.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132.3.2 电气主接线的具体设计13第3章 牵引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183.1 二次接线设计概述183.1.1 二次接线功能与分类183.1.2 二次接线图简介183.1.3 归总式原理接线图193.1.4 展开式原理接线图193.1.5 安装接线图203.2 继电保护

12、系统设计203.2.1 继电保护的构成及分类203.2.2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213.2.3 本所设置的保护223.2.4 保护的作用原理与功能实现233.3 电力监控系统设计263.3.1 电力监控系统设计概述263.3.2 电力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和标准273.3.3 电力监控系统主要构成283.3.4 电力监控系统设备配置283.3.5 本所电力监控主要内容293.3.6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实现30第4章 牵引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选型314.1 电气设备选型概述314.1.1 正常运行条件选择电气设备314.1.2 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热稳定和动稳定334.2 电气设备选型原则344.2

13、.1 母线及电力电缆的选择344.2.2 动力变压器和整流机组的选择354.2.3 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374.2.4 熔断器和负荷开关的选择384.2.5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404.3 电气设备选用目录43第5章 牵引变电所平面设计465.1 牵引变电所平面设计概述465.2 本站牵引降压混合所的总体布置465.2.1 地下式车站475.2.2 高架式车站475.3 本站牵引降压混合所的平面布置475.3.1 总体平面布置475.3.2 设备平面布置48总 结50致 谢51参考文献52附 录53附录1:电气主接线图53附录2:继电保护配置图54附录3:设备平面布置图55西南交通大

14、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52 页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急剧膨胀,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根本策略。从1965年北京开始建设第一条地铁算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成并运营,另外还有多个城市已获得建设立项,而更多的城市正在紧张的筹备申报中。20102015年间,我国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达1700km,总投资在1万亿元以上。在未来的30年中,可

15、以预见,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将会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1.1.2 选题意义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牵引变电所不仅为城市轨道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电能,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服务提供电能,是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监控、供变电工程、电力电子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通过该设计,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上述各个学科的理解及融会贯通,进一步强化工程应用意识,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并且顺利开展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发展概况1.2.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在我国,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由地铁、轻轨、单轨等组成

16、,是近代城市化的产物,也是高科技下的产物;其行车密度大,旅行速度快,载客能力强,低碳又环保;其疏通客流的能力和传统的道路公共交通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下面简要介绍各部分的情况:1.地铁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在城市中修建的速度快、运量大的轨道交通,通常靠电力牵引,其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可达3万人次以上,它的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中,也有在城市郊区从地下转到地面及以上的。2.轻轨轻轨是一种中运量的轨道交通,一般采用钢轮钢轨体系,主要在城市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线路采用地面专用轨道或高架轨道,遇繁华街区,也可进入地下或与地铁衔接。轻轨的输送能力一般在1.5-3.0万人次/小时。它的车辆轴重较轻

17、,施加在轨道上的负荷相对于地铁来说也比较轻,故被称为轻轨。其与地铁的区别在于:它的运量较小,采用较小的车辆,线路的曲线半径较小,最大坡度较大。3.单轨单轨是一种运量较小的轨道交通,其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为1-2万人次,它一般采用高架轨道结构,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前者车辆的走行装置跨骑在走行轨道上,而后者悬挂于可在轨道梁上行走的走行装置的下面。1.2.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有如下一些特点:1.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城市的拥挤,人们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特别重视安全的因素,保证其能安全可靠地运行。2.快捷城市轨道

18、交通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其有较快的速度3.舒适城市轨道交通的乘车环境非常舒适,能带给旅客不一样的体验4.准时城市轨道交通在其专用的轨道上,按照运营计划行驶,一般都会准时准点5.运量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车厢数量多,空间大,一般可运载3万人次以上6.污染少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以电力作为牵引动力,故污染少7.占地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主要在地下,占用土地面积少,对地面景观影响小8.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建、线路、车辆、供电、信号、给排水、消防等多项技术,而且系统性、严密性、联动性要求高。整个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一般是每公里4-6个亿。一般大城市要

19、建成一个200Km的地铁网,建设周期在10-12年以上,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1.2.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地铁建设。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开工,1969年建成通车。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十分缓慢。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期,建设规模之大是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少见的,凸显了后发优势。截止2009年,我国已有11个城市建成地铁,总营运里程达1038.7Km,而预计到2020年,累计营运里程将达到7395Km,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20、未来的发展中,其趋势与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化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已建成多条线路,在未来的5-10年内,将逐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例如:北京在2015年之前,将建成580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海目前已达到420km,十二五期间,上海新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超过200km。2.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多元化目前11个城市投入运营的近30条线路,虽大多为传统地铁制式,但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如北京机场线、广州轨道交通4号线采用了直线电机系统;上海市区通往浦东机场则建成了高速磁悬浮线路。3.车辆与机电设备国产化 在国家城市轨

21、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政策推动下,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国将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逐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的产业化。1.3 成都地铁发展现状成都地铁的建设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1992年12月,成都市向国家计划委员会上报了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从而开始了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申报工作,并走过了13年漫长的申报历程。2005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文通知,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务院审批,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都地铁1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

22、线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并于2009年5月28日实现全线洞通,2009年11月30日实现全线轨通,2010年2月11日实现全线电通,2010年2月2日完成了全线车辆冷滑,2010年5月28日完成了全线车辆热滑,2010年9月27日下午3点正式开通试运营。未来几年,成都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建设将得以推进,确保2015年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全线及3号线、4号线一期,力争完成7号线等工程,共计约147公里的线路;2020年前,完成地铁3号线、4号线二期及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工程,约151公里。届时,成都将建成共298公里的地铁线路,日载客运送量将在300万人次以上,占公共交通运量的40%以上。目前,成都

23、地铁运营中的线路有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1-1 成都地铁1、2号线概况线路名区段名开工时间/开通时间起点站终点站长度(km)车站数1号线一期2005.12.28/2010.9.27升仙湖站世纪城站18.5172号线一期2007.12.29/2012.9.16茶店子客运站成都行政学院站22.4720目前,成都地铁建设中的线路共有:1号线南延线、2号线东西延线、3号线、4号线,预计到2015年,成都将形成超过100公里的城市地铁交通网络,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1-2 成都地铁规划线路概况线路名区段名预计开通时间起点站/终点站长度(km)车站数2号线二期西延线2013年犀浦/茶店

24、子8.7764号线一期2014年6月公平/沙河22.4162号线二期东延线2014年12月成都行政学院/龙泉东10.861号线二期南延线2015年世纪城/广都北5.463号线一期2015年天回镇南/红牌楼南2017而依据规划,成都市确保在2015年底前完成地铁1号线二期、2号线二期及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等工程,力争完成地铁7号线等工程,线路总长约147公里;在2017年前开工地铁1号线三期、3号线二期、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5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及10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成都将建成约291公里的地铁线路1.4 成都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是成都第一条地铁线路,也

25、是成都轨道交通中继市域铁路成灌线之后开通运营的第二条线路,运营商为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该线路一期工程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试运营,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城市地铁线路,成都因此成为中国大陆的城市中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之后第七座拥有地铁的城市。成都地铁1号线曾是中国第一条由路-地(中国铁道部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地铁运营线路。图 1-1 成都地铁1号线站点分布图该线路北起成华区升仙湖,途径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南至高新区世纪城会展中心,共17个地下车站,全长18.5km,最高设计时速为80km/h, 轨道采用1435mm标准轨距,由DC1500V

26、牵引网为列车供电,车辆基地设在皂角树车辆段,列车编组采用南车四方B型车,6车编组。海洋公园站在运营初期暂不停靠。该线路基本与成都市南北中轴干道人民路及其延伸线重合,连接火车北站、火车南站、天府广场等重要交通节点和骡马市、跳伞塔、天府新城等城市商贸核心区域。第2章 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气设备通过一定的接线,按其功能要求组成能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成为传输大电流、高电压的网络,故又称为一次侧接线。电气主接线是牵引变电所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牵引供电系统的首要环节。2.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2.1.1 设计要求1.可靠性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应从

27、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该牵引变电所在整个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该牵引变电所接入该牵引供电系统的方式;(3)该牵引变电所的负荷性质及运行方式;(4)电气设备的可靠程度。2.灵活性电气主接线应能适应各种运行状态,并能灵活的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不仅在正常状态下能安全可靠的供电,在系统发生故障或电气设备处于检修或故障的情况下,也能适应调度的要求,能灵活、简便、迅速的转换运行方式,使停电时间最短,停电范围最小,同时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还应留有发展扩建的余地。3.经济性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往往不能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因此,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应在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性,具体应从以下

28、几方面来考虑:(1)建设投资少;(2)占地面积小;(3)电能损失低;2.1.2 设计原则进行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符合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规程;结合具体工程特点,设计出技术经济合理的主接线。为此,应考虑下列情况:1.明确该变电所在整个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变电所的分期和最终建设规模;3.变压器的运行方式;4.开关电器的设置;5.电气参数的确定。2.1.3 设计程序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伴随着引变电所的整体设计,即按照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历经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随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

29、差异,但总的设计思路方法步骤相同。1.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本工程情况。主要包括:变电所类型;设计规划容量;变压器容量及台数;运行方式等。(2)电力系统情况。电力系统近期及远景发展规划(510年);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地理位置和容量位置)和作用;本期工程和远景规划与电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等。(3)负荷情况。负荷的性质及地理位置、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等。(4)环境条件。当地的气温、湿度、污秽、风向、水文、地质、海拔等因素对主接线中电器的选择和配电装置的实施会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土地辽阔,各地气象、地理条件相差甚大,应子以重视。对重型设备的运

30、输条件也应充分考虑。(5)设备制造。为使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可行性,必须对各主要电气设备的性能、制造能力、价格、供货情况等资料进行汇集并分析比较,以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2.制定主接线方案。根据设计相关要求,结合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可拟定一些主接线方案。然后根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择几个符合要求的方案,再从经济性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终方案。 3.主接线经济比较。 4.短路电流计算。对拟定的电气主接线,为了选择合理的电器,需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5.电器设备的选择。 6.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及其他必要的图纸。7.工程概算。包括:主要设备器材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

31、2.2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型式及其特点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就是主要电气设备常用的几种连接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有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和无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而有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主要有单母线接线和双母线接线。2.2.1 单母线接线1.单母线接线图 2-1 单母线接线图优点:接线简单清晰,投资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缺点:可靠性和灵活性差,当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需要检修或发生故障时,全所停电,检修出线断路器,该回路停电。因此,这种接线只适用于小容量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不高的发电厂或变电所中。2.单母线分段接线图 2-2 单母线分段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单母线隔离开关分段接线单母线断路器分段

32、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单母线带旁路母线分段接线。优点:采用断路器把母线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切除,保证正常母线正常供电。缺点: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时,该段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停电;扩建时需向两个方向均衡扩建。2.2.2 双母线接线图 2-3 双母线接线优点: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便于试验。缺点:增加投资;当母线故障或检修时,隔离开关作为倒闸操作电器,容易误操作。为了避免误操作,需在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之间装设闭锁装置;当馈出线断路器或线路侧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时停止对用户供电。2.2.3

33、桥型接线 图 2-4 桥型接线桥型接线的最大特点是采用的断路器数量较少,一般采用的数量不大于出线回路数,从而使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一般在6220kV电压级电气主接线中广泛采用,但这种接线方式的可靠性和灵活较差,因此只适用于小型变电所中。2.2.4 多角形接线图 2-5 多角形接线多角形接线的断路器互相连接而成闭合的环形,是单环型接线。这种接线方式在角数不多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且因为断路器数量较少,利用也是有效的,故这种接线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性。角数一般选取35角型为宜,并且变压器与出线回路宜对角对称布置。2.2.5 单元接线 图 2-6 单元接线图 2-7 单元接线单元接线是指直接将

34、发电机和变压器连接成一个单元,组成发电机-变压器组。它具有接线简单,开关设备少,操作简便,以及因不设发电价电压级母线,使得在发电机和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相对于有母线而言,短路电流减小等特点。2.3 人民北路站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2.3.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可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两方面来考虑。技术层面,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供电质量,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当系统某处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能迅速自由地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故障带来的影响;经济层面,即要求建设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电能损耗低等,但由于两者往往不能兼顾,故应在系统满足可靠性的前提

35、下,再追求经济性。2.3.2 电气主接线的具体设计城轨牵引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一般包括两部分,即中压侧(35kV)和直流侧(0.75kV或1.5kV),结合本牵引变电所的具体情况,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交流35kV侧电气主接线本所中压侧采用分段单母线接线形式,设有分段断路器QF5,中压电源进线WL1、WL2为两路互为备用的独立电缆线分别接入每段母线,它们分别由主变电所A或B的中压母线I段和II段馈出,并根据中压网络结构方案,经由本所的两段中压母线,设置两路中压电源出线WL3和WL4至相邻变电所,从而构成环网供电系统。两套12脉波整流器构成等效24脉波整流机组RCT1和RCT2,其输入端接到段母

36、线上,在牵引与降压混合所的情况下,动力变压器TP1和TP2应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图 2-8 交流35kV分段单母线接线图2.直流1500V侧电气主接线 本牵引变电所直流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两套等效24脉波整流机组的直流输出通过直流快速断路器DQF3和DQF4与直流正母线相连,其作用是当任一整流机组和母线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时,由直流快速断路器跳闸以保护整流机组,同时使与直流母线连接的全部馈线断路器DQF5DQF8产生连锁跳闸,切断相邻牵引变电所通过接触网向故障点馈出短路电流的通路。整流母线的阴极通过电动隔离开关QS3和QS4分别与负母线相连接,以便施行运行调度和控制的自动化。同一馈电区的电分段处

37、上行和下行接触网馈线之间设有纵向电动隔离开关QS1和QS2,其作用是当该牵引变电所退出运行时,可通过它由相邻牵引变电所实现大双边供电。图 2-9 直流单母线I型接线图3.总体电气主接线根据前面的交流35kV侧电气主接线和直流1500V侧电气主接线,可最终确定主体电气主接线(参见下图):图 2-10 总体电气主接线图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交流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设置母线分段断路器;(2)交流35kV两段母线上分别设两路相互独立的电源进线和出线,以向相邻变电所供电;(3)每段35kV母线上均设置1组压互和避雷器,用于电压测量和保护;(4)每座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套12脉波牵引整流机组

38、,分别通过断路器连接于同一段35kV母线上,并联运行构成等效24脉波整流;(5)直流1500V侧的正负母线均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6)牵引整流机组正极通过直流快速断路器与直流1500V正母线相连,其负极通过手动隔离开关与负母线相连;(7)牵引变电所均设置4回直流1500V馈线,分别向上下行牵引网供电,馈线开关均采用直流快速断路器;(8)每座正线牵引变电所均设两路回流线,分别接至上下行钢轨;(9)直流1500V正负母线之间以及正母线与地之间均设一台避雷器。第3章 牵引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3.1 二次接线设计概述3.1.1 二次接线功能与分类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保护、监视、测量和控制的一系列低压弱电设备,又称为辅助设备,包括测量装置、控制和信号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远动装置、操作电源、控制电缆等。变电所中的二次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称为二次接线或二次系统。二次接线是供电系统电气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一定的一次接线或一次设备是对一次侧进行控制操作、测量监视和保护的有效手段,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二次接线按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