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7613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罗 奎 陈家尧 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以书写“品味精彩文章,抒写智慧人生”开始,让学生在浓浓的乡情和墨香之中,完成这份人生的答卷。试题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进行了一个阶段性的测试。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的融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板块 题号 考点 分值 主、客观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语言 积累 与运 用 (42) 1 写字 3 客 √ 2 字音 2 客 √ 3 字形 2 客 √ 4 词语理解 2 主 √ 5 写话 3 * 主 √ 6 作文病句修改 4 * 主 √ 7 语言现象理解 3 * 主 √ 8 概括(写导语) 3 * 主 √ 9 口语交际 3 * 主 √ 10 综合性学习 7 * 主 √ 11 古诗文积累 10 客、主 √ √ 文言文阅读 (15) 12 词语积累 3 主 √ 13 翻译 4 主 √ 14 诵读节奏 2 主 √ 15 文意理解 3 * 客 √ 16 拓展(古为今用) 3 * 主 √ 现 代文阅读 (38) 记叙文语段 17 内容概括 3 主 √ 18 文意理解 4 主 √ 19 文章结构的把握 3 主 √ 20 关键语句的理解 3 * 主 √ 21 文章主旨理解 3 主 √ 22 联系生活的拓展 4 主 √ 议 论文 语段 23 修辞作用 3 * 主 √ 24 词语品味 5 * 主 √ 25 文意理解 3 * 主 √ 26 文意理解 4 * 主 √ 27 情感价值观 3 * 主 √ 作文 (55分) 28 写作能力 55 主 √ 各能力层级得分及所占比例 100 10 6.67% 49 32.66% 19 12.67% 72 48。0% 总分:150分 主观题:132分,占88% 客观题:18分,12% 题量:28个小题,客观题共6个小题,占总题量的21。4% 注:加*的题只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不做。 现就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此次考试全市平均分为107.5,难度系数为0.72,优生率14。52%,合格率90.9%,不合格率为8.1% 。其中120分以上比率为14。52%,90分至120分段比率为76。38%,60分至90分段比率8。49%,60分以下比率为0.61% 。从抽样统计数据(N=200)来看,基本实现了命题意图。各小题统计数据如下: 2005课改区抽样试卷得分情况(N为200) 题号 语言积累与运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97。0 90.5 79.0 85. 78.3 45.8 39。6 65.3 55。7 74.0 85.4 题号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得分率% 58.3 74。0 77。0 81。0 74.0 53.0 96.6 86.8 74.0 88.3 53。7 题号 作文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率% 51.7 45。4 42.0 42.3 69。7 80.1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考试该如何考,试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如: 请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2一4题。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惜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夹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生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昔日(xī) 特制(tè) 桌凳(zhuò) B、盛夏(shèng) 熏烤(xǖn)  虎视眈眈(dān) C、饮食(shí)  民族(zú) 乐趣(lè) D、品尝(sháng ) 随着(zhe) 风靡(mǐ) 3、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居高临下 汗流夹背 赤膊上阵 勇武豪放 生临其境 名扬四方 4、结合文段体会下面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解释这两个词或者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独树一帜: 气吞山河: 一段火锅的文字考了字音、改错别字、解释写话.学生觉得亲切,考得实在。也让我们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2小题答案是C,选A、D的同学占8%,对重庆方音与普通话在读音上的不同,区别不清楚,桌凳(zhuō)、品尝(cháng )误读为重庆方音。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小题“生、身”不分的占11%.4小题大多数学生是用词语写话,恰当、通顺得满分的仅占41%。主要问题是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有误。如:“妈妈爱我的方式独树一帜。”“他以气吞山河之势看完了这本书.” 又如: 5、我们家乡重庆有许多风景名胜和地方特产,请你选一个用一句话来介绍.注意突出其 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 示例:"翟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涪陵榨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 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强调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重点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道题有不少同学们写出了精彩的答案。如:“重庆火锅,麻、辣、烫" “大足青山绿水,古寺梵刹,石刻造像,叹为观止.”“江津米花糖酥脆化渣,香甜可口。”……其中有不少是现成的广告语加工而成,只要平时多留心,就能写出好的答案。 又如: 7、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 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这条广告词一语双关将保险的作用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该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这道题分析得透彻,全面的同学很少.对平时生活中的语言材料,不仅要留意搜集,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这些语言现象. 第8小题是给新闻《长寿湖飞来黑天鹅》补写导语;第9小题是给记者设计提问;第10小题是给学校读书活动命名,提建议.一大题“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1小题,除1题书写,11题“古诗文积累”外,都是以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设题。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关注生活和社会;既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多分析思考。 更值得注意的是试卷基本不涉及以考察学生单纯语文知识为目的的题目,但每一道题都蕴涵了对学生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及应具备的语文能力的检测。第4小题既可解释也可以写话,第5小题注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第8小题加了“在新闻中,开头常有一段用来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话,我们称之为导语”的相关知识的提示。但每一道题都有明确的考点,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重在实际运用的要求。 二大题“文言文阅读”选文是《爱莲说》,有解释加点的词(12),得分率5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3)得分率74%;朗读节奏划分,得分率78%(14);选出对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项(15),得分率81%;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16)得分率74%,等5个小题。前4小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意的把握.从得分率来看字词及句子的准确理解不够好,基本意思的把握不错。16小题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看法,基本都能谈,但有说服力的也不多。谈的很有道理的也有,如:“菊花不与百花争春,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是有道理的。”“菊花多姿多彩,随处可见,说它是隐逸者不恰当。” 试题的这两部分难易适中,但题出得较灵活。考生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关注社会生活;既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具有辨证的思维;既注重平时的积累,又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及评价要求。 在命题者看来,每一份试卷、每一道试题都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这个生命体或是一位深沉的长者,或是一个活泼的少年;或是一个睿智的哲人,或是一位幽默的文人,总给人以启迪。学生考试做题的过程就是与这样一个个生命体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试卷的选材、题干的设置都应是充满灵性,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今年重庆市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阅读试题正给人这样的感觉:一个散发出清幽香气的生命体。 首先从选文看,一篇是林清玄的《梅香》,一篇是毕淑敏的《常常爱惜》。林清玄和毕淑敏都是当代散文大家,选用的两篇文章文笔优美,意蕴丰富,篇幅适中。选用这样的文章正印证了试题开头的“品读精彩文章”的提示,以这样的文章来设计阅读试题,就不仅只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而且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通过与两位大家的交流,受到人文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其次是选文所设题目,也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语文课标对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命题者为引导学生读懂文意,在设题时既有整体把握的,也有局部品析的;既有主旨领悟,也有词句理解的;既有内容概括的,也有思路结构的。设题从多个角度,遵循学生阅读认知规律,难易分层,兼顾毕业功能与选拔功能。正是由于设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得原本枯燥的阅读试题也成为了有灵气、有个性的生命体,与选文相得益彰,散发出清幽的梅香。 下面对两篇选文及试题分别作一个分析: 《梅香》一文首先叙述了一个故事:乞丐闻到了梅香,震惊了富人,以庄严心情赏梅,终于闻到了梅香。之后提出:物质条件与品位、精神的清明没有联系,人应细心去品味隐在内部的人格香气。最后呼吁:回观自我,走进心灵的花园,品赏心灵的梅香。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有一定难度,但所命题目着重于前面故事部分,回避了后面关于人格香气及心灵梅香部分的理解,化难为易,从而实现了其毕业功能。 第17题: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此题考点为内容概括。要完成此题,一是对故事的内容要有清楚的把握,文章前半部分对故事的叙述是从乞丐和富人两方面来说的,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有的同学答成“乞丐闻到了梅香”,这就不全面;二是要准确概括,如有的答成“富人没有闻到梅香",这与文意是不相符的。此题难度系数为0。53。 第18题: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此题考点为局部内容的理解。此题较为简单,第段中有明确答案。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只回答了一个方面,而没能从穷人会赏梅、富人自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香两方面作答。此题难度系数为0.96。 第19题: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的能力.很显然,“可见得”一词将文章前后分为叙述与议论两大部分,有的学生不清楚“作用"一词,答成“说明"“点明中心”等,还有的学生不能结合文意,答成“总结上文",导致失分。此题难度系数为0。 87。 *第20题:品读文章第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要回答此题,必须结合前文。其实此题的关键信息隐藏在第段,段中对物质条件的论述实则强调的是一个 “有品味的人”、拥有“精神的清明”是值得羡慕的,是富有的,而联系前面的故事,乞丐正是这样一个人。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将第段中的信息化用,而是照抄此段的部分原句;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的答案逻辑不清,如答成“因为乞丐能闻到梅香,而富人都没有闻到,所以乞丐是富人”或“因为乞丐有梅香,梅香也是财富”,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此题难度系数为0。75。 第21题: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此题是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关键词语的理解.“梅香”一词既是题目,也在文中多处出现,事关全文主旨,意蕴丰富.题目指明答案所属范围,仔细阅读可锁定关键词“精神的清明”、“内部的人格香气"。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回到原文中去,答成“品质”、“心灵”等,这是不准确的。此题难度系数为0.88。 第22题: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本题的难点一是要理解“自己心灵的梅香"的寓意,再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谈自己的感受,二是不能围绕自己的美好心灵来谈,导致谈得宽泛、笼统,不得要领。此题难度系数为0。53。 《常常爱惜》一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什么是爱惜;爱惜与爱、爱惜与喜欢、爱惜与保护的关系等。文章的层次是比较清晰的,有些语句理解有一定难度.此文所设题全部为加“*”题,有相当难度。 *第23题: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此题结合语意考查修辞的作用。文中在前三段之后,有一个句子“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显然,前面的排比正是通过一组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什么是爱惜。学生在答题时不能结合具体语境、语意,简单说成“增强气势",甚至于答成点明中心,这种死记硬背修辞知识的做法必须要改变,语文知识的学习决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不能将之静止、孤立、绝对化。此题难度系数为0。54。 *第24题: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要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 此两题均为语言品味。第(1)题的三个词感情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即敬畏、珍爱、担心.第(2)题“薄而透明”一词联系前面的“惊碎"可知是化无形为有形,将“爱惜”这种温情形象化;此外“薄”说明这种情感易被损坏、被伤害,“透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结洁。有的学生没有理解题干要求,没有深入体会加点的词,只是简单答成“作者把爱惜这两个字看得很重要”,理解过于肤浅.此题难度系数为0.50。 *第25题:仔细阅读第、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这是考查对重点文段的理解。文章第段中对“喜欢”与“爱惜”是分两个层次来阐述的,一是因喜爱而吝啬(爱惜);二是怎样吝啬,即俭省资源、珍爱时光、制造机会重享愉悦、细水长流咀嚼快乐。影响学生作答的是不能准确理解“爱惜的土壤”的含义,不能理解文段的思路。此题难度系数为0。47。 *第26题:根据文中第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此题是对第段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此段共有两个长句,后一句中前一分句阐明保护对爱惜的作用,即“有了保护,爱惜才能真正实现”;后一分句阐明爱惜对保护的意义,即“没有爱惜,保护就成了强权、协迫"。此题难度系数为0。43。 *第27题: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此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一是要联系生活,内容是应该爱惜而没有爱惜的事例,语言表述要通顺。脱离生活,空谈感想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此题难度系数为0。70. 纵观各题,考点分布好,难度设置得当。命题者并没有从形式上去求新求异,但始终着眼于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而且设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就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来把握,结合语境而不是孤立地理解语意,这对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这次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阅读题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强化语境意识,注重语言品味,切实提高阅读能力。那种记背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的“知识化”、那种急功近利的“题海”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适应于时代,我们应该更科学、更理性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作文因其分值大,历来是社会、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重点。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让学生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今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作文命题,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抒写性灵上进行了很好的导向。 一、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题目:那是一首歌 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 (2)读下面的故事,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个年轻的记者到非洲某地去采访,途中要穿过一片沙漠。一位非洲老人知道他要穿越这片沙漠后,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年轻人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 走过了沙漠,老人说:“小伙子,你们整日奔波,生活得太辛苦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日子就要悠闲、平静得多啰!前面的路好走了,我就不再送你了."说完,老人又向来时的沙漠走去。老人的话让这位年轻人既吃惊,又感动。 吃惊的是,老人过得这样艰难,却同情他!感动的是,老人竟是在送他! 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题意破解 作文题一:那是一首歌。这一题目要求应该说很清楚,也富有意蕴,要做好此题,就要对题目有准确的把握。审题时应把握三个关键词:歌、那、一首.这里的“歌",显然是比喻意义的歌,是对生活、生命、岁月中的事件、情景、情感的喻意。“那”,所选题材宽泛,可以指生活中的事件,一个富有美感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场景,如一家人街头散步的场面;可以抒写一种情感,亲情如歌、友情如歌;还可以是对历史的追述,写一首悠远苍凉之歌;也可以读一部文学作品,演绎悲欢离合的情感。“一首”就是所选的材料不能繁杂,要么写一个材料,要么将多个材料整合,否则写出来就可能不是“一首”而是“多首”了. 只要对题目内容把握好,信笔写来,自成好文。 作文题二:这是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比,自由度要小得多。话题作文只要不脱离话题范畴即可,而材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否则极易偏题。此材料所蕴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二是不同的幸福观以及由此生发出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的观点。非洲老人听说年轻记者要穿越沙漠,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其实就是为了护送这位年轻记者;而年轻人听说老人要过沙漠,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从中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关爱。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比一般的亲情、友情的关爱显得更可贵。不同的幸福观体现在文中老人对年轻记者生活的态度,老人认为“小伙子”“整日四处奔波,生活得太辛苦!”而自己的生活却是“悠闲、平静",这是老人对生活幸福的理解;但小伙子眼里却是相反的,老人过得太艰难,老人的说法让他吃惊。二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由此生发开去,不同的视角,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只要准确把握了这一材料的意蕴,作文就能切中题意了. 根据以上的分析对今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心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探究与表现;重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激发其能动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功夫花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二、提高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进行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对学生自选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作具体的指导;就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具备的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方面,注意书面考试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平时要加强的训练。 四、古诗文的默写课程标准规定必读的50篇,要早作安排要求学生能准确默写。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记住教师的讲解阶段,要让学生学会结合课文,进行拓展。 五、初中三年,书面表达能力,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要形成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坚持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三年的积淀由量变到质变肯定会有好的成绩。要强调的是书面的考试,不管是答题还是作文都要依靠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千万要重视,到总复习时再来抓,就来不急了。 六、作文要首先掌握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尤其要多写,多改,功到自然成。 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和总复习中有的放失,提高教学和复习的效率,一定能让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〇〇五年九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