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二、操作系统基础部分2三、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6六、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15七、网络应用与电子商务19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
2、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
3、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
4、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16。 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处理中断时,使用这个数据结构保护现场。17。 中断的类型:按引起中断的原因划分:输入、输出中断;计算机故障中断;实时时钟中断;软件中断;数据通道中断.按中断处理类型划分:不可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18。 中断优先级:指各种中断源根据其重要性不同所划分的优先级别,高级别的中断源提出的中断请求可以使低级别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转而执行出级别的中断服务。19. 媒体:指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输入输出所采用的信息形式。20。 多媒体技术:指对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有
5、机总和.它包括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两大类.21。 超文本技术:是指把文本和菜单结合在一起的技术。22. 超媒体技术:指将超文本技术应用于多媒体。23。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解压缩技术、专用硬件芯片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技术。24.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25. 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26。 计算机信息处理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自动化三个阶段27.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转换、信息更新、信息维护、信息输出、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等。28。 计算机控制包括:单节点控制、多节点控制、
6、集散控制系统等。29。 系统模拟技术包括:概率模拟、确定性模拟、形象模拟、功能模拟等。30。 计算机辅助工程包括:CAD(辅助设计)、CAM(辅助制造)、CAI(辅助教学)、CAT(辅助测试)31. 工程仿真包括: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和数字仿真。二、操作系统基础部分32。 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的任务是统一和有效地管理计算机各种资源,控制和组织和谐的执行。33。 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两个观点:资源管理观点和用户观点。34. 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并发性和共享性。35.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也称处理机管理),其任务是合理、有效地对进程进行调度,使得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存储管理,主要
7、是指对内存的管理;设备管理,其任务是为各种设备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使用各种调度策略以用缓冲和虚拟设备等技术,协调系统中各部分的工作,提高设备效率和利用率;文件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和数据资源构成的文件进行管理,包括文件的存储、检索、修改、共享、保密和保护,并为用户使用这些文件实现按名存取和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作业管理,是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友好的界面,作业管理包括作业控制和作业调度.36. 操作系统的分类:按对进程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按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系统(单用户单任务、单用户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按处理机数目可
8、分为单处理机操作系统和多处理机操作系统;按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37。 批处理操作系统是将用户群的程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统一交给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计算机系统自动地从输入设备中把各个作业按照某促规则组织执行,执行完毕后将程序运行结果通过输出设备交给用户的操作系统。它能够充分地利用处理机的高速度,比较好地协调了高速处理机和慢速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38. 分时系统是以分时(时间片)方式向多个用户进程提供服务的一个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既可以支持人机交互、又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高效地使用处理机以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率。39。 实时系统就是
9、计算机系统可以立即对用户程序要求或者外部信号作出反应的系统,它可以分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40。 网络操作系统是服务于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种协议来完成网络的通信、资源共享、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系统软件.41.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对用户屏蔽了系统资源的分布而形成的一个逻辑整体系统的操作系统。42。 进程是程序(或一部分程序)、相关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机上的一次运行,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具有运动特性、并行特性、独立特性、异步特性、结构特性等五大特性。进程由操作系统依据程序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运行条件不满足而暂时停止,因任务完成而撤
10、销。43. 程序中指令的集合,是静态的;处理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按规定的程序执行的操作过程,是动态的。44.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是进程正在占用处理机时所处的状态),在单CPU系统,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就绪态(如果一个进程经过等待以后已经具备了运行的条件或者一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用完了自己的时间片,都要进入就绪状态,进程调度程序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按照调度策略,可以使某个进程从就绪状态进入到运行状态);等待态(进程由于某种原因不具备运行条件时,就进入到等待状态。当某个事件发生使得该进程的运行条件具备时,进程就转入就绪状态)45。 任何一个时刻,没有结束的进程均处于运行、等待、就
11、绪三种状态之一,在以上的三种状态中,运行状态和就绪状态可以互相转化,运行状态也可以转化为等待状态,但等待状态只能转化为就绪状态。46。 进程控制块(Press Control Block):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它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是系统调度进程的依据。它包括进程标识、优先级、状态、队列指针、资源清单、运行现场信息等项目。47。 根据进程的三种不同的状态,操作系统设置了三个队列,它们分别是运行队列、就绪队列、等待队列,每一个队列都有一个队列指针,指向该队列的首进程PCB,队列中的每一个PCB指针,指向下一个PCB。48. 信号量:表明资源可以提供给进程使用的量,它是一个整型值。49. 对信号
12、量的操作可以分为P(减)操作和V(加)操作,我们把这些操作叫做原语。原语是不可再分的操作,在对信号量的操作中,与每个信号量相对应的是一个队列,队列中存储的是排队等待使用这个资源的进程。50. 引入信号量、队列以及P、V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进程间互斥和同步问题。51。 并发的进程之间在运行时可能需要交换信息,这些信息的交换就构成了进程间的通信.进程间的通信使用通信原语来完成。52. 对进程的控制包括使用创建原语创建一个进程、使用撤销原语撤销完成任务的进程、使用阻塞原语使一个因得不到资源的进程由运行状态转入等待状态,使用唤醒原语使一个进程由等待状态转入就绪状态。53. 对进程的调度主要是控制和协调
13、各个进程对处理器的竞争,通过某种算法使得适合的进程由就绪状态转入运行状态。54。 执行进程调度通常是发生某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或者已经运行完毕、或者因某种原因进入了等待队列时,CPU可以为下一个进程提供服务,另外,有较高优先级的进程进入了就绪状态,也可能剥夺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运行权力,使得高优先级进行进入运行状态,这种方式称为可剥夺方式。55。 进程的调度算法包括: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 先进先出法)、RR(时间片轮转算法)、(HPF)最高优先级算法。56。 死锁是指在一组进程中的各个进程均占有不会释放的资源,但因互相申请被其它进程所占用不会释放的资源而处于的一种
14、永久等待状态.57. 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为:互斥条件、不可剥夺条件、部分分配、循环等待。应注意,这四个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即使这四个条件同时存在,系统也不一定发生死锁,但系统一旦发生死锁,这四个条件一定是满足的。58. 死锁的处理包括死锁的预防、避免和解除。59. 死锁的预防是指破坏死锁的四个条件之一,具体方法为:资源静态分配策略(资源有序分配法),死锁预防的方法使得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60。 死锁避免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死锁的最终发生,死锁避免方法就是使系统总是处于安全状态,死销避免采用银行家算法,就是当需要给进程分配资源时,如果分配以后系统是安全的则给予分配,否则不予以分配,死锁避免
15、方法使系统开销增大。61。 死锁的解除:由于死锁的预防和避免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死锁并不一定发生,所以,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采取死锁解除的方法;一旦发生死锁,就利用资源剥夺法或进程撤销法解除死锁,实现死锁解除的关键是死锁的检测,检测方法包括定时检测、效率低时检测、进程等待时检测等。62。 存储管理主要是指内存的管理,计算机内存空间包括系统区和用户区,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区的管理,它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存储保护两大方面的内容。63。 分区存储管理主要包括固定分区管理和可变分区管理两大类。64。 页式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使用静态定长划分内存的方法,所有页面统一编号,称为页号,
16、也叫逻辑页号;每个页面内的内存单元也统一编号,称为页内地址.所以,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物理地址页面大小页号页内地址.65。 页表:是在页式存储管理中记录页面使用情况的表,它包括用户表和空闲表。其中用户表中记录了每一个用户进程所使用的页面及其对应的物理地址,而空闲表记录了空闲页面.在实际使用中,首先从页表起始地址寄存器中查出进程所在的页表的物理起始地址,进而由这个页表中的逻辑页号查出该页面的物理起始地址,再加上页面内地址则成为所需的实际物理地址。66。 越界是指程序的逻辑页号大于进程在页表长度寄存器中保存的页表长度值.67. 段式存储管理是对内存的每一个逻辑块使用不同大小的方式,也就是不定长的可变
17、分区,每个逻辑段在内存中有一个起始地址,叫段首址,另外还需要一个段长度来描述这个逻辑段的范围。68。 段页式存储管理:指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页面,对用户程序依照段式存储的方法划分成若干个逻辑段,每个逻辑段包含若干个页面.其物理地址由逻辑段号、逻辑页面号和页内地址构成。69。 内碎片是指在页面内部没有被使用的存储区域,在页式存储方式中,会出现内碎片。处碎片是指没有得到分配权的存储区域,在段式存储方式中,会产生外碎片.70. 虚拟存储技术:利用实际内存空间和相对大得多的外部存储器存储空间相结合,构成一个远远大于实际内存空间的虚拟存储空间,程序可以运行在这个虚拟存储空间中。71。 能够实
18、现虚拟存储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即程序的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72。 虚拟存储管理把一个程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分成若干页或段,程序运行用到的页就放在内存里,暂时不用的页就放在外存中。当系统需要用到外存中的段或页时,再把它们调入内存,反之则送到外存中,装入内存中的段或页可以分散存放.73. 虚拟页式存储管理与一般页式存储管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各进程页表中要增加指明每个页面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这个页面是在内存中还是在外存中的具体物理地址.74. 页面淘汰算法包括:最佳淘汰算法OPT(这是一个理想的但是不可能实现的算法,它可以做为评价其它算法的标准)、先进先出淘汰算法FIFO(淘汰调入内存时间最久的
19、页面)、最近最久未使用淘汰法LRU(记录各个页面最后一次被使用的时间,查看和当前时间的距离,淘汰时间距离最长的页面)、最近最少使用淘汰法LFU(记录各个页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被使用的次数,淘汰使用次数最少的页面。75. 抖动是指页面在内存和外存之间频繁地调入调出,以至于占用了过多的系统时间,导致系统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它是由进程发生的缺页率过高而引起的.76. 文件是具有标识的一组有完整逻辑意义的信息的集合。77。 文件系统是由被管理的文件、操作系统中管理文件的软件和相应的数据结构组成的一个系统。78。 文件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和调度文件的存储空间,提供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法;实现文
20、件从标识到实际地址的映射(即按名存取),实现文件的控制操作和存取操作(包括文件的建立、撤销、打开、关闭,对文件的读、写、修改、复制、转储等),实现文件信息的共享并提供可靠的文件保密和保护措施,提供文件的安全措施(文件的转储和恢复能力).79。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依照文件的内容的逻辑关系组织文件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80. 流式文件:文件中的数据是一串字符流,没有结构。81. 记录文件:由若干逻辑记录组成,每条记录又由相同的数据项组成,数据项的长度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82。 文件的存储设备和相应的存取方式:顺序存取方式,典型设备为磁带.直接存取方式,典型设备
21、为磁盘。83. 文件的组织包括顺序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Hash结构、索引顺序结构等。84. 顺序结构文件:文件中的数据依次存放在连续的存储空间中。85。 链接结构文件:一个文件在逻辑中连续的数据分别存在不同的存储块中。每一个存储块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存储块首地址的指针,在最后一个存储块的指针中保存着文件结束标识。86。 索引结构文件,也称索引文件或随机文件:在这种文件结构中,系统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每个文件所用的各个存储块都有逻辑块号,在索引表上记录着逻辑块号对应的存储块物理地址.系统在使用文件时首先查找索引表,根据索引表中逻辑块号所对应的存储块的物理地址找到该存储块进行文件操作。8
22、7。 Hash结构:在数据库系统这样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存取的单位是有固定长度的记录,存取的依据是该记录的键值,对于这类文件可以采用Hash函数为每一个键值计算出一个对应于逻辑位置的数值,再把这个逻辑位置值对应成相应的物理空间位置.88。 索引顺序结构:在这种索引结构中按块进行索引,每个存储块内部仍然是顺序结构。89. 文件的顺序存取方式和直接存取方式是针对外存而言,侧重于砘取方式,考虑的是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对应的存取方法。90. 文件的组织主要是针对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影响到用户的程序结构,也涉及文件的存储.91. 文件的存储既可以是在外存中,也可以在内存中.92。
23、 文件目录:操作系统要求对文件能够实现“按名存取”,这就需要把文件名到文件的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存在于文件目录中。为此,系统为每一个文件设置了一个文件控制块(FCB File Control Block)。文件目录就是这些FCB的有效集合。93。 目录文件结构:一般情况下,操作系统以树形结构方式管理目录文件。94. 文件的共享:如果一个文件可以被多个用户使用,则称这个文件是可以共享的.要达到文件的共享,主要是解决用户文件和共享文件的连接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允许对单个普通文件进行联接,一个普通文件可以有几个了同的别名,连接到不同的用户文件上。95. 文件的保护是防止误操作对文件造成破坏以及未经授
24、权用户对文件的写入和更新。可以通过设置文件的性质来对文件进行保护。96。 文件的保密是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文件进入操作访问。可以通过设置文件的访问权限来对文件实施保密.97.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和尽可能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98。 设备管理的功能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缓冲区管理、控制设备的I/O操作、外部设备中断处理、虚拟设备及其实现。99. 设备的分配和回收:在多个进程竞争夺取同一类或同一台设备时,设备管理程序按照设备类型及分配调度策略为进程分配设备及相关资源,当进程使用结束后将设备使用权回收以供其它设备使用.100。 缓冲区管理:缓冲区是为了协调处理机的高速度和外
25、部设备的低速度之间的区大差距而在内存中开辟的一个区域。101。 控制设备I/O操作:每种外部设备都有它相应的驱动程序,设备管理程序调用设备驱动程序和设备中断处理程序控制具体的设备进行I/O操作。102. 外部设备的中断处理:分为查询方式和中断响应控制方式。查询方式下CPU的利用率较低.103。 DMA方式:是对存储器直接存取,在DMA硬件控制下,数据直接在内存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传输,不再占用CPU时间,提高了CPU利用率,这种方式适合于成批数据的传输,功能较为简单,但不适合于复杂的I/O操作.104. 通道方式:通道是一个统一管理、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控制的硬件设备,其任务是通过通道程序控
26、制内存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得CPU和外部设备并行地工作。105。 通道分类:字节多路通道、选择通道和成组多路通道。106。 缓冲技术:缓冲技术是为了协调吞吐速度相差很大的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工作,在这两种设备之间不直接进行数据传递,而是在内存中专门开辟的一个存储区域作为中间环节,这种技术叫做缓冲技术.107. 作业:指用户为程序在计算机上的执行而要求计算机系统所做的工作的总称.如果认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用户间的接口,作业管理则是操作系统和用户间的接口.108。 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脱机接口,二是联接接口。109. 作业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三部分组成。操作系统
27、根据作业说明书为每一个作业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JCB(Job Control Block).110. 作业的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法、短作业优先法、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法。其中:响应比R(作业等待时间作业估计运行时间)/作业估计运行时间。111. 在分时方式下,作业的管理可以分为命令方式、菜单驱动方式、命令文件方式三类。三、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连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113。 通信子网:由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承担计算机网
28、络中的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网络节点由通信设备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组成,通信链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线路构成。114。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网络中提供资源的终端(称为主机)和申请资源的终端共同构成.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116.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117。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时序
29、: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118.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层通信采用协议,相邻层通信使用接口,通常把同层的通信协议和相邻层接口称做网络体系结构.119.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由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计算机所表现出的几何关系.它反映出计算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120.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型、网状型、环型、总线型和无线型等.121. 计算机网络根据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划分,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122.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123。
30、报文(Message):一次通信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叫报文。124。 报文分组(Packet):把一个报文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报文,并组这些报文加上报文分组号后即形成报文分组.125.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之间传输二进制代码比特序列的过程。126.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叫数字通信,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叫模拟通信。127. 信源、信宿和信道:发送最初的信号的站点称做信源、最终接收信号的站点称为信宿、信号所经过的通路称作信道.128。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按每一个二进制位传输数据的通信叫串行通信,一次传输多个二进制位的通信叫并行通信.相应的,这些二进制数据就称为
31、串行数据或并行数据。129。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只有一方可以发送信息、另一方只能接收信息的通信叫单工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但在某一时刻只能由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叫做半双工通信;如果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则叫做全双工通信。130. 数据传输速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秒)传输的比特数。单位为bit/s或b/s。数目较大时可以使用kb/s或mb/s、gb/s。131. 调制速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每秒可以传递的信号波形的个数。一般情况下,调制速率等于数据传输速率。132。 信号的波谱:一个信号经过分解得到的直流成份幅度、交流成份频率、幅度和起始相位的
32、总称。133. 信号的带宽:一个信号所占有的从最低的频率到最高的频率之差称和它的带宽。134. 基带信号:如果一个信号包含了频率达到无穷大的交流成份和可能的直流成份,则这个信号就是基带信号.135。 如果一个信号只包含了一种频率的交流成份或者有限几种频率的交流成份,我们就称这种信号叫做频带信号.136。 传输基带信号的通信叫基带传输、传输频带信号的通信叫频带传输。137。 传输介质的基本类型: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又可以分为电信号传输介质和光信号传输介质两大类。138.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和微波.139. 数字编码技术:
33、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求依据一定的方式将数据表示成某种编码的技术。140。 利用数字信号传递数字数据叫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利用模拟信号传递数字数据叫做数字数据的调制编码。141.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编码技术: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142. 采样:由于一个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数字信号要求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这就要求系统每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这种测量就叫做采样。这个时间周期就叫做采样周期.143. 量化:对采样得到的测量值进行数字化转换的过程。一般使用A/D转换器。144。 编码:将取得的量化数值转换为二进制数数据的过程。145。 采样定理:对于一个模拟
34、信号,如果能够满足采样频率大于或等于模拟信号中最高频率分量的两倍,那么依据采样后得到的离散序列就能够没有失真地恢复出复来的模拟信号。146.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使用数字信号来表示数字数据就是把二进制数字用两个电平来表示,两个电平所构成的波型是矩形脉冲信号。147。 全宽单极码:它以高电平表示数据1,用低电平表示数据0。由于这个编码不使用负电平(单极)且一个信号波形在一个码的全部时间内发出(全宽),所以称为全宽单极码.148. 全宽双极码:以正电平表示数据1,以负电平表示数据0,并且在一个码元的全部时间内发出信号电平.该编码方式的优点是有正负信号可以互相抵消其直流成份。149. 全宽单极码
35、和全宽双极码都属于不归零码,它们的共同缺点是不容易区分码元之间的界限。150。 归零码: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之内都要恢复到零的编码方式,它包括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种编码方式。151. 曼彻斯特编码:这种编码方式在一个码元之内既有高电平,也有低电平,在一个码元的中间位置发生跳变。可以以码元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来表示信号的值。152。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该编码方式与曼彻斯特编码方式类似,只不过是以一个码元开始时不否发生相对于前一个码元的跳变来确定数据的值,例如:以没有发生跳变表示1,以发生跳变表示0等。153. 调制: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些参数来代表二进制数据的方法叫做调制。在通信线路中传输
36、的模拟信号是经过调制的正弦波,它满足以下表达式:u(t)=Um*sin(t+0)其中,u(t)为对应于任意确定时刻的正弦波的幅度值,Um是正弦波的最大幅度值,为正弦波的频率值,单位是弧度/秒,t为时间,单位是秒。0是当t=0时,正弦波所处的相位,也叫初相位角,单位是弧度/秒。154. 一个正弦波有三个参量可调,它们是幅度、频率和相位,所以可以得出三种数字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155。 振幅键控方式(ASK)这种调制方式是根据信号的不同,调节正弦波的幅度。156. 移频键控方式(FSK)这种调制方式是根据信号的不同,调节正弦波的频率。157. 移相键控方式(PSK)这种调制方式是根据信号的不同,调
37、节正弦波的相位。158。 移相键控包括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两种。同时,移相键控还可以实现多相相移键控,例如,将相位移动单位从180度变为90度,就可以出现0、90、180、270四种情况,用数字表示就可以表示为00、01、10、11等。159。 信号衰减分贝数的计算:信号衰减分贝数(db)10lg(通过信道后的信号功率/原有信号功率)。160. 信号通频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低通信道通频特性曲线、高通信道通频特性曲线和带通信道通频特性曲线三类。161。 计算机内部并行总线上的信号全部都是基带信号,由于基带信号中交流分量极其丰富,所以不适合长距离传输。162。 信道干扰:指由于分子热运动、环境电压、电流
38、波动、大气雷电磁场的强烈变化对通信信道产生的影响。163。 信噪比:指信号和噪气的功率之比.信噪比(db)10lg(信号功率/噪气功率).164。 信号的传输速率:在模拟信号中,如果在一秒钟内,载波调制信号的调制状态改变的数值有一次变化,就称为一个波特(baud),模拟信号中的信号传输速率称为调制速率,也称为波特率.在数字信道中,每传输一位二进制信号,就称为一个比特,所以在数字信道中的数字传输速率是比特/秒,写成b/s。165. 数据传输速率与调制速率间的关系为:s=B*log2K其中:s表示数据传输速率,B表示调制速率,K表示多相调制的项数。166. 奈奎斯特准则(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准则):在
39、一个理想的(即没有噪声的环境)具有低通矩形特性的信道中,如果信号的带宽是B,则数据的最高传输速率(即接收方能够可靠地收到信号的最大速率)为Rmax=2B 单位为b/s。167. 香农定理:信号在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数据的最高传输速率为:Rmax=Blog2(s/n+1)其中: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如果提供的条件是信噪比的分贝数,则应将其转换为无量纲的功率比。例如:信噪比为30的无量纲的功率比为:根据:信噪比10lgS/N,得出lgS/N30/10=3。则S/N1031000.168. 在一条物理通信线路上建立多条逻辑通信信道,同时传输若干路信号的技术叫做多路复用技术。16
40、9. 频分多路复用:是一个利用载波频率的取得、信号对载波的调制、调制信号的接收、滤波和解调等手段,实现多路复用的技术.170。 波分多路复用:在一条光纤信道上,按照光波的波长不同划分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信道传输一路信号。171. 时分多路复用:把一个物理信道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每一路信号使用一个时间片。各路信号轮流使用这个物理信道。172。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一个分支,在这种技术中,每路信号都有一个相同大小的时间片,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较容易实现。缺点是在各路信号传输请求不均衡的情况下,设备利用率较低。173.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也叫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它是根据用户对时间片的
41、需要来分配时间片,没有数据传输的用户不分配时间片,同时,对每一个时间片加上用户标识,以区别该时间片属于哪一个用户。由于一个用户的数据并不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来发送,所以称为异步。这种模式常被用于高速远程通信过程中,例如:ATM。174. 广域网中的数据链路:在广域网上,数据由信源端发出,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结点到达信宿,信源点、中间结点、通信线路和信宿结点就构成了数据链路。175. 数据传送类型:在广域网中,数据传送分为两种类型,即线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176。 线路交换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各中间节点的作用仅限于连通物理线路,对于线路中的数据不做任何软件处理,这种工作方式包括线路建立、通信
42、和线路释放三个阶段。177。 存储转发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各中间节点对线路中的数据进行收、存、验、算、发操作,即接收、保存、校验、计算发送路由、发送等。存储转发工作方式包括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两种。178。 数据报方式:在数据报方式下,网络传递的是报文分组。报文分组所需经过的站点并不事先确定,在数据链路上的每一个站点都要执行收、存、验、算、发等5项任务。它的特点为: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信宿;由于经过的路径不同,可能形成分组到达顺序乱序、重复或丢失;由于每个站点都要执行5项任务,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通信效率较低.数据报方式适合于突发性的通信要求,不适合长报文和会话式通信
43、.179. 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是在通信之间由信源向信宿发出呼叫,这个呼叫信号是一个以无连接方式发出的特殊分组,途经的站点根据这个呼叫进行路由计算,同时为这组报文建立一个路由表,信宿端在收到呼叫分组后发回应答分组,完成虚电路的建立。虚电路建立后即可以开始通信了。虚电路方式有以下特点:先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逻辑信道;同一报文的分组不必自带信宿地址和信源地址,中间节点依据已建立的路由表通过查看报文号确定转发路由,节点只对报文分组进行差错检验;由于各个分组有同一条通道传输,所以不会出现分组丢失、乱序和重复的现象;由于一个节点建立了一张路由表,表中注明了通过这个节点的不同报文的下一个节点的路由,所以在
44、每一个节点上可以与其它节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180。 数据通信的同步:通信双方的计算机要正确地传递数据就必须把由于时钟期不同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不影响正确性的范围之内,我们称这种技术为同步技术。181。 位同步和字符同步:接收方计算机能够取得发送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并依据接收到的时钟周期来判读接收到的数据,我们称取得发送方时钟信号来调整接收方计算机的时钟信号的技术叫位同步技术。182。 字符同步就是每次传送一组字符,在同时开始发送接收时,双方时钟是不存在误差的,在发送字符的这段时间内,误差的积累值不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这种同步技术就叫做字符同步.同符同步技术可以分为同步式字符同步和异步式字符
45、同步。183。 同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计算机在每组字符之前发送一串特定格式的字符,接收方计算机利用这些信号来调整自己的时钟尽可能地接近发送时钟.这组信号叫做同步控制符SYN。这保证字符组的正确性,这组字符有特定的结构。184. 异步式字符同步: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字符,字符之间的间隔不确定,为了正确判别每个字符的到来,线路不时保持高电来,一旦出现了一位低电平,就表示要开始数据传输了,因此这一位称为起始位,一个字符传输完毕后,再加上1、1。5或2位高电平,称为终止位。185. 内同步:时钟信号是从接收的数据中提取的,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186。 外同步:时钟信号是从另一条线路中传送过来
46、的,称为外同步.187。 传输差错:信号通过信道后受噪声影响而使得接收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不相同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188. 差错控制:有效在检测出存在于数据中的差错并进行纠正的过程。189。 纠错码和检错码:纠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校正所有的差错,如海明码;检错码:检错码利用附加的信息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出所有的或者是绝大部分的差错。190. 重传机制:一旦检测出接收到的数据有错误,就要求发送方重新发送相关的数据。191. 检错码的两大类别:奇偶校验编码和循环冗余编码.192. 奇偶校验码的基本思路是: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数据中1的个数进行统计,确定是单数还是双数,(对于奇校验
47、,当1的个数为偶数时,校验位为1,当1的个数为奇数时,校验为为0。)并将统计结果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校验位的值和所接收到的数据中1的个数判断接收数据是否正确。193. 奇偶校验可以分为水平校验、垂直奇偶校验和混合奇偶校验三种。194。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如下:收发双方依所协议的规定使用一个CRC生成多项式G(x)。常用的多项式有:CRC12:G(x)=x12+x11+x3+x2+x+1CRC16:G(x)=x16+x15+x2+1CRC-CCITT:G(x)=x16+x12+x5+1CRC-32:G(x)=x32+x26+x22+x16+x12+x11+x10+x8+x7+x5+x4+
48、x2+x+1计算方法为:最高次方决定二进制数字序列,凡有x的位置为1,其它位置为0。根据二进行制数字序列的位数n,在要发送的数据后面补n1个0;将得到的新的数据除以二进制数字序列(使用异或算法,不借位),得到一个n1位数的余数m将原来要发送的数据序列与余数m构成一个新的数字序列进行发送。接收方接到发送方发来的数据后,将收到的数据依然用规定的二进制序列来除,如果得到的余数为0,则数据正确,否则重发。195. 差错控制的机制:自动请求重发(ARQ)、向前纠错(FEC)、反馈检验.196。 自动请求重发:发现错误后,要求对方重发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197。 向前纠错:发送端使用纠错码,接收端可以自动纠错。198。 反馈检验:接收端在接收的同时,不断把接收到的数据发回数据发送端,发送端检验收到的回馈数据,有错即重发.199。 计算机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从计算机网络通信所需的功能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200.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