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推动“...才培养的思考及实现路径探索_江正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70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推动“...才培养的思考及实现路径探索_江正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推动“...才培养的思考及实现路径探索_江正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推动“...才培养的思考及实现路径探索_江正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及其钠盐是一种防腐剂,于 GB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列入,但在 2020 年 5 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脱氢乙酸安全研究结果,拟定将大幅度减少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食品中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4。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重新评估苯甲醇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为 4 mgkg1体重5。3.3综合评价综合上述可知,目前我国大多数口服液体制剂生产企业使用的防腐剂仍然以苯甲酸及其盐为主,且使用量多数达到上限值(0.3%);存在多种防腐剂混合使用的情况,而现行缺乏可控标准和检测方法。本方法简单高效,能同时满足口服溶液中 8 种防腐剂使用量分析,给生产企业对口服液体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

2、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公众安全用药提供技术支撑。参考文献1 孔静.防腐剂对人体是否有害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92-92.2 孙蒙,闫小玉,毕开顺,等.HPLC 测定 11 种中药口服液中 6 种防腐剂的含量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3):76-79.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官网.国家拟定将大幅度减少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食品中的使用 EB/OL.(2020-05-28).http:/ 食品伙伴.网欧盟重新评估苯甲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EB/OL.(2019-11

3、-1).http:/ 510632;2.佛山科技学院医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目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双一流”学科的热点尝试,不仅是高校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更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教育应答。方法本文以暨南大学药学学科为例,分析了“本硕博”贯通式格局在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关键举措,实现对国际化拔尖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实现路径探索。结果与结论本文为药学学科和其他优势学科“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突破“平而不尖”及跨越式“冲一流”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实践经验。关键词:“本硕博”贯通式;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

4、双一流”药学学科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765(2023)-04-0034-04作者简介:江正瑾,男(1973 )。学历:博士。职称: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教学。通讯作者:张冬梅,女(1978 )。学历:博士。职称: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学科建设发展工作。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留金美 2021 77 号);暨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培育项目(2020YPY018);2022 年度暨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22123);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项目(2020CYXY-14);国家级外专项目(G2021

5、199005L);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A0505020014);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 2023 4 号)eflections on the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Double First-Class”Pharmacy Disciplines through Bachelor-Master-Doctor IntegratedTraining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ts ealization PathJIANG Zheng-jin1,ZHAI Man-hua-yun1,G

6、UO Jia-liang1,2,ZHANG Dong-mei1*(1.College of Pharmac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2.School of Medicin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ABSTACT:OBJECTIVEAs a hot experiment of“Double First-Class”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the bachelor-master-doctor integrated talent cultivation m

7、ode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o reform the talentcultivation mode of universities,but also an educational response to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43海峡药学2023 年第 35 卷 第 4 期dustrial change.METHODSTaking the pharmacy discipline of Ji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

8、le,this paper analyzesthe significance and key measures of the bachelor-master-doctor integration pattern in promoting the new 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and explores the thinking and realization paths of the internationalized cultivationmode of top-notch pharmacy talents.ESULTS and CO

9、NCLUSION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tial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e“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disci-plines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excellence in the process of breaking through the“ordinary but not outstanding“andleapfrogging to t

10、he“first-class”.KEY WODS:Bachelor-master-doctor integrated;Internationalization;Cultivation of top talents;“Double First-Class”pharmacy dis-cipline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2 年工作要点提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交叉融合,持续推动学科专业适应性调整、前瞻性布局和结构性变革”等构

11、建新格局的学科专业体系理念。然而,当今高校普遍实行的传统分段式教育体系所凸显“唯论文、唯毕业”,“短平快”等教育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拔尖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具有教育跨时代意义,且已得到了人才培养领域的认可。因此,推动“双一流”药学学科发展新格局是亟需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本文将以暨南大学药学学科为例,对“本硕博”一体化贯通模式在“双一流”背景下推动药学学科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构建药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行探索和展望。1“本硕博”贯通式格局在推动新一轮药学“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1“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要

12、求与重要途径在国家重视前沿创新战略支持下,首期“双一流”建设成功使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1。“本硕博”贯通式格局可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手打破阶段性教育壁垒,在人才定位、培养内容以及培养环境等方面制定课业与专业融会贯通的长效机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推进人才培养范式与机制全方位改革和贯通的必然要求与重要途径。1.2“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是“强基+卓博”计划实现 1+1 2 的有效前提教育部于 2020 年 1 月发布了 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

13、随之应运而生的“卓博”计划则是近年来部分高校为吸收本校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本科生而开展的一项精尖培养方案。但现实招录过程中考生的“高分占位”选择与高校的“先发制人”策略使其遭逢“遇冷”局面,严重阻碍了拔尖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格局能将“强基”与“卓博”有机衔接,不仅可以简化教学重叠环节,有利于科研与实际生产反哺教学研究,还能增加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时间,有效促进“强基+卓博”1+1 2 的人才培养效果。1.3“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是解决“卡脖子”技术与攻坚项目的关键突破口药学学科基础研究价值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应用与扩展基础之上,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容易忽视协同教育体系的设置,致使药学

14、创新型人才在社会实践及企业具体需求方面脱节。产学研合作可按照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的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技术创新的同时有利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整合与利用,保证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运行质量2。“本硕博”贯通式格局将解决药学学科中“产学研”未能贯通的断层壁垒,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卡脖子”技术瓶颈和攻坚项目的解决与突破。2“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在新一轮药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实践举措目前我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按结构模式主要有“3+5”、“3+2+3”、“3+1+X”和“2+1+X”等3-5。然而现阶段多数高校药学“双一流”建设仍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等亟待优化的问题。因此,药学学科拔尖人才

15、培养机制改革举措也应坚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守正创新、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2.1贯通的培养机制与课程体系“本硕博”一体化的纵向贯通培养机制本质上是将传统分段培养模式中本科阶段的通识基础、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硕士阶段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博士阶段的前沿创新、国际化交流等培养根据学科发展及交叉融合等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本硕博课程体系的贯通则通过“横向交叉、前沿融通”体现学科的深入性与交叉性。此外,“个性化、国际化”的全程导师制与双联双授制更为学科国际化拔尖人才的贯通培养机制提供了保障。随着 2020年“卓博”计划的开展,复旦大学实行“本博贯通”培养,与“强基”和“卓博”计划共施,并基于此其药学学科

16、成功入选 2021年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名单。因此,本硕博贯通机制与课程体系对进一步推动药学“双一流”学科发展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2国际化视野下的“多平台,多课堂”贯通式格局下药学人才培养可通过“双一流”等优势平台,进一步实现贯通式“多课堂”,如将理论基础与探究实践有机贯通的第一课堂(基础)包含特色课程及一流金课等的理论课堂教学系统、第二课堂(拓展)包含国内外一流平台资源的研究型学习53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35 No.4 2023系统、第三课堂(应用)包含与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用实践系统;此外,借助与国外一流高

17、校建立合作平台,为双语/全英课堂、慕课课堂等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运用“多平台多课堂”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机制结合,在避免学科近亲封闭基础上,有利于解决学科交叉知识育人机制不畅、复合创新育人方法欠缺的问题。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高层次中药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屠呦呦班)2020 年起开始招生,其充分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知名专家团队、国家重大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国际化药学领军人才。2.3全局性导向下的多元考核机制综合药学学科属性与新一轮“双一流”拔尖人才贯通培养要求,兼具挖掘性、形成性、阶段性和全局性的多元考核更能为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保证6。首先,在选拔考核方面可适当放宽

18、决策时间节点并增强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自主权比重,从而降低纠偏成本的同时,促进人才与教育资源的合理匹配;在阶段考核方面,配置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考核团队,根据不同科研方向和全局设计视角对所涵盖的“大问题,大瓶颈”进行有效的推动,避免唯成绩唯论文考核模式下的盲目性;在学位考核方面,可根据课题与科研方向对理论/应用价值进行更具侧重的评估,发挥更丰富和深远的意义与价值。3“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推动暨南大学新一轮药学“双一流”学科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暨南大学药学学科以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围绕解决创新药物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和人才需求,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独具侨校特色的国际一流

19、药学学科。自 2017 年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来,我校药学学科发挥在“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中的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奋进”之路;2022 年,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再一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预示其已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期。构建本硕博贯通式新格局为暨大药学“双一流”学科高质量、高内涵式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科储备研究型国际化拔尖人才。图 1“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推动暨南大学药学学科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3.1“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推动平台跃升“冲一流”“搭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

20、大成果”是暨南大学药学院开展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上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暨南大学药学学科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标志性成果为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构建“大医学+大药学”格局,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部和广东省创新团队 4 个。大药学学科整合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资源,建立了以药学学科为核心、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新格局。“创新药能力不足,仿制药大而不强”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药学人的问题,解决创新药物问题是药学学科重中之重7;同时,药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本硕博”贯通式格局在横向、纵向、时间及空间等各方面有利于建立产学研教融

21、合基地,通过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带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已正启动“本硕博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双一流学科对拔尖药学人才的需求。以生物医药为核心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调整药学学科架构,特别是“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格局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围绕药学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以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化链接等方式辐射带动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食品科学以及产业经济、大数据研究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协同发展,在新一轮“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中实现平台跃升“冲一流”。3.2“本硕博”贯通式格局

22、推动国际合作“开新局”暨南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国际化”是暨南人与生俱来的基因。过去几年,药学学科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境内外合作项目 20 余项;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3 项,并获滚动支持,新增“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海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达 190 多人次;引进全职在岗的外籍教授 9 人;本学科师生赴境外攻读学位、短期合作、研修、学术会议、访问等达到 170 余人次,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药学“桥

23、头堡”,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人华侨社会培养和输送国际化药学创新型复合人才。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我校药学学科将持续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和平台,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维持好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签署的合作办学和科研相关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教育交流机制;同时,加强“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为提升药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强力支撑。“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更有利于根据培养特点与规律在国际化拔尖创新人

24、才培养的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从而实现推动国际合作“开新局”。63海峡药学2023 年第 35 卷 第 4 期3.3“本硕博”贯通式格局推动引培并举“聚人才”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期内,我校药学学科把引进和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突破口,已建成了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千人计划”等为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师资队伍。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院先后通过“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一方面,引进产学研转化成果突出的“外来者”,确保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另一方面,优质人才的多番“出入”形成学科发展的良好闭环。同时,国际化的双联双授基础更有利于

25、“本硕博”贯通式新格局消化和避免其易造成的学科封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促进科研思维与国际化接轨8。今后,药学学科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将继续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特别资助计划、青年双百英才计划、基金申报帮扶计划、人才一站式服务计划等措施,分层次、多渠道、全覆盖地培养和服务各类人才,着力建设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也将在“本硕博”贯通式格局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互补、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同时进军行业内公认的标志性学术期刊,从而占有行业顶端话语权。建设高端产业学院十分有利于师资团队成长9,优质人才的多番“出入”,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低年级学生在

26、入学之初就接触和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开放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给本科生等举措,确保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一贯性,形成学科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本硕博-产学研-高精尖”良好闭环,为对接市场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搭建起坚实桥梁,进一步实现引培并举“聚人才”。4结语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中,暨南大学药学学科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学校医药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和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学科水平。新的建设周期内,将在“双一流”建设的引擎推动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尤其是“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新格局,以其全局性和连贯性,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有效克服本科阶段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与博士生阶段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之间的阶跃

27、脱节、学术研究引导不足、潜力学术人才遴选针对性缺乏等问题,进一步为学科交叉融合建立有效架构,最大程度实现“卡脖子”技术和攻坚项目的解决与突破,继而反馈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9。通过建设医药学科群引领相关优势学科持续争创一流,发挥一流医药学科群在学科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的先行先试经验,同时引领示范文学新闻、经济管理、光电信息、生态环境、华侨华人等我校其他主干学科群以及若干优势特色学科持续争创一流,共同推动暨南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同志 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要篇目介绍 EB/OL.(2021 08 16).http:

28、/ 山鸣峰,马君.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和驱动力研究 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4):64-68.3 王大亮,吴宁,谢兰,等.清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3”培养模式的探索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12):1072-1076.4 王新羿,林芳,冯杰.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1,(Z1):83-86.5 章英,汪毅,吴鹏飞,等.基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2+1+X”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2019,6(42):1-3.6 黄生俊,宋国鹏,王锐,等.本硕博贯通

29、式人才培养多元考核机制研究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44(4):5-12.7 郭嘉亮,曾煦欣,林静,等.基于新药研发创新的“研究生中心化”培养模式的改革 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8):711-714.8 陈绮昕.基于中医药文化国际化视野的中医翻译研究 J.海峡药学,2017,29(4):263-265.9 曾煦欣,郭嘉亮,魏梅,等.基于产教、科教、科创三融合的中国中药产业学院建设探索 J.海峡药学,2022,34(8):94-97.健康中国视阈下药学服务技术 课程改革与实践魏来,王玉霞,黄珊,胡礼军,钟华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目的构建“健康

30、中国”背景下的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体系,提高高职药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信息化课堂,对接职业活动,将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对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各项成绩有所提高,药学服务实践技能显著增强,思想觉悟有所提升。结论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可大大提高高职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关键词:健康中国;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23)-04-0037-04作者简介:魏来,男(1982 )。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服务与药学职业教育。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19225;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XJKX19B161)73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35 No.4 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