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我国也不例外,而且这种需求量还将持续下去。如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的移动网络已经很难满足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发展,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就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要求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系统的容量,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数量,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两种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1 移动通信技术的
2、发展历程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传输,成为了移动通信的开端。至今,移动通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1978年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电网系统的诞生到第二代全数字蜂窝网电话系统的问世,现如今第三代个人通信系统的方案和实验均已开始逐步完善。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通过使用电话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取名为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即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在于它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
3、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这一代主要有3种窄带模拟系统标准,即北美蜂窝系统AMPS,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和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我国采用的主要是TACS制式,即频段为890915MHz与935960MHz。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各种蜂窝网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差异,它们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会话业务,不能提供非语音业务,并且保密性差,容易并机盗打,它们之间还互不兼容,显然移动用户无法在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漫游。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漫游服务的问题,1982年北欧四国向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Conference Europe of Pos
4、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欧洲公共电信业务规范,建立全欧统一的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同年成立了欧洲移动通信特别小组,简称GSM(Group Special Mobile).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无线标准主要有: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在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GSM和CDMA为主,网络运营商运用的主要是GSM系统,现在中国联通的CDMA系统经过两年的发展也初具规模。为了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在第二代技术中还诞生了2.5G,也就是GSM系统的GPRS和CDMA系统的IS95B技术,
5、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能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引入数字无线电技术以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更更好的网络,不仅改善了语音通话质量,提高了保密性,防止了并机盗打,而且也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无缝的国际漫游.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这种系统早在1991年就进入了实验阶段,1993年Interdigital公司向JTC提交了BCDMA的技术方案。1995年9月该方案通过审议,被采纳为北美蜂窝移动通信的公用空中借口,编号为IS665。并把名称BCDMA(Broadband CDMA)改为 W-CDMA(Wideband 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IMT2000,简称3G,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宽
6、带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它能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且实现 了全球无缝覆盖全球漫游它的 数据传输速率高达2Mbit/s,其容量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2-5倍,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提出的MC-CDMA(cdma2000),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CDMA。 1。3。1 MCCDMA(cdma2000)MCCDMA(cdma2000)由美国提出,是由IS-95系统演进而来的,并向下兼容IS-95系统。IS-95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CDMA移动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10多年的实验和运营,现已被证明是十分稳定。MC-CDMA(cdma2000)系统继承了IS-95系统
7、在组网、系统优化方面的经验,并进一步对业务速率进行了扩展,同时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无线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在核心网络方面,它继续使用IS95系统的核心网作为其电路域来处理电路型业务,如语音业务和电路型数据业务,同时在系统中增加分组设备(PDSN和PCF)来处理分组数据业务。因此在建设MCCDMA(cdma2000)系统时,原有的IS95的网络设备可以继续使用,只要新增加分组设备即可。在基站方面,由于IS-95与1X的兼容性,可以作到仅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升级为cdma2000-1X基站。在我国,联通公司在其CDMA网络建设中就采用了这种升级方案。 1.3。2 DS-CDMA(WCDMA)DS
8、CDMA(WCDMA)由日本和欧洲提出,随着标准化工作的展开,在此系统中逐渐引入了连续导引信号,使得终端系统得到简化。现在DS-CDMA(WCDMA)将连续导引信道和不连续导引信号的方式都保留在标准中,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可以由厂家自行决定。从事DS-CDMA(WCDMA)标准研究和设备开发的厂商很多,其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NEC、阿尔卡特等等,因此造成的投资比较分散,技术问题没有得到集中解决,这又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互联互通造成较多问题。DS-CDMA(WCDMA)系统每个载波占用5MHz带宽,每个运营商在布置系统时仅能使用2-3个载波,因此CDMA在初始设计时,即考虑在同一个载波内支
9、持其中的一个子集,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互联互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还有就是DSCDMA(WCDMA)的主要运营商将会出自现在的GSM运营商,对于GSM运营商来说,理想的演进方式是GSMGPRSWCDMA,即首先通过GPRS建立全新的分组域核心网络,再引入WCDMA提高速率,但是由于GPRS在近期的实验结果不很好,因此对WCDMA的推广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由于WCDMA在开发中问题较多,使得WCDMA的商用计划一再推迟,所有这些问题使WCDMA已不像前两年那样被广泛看好。如果WCDMA不能尽快进入运营阶段,也不能排除GSM运营商直接采用HDR无线技术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并过渡到全面使用cdma2000技
10、术的可能。1。3。3 TDSCDMA TD-SCDMA是由我国在SCDMA技术上提出的一种TDD技术方案,并希望能够用于支持从微微蜂窝到宏蜂窝的各种应用环境。在TD-SCDMA中,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如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等.同其它技术相比,TDSCDMA技术有两大优势,其一,它采用智能天线和低码速率,频谱利用率高,能够解决高人口密度地区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并在互联网浏览等非对成移动数据和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方面优势突出.TDSCDMA的基站天线是一个智能化的天线阵,能够自动确定并跟踪手机的方位,发射波束始终对准手机方向,这样可以降低基站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其二,TD-SCD
11、MA技术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使运营商在增加业务时,能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处理基站信号,也就是只要加载不同的软件就可以实现不同的业务。在标准中,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均为可选择使用的技术 但是如果不使用这两项技术,TD-SCDMA系统容量将远远低于cdma2000系统。除了这两项系统本身需要验证外,使用它们还使得基站间的同频覆盖变得较难解决,如不解决此问题,则TD-SCDMA系统的容量也将远远低于cdma2000系统。另外,在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后在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方面也与其它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也给TDSCDMA大规模的商用设置了不小的障碍.不难看
12、出,目前所有的3G技术方案,cdma2000技术较为成熟,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较强的适用性,而且过渡也比较平滑,但标准的规范化和完整性比WCDMA稍差,预计cdma2000系统要比WCDMA和TDSCDMA会最早在我国投入商业运行,但是也不排斥我国鼓励民族工业而采用TDSCDMA,它毕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项技术。综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当代移动通信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以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为主体技术,包括以蜂窝网系统为代表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以集群系统为代表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绳电话.(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简称数字移动通信。包
13、括数字蜂窝系统、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等。(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世界范围内的个人通信为目标,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任何类型信息的交换。移动通信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并不长,然而它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各种通信技术形形色色,为了把各种通信系统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改造提高,最后达到全球通信网的要求其中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即将到来,国际电信联盟(ITU)和欧、美、日以及其他国家都增强了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力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组织都在制定各自的发展米表和发展策略,都想把自己基于本国现有通信设施而提出的建议纳入国际
14、标准以期他们现有的通信设施能够平滑地过度到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反向兼容。由此可见,21世纪的移动通信市场非常巨大,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各国的制造商和运营商对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说,国际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较量,也体现对未来通信市场的竞争。2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新技术 近年来各种通信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过程虽然受到各国投资商和经营者的左右,但是最终结果还将取决于先进通信技术的较量和优选.这些技术概括起来可分为:新型调制技术、智能天线、多用户信号检测、无线ATM、多层网络结构和软件无线电等
15、,特别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通信领域的新技术革命,并广泛地应用于陆地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与全球定位等系统,在商用移动通信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是多标准统一的最佳方案。 2。1 新型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决定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更能适应复杂通信环境和多变业务需求的调制方式,多载波调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多载波调制的原理是把传输的数据流分解成若干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具有底、低得多的码元速率,然后用这些子数据流去并行调制若干个载波。由于在多载波调制的子信道中,码元速率低,码元周期长,因而对传输信道中的时延扩展和选择性衰落不敏感,或者在满足
16、一定条件下,多载波调制具有抗多径扩展和选择性衰落的能力。当然,多载波调制手忙脚乱的各个子载波必须满足一定精度和稳定度的要求。多载波调制可用以下的不同方法实现:(1) 多载波正交振幅调制(MC-QAM)。把待传输的数据流分解成多路低速率的子数据流,每一路数据流被编码成多进制QAM码元,再插入同步/引导码元,分别去调制各个子信道的载波,这些子载波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MCQAM信号,MC16QAM曾经用于Motorola公司开发的数字集成群系统MIRS.(2) 正交频分利用和码分多址结合(OFDM-C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比较成熟并获得成功应用的调制技术。它和传统频分复用(FDM)不
17、同的地方,是利用频率正交来区分不同子信道的载波,因而相信子信道貌岸然所占用的频段可以相互交叠(见图1)而不会相互干扰,因而可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1 2 3 4 N-1 图1 OFDM的正交载波频率2.2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是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实现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方法是通过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加权因子(统称复加权因子),使天线的方向图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具有尖峰(波束)或者凹陷。发射机把高增益天线波束对准通信中的接收机,这样既可以增大通信距离(距离不变可节约发射功率),又可以减少对其它方向上接收机的干扰。接收机把高增益天线波束对准通信中的发射机,可增大接收信号的强度,同时把零点对准其它
18、干扰信号的入射方向上,还可滤出同道干扰和多址干扰,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干比.智能天线的理想目标是能在发射机或接收机快速移动时,以一个或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分别对准并跟踪干扰信号的方向,此时通信系统中的许多用户可以占用同一个信道工作而互不干扰,这就实现了所谓的“空分多址”.智能天线类似于一个空间滤波器,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减少或者滤除同道干扰和多址干扰,因而能显著提高通信 系统的通信容量.目前,移动台要使用自适应天线,因受体积、重量和造型等方面的限制,尚有一定的困难,但基站使用自适应天线已证明是非常有效的。2.3 多用户信号检测在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MAI)是限制通信容量的关键因素。
19、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增加,多址干扰增大,通信质量也下降。为了使通信质量不低于预定的最低要求,必须限制用户的最大数目。即使用户的数目不是太多如果个别信号的发射功率远远超过有用信号,有用信号也会受到它的压制.为此DSCDMA通信系统一般要采用精确的功率控制,把通信双方的发射功率限制在允许的电平上。此外,增大扩频增益、设置自适应天线阵列和进行有效的信道编码等都有利于减少多址干扰的影响,但是,多址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在信号检测的过程中,进一步设法减少或消除多址干扰,我们采用多用户信号检测器。多用户检测器的最佳检测方式是最大似然序列(MLS)检测,其性能虽然很好,但算法过于复杂,所以目前此技术多用于基站
20、。近年来,为了探讨准最佳的检测方式,于是,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设想和方案。这里仅就两种基本的方法简要说明这种技术原理。(1)去相关多用户信号检测器这种检测器在DSCDMA系统中,用一种匹配滤波器分别对多个用户的输入信号进行检测.由于各个扩频序列之间存在相关性,各匹配滤波器的输出除所需信号和信道噪声外,还包括由互相关性引起的其它用户信号的干扰,即多址干扰。以X=( )表示输入信号矢量,以Y=( )表示匹配滤波器的输出矢量(k为用户数),可得Y=RAB+N (21)B=( ) (2-2)式中,是第k个用户的信息数据,N为噪声,R是表征扩频序列之间相关性的kk阶相关矩阵,A是表示信号强度(幅度与相位
21、系数)的对角线矩阵。可以看出,如果在止式进行去相关线性变换,即对相关矩阵R求逆,可得 =Y=AB+ (2-3)=N为变换后的噪声分量.显然,去相关检测器能够把多址干扰完全消除,但变换后的噪声要增大。去相关多用户信号检测器属于线性检测器,线性检测器还有其它类型,如最小均方差检测器等。(2)干扰抵消式多用户检测器这种检测器的基本思路是把输入信号按功率的强弱进行排序,强者在前,弱者在后。首先,最最强的信号进行解调,接着利用其判决结果产生此最强信号的估计值,并从总信号中减去此估计值(对其余信号而言,相当于消除了最强的多址干扰);其次,在对次强的信号进行解调,并按同样方法处理;依次类推,直至把最强的信号
22、解调出来。因为相对而言,最强的信号对其它用户造成的多址干扰最强,所以从接收信号中首先把最强的多址干扰消除,最后续其它信号的解调最有利.同样的道理,先对最强的信号判决和估计也最可靠。这种按顺序消除多址干扰的方法称为连续干扰对消法,其缺点是每增加一级都要增加一比特时延,而且当每个用户的信号强度差不多时,初始判决和估计的正确性,往往对检测器的性能有较大影响。目前,许多人在研究并行干扰对消法。2.4 无线ATM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是语音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众所周知,异步传输模式(ATM)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目标模式,它把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
23、组成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使同一通信网络可以极为灵活地处理多种业务,不论其速率高低、实时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如何,都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并能按需分配信道资源,有效地得用网络资源.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这种灵活处理多种业务的技术同样会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获得应用和发展,因而出现无线ATM网络。此外,当前多媒体性能日益在便携式终端(如膝上PC机、个人数字助理机(PDA)和个人信息助理机(PIA)等)上行到扩展,要使这些多功能终端能在各种环境(如室内/室外、移动/静止、城市/郊区等)下高效地接入BISDN,同时又能满足便携性和移动性的要求,也必须发展无线异步传输模式,最终把有线和无线多媒体融合为一体.
24、一般ATM用于BISDN的传输媒质是高速率、低误码率和传播性能稳定的光纤信道,而无线信道却大不相同,它通常具有频谱受限(传输速率低)、传播特性时变、传输路由多变、以及传输时延大和误码率高等特点,因而要实现无线ATM就必有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适应无线信道的特征。 首先,现有的ATM协议并不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但用户的位置可能快速移动,而且在以小区为基础的蜂窝系统中,通信中的用户还会不断发生越区切换,这就要求无线ATM必须具有移动性管理功能,能实时选择和高速通信路由,保证用户在快速移动和越区切换时,传输不中断,而且误码率和呼损率不超过预定的要求. 其次,在常规的ATM网络中,从用户
25、发起呼叫到双方通信结束,所有的ATM信元都是按顺序沿同一路径被传送到被呼用户。但在无线ATM网络中,由于用户移动,通信路由发生变化,被呼用户收到的偏远顺序可能不是主呼用户发出的信元顺序,这种现象称为乱序,为了接收用户能对ATM信元重新排序,可以在ATM信元地打上时间标记,或者加上顺序编号。当然,这种增加标志信息的办法,会增大信元长度,而且在接收端对信元重新排序,还会增大信息传输时延。 此外,在现有的ATM系统中,信元是沿着误码率很低的信道传输的,因而不需要逐段链路进行差错控制,只对信元头部信息采取差错校验即可。然而,无线信道的误码率却非常高,为了降低信元的丢失率,有必要对整个信元信息采用强有力
26、的前向纠错编码,并在信元尾部附加CRC校验,显然,加强纠错措施也会增大信元长度.2.5 多层网络结构 在移动通信的发展初期,网络结构的设计和规划主要由“区域覆盖”驱动,其基本出发点是保证在所需的地区内不出现通信死角。这时候,人们虽然也注意到根据用户密度(业务密度)的不同,来确定小区覆盖面积,比如,在市区采用小型小区,在郊区采用大型小区;也预计到随着网络的成功运营,某些地区的业务需求会急剧增长,因而提出采用小区分裂“的对策。然而,这种大型小区和小型小区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仍然是单层的、互不交叠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在各种各样的通信环境中,满足形形色色的业务需求,它的发展是以提高容量需求和频谱利用率
27、为标志的,网络结构的规划不仅要受区域覆盖的引导,而且必须同时考虑网络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单层的网络结构不便于通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现在已很难满足移动用户对预定业务的需求.于是双层网络诞生了.图2是这种网络结构的例子。其中,(a)是重叠小区,由底层和顶层组成,底层指配业务信道和信令信道,顶层只指配业务信道;(b)是由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的,宏小区服务于高移动性用户,微小区服务于低移动性用户。(a) (b)图2 双层小区示意图 多层的网络结构允许网络中设置不同的停产资源层,并根据业务性质进行分类,把同类性质的业务纳入同一资源层之中,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资源分层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以双层
28、资源来说,可以按频段来分层,底层用一个频段,顶层用另一个频段;也可以按多址方法来分类,一层用时分多址,另一层用码分多址;另外,两层可以均采用时分多址,而两层使用不同的时隙;或者两层均采用码分多址,而两层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如顶层用短码,底层用长码等等.采用多层网络结构除合理分配区层之间的信道资源和业务容量外,还必须解决好区层之间的连接与切换,避免重叠层之间出现“乒乓效应”。2.6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信新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在通用硬件平台上,用软件方式实现各种通信功能.自从1992年Jeo Mitola提出
29、以来,它以其通用性广、可移植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军用电台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的发展,软件无线电在民用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脚。2.6.1 软件无线电的总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技术现状图3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软件无线电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多频段宽带天线、RF模块、高速A/D、D/A、高速信号处理单元等。多频段宽带天线是用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依次或同时接入多个通信频段,它要求宽带天线能覆盖几乎所有的频段(频率范围约在0.3MHz3GHz),天线增益、物理尺寸、隔离邻带干扰、插入损耗等方面满足技术指标;能根据电波传输条件,通过改变程序参数,
30、对天线功能进行设置,使之只能地改变工作频段和辐射特性.由于理想的宽带天线需要跨越一万倍的射程,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下无法实现。多频段组合式天线是用若干窄带天线覆盖不同的频带窗口,组成一副宽频带天线。美军“易话通”系统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将22000MHz的频带分为三段:230MHz,30500MHz,5002000MHz)。这种天线的缺点就是器件体积较大,只适合固定台,不适合移动台。智能天线技术是数字波束成形DBF(Digital Beam Forming)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结合,它基于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利用天线阵列的波束合成来测向定位,提高信号接受的载干比,从而提升系统性能。RF模
31、块能实现宽带低噪声的放大、滤波、混频、自动增益控制及输出功率放大等功能,它要求射频器件工作频率高、带宽宽,它应于A/D或D/A变换器匹配,在滤波器通带较宽的情况下,仍能提供线性功率放大。目前的RF器件还不能在如此高频率和宽频带下直接进行数字化处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是采用传统的高频器件的硬件设备实现射频段的主要功能;二是借鉴分段天线的思想来实现组合式宽带射频器件。A/D、D/A转换器使软件无线电台直接在射频上进行A/D、D/A变换,由于射频前端具有频率高、带宽宽的特点,这就要求A/D、D/A转换器有较高的采样速率、足够的带宽和较高的转换位数。A/D转换器还要有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量化信噪比(
32、SNR)、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对于理想的软件无线电而言,A/D转换器80dB的动态范围一般要求不少于12位,最大输入信号频率要在15GHz之间.由于转换位数大切速度快的转换器成本过高,且目前的DSP芯片处理速度有限,所以在RF端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很困难.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能完成数字上下变频、中频数字滤波;基带数字滤波、调制/解调、信道均衡、交织/去交织、定时、同步、信源编码/解码、数据加密/减密等;对于跳频和扩频系统,还包括解跳与解扩。另外,它还需具备协议控制、借令控制、网络管理和维护等功能。由于经过带宽A/D后的数据流速率数量为10Mb/s或100Mb/s,故信号处理模块运算速度数
33、量级应为100Mb/s或1Gb/s;I/O速度的数量级至少达到10Mb/s。目前可供选择的期间主要是DSP、FPGA及ASIC。由于DSP和ASIC均具备可编程能力,它们比较适合软件无线电的需要.目前,高速DSP芯片是软件无线电的核心部分。FPGA的现场编程能力较强,可以实时重构系统。从当前芯片的制造水平来看,单靠一块芯片难以达到高速信号处理的目标。总线的开放性是软件无线电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总线。只有采用先进的标准化总线,软件无线电才能发挥其兼容性强、升级换代方便等特点。它支持多处理器系统、宽带高速、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和电磁特性.目前有许多总线标准可供选择,如VME、PCI、M
34、ultibus和Futurebus。其中,VME总线技术最成熟、通用性最好,它可提供多CPU并行处理,支持独立的32位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总线速率达320Mb/s。美军的“易通话”软件无线电台采用的是双总线结构(VME总线和高速数据总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PC机的发展迅猛,功能强大,故目前软件无线电也开始逐渐倾向于采用PC机的PCI总线。软件是无线电的“灵魂”,通过编程或程序下载,可以方便地对软件无线电系统进行版本升级、扩展新业务、植入补丁程序以修正软件错误等.软件开发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优化设计,以便硬件模块的更换和软件升级。现阶段的软件主要包括3个部分:实时信道处理部分、准实时环境分析与控
35、制部分、用于新业务增强与软件升级的开发管理部分。软件无线电台是一种用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技术,因此必须使用适当的算法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及兼容不同的工作模式.算法要求准确、高效、可移植性好。一些必备的算法是:数字信号处理、基本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算法,载波恢复算法、位同步算法等.美军“易通话”计划的第一阶段已实现了在短波段兼容各种基本信号波形;第二阶段仿真出15种以上基本信号调制波形。2。6。2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灵活性:工作模式可由软件编程改变,包括可编程的射频频段宽带信号接入方式和可编程调制方式等。所以可任意更换信道接入方式,改变调制方式或接入不同系统的信号;可通过软件工具来扩展业务、分
36、析无线电通信环境、定义所需增强的业务和实时环境测试,升级便捷。 集中性:多个信道享有共同的射频前端与宽带A/D、D/A变换器以获取每一信道的相对廉价的信号处理性能。 模块化:模块的物理和电气接口技术指标符合开放标准,在硬件技术发展时,允许更换单个模块,从而使软件无线电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2.6.3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3G方面的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模操作,在处理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中存在着FDD和TDD两种模式,且其必须与GSM移动通信系统兼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以前完全用硬件来构造移动通信系统,就会给用户和运营商带来许多问题.一方面用户和运营商不能灵活地利用各具优点的多种通信标
37、准制式;而另一方面,通信技术迅速的升级换代也给运营商和用户的投资带来很大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中引入软件无线电,充分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带来的系统灵活性和通用性,实现第三代与GSM系统的兼容,并对将来新的通信标准的引入和升级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保护了运营商和用户的利益.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系统的特点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提供不同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及实现包含水、陆、空的全球覆盖.因而它要求实现多种网络的综合:无线网与有线网的综合。这样可以提供便于无缝覆盖,为用户提供在无线与有线环境下统一的业务使用方式,又适应多种业务环境且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兼容,便于平滑升级。
38、对于通信终端而言,它面对的是多种网络的综合系统,因而需要实现多频多模式终端(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支持的速率为室内静止2Mbit/s,步行移动384kbit/s,车速移动144kbit/s,卫星移动9.6kbit/s,所以手机要适应宽带的要求。软件无线电为通信系统提供一种新型号的结构,那就是利用统一的硬件平台,不同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只有软件无线电技术才能解决多频多模式多业务终端问题具体地讲,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第三代移移动通信手机与基站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2) 智能天线结构的实现,空间特征矢量包括DOA(来波方向
39、估计)的获得、每射频通道权重的计算和天线波束赋形;(3) 各种信号处理软件的实现,包括种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信源编码软件算法等。2。6.4 在移动终端方面的应用 利用不同的软件适应不同的标准、高速软件设置来改变信道拉入方式或调制方式。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设计出灵活的通信终端,使一部终端(手机)能用于不同制式的移动网络上,大大方便了用户,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由于2G,2。5G(第二代半),3G移动通信的不断演变,要求手机能是多频/多模(可兼容GSM,DCS1800,WCDMA以及现有大多数的模拟系统)的可编程手机,支
40、持GSM/GPRS,IS-95A/B,PDC,IS136,EDGE、ARIB WCDMA ETSI UMTS,以及cdma2000 1x等,未来几年还支持TDD接口,如UTRA TDD和 TDS-CDMA。显然,软件无线电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使手机可以自动检测接收信号,接入不同的网络,而且能满足不同接续时间的要求。软件无线电技术用于终端(手机)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2002年6月由韩日两国共同举行世界杯足球赛.韩国移动电话的制式是cdma One和cdm2000,日本移动电话的制式是PDC,cdma One和ARIB WCDMA。由于两国的制式不一样,将不能实现漫游
41、.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就可以使同样一部手机,只要自动改变软件,就可以从GSM网络上转移到CDMA One或cdma2000上工作,从而实现了同一部手机可在各种网络的环境下工作。它将为众多的观众和球迷带来方便,为厂家和运营商迎来更多的商机.软件无线电通过由软件编程实现通信功能的方式提高业务质量和信道接入灵活性。随着高性能DSP芯片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正在进入商用移动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是实现不同多址接入方式兼容的最佳方案。尽管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远达不到软件无线电的要求,但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解决。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新一代的多模移动通信手机,可以实
42、现一机在手,漫游天下的设想。随着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PCS业务的不断拓展,软件无线电必将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主流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中,软件无线电将改变传统的观念,给移动通信的软件化、智能化、通用化、个人化和兼容性带来深远的影响。3 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移动通信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未来的移动通信将是一个以个人通信为主的通信系统:无论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类型信息的交换。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将是主导,它将以各种新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通信网络,发挥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
43、,在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的条件下,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加强通信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功能,以实现全球性的个人通信网. 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移动通信系统将向下一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4G移动通信系统可将现有的无线技术(包括GSM无线局域网和蓝牙技术等)无缝地联系在一起,支持更加广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加稳定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4G系统是基于不同种类网络互联的全IP网,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系统,用户携带一个互联的移动终端就可以使用由多个无线网络提供的大范围服
44、务。那时,多媒体业务将会普及,移动系统将更加可靠更加稳定,用户只要支付较低的传输费用就可以享受VIP式的服务。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特别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表明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将向无缝化、个人化方向演进。本文分别从软件无线电的结构、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软件无线电的出现是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后,由硬件到软件的第三次变革,被称为是继模拟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以后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以其极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代表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但
45、是,这些新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决定了发展移动通信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移动通信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移动通信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新世纪已已经到来,我国也已加入WTO,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强有力的挑战。分析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把握方向,抓住机遇,早日建成满足未来业务需求的移动通信网.参考文献1蒋同泽著。现代移动通信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2王自清著.宽带CDMA移动通信原理M.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3王士林等编著。现在数字调制技术M。人民
46、邮电出版社,19874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著。移动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55Sami Tabbane著。李新付、楼才义、徐建良译。无线移动通信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26徐永胜著.国外军用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J。电讯技术,2001,(03)7曹达仲著.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8Lee W C Y著。贾玉涛编译。移动通信设计基础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9田翠云著。移动通信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10查光明、倪成凯、孙科维.软件无线电的兴起、特点及其关键技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3,(03)11吴启晖、
47、莫永成、王金龙、陈朝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移动通信,2000,(02)12Melby.J.JTRS and the evolution toward software-defined radio。MILCOM 2002。Proceedings,Volume:2,710 Oct.2002,Pages:1286129013樊昌信等编著。通信原理(第五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4E。Buracchini。 The Software Radio Concept。 IEEE Commun。Mag。,vol.38,no.9,2000,pp.4313815Bergstrom,C.;Chuprun,s.;Gifford,S.;Gifford,S。;Maalouli,G.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special military applications. MILCOM 2002.Proceedings,Volume 1,710 Oct.2002,Pges.383388谢 辞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导师在学业上悉心教导,鼓励我学习移动通信这一广阔领域;在生活上关心爱护,为我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正是由于他的悉心指导,我才能够顺利完成本论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