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_展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61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_展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_展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_展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展榕,赵永霞,刘玉灵,成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2)【摘要】目的:探讨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 年3 月1 日2022 年3 月1日就诊于心内科的 86 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身症状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实验组 SCL-90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

2、01),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内科重症患者症状感受,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关键词】Neuman 理论;心内科;重症;症状自评;自我护理中图分类号:473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301034文章编号:10067256(2023)01011003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据 2019 年数据统计,心血管病流行病学推算现患病人数 330 亿,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100万1。针对该类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缓解

3、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2。Neuman 理论将患者定义为多维、整体的开放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理与心理不断受到外界刺激源的作用,当患者自身心理素质较强、身体机能抗压能力较强时便可在此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自身防御体系,但当疾病有所进展或病情为危重状态时患者的防御体系往往难以维持自身系统平衡,则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反应35。因此,护理工作中应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辅助患者维持自身防御体系的稳定,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减轻其负性情绪。本研究主要探究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

4、21 年3 月1 日2022 年3 月1 日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 86 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4575 岁者;明确诊断为心脏病相关病重者;预计生存期1 年者;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者。排除标准:既往确诊为精神类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合并听力、视觉障碍者;住院时间14 d 者;合并脑梗死伴后遗症者;合并血液或结缔组织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实验组男 27 例(6279%)、女 16 例(3721%),年龄 4560 岁 19 例(4419%),6175 岁24 例(5581%);病程:5 年 21 例(4884%),5 10年 13 例(3023%),10 年 9

5、例(2093%);伴随疾病:高血压28 例(6512%),糖尿病16 例(37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3 例(3023%),其他 20 例(4651%);口服药种类数:3 种 25 例(5814%)3 种18 例(4186%);住院次数:3 次 25 例(5814%),3次 18 例(4186%)。对照组男 23 例(5349%)、女 20例(4651%),年龄 4560 岁 17 例(3953%),6175岁 26 例(6047%);病程5 年 24(5581%),510 年11 例(2558%),10 年 8 例(186%);伴随疾病:高血压32 例(7442%),糖尿病

6、20 例(4651%),COPD 11 例(2558%),其他 17 例(3953%);口服药种类数:3种 31 例(7209%)3 种 12 例(2791%);住院次数:3次28 例(6512%)3 次 15 例(348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相关伦理原则。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给予防跌倒、防压力性损伤、辅助科室位置等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正确佩戴腕带,并熟悉腕带内信息,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翻身护理:于常规巡视期间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检查患者皮肤状况,观察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破损等情况,并于患者易

7、受压处给予软垫防护。心电监护护理:检查心电监护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检查吸氧患者氧气湿化瓶中液体量,对液体较少的及时更换湿化瓶,并检查氧气管路是否通常,调节氧流量至合适流量。环境护理: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被单、病号服、床单、枕套等,保持病房环境整洁,检查卫生死角,并及时对病房进行消杀,防治院内感染的发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干预,具01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体措施如下。心理护理:入院时,指导患者填写症状自评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结果评估患者主要心理问题,对焦虑、抑郁状态较明显者给予细心安抚,并通过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目前最担忧或最恐惧的问

8、题,必要时请心理科医生会诊,以给予专业心理疏导。症状护理:通过日常查房与患者交流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病情的自主感觉变化,充分了解患者的不适,包括疾病并发症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不适感进行专业解说,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护理过程指导陪护人员给予患者适当按摩,对身体不适感较强患者进行定时的专业康复理疗。健康教育护理:为患者提供专业宣教手册或指导其关注健康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使其自主选择适合的科普文章进行阅读,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方案,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心理疏导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能够正确面对并简单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或意外情况,避免慌张而导致的额外伤害。支持护理:指导家

9、属或陪护人员正确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敏感词汇或话题,辅助患者保持心理状态处于良好状态。社交护理:为患者制订简单易行的轻体力活动方案,通过运动增强患者体质与心肺功能,并鼓励患者出院后进行户外活动,增加社交机会,避免长期居家而造成自我封闭状态。13观察指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自身症状,适用于 16 岁以上的评估对象,共 90 个自我评定项目,共 9 个因子。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 43 个条目、4 个维度,每个条目 4 个选项,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10、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护理前后 SCL-90 评分比较见表 1。22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见表 2。表 1两组护理前后 SCL-90 评分比较(分,xs)项目护理前实验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护理后实验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躯体化1840211860240411068216301917502127790007强迫症状2130342160330415067917903219403122080030人际关系敏感204032201037040206891740271880252

11、4950015抑郁1840251880290685049516701717601823840019焦虑1870271850270344073216102117202223720020敌对1820221780180923035915801916601820040048恐怖19103219403104420661590211770233790001偏执1830341790330554058115102216202322660026精神病性1770211750240411068214703116103419950049表 2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xs)项目护理前实验组(n=43)对照组(

12、n=43)t 值P 值护理后实验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自我概念851147846151015608771153125108213325510013自我护理责任感11271841089176097903311474138135212642810001健康知识水平26482932677252049206243127284295527128730005自我护理技能158816115641440729046818291731718168301800033讨论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主要由于状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引发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坏死,主要以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

13、表现为主,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病痛,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治疗配合度低,自我护理能力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67。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于护理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社交等方面,给予患者综合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支持护理等全面而细致的针对性护理措施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 SCL-90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

14、恐惧程度、预后诉求,给予语言上的支持、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对照组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相关研究相符9。该护理措施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应对疾病,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有效提升了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怖,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轻精神病性躯11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体化、强迫症状,可改善其心境状态10。基于 Neu-man 理论的护理措施通过支持护理增加患者与家属、亲友、医护人员等的生活交集,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11。参 考

15、文 献 1 于波从“心”出发,促进“健康中国 2030”基于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 浅谈如何规划“健康中国 2030”心血管领域改革与发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1):10531054 2 林书旭,李平,陈小紫,等社区老年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5152 3 谢金炫,郑淑香,贺乐基于 Neuman 理论的压力管理模式在围生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4648 4 赵睿,董晨,周为,等人体免疫衰老与肿瘤及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J 中华医学杂志,2019(16):

16、12781280 5 张璟,刘东玲,王坤甲状腺癌病人心理困扰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护理研究,2018,32(17):26842687 6Friedrich MGUnderstanding the Tid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9,12(4):704706 7 孙闽闽,吴娟,李文霞,等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体验质性研究的 Meta 整合 J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4):415423 8 Montano ANeuman Systems Model With Nurse-Led Inter-pr

17、ofessional Collaborative Practice J Nurs Sci Q,2021,34(1):4553 9 郑云,曹李芳,郑春燕Neuman 理论对住院 COPD 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141143 10 Kramer DEnergetic Modalities as a Self-Care Technique toeduce Stress in Nursing Students J J Holist Nurs,2018,36(4):366373 11 周雅璇,刘萍,辛妍基于 Neuman 的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期血液净化患者

18、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6163本文编辑:姜立会20220625 收稿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3080)。*通信作者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与内在能力的相关性分析游靓,徐雯*,齐佳,傅婷,陈祖香(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与内在能力(IC)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12 月 1 日收治的 100 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老年患者在过去 1 年住院时间内是否发生跌倒并对老年住院患者的 IC 进行评估,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与 IC 的

19、相关性。结果:100 例患者中,1 年内发生跌倒患者 27 例(2700%);93 例(9300%)患者出现 IC 下降;未发生跌倒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IC 下降与跌倒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 1 年内是否发生跌倒事件为因变量,将年龄、BMI、IC 是否下降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年龄、BMI 与 IC 下降均为医院住院老年患者 1 年内跌倒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C 下降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及时对老年患者的 IC 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关键词】老年患

20、者;跌倒;内在能力;住院中图分类号:47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301035文章编号:10067256(2023)0101120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显著,因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医疗伤害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加,跌倒是老年人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跌倒也是较常见的老年人危险因素,跌倒不仅会导致老年患者受伤、发病甚至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还导致老年患者死亡1。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 28%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超过 3 亿人因跌倒就医,甚至有 40 万以上的老年人因跌倒死亡,不仅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极大痛苦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对跌倒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尽早发现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发生率。与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躯体功能、行动能力等,WHO 于 2015 年提出内在能力(IC)的概念,IC 是指人在任何时间能动用全部脑力和体力,是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的反映3。而跌倒与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与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医院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与 IC 的关系进行探究,为尽早发现存在的风险、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21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