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442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第 2 期(下)中学数学研究3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25009)王 莹陈算荣摘要 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进行剖析,指出其四个常见问题:第一,问题情境脱离实际背景;第二,问题情境与新知学习关联牵强;第三,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表述过于抽象;第四,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案加以重建.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情境创设;中学数学1 引言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学生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环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探索真实问题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学科

2、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1.可见问题与情境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问题情境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后来也有许多教育家主张问题情境教学,如杜威提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2.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目前,许多中学数学教师致力于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尝试把学生感兴趣的和可以主动探究的学习内容融入到情境创设的相关环节中,为数学教学营造更加轻松愉悦、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情境创设存在不

3、少问题,下面将借助案例诊断分析的方式阐明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改进,以期给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2 问题情境创设个案问诊与重建2.1 问题情境脱离实际背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4.反之,无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则比较枯燥乏味,由于缺乏实际意义,学生无法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案例如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课堂上,某位教师创设如下情境:问题 1:你会求方程 lgx=3 x 的根吗?问题 2:请根据已学的零点定理求出上述方程根的大致范围;问题 3:通过阅读教材,你能否进一步缩

4、小零点所在的范围?分析“问题 1”学生能够发现无法利用已有的解方程知识求解,“问题 2”教师提出运用零点定理找到根的大致区间,在教师的明示下学生大多能达成要求,但是“问题 3”中二分法的引入方式过于直接,采用了强加的方式让学生采用书中介绍的“二分法”,这样的新知导入无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应设置具体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该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意义.重建 情境 1:某商场举办有奖竞猜活动:商家给出洗衣机的价格区间(200-1000 元),在三次内猜中价格的人可获得奖品.某获奖顾客首次猜测 600 元,商家回应“高了”,接着猜测 400 元,商家回应“低了”,最后猜测 500 元,答

5、对并获得了奖品.该顾客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实现目的的?情境 2:“观看实验(视频):60 枚金币中有一枚假币,质量较轻,只有一个无砝码的天平,如何用天平测量出假币?测量方法:1将金币平均分成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每份 30枚,假币会在天平较高的那一端;2再把这 30 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15 枚,放在天平两端,假币仍会在天平较高的那一端;3照此方法不断重复,假币就能找到,你能解释这个方法的原理吗?两个情境中的方法有何共同点?问题 3:用我们现在所学的解方程知识,无法求出lgx=3 x 的根,你能用已有知识获得其根所在的区间吗?当我们知道根所在区间,能否借鉴上面案例中的方法获得根的近似值呢?设计

6、意图通过这两个情境,让学生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获得二分法,并感受其应用价值.接着再给出“问题 3”,学生在已学零点定理的基础上能够求出方程 lgx=3 x 的根所在区间(1,3),借鉴前面两个情境中的解决方法,利用二分法去缩小根的区间就水到渠成.2.2 问题情境与新知学习关联牵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问题情境设计和选择的策略和目标5.而许多问题情境没有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望,学生学习的动机不强烈.案例如在“弧度制”的课堂上,某教师创设如下情境:中国上海到日本长崎大约 850 公里,两国之间隔着东海,也*基金项目:扬州大学 2021 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新情境下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7、研究(JGLX2021_008).4中学数学研究2024 年第 2 期(下)可以说中国到日本长崎大约 460 海里(1 海里=1.852 公里).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海里制.我们已经学习了角度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关于角的度量制度呢?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在教学与评价案例部分明确要求让学生体会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弧度制的本质是用线段长度度量角的大小,从函数定义的要求上,只有统一了三角函数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单位,之后才能进行基本初等函数的运算,从而使三角函数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用海里、公里这两种不同的距离度量制来类比到角的度量制度上,学生会纳闷:距离有多种度量

8、制,角度就必须得有不同的度量制吗?这样的情境引入实际上没有体现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重建观察下列算式,它们在计算上有何差别?(1)75.12+22.51=;(2)369.2326.45=;(3)7512+2251=;(4)35923 2645=;同桌一人计算(1)、(2)两小题,另一人计算(3)、(4)两小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快,准确率高?设计意图由于角度采用六十进制,与实数的和差运算相比学生体验到要麻烦些,且容易出错.在这样的体验下,教师顺势引导:刻画角度的大小能否采用十进制的实数呢?如果能,角度这个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不是更加方便?这样的设问会激发学生的极大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2.3

9、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表述过于抽象实际课堂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抽象,难度较大.案例如在“导数的概念”课堂上,设置如下问题情境:“某跳水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为:H(t)=4.9t2+6.5t+10,问:(1)求 t0时刻的瞬时速度;(2)求(t0,t0+t)的平均速度;(3)什么情况下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分析该情境中的几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对于难度较大且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应该考虑为之设置更具层次性的问题情境6.重建 情境 1:在一起汽车肇事案中,车辆经过事发路口时,警方测得该车车速达 195.2km/h.交警是怎么鉴定这个速度的?从一份鉴定报告书中,监控视频的

10、两次抓拍过程中,汽车移动的距离是 3.615m,时间间隔为115s.通过计算,发现交警鉴定的速度是用位移除以时间.问:交警的这种用平均速度来计算瞬时速度的方法合理吗?情境 2:跳水运动员从 10m 跳台腾空到入水的过程中,不同时刻的速度是不同的.假设 ts 后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为 H(t)=4.9t2+6.5t+10,试求:(1)t 在 2,2.1 内的平均速度;(2)t 在 2,2.01 内的平均速度;(3)t 在 2,2.001内的平均速度;(4)有何发现?设计意图通过“交警用平均速度来计算瞬时速度”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先思考其合理性,再利用“跳水运动员”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检验自己的想

11、法,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当 t 0 时,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4 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所形成的最小差异区域.从新旧知识联系的角度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与系统化,新旧知识过渡自然合理7.而实际教学中许多问题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基础.案例如在高中“函数的概念”课堂上,某教师创设如下情境:问题 1:下表是 1950-1959 年我国的人口(单位:万人)的数据资料,年份 y 与人数 x 之间的关系

12、.表 1 人口统计年份(y)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人数(x)55196563005748258796602666145662828645636599467207问题 2:如图是某市 2019 年某天自零点至 24 点气温变化情况,温度与时间点的关系图 1 气温变化问题 3:某趟高铁列车以 350km/h 的时速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 y(单位:千米)与其行驶时间 x(单位:小时)之间的关系.分析教师想通过列举几个例子来直接引入函数的概念,学生存在疑惑:这与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有何区别?如此设计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函数

13、知识.应基于学生的已有水平与能力,创设一系列问题或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已有认知,为新知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作铺垫.重建情境 1:某列车加速到 350km/h 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 S(单位:km)与运行时间 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350t;(1)请将自变量 t2024 年第 2 期(下)中学数学研究5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广东省英德市教师发展中心(513000)朱光睿摘要 通过“研训、促学、促用”的方式,包括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行政督促信息化教学应用、开展信息化教学评比等活动“促用”措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

14、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本文为山区初中数学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参考.关键词 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1 问题提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应用能力点标准共设计了“智慧教研”与“多技术融合”两种应用模式、5 个维度、28 个应用能力点.随着提升工程 2.0 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各级各部门都制定方案积极开展培训,有利于广东省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全省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解广东省粤北山区英德市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本人通过问卷星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了教师教龄等个人信息、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设计、

15、课堂教学、评价、参与信息化作品评选情况等方面的问题,本次调查共有 362 名初中数学教师提交了答卷.结合英德市教育设备配置情况和回收的问卷信息,总结得出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和因变量 S 的取值范围分别用集合 A 和 B 表示出来;(2)对于集合 A 中的每一个 t,在集合 B 中是否有唯一的 S 值与之对应?情境 2:某公司要求员工每周工作至少 1 天,至多 6 天.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 350 元,且每周付一次工资.(1)该怎样确定一个员工每周的工资?一个人的工资 w(单位:元)是他的工作天数 d 的函数吗?(2)请将自变量 d 和因变量 w 的取值范围分别用集合

16、A 和 B 表示出来.对于集合 A 中的每一个 d,在集合 B 中是否有唯一的 w 值与之对应?问题 3:情境 1 和情境 2 中的函数对应关系相同,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情境 1”与“情境 2”涉及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一次函数,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变量说”;再利用情境中的小问引导学生从已学的集合角度重新解读函数的概念,为之后讲解函数概念的“对应说”做准备;“问题3”引导学生意识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都是确定函数的要素.如此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函数知识.3 小结问题导致学生产生认知障碍,而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解决问

17、题的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问题解决活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所选的现实生活情境的素材必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密联系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该知识的必要性;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间的逻辑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要求教师立足实际学情,创设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最后,希望教师能够创设满足上述条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

18、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陆敏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 J.小学教学参考.2012(5):47-48.3 周斌.创生激活: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发生 J.数学通报.2023,(1):26-29.4 王海青,曹广福.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思想及其实施步骤 J.数学教育学报.2022,(1):24-27.5 夏雪梅,刘潇.素养视角下中美数学项目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比较研究 J.全球教育展望.2022,(7):45-61.6 田芸.问题情境创设应规避的几个问题 J.教学与管理.2016,(17):32-33.7 高书霞.创设问题情境 引领自主探究以“诱导公式(一)”的教学为例 J.数学之友.2022,(23):18-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