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5349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摘 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研究李新根摘 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科学资源,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的是基础性和支撑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类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主要服务于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较底的行业或事业。通过此类机构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这些设施和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这类科研机构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败和发展快慢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因此

2、,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目标,即建立非营利科研机构,并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针对目前国内尚没有对非营利科研机构进行明确的界定,也未出台一个对非营利科研机构加以认定的方法,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了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认定方法。最后,针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本文从整体上提出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新问题、新思路和新对策,对于指导和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关键词:社会公益;科研机构;非营利机构;认定方法

3、;改革目标Study on the Reform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ChinaAbstract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science resource in a country,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at develop is basal and the rol

4、e that supports to cannot replace. Through the work of these kind of organizations, form the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 system that whole society shares, these facility and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impor

5、tant guarantee that national realization can develop continuously. However, plan economic system for a long period tie, this kind of research organizations self of our country have many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that is hard to mee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needs. The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6、research organizations are the biggest difficulty,most pivotal composi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entire system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its reform spee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cause of public welfare, therefore,

7、the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re a research program that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realistic meaning.On the deeply analyz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s of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the transfo

8、rmation goal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establishing non-profit research organization, have been pointed out in this article, and designed mutuality system. Because there have not carried out clear limit for non-profit research organization, have not also enact one, for non-profit research organizatio

9、n accredited method, to reduce reform implement cost, author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further to non-profit research organization accredited method. Stud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has and have made a series of reform step and th

10、e countermeasure that should be adopted.For guiding and pushing the present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reform, the new questions, new thoughts, and new measures the paper advances for soci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reform have some theoretical an

11、d practical meanings.Keyword: The social kind of public welfare; Non-profit research organization; Accredited method; Reform goal; Countermeasures study 目 录目 录声 明I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V绪 论第一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相关理论分析41.1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含义及其改革进程41.1.1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含义41.1.2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回顾41.2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理论61.2.1改革成本理论61.2.2

12、改革过程理论71.2.3改革方式理论8第二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102.1 组织结构不合理102.2经费投入不足102.2.1我国科技投入绝对总量不足112.2.2我国科技投入相对比值偏低112.3运行机制僵化112.4基础设施陈旧落后122.5商业化对公益性目标的侵蚀12第三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153.1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位153.1.1扩大公共科研成果的外部性163.1.2打破公益性科研成果的机构垄断163.2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科研机构173.2.1健全的法人制度173.2.2多元化的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183.2.3科学民主的领导制度193.2

13、.4健全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203.2.5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213.2.6多元化的监督管理制度213.2.7严格的注册登记制度22第四章 非营利科研机构认定方法研究234.1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概念234.2认定方法研究所参照的依据244.3认定指标254.3.1机构的性质254.3.2在职编制人员状况254.3.3收入状况264.3.4选择上述三个指标的原因274.4认定的数学模型284.5认定结论2894.6举例分析289第五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对策研究345.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345.1.1建立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模式345.1.2全面推行聘任制355.2建立新型的科研管理制度355.2

14、.1实行课题全成本核算355.2.2加强项目管理365.2.3推行课题制365.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75.3.1由按劳动者潜在劳动分配逐步转变为按劳动者实现的物化劳动分配375.3.2由单一的按劳分配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按技术分配为辅的两要素分配395.3.3由单一按现在分配逐步转变为按现在分配和向未来分配并存的分配模式405.4结语41参考文献42致 谢45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绪 论一、研究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把中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也最为广泛的变革时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领域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改革方向,

15、但是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事实证明,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整体联动的阶段,任何一项改革的深入,都与其它领域改革的配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政治领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都将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它各方面管理体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国传统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具有很多弊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前期的改革过程中,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极大地阻碍了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整体推进。改革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

16、意识到,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要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只有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实现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目标,因此,进一步深化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对科

17、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相应研究,不仅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而且十分必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整个科技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发展速度之快与慢,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现行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究竟应该向何处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展开的研究,对于探索科研机构的管理规律及其体制创新途径,确保科研机构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的改革进程向纵深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科技体制改革包括两个方面:应用技术开发

18、类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应用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改革进行的比较早,改革的方向主要就是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到2001年底,这部分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它是整个科技体制改革中难度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发展速度之快与慢,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规范研究、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建立非营利科研机构

19、,并设计了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基本框架,运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认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研究的有益探索。三、论文框架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界定“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概念,从而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接着回顾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力争清晰地呈现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相关研究背景。第二章分析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与问题。第三章针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建立非营利科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第四章根据改革需要进行了非营利科研机构认定研究,这是全文最具创新意义的一部分,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恰当

20、结合。第五章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对策措施,提出和分析了一系列有待于在实际改革操作过程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43 - 第一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相关理论分析第一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相关理论分析1.1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含义及其改革进程1.1.1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含义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农业科学研究类型”科研机构的统称。1986年3月原国家科委颁布的单位分类的暂行规定中,对此类科研机构做出了外延列举式的定义,“凡专门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之一的单位,即属此种类型,(1)社会公益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

21、;(2)技术基础工作,如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3)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此后科技部和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文献或文告中,基本上都将国务院部门所属的此类科研机构简称为“社会公益类”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科学资源,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的是基础性和支撑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类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主要服务于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较低的行业或事业。通过此类机构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这些设施和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务院部门所属的公益类科研机构有260家左右,在职职工人数近5万

22、1。这些公益类科研机构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卫生部、环保局、林业局、技监局、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局、中医药局等部门。1.1.2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1984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4年,科技领域对其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按照“四个现代化,科技首先现代化”的要求,对遭受“文革”严重破坏的科技组织体系进行了全面整顿、充实、调整和重建;另一方面,则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导下,围绕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

23、试行科研技术成果有偿转让、实行技术合同制以及科研机构内部实行课题组自由组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试点。第二阶段:全面展开阶段(1985年-1992年)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的基本内容,是通过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带动组织结构和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的调整,重点解决科学技术研究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这一核心问题。文件提出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根本改变传统的科技投入机制,将单一依靠财政拨款改为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新型科技投入机制;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科技工作运行和科技管理工作之中;下放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扩大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自主权,全面实行所长负责制,

24、并赋予科研机构较为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第三阶段: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以来,科技体制的改革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1999年开始的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是这一方针的深化。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应用性科研机构原则上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要实行分类改革:对于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对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

25、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2000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国办38号文),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科技部等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国办78号文)。从此,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全面展开,进入实质性操作实施阶段。政府对于承担国家战略性科研任务的机构尤其是基础研究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对于从事社会公益研究又无法从市场中取得相应回报的科研机构,尝试按非营利机构的模式运行和管理。1.2改革理论1.2.1改革成本理论改革是一个利益再

26、分配的过程,这样改革就要付出成本。改革的成本包括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1.2.1.1实施成本实施成本是指改革过程中规则变动成本,即由熟悉旧规则转向熟悉新规则所付出的制定新规则、熟悉新规则的成本,实施成本是改革进程的减函数,也就是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会越来越熟悉新规则。在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中,由于要进行改革的科研机构中的人员对改革的具体做法不清楚,对改革的预期不明确,所以,在改革的初始阶段,改革的实施成本很大。1.2.1.2摩擦成本摩擦成本是指改革过程中利益变动成本,如人员下岗、精神打击等,摩擦成本是改革进程的增函数,即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改革触动的利益将是根本性的,利益变动巨大。其

27、原因主要有:改革一般是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而这些环节的改革对原有的利益格局触动不大,即利益变动不大,摩擦成本很小,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必然要对最根本的体制进行变革,这时利益变动很大,摩擦成本非常大。1.2.1.3实施成本与摩擦成本的关系在改革过程中,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由于自己能力的限制,由对规则的不熟悉而转化为对自己利益的担忧,这样改革就由实施成本转化成了摩擦成本;同样地,由于改革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人必然反对改革,摩擦成本很大,进而千方百计地阻碍改革的进行,这样改革的实施成本就将增大。由于两种改革成本一个是改革进程的增函数,一个是改革进程的减函数,这样改革就

28、存在最佳时机,因为:开始时实施成本非常大,而时间拖得太久,摩擦成本将会急剧增大,社会可能会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所以中间必然存在改革的最佳时机,这个最佳时机不是人为设定的,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在实践中具体掌握。1.2.2改革过程理论一般情况下,改革将会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或者使人在某方面受益,而其他方面利益受损。但有的改革能使所有人受益,或者至少没有利益受损。这就存在如何选择改革过程的问题。1.2.2.1“帕累托”改革有一种制度改革,能使所有人受益,或者至少没有人利益受损,这是一种罕见的没有阻力的理想改革,即“帕累托”改革,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2.2非帕累托改

29、革改革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这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改革;(2)同一个人此时受益,彼时受损;(3)同一个人这方面受益,其他方面利益受损。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一种非帕累托改革,对于要进行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而言,他们的利益都不同程度地受损了,原来是政府财政来养他们,一旦进行转制改革,科研机构就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所以,他们在通常情况下会对改革存在一种抵触情绪。对于要按非营利科研机构运行和管理的那部分机构和人员而言,他们受益了,因为他们原来享受的待遇没有减少,而改革之后,国家对这类科研机构将加大

30、支持力度,人均事业费从目前的不到2万元增加到5万元3,对他们来说,“这次改革绝不是削弱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而是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择优,加大对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的投入,加强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支持,因此,核心是加强,而不是削弱。”1.2.2.3研究改革过程的意义1、这是评价、选择改革方案的依据和判别标准。在多个互斥方案中,改革者应该选择是“帕累托改进”或接近是“帕累托改进”的方案。2、对改革者能力的判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把非帕累托改革转变成为准帕累托改革或帕累托改革。1.2.3改革方式理论改革方案的选择和确定还涉及到改革方式的选择,改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3.1增量存量式改革

31、也称渐进式改革,这是中国改革采取的基本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将改革过程中的旧体制部分看成改革的存量部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体制是增量部分。改革从增量部分入手,由于增量部分的改革给人带来利益,或者至少没有人利益受损,这样,得到利益的人拥护改革,而且至少没有人反对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了解、支持改革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改革就深入到存量部分,即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过程的结束意味着存量部分改革的结束。1.2.3.2激进式改革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全面推进,并且改变的是原有的根本利益格局,它能缩短改革的阵痛期,但如果社会经济基础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从而葬送改革前程。前苏联的私有化改革采取的就是

32、激进式改革,最终由于社会承受能力不足,导致改革失败。1.2.3.3货币化改革这种改革是把所有的隐性收入完全货币化成显性收入,中国目前的很多改革都采取这种改革方式,如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以及交通补贴制度改革等。货币化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加改革对象的透明度,改革前的很多隐性收入的存在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货币化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遏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其次,有利于减少摩擦成本,原因在于,对原来有隐性收入的人而言,其利益并未受损,他们不会反对改革,对没有隐性收入的局外人来说,改革也未触动其利益,他们也不会反对改革,这样改革就能顺利进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改革是从公

33、益类科研机构中的技术开发类即市场化能力较强的那部分先入手,对于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对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 注释:1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999)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2 郑国安,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7,59-61,109.3 谢耕发.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全面启动,科技日报,Vol5471,2001-08-31 第二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

34、的问题第二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科技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这些公益类科研机构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科研机构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其性质和功能与国外同类机构相近,但大多成立于计划经济时代,因部门分割、定位不准等原因,加之缺乏有效的调整、重组机制,以致不少机构的专业设置重复、数量偏多。全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共2400多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36万人,分属不同部门与地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如青岛一地集中大大小小的海洋类科研机构近20家,专业

35、设置大同小异1;又如有一个城市研究小麦育种的单位多达14家,同一单位又有若干个课题小组,各有各自的经费渠道,任务基本相同。面对这样的组织结构,不是给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先调整结构,进行优化重组,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保留少数有创新能力的单位,多数单位走向市场。2.2经费投入不足科技经费投入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的经费投入主要是指国家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财政拨款,其中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及其它纵向项目费等。根据1999年10月对143家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咨询调查及有关资料,得到以下资料:在143家机构中有133家存在“经费不足”问题,67.4%的机构感

36、到经费紧张或很紧张,列此类机构面临主要问题的第一位。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平均经费是各种科研机构中最少的,仅为我国所有科研机构平均经费的33.7%。143家公益类科研机构国家财政拨款合计98914万元,平均每个机构691.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占年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下的机构,只占此类机构的32.8%;而财政拨款占年收入80%以上的机构,却占此类机构总数的34.4%,可见国家财政拨款是此类机构经费的主要来源。143家机构科学事业费合计49717万元,平均每个机构347.7万元,占财政拨款的50.3%。科学事业费占财政拨款比例在40%以下的机构仅为29.4%,而占60%以上的机构为39.4%,占80%

37、以上的机构为13.6%,这表明科学事业费是此类机构获得财政拨款的主要渠道。此外,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其它纵向收入分别为68.7、79.9、56.9万元,各占财政拨款的9.9%、11.6%、8.2%。143家机构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2087元/人年,但分布不均。38%的机构年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年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下的机构占80%以上;只有18%的机构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2。可见此类机构人均收入不高。2.2.1我国科技投入绝对总量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开发经费增加较快,由1993年的169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327亿元;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则明显偏低,只相当

38、美国的2.1%-2.7%,约为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5,韩国的1/3。2.2.2我国科技投入相对比值偏低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是国际评估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我国近年来这一比值在0.5%-0.7%之间徘徊;而同时期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2%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如1975-1990年日本从2.1%提高到3.1%、美国从2.2%提高到2.7%、法国从1.8%提高到2.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这一比值不但低,而且增长慢。2.3运行机制僵化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拨付,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国家就应该养我,长期依赖于国家。1985年在分类改革时,对这类机

39、构实行的是经费包干制度,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国家都有经费支持,这种改革力度不足以推动科研机构内部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在这类科研机构中,有相当机构多年没有一项科技成果,只有1/3左右的科研人员长期承担政府科研项目,而一半以上的人员从未承担过政府任务。大部分经费用来养人,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研究院所之间、研究员所内部各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缺乏科技创新所必须的学科交叉与人才交流,专业陈旧、设备老化的问题比较普遍,成果产出率低;同时,由于工作、生活条件差,一些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纷纷出走3。2.4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从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在基建中科研基建所占的比例

40、是60左右,但总的基建规模不大。在资金来源中有绝大部分来自政府,结果必然造成公益类科研机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如辽宁省公益类科研机构基本建设具体情况如表1:金 额(万元)1999年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额57227904按用途分科研仪器设备35232284科研土建工程21605499科研基建27525587按来源分政府拨款28524050企业资金00自筹资金6800其他资金3201537表1:基本建设(数据统计范围为19992000年)2.5商业化对公益性目标的侵蚀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由于它们业务范围的限制,面临着政府财政科研

41、经费不足的强大压力,因此,他们也与大多数其它类型的科研机构一样,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收活动,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科研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创收行为取向和政府对院所创收的鼓励性政策对于实现其公益性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经费不足,开发(创收)来补”的政策取向,严重地模糊了这些院所的公益性目标与商业化目标之间的界限,进而导致院所所承担的国家目标或公众利益目标弱化。例如,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种是通过生态学方法治理的路线,一种是研制具有商业价值的农药治理的技术路线。在鼓励和要求院所创收的政策驱使下,科研机构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后一种可以带来商

42、业价值的方法,而生态保护、农民负担等具有国家目标意义的问题则成了科研人员道德良心范畴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显然难以切实保障国家或公众利益的实现。第二,公益类科研机构中普遍存在的谋求商业价值的创收行为违背了公益性的本质规定性。据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政府所属公益类科研机构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开发和创收行为,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开发公司或经济实体。允许科研机构在从事公益性科研活动的同时,从事具有商业价值的开发活动,并鼓励其实现所开发产品的市场商业价值,这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研经费的不足问题,但是却绝不能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来肯定,因为公益类科研机构与开发性科研机构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

43、于,开发性科研机构的产品可以具有专属性或私益性,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成果是不应具有专属性或私益性的。第三,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创收取向对这些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由于在大多数院所中的创收行为都被视为院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收行为不仅在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导致产生了以创收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而且更使得科研人员中形成了创收为荣,不创收为耻的价值取向。而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委托的科研课题的经费规模往往无法与横向课题相比,因此科研人员可以理直气壮地舍弃政府任务,而去从事经费更多的课题,这实际上是公益类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行为的很大扭曲。人们在总结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时,经常用“效

44、率低下”来描述,由于鼓励科研机构人员创收的政策导向和政府科研经费的相对不足,导致科研机构无法集中人力财力完成国家纵向任务。可以说这是商业化活动对公益性科研活动的直接侵蚀。第四,政府为了支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用公共财政拨款购置了大量的科研、检测和实验设备或仪器,如果鼓励公益类科研机构自行创收,那么就难以避免这些机构运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商业化的服务和营利行为,如果由此获得的收益再用于本科研机构内部分配以增加科研人员的收人,这在实际上会严重侵蚀公益类科研机构所应有的公益目标。 注释:1.朱传柏.深化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几个问题讨论J,云南科技管理,2003(5):3-42 谢耕发.公益

45、类科研机构改革全面启动,科技日报,Vol5471,2001-08-313 丁政财.关于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定位及发展模式的研究J,软科学,2001(6):16 第三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第三章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政府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得公益性的科研成果,一种是通过政府出资兴办科研机构来满足需求的方式,即所谓的“养机构”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民间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等方式获得公益性科研成果的方式,即所谓的“直接购买”方式。国外目前的趋势是政府倾向于逐步减少、甚至取消前一种方式,越来越多地采取后一种方式,即倾向于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来获得公益性科研成果1。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

46、规和政策措施,实现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非营利方式运作,不仅能帮助解决公益类科研机构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目标定位。3.1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提供那些厂商不愿提供或不能很好提供的公共物品。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的物品政府就可以放弃责任,完全由市场来提供。政府在做出是否提供某种物品的决策时,更为关键的判断指标不应根据市场化方式的可能性,而必须全面考虑市场化方式对于国家目标的影响,以及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正是属于政府应当慎重对待其提供和产出方式的公共物品。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公益类科研机构凭借其握有的科技资源和机构无形资产优势,通过积极的创收活动,能够维持机构的基本生存。机构所获得的事业费财政拨款占机构总收人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纵向课题与事业费拨款的总和在部分机构中的比例只有50左右2。显然,如果说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将这些院所简单地推向市场,那么这一目的是不难达到的。假如说在政府之外存在着公益性科研的民间或企业的科技力量,或者说从事公益性科研活动的机构可以不依赖政府存活和发展,当然政府可以选择最为经济的途径,直接购买公益性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