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_李忠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2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_李忠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_李忠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_李忠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1月第3 2卷第1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2 0 2 3V o l.3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0 1-1 3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演进中的媒介参与研究”(AH S KY G 2 0 1 7 D 1 5 1)作者简介:李忠萍(1 9 7 7),女,安徽天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2、士。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以 苏州明报 在“吴门大疫”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李忠萍(安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 3 0 0 1 2)摘 要:民国时期,苏州时疫频发,特别霍乱横行。逢此情景,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报纸往往采取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宣传策略,运用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特别是亦正亦“邪”的两面新闻,冷峻与生动兼具、批判与引导并举的报刊评论,建构起了一个个反映疫情态势且利于凝心聚力的新闻舆论场域。由此可以说,媒介充当了疫情危机下苏州社会的观察员,充当了市民大众的教育者,充当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对帮助公众迅速了解疫情,摒弃迷信观念,推动政府实施卫生行政

3、,促进城市社会与政府合作应对疫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民国;吴门大疫;苏州明报;新闻;舆论中图分类号:G 2 1;R 1 8;K 2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1 2 6-0 9D O I:1 0.1 9 7 4 7/j.c n k i.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1 7T h eR e s p o n s eo fL o c a lN e w s p a p e r s t oE p i d e m i c s i nS u z h o u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4、d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F o c u s e do nt h eR e p o r t s f r o mS u z h o uM i n g b a oL IZ h o n g p i n g(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H e f e i 2 3 0 0 1 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t h e R

5、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S u z h o uh a db e e np l a g u e db yf r e q u e n te p i d e m i c s,e s p e c i a l l yc h o l e r a.U n d e r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t h el o c a ln e w s p a p e r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S u z h o u M i n g b a oo f t e na d o p t e dt h ep u b l i c i t ys t

6、 r a t e g yw i t hc e r t a i nl o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u s e dav a r i e t yo f r e p o r t i n gf o r m s t oc o n s t r u c tas e r i e so ff i e l d so fn e w sa n dp u b l i co p i n i o nt h a tr e f l e c t e d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e p i d e m i ca n dg u i d e ds

7、 o c i a l c o h e s i o n.I nt h i sw a y,t h e l o c a l n e w s p a p e r sh a d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s i nh e l p i n gc i t i z e n s t ok n o wt h ee p i d e m i cs i t u a t i o nt i m e l ya n da b a n d o ns u p e r s t i t i o n,a n du r g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t oi m p l e m e n th

8、 e a l t h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e v e n i n p r o m o t i n g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u r b a n s o c i e t y 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t od e a lw i t ht h ee p i d e m i c.I no t h e rw o r d s,t h ep r e s sa c t e da ss o c i a lo b s e r v e r,p u b l i ce d u c a t o ra n dg

9、o v e r n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o rd u r i n gt h ee p i d e m i c.K e yw o r d s:t h ep e r i o d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Wu m e nE p i d e m i c;S u z h o uM i n g b a o;n e w s;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明清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中外交流渐趋频繁,历史上从未缺席的疫疠在中国各地愈加频发,尤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疫情比较严重”14 2 4,气候温润、商贾辐辏、拔来报往

10、的江南名城苏州,成为瘟疫时常“青睐”之地。据 清史稿 记载,清代前期,江苏疫病流行年数在全国位居第四,“主要集 中在苏南地 区和紧邻长 江的苏北部 分地区”14 2 6,其 中 苏 州 有“大 疫”记 录 的 年 份 有4个14 2 6(一说5个)。清末,苏州更是疫病频发、种类繁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 9 0 2),苏州“白喉和猩红热流行,天花像往常一样严重,甚至更为突出,紧跟其后的是令人极为恐惧的霍乱的到来痢疾和伤寒病例也大量出现,这个夏天疟疾也非常盛行”23 5。次年(1 9 0 3),苏州“登革热很流行,传染得像其他流行病一样普遍。因此,任何人包括外国人与中国人,都难以幸免。一些中国人全

11、家同时患病,以致到了早晨竟无人出来启门”31 0 7。民国时期,苏州疫情同样高发,既体现全国共性又具有地域特征。对此,当时呈现勃兴气象的本埠大众报纸,始终对疫情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富有一定特色的宣传报道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的应对。目前学界对于近代报刊尤其是知名大报的疫情报道有些聚焦。然其绝大部分都是立足单纯历史学的视角,将媒介报道视为史料和“镜子”,借此透视其时其地疫情应对机制或公共卫生发展状况,鲜有实质性新闻传播学视角的考量。民国时期苏州报业较为发达,虽缺乏 申报 大公报 那般蜚声全国的大报,然本埠重要报纸 苏州明报等在疫情报道方面亦可圈可点。但现有关于近代苏州报纸特别是 苏州明报 的少量研究,

12、基本集中于广告探察,几无涉及对其相关新闻舆论工作的考量。缘此,立足新闻传播学和历史学相融通的视角和路径,聚焦新闻和评论,将民国苏州疫情危机下地方报刊的相关宣传报道作为重要关切和观照对象,研究其时苏州媒介的应对样态,进而揭示其对于促进苏州公共卫生发展乃至城市社会转型的作用,期望丰富现有研究,并汲取历史启示。一、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疫情报道根据现有史料,民国苏州疫情既投射了“天花、白喉、猩红热、疟疾、痢疾时常流行”31 0 7的全国景象,又彰显了地方特征,即鼠疫这一烈性传染病在苏州几乎从未发生,这与“鼠疫限于东南之闽、浙、赣、粤、滇西及东北数省”43 4 8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但霍乱等烈性胃肠道

13、传染病在苏州却时常流行,甚至“每年都有该病发生在这里,不论穷富,不论阶级,所有人都同样面临这一可怕怪物的袭击和索命。”23 5在民国时期有疫情资料可循的2 1个年份里,苏州霍乱大流行或者说主导性流行达到1 3个年份,占到了一半以上,它给民众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恐慌,也带来了较大的人口伤亡。“霍乱病是我国一种通行的夏日时疫,而尤其江南一带地方,最易发生,每年因患霍乱病而致死的人数,统计起来实可惊人。”5这与包括江南温润的气候、水网密布的地形以及人们夏季喜食生冷、日常随意洗涤“便器秽物”的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对此,时人就曾作过分析:“正在炎热天气,人民均喜藉瓜果及冷饮品以解暑渴。此类食品,消毒即难周密

14、,而苍蝇尤喜停集,实为助长虎列拉流行之一诱因。考之隔离医院所收容之虎列拉患者十分之八九,病前多由贪食棒冰、冰淇淋、西瓜、生水(未曾煮沸之河井水)、生藕等而致传染,再则苏垣下水道之不良以及河边井旁任意洗涤便器秽物以致饮用水源最易受其污染,尤足促成虎列拉之流行。”6面对疫情肆虐,加上国家层面卫生现代化的擘画和推进,民国时期苏州以政府为主导,绅商各界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逐渐建构起初具体例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作为近代社会转型的新兴产物又通过传播新思想、形塑新观念参与推动社会转型的大众报纸,在这进程中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觑。苏州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发轫于逊清末叶”7,1 9 0 0年创办的 独立报 新新报

15、 掀开了“苏州日报史”的“第一页”8。民国肇建之后,“言论结社自由 载在临时约法,全国报纸陡然像雨后春笋般茁发”9,在此背景下,苏州新闻事业“顿呈勃兴气象”7。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相继有 平江日报 市乡公报 苏报 新江苏报 益苏报 独一报 明报 正大日报 吴语报 苏州明报 大公报 中报 大光明报 吴县晶报 吴县日报 等近二十种报纸问世8,9,其中有旋刊旋停的,也有刊行数年不断的。这些报纸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市场和大众的非党派和非低级趣味报纸,它们聚焦民国苏州社会、关注民生健康,每当疫疠流行,往往采取富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宣传策略,秉持基本独立的公共立场,刊发各种类型的相关报道特别是及时多样的新闻和

16、评论,成为反映疫情态势和社会应对面相的“万花筒”。1 9 2 6年“吴门大疫”前后,苏州报界特别是 苏州明报的职业行动,便可提供一个典型案例。1 9 2 6年4月1 4日,苏州明报 一则“喉痧盛行之可惧”的“本城琐闻”,拉开了“吴门大疫”报道的序幕。随着疫情的流行,6月间诸如“时疫流行之可畏”1 0、“喉痧盛行之可畏”1 1之类新闻渐趋常见。7月至9月,苏州霍乱大暴发期间,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各报关于疫情的宣传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参见表1)。这些报道亦庄亦谐,或采用吴侬软语,或采用时代官话,理性报道与形象描绘、鞭辟入里与积极引导兼容并包,彰显了公共卫生危机中大众媒介的重要角色,呈现了疫情时

17、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积极样态。721第3 2卷第1期李忠萍: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表1 1 9 2 6年78月 苏州明报 疫情报道概况报道形式报道日期报道数量涉及的主要内容本城要闻7月1日、3日、1 1日、1 5日、2 3日、2 4日、2 6日、2 9日、3 0日、3 1日,以及除8月2 4日、2 7日以外的8月份每日5 2篇疫情态势;官绅防疫会议及其应对举措;时疫医院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疫情危机下各方的反应琐闻7月7日、1 0日、2 0日、2 8日、2 9日,8月1日、1 1日、1 5日、1 8日、2 2日、2 4日、2 5日、2 9日、3 0日2 2篇部分商民不合卫生、不利防疫的

18、行为;坊间以迷信方式应对时疫的现象;社会精英和慈善机构的热心救治社评7月1 1日、1 5日、2 5日、2 7日、2 8日,8月5日、7日、9日、1 0日、1 1日、1 2日、1 3日、1 5日、1 8日、2 0日、2 1日、2 3日、2 4日、2 7日、2 9日2 1篇呼吁主政者采取科学防疫举措;揭露坊间驱疫行为的迷信本质;督促官绅成立专门的应急防疫机构;动员民众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副刊(刊载杂文等文学作品)7月2日、2 4日、3 0日,8月1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 3日、1 8日、1 9日、2 5日、2 7日、2 8日、2 9日、3 1日2 5篇描绘疫势和防疫面相;揭

19、示时疫与战争和水的关系;指摘防疫事业上的时弊其他栏目报道(来函、天声人语、特载、专件、公告等)7月2 6日,8月1日、39日、1 4日、1 61 7日1 2篇传布防疫知识;公告防疫(机构)规章制度 注:此表据 苏州明报1 9 2 6年78月份每日各版报道内容而制。二、疫情新闻的正“反”报道吴门大疫暴发后,疫情虽受到了外埠媒介如 申报 的关注,然而无论是报道的广度、深度,还是持续度、契合度,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报纸都是当之无愧的主阵地、主渠道。就其新闻报道而言,其时主要有正面报道和“反”面报道两种叙事方式。(一)正面报道据中国红十字会吴县分会统计,1 9 2 6年7月至9月应疫情防治需要它

20、主办的三所时疫医院共收治霍乱病人14 0 2人(死亡8 3人)1 2。这只是在科学防疫观念引领下及时送进时疫医院的患疫人数,实际罹疫及死亡人数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对此,一方面,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各报对疫情态势作了较多客观讲述,它们或用冷峻无情的数据话语,或用悲伤感性的情景描绘,呈现了其时疫情的面貌。首先,苏州明报 等各报以“数”叙事,对霍乱大暴发期间苏州的疫情惨状作了较多的理性报道。如:“苏州近三日内,虎疫盛行,患者吐泻交作、手足冷缩,不数时即毙命。亦有干性者,不吐不泻,致命尤速。据警区调查二十六至二十八三天内,城厢内外患疫者有数百人之多,行人倒毙,街坊时有所见。”1 3“苏州虎疫蔓延日

21、盛一日,三十日一天仅警厅管辖区域以内,男女大小死于疫者,竟有一百八十余人之多,各医院门口,往往陈列棺木,多者竟有五六口同时陈列。”1 4“连日天气奇热,为近数年来所未有,而疠疫之盛烈,亦为近数年所罕见,是故经过大街小巷,常见有棺木置於路旁,死亡之众多,於此可见一斑。”1 5“本埠自发生时疫以来,已近一旬,此一旬中死亡人数之多,为苏地数年来所罕闻。”1 6其次,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各报还刊载了不少形象描绘和生动揭示疫情态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如:五更调:“二更二点月渐行,痧子蛮盛行,咦呀得而喂,小囝要当心,一格勿巧染到身,保勿定,呜呼哀哉懊恼也白存。”1 7竹枝词:“虎军入境骇人闻,

22、筋吊肠抽螺瘪纹,不善卫生虽自害,蔓延还要累同群。”1 8赋:“安乐苏州地,平空降疫魔。城中生佛少,境里死多人。噩耗821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传深巷,啼声起隔河,八门归寄客,十殿拜阎罗。台畔阴风拂,街头惨泪沱。才闻呼妹妹,又听哭哥哥。药罐通宵煮,盐针竟夕磨。棺材营业好,拍手笑呵呵。”1 9新苏滩:“近来时疫真邪气,弗是吾来瞎热昏。东也买棺材,西也哭亲人,阿哥僵断气,阿弟起毛病。张亲眷,望乡邻,才是有点险凛凛。”2 0另一方面,疫情肆虐期间,苏州明报 也对官方和社会的积极应对作了较多正面报道,主要包括:第一,关于官方禁止迎神赛会的报道。如吴门大疫期间,苏常道尹鉴于“近日苏

23、州城乡,藉口驱除瘟疫,祈神建醮,时有所闻”2 1,“特训令厅县,会衔出示布告取缔,并由警厅分饬各区查禁”2 2。第二,关于警厅取缔饮食物,禁绝售卖冷饮、冷食、切片西瓜等生冷不卫生食品及不洁饮料以防止时疫蔓延的报道。如:“警察厅李厅长,因近来时疫盛行,死亡相继,为防免疫疠蔓延起见,昨日分令东南西北阊五区警察署长,通饬所属各分所巡官,限于三日内,实行禁绝沿街售卖之冰淇淋、冰荷兰水、冷面、切块西瓜等不卫生物品。”2 3第三,关于为推进防疫,警厅实行疫情报告、开展防疫宣传、成立临时防疫处、颁布施行方略和预防时疫规则、募集防疫经费、取缔浮厝棺柩、取缔污水、取缔沿街置放便桶、开展(厕所)消毒、实行交通管制

24、、实施监狱防疫、施送痧药等的报道。第四,关于卫生会委托苏城有影响的社团组织收买传疫媒介 苍蝇,市民清洁会办理扑灭蚊蝇的报道。第五,关于红十字会积极推动、组织创办时疫医院及时疫医院运行救治情况的报道。第六,关于慈善人士和部分私立医院积极参与施诊给药、送打防疫针的报道。在肯定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的基础上,苏州明报 等对于民众反应,也有一些正面报道,反映了民众现代卫生防疫意识渐趋增强的时代气象。“时疫盛行,死亡相继,官绅方面已起而防御昨日疫势虽不蔓延,仍未稍杀,惟死者较少,则由于民众已渐知投时疫医院求治,故能得庆更生。”2 4“染疫的谁不要打打盐水针,便是不染疫的,也有人打打防疫药水针。”2 5“在疫

25、气最剧烈的几天中,简直谈者色变,闻者畏惧。阶前屋后,便想出许多自卫方法,挑除垃圾啦、浇洒臭药水啦,布散石灰啦。”2 6(二)“反”面报道然而,对于普通民众在这场大疫前后的反应,苏州明报 等报纸则更多地借助于另一种新闻报道视角 “反”面报道,呈现了部分民众现代卫生常识和科学防疫观念的缺失。清末民国时期,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促进下,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萌生,但是多数民众现代卫生智识未启,一旦有瘟疫,“就行祈祷的、祭告的,立起什么城隍或关帝庙的 仪 式,宣 传 有 驱 瘟 逐 疫、百 显 灵 通 的 奇威”2 7,这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习惯很难一夕改观。此现象在素有“吴人信鬼”2 86 2 8之风的苏地

26、,也较普遍。于是每逢大疫,尤其是“俗称瘪罗痧”2 9“宛比练条瘟”3 0的虎疫(即霍乱),一般民众“惮于疫疠,因有醵资舁神,周游境内,以为驱疫之举”3 1。吴门大疫前后,苏城民众驱瘟逐疫之风就一度盛行。1 9 2 6年8月,苏州明报 曾借本城要闻和琐闻等栏目,聚焦和呈现了其时苏城上演的各种光怪陆离的驱瘟逐疫景象。如,关于九龙社(即救火联合会)发起出瘟会、建醮驱疫的报道:“北区救火联合会特开联席会议,佥以久旱不雨,疫病盛行,谓再亢晴民不聊生,惟有启建大醮,或可威格上苍,特沛霖雨,驱瘟逐疫。”3 2“兹闻其内容,有全真道士协助本地道士之参加醮事,有该寺和尚之施放五方焰口,有斗坛同人之礼斗,有吃素老

27、太之念佛,并用彩绸扎成玉皇殿一座并请春申君、朱司徒、蒋大明王及康天君暨郡庙中之土地等为监坛以驱疫疠。”3 3“北区九龙社,为建醮驱疫在卫生处大举清道声中,更有神像清道。”3 4关于玉器业工人和市民建醮驱疫、掉香龙驱疫的报道:“苏埠时疫盛行以来,尤以城北一带,疫气较盛,死亡亦较多,阊门新阊门一带住户,以玉器业工人居多,兹闻玉器业为逐瘟驱疫起见,昨日将神像供奉大殿,满点红烛,并雇清音全堂待神祈祷,以逐瘟疫。”3 5“城西学士街梵门桥弄,玉器水木工人杨金福老头根宝等数十人,利用时疫盛行之际,分头募捐。扎就稻草龙一条,长计十三节,逐夜出发掉舞,已有三四日。”3 6“秋热似暑,疫氛不戢,醮会驱瘟,接踵而

28、起。兹悉王洗马巷春申君庙于旧历七月十七日起,建祈禳驱疫醮三天又胥盘市民,亦在都土地建庙醮街逐疫。”3 7“阳桥一带人民,为驱除瘟疫起见,特扎香龙一条,纸灯无数,作掉龙灯之举。每值黄昏,鼓乐喧天,游行街市,观者如堵。”3 8类似新闻报道在民国各时期的苏州都不乏见。如1 9 2 5年9月8日 苏州明报 报道:“临平市民公社,亦竟听信谣传,于前日夜七时许,举行921第3 2卷第1期李忠萍: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瘟会。将瘟将军偶像抬出,游行街市,并有以彩色绘面,扮作疫鬼者,各居户于瘟神经过时,各在门前焚香点烛。”3 91 9 2 9年8月2 8日 苏州明报报道:“齐门外一带愚民,因患疫者众多

29、,乃发起龙灯驱瘟逐疫,于二十六日夜间起,大掉龙灯,锣鼓喧天,异常热闹。”4 01 9 3 2年8月1日 苏州明报又报道:“通和坊瘟将军庙,订期举行驱瘟大醮,并颁布告,催解钱粮。”4 11 9 4 6年7月2 0日苏州 大江南报 报道:“一班激公好义的热心社会诸公,持黄簿向各商户劝募,捐款数目相当庞大,不用之设立贫民医院反做无意识的打太平公醮”,借以“消灭虎疫”4 2。这些新闻报道看似与其时反映政府与社会合作采取科学防疫举措的正面报道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实则呈现了驱瘟逐疫旧俗的迷信落后和荒诞无稽:“玉器水木工人杨金福等,集众掉香龙兹悉前两夜掉香龙时,有吊龙梢之玉器工人六指头阿六,因连夜吊龙梢,不

30、免辛劳。因而发生疫症,医药罔效,昨已殒命。藉词逐疫而掉香龙,今掉龙者亦染疫而死,更可见掉龙逐疫之不足信矣。”4 3可以说,正“反”两种叙事方式的新闻殊途同归,共同勾勒了其时苏州的疫情态势及疫情危机下的社会应对和社会生态,彰显了报纸将说理寓于客观事实报道,“不自觉”地引导大众树立现代卫生防疫观念,与政府和社会精英合作应对疫情的意图和姿态。三、防疫舆论的多样塑造除进行客观生动的新闻报道,本埠报纸还力图通过形塑舆论凝心聚力,展现其积极应对疫情的面相,这也契合了时代的趋势。清末民初以来,随着大众报业在中国的发展,报纸在从事新闻报道的同时,越发重视舆论担当。时人认为:“一个报纸的评论,是一个报纸的精神表

31、现,倘若一个报纸没有评论或没有良好的评论,那么不但在营业上要受影响,就是在舆论上亦要失其代表和指导的资格。”4 4强调“在这内忧外患交相煎迫的中国,是需要有健全的舆论来督促政府和指导民众,是需要有良好的报纸评论来代表舆论和指导民众”4 4。因此,公共卫生危机下苏州报刊着力引领舆论也是时代诉求的反映。恰如吴县县立苏州医院院长方端一曾经所期,民国时期苏州报界“于防疫事情,亦宜尽量登载,藉以鼓吹,而尽先觉后觉之责”4 5。其时以 吴语 中报 苏州明报 大江南报 等为代表的苏州报 纸,通 过 警 示 语、滑 稽 语、俏 皮 话、社 评(论)、明晶(苏州明报 副刊)、民意等栏目或版面,凭借社评、社论、时

32、评、杂文,乃至述评性的地方曲艺体裁如(新)苏滩,文学体裁如杂咏、竹枝词等多种文体形式,运用冷峻犀利的时代文字和鲜活多姿的文学话语甚或吴侬软语,建构起了一个批判驱瘟逐疫、挑痧等传统旧习,倡导科学防疫观念和举措,加强公共卫生行政的舆论场域,形成了一种引领社会上下一心、官民合作、科学防控疫情的舆论导向。(一)关注防疫乱象,宣扬进步舆论如上所述,苏州每逢疫疠流行(主要是霍乱疫情),总会出现各种光怪陆离的驱瘟逐疫(包括挑痧)景象,此时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纷纷用笔发声,对此进行警示和批判,报界便担起大众传媒之责,提供发表舆论的平台和场域,传递进步之声。首先,各报宣扬进步舆论,指出驱瘟逐疫是违背时代精神的迷信活

33、动。中报 就曾刊文揭示驱瘟行 为 是“恐 怕 连 鬼 也 嚇 不 退”的“迷 信 转 仔湾”4 6,“驱瘟疫,人驱人,瞎七搭八烂热昏,真真引鬼上大门”,不过是“迷信更加新趣闻”,于是慨叹“覅怪俚笃外国人,说伲中国地方脱迷信”4 7。吴语 吴县晶报 也曾刊文强调,驱瘟逐疫“如在十八世纪行之,当无若何反响,今则科学昌明已非其时”3 1,鬼神治病论乃是“一般狡猾之流,迎合心理,扯着鬼神幌子,装着鬼势,一片的胡说八道”,“害着瘟病,不去求医,反恳鬼神”实属“虚无飘渺”“大荒其唐”4 8。苏州明报 也发文直陈:“赛会驱瘟,更迷信之举也。设瘟疫而可驱逐,则以患疫者舁诸神庙中,即可勿药而愈矣,有是理乎?”4

34、 9其次,各报宣扬进步舆论,又指出驱瘟逐疫实际是劳民伤财、徒劳无益之举。1 9 2 5年8月,中报 刊文揭示出瘟会是“发起人,掘横财,只图利,勿顾害”5 0,参加出瘟会的人“耗费了血汗金钱,不用在真正的正当防疫上,而用在瘟神身上”,无异于“出了钱去买瘟账”,“这种举动,无谓得极简直是瘟里加瘟的瘟外行”,劝导人们“还是不要上当”5 1。苏州明报 也刊登杂咏,生动形象又入木三分地揭示驱瘟逐疫的结局:“只可吓人难吓鬼,徒劳往返走街坊。闹到深宵兴未央,既劳形役又侵凉。如斯逐疫终罹疫,道破分明作虎伥。”5 2直至1 9 4 6年夏苏州霍乱又起,大江南报 民意栏还刊文指斥驱瘟逐疫劳民伤财却又无031安徽农

35、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益防疫的残酷事实,并呼吁公众特别是出瘟会发起人将钱用在创办时疫医院、救济贫病的防疫正途上。“驱瘟逐疫,其实真所谓既劳民又伤财,试问如此真能增加了防疫之效果吗?减少了疾病之痛苦不?赛会真能防疫,则一切再可不用从事医药上之治疗。”5 3“设坛打醮,无补于事实,救不了 贫病,你们的热心,捐这笔庞大巨款,来做一点现实的工作,创设一所时疫贫民医院,救济救济这一批无力治病的老百姓吧!”4 2再次,各报宣扬进步舆论,引导公众摒弃传统,按照当局指示,采取现代防疫举措。吴语 中报 等都曾刊文以生动的话语忠告市民:“疫有没有鬼,难道还没有知道么?即使有疫鬼,藏在哪里,却藏在

36、生冷不洁的饮食物里。我们要驱疫鬼,又何必大动干戈,请出瘟将军来?只要避免一切生冷不洁的饮食物,疫鬼虽凶,不会到我们身体内,他也凶不出来。”5 4“若要防瘟时疫,只须看那警厅六言韵示的布告。”5 5“弗论啥人犯着子,一歇辰光就要送性命,顶妥当先打一针避疫针,免得临时喊救命。”5 6此外,针对坊间也存在挑痧应对霍乱以致险送性命之事,苏州各报还宣扬进步舆论,控诉挑痧匠乃谋生敛财轻视生命之徒,建议当局严加取缔。如吴门大疫时期,中报 就借撰稿人之笔揭示了挑痧人的谋利目的:“挑痧大坏处,真正难交代。毫无医学识,自称老前辈。硬要赚铜钿,匣叫要吃饭。”5 7 苏州明报 也发文呼吁当局取缔挑痧,“救护时疫非取缔

37、不学无术之理发匠挑痧,以致误人性命者不可,必须考验彼等,有无治疫学识为断,如其确长经验,有术可治,不妨悬壶以营业,否则庸医杀人,罪无可逭,有司当命令从严取缔之,以儆无学之侪。”5 8并郑重告诫民众,挑痧延误时机,且易使皮肤受损,往往死得更快,惟有及时赶赴时疫医院接受救治才是正确之举。“因为挑仔痧,有种痧格眼。打仔盐水针,皮肤有关碍。所以挑仔痧,再到医院里去难挽回。”5 7“倘使挑痧尤速死,十人难望一人生。只宜从速扛医院,猜打追魂盐水针。愈迅疾,愈有灵,迟延仍恐命归西。总之片刻休躭误,稍有差池莫返魂。”5 9(二)充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除宣扬进步舆论,每逢疫疠,苏州报刊还通过充当意见领袖,引导舆

38、论。这一点从 苏州明报在吴门大疫期间进行的舆论塑造可见一斑。1 9 2 6年6月以来尤其7月至8月,苏州明报 几乎不间断地以社评的方式向公众和当局建言献策,旗帜鲜明地倡导公共卫生,主张加强官民合作、强化卫生行政、落实科学防疫。首先,强调疫疠流行与其说是天灾,毋宁说是人事不尽,引导民众认知预防疫疠的关键在于讲求个人卫生和公共清洁,并与政府通力合作。吴门大疫期间,苏州明报 社评反复强调:“疫疠之来,虽谓天灾流行,要亦人之自召之也。”6 0“时疫流行,由于天时晴热者半,由于不知卫生者亦半,归咎于天,迷信之谈也。”4 9指明防疫的关键在于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清洁,形成官民合作。“夏秋间之有疫疠,由於不知

39、卫生之故耳。如或使起居饮食,注 意 清 洁,蚊 蝇 使 之 绝 迹,疫 疠 无 从 传染?”6 1“夏令卫生,厥维注重清洁。以言清洁,要在人人能知公众清洁,庶克达公众卫生之目的,而驱除疫症于无形耳。”6 2“公共卫生,重在官民互助,通力合作。今卫生处之防疫,颇能设备求全,居民方面,尤须同本斯意,注重公众卫生。对于污秽垃圾尘芥等物,宜共同清洁,随时堆置垃圾箱中,勿再不顾公益,任意倾弃疾病之传染,自末 由 而 起 矣。疫 氛 虽 盛,更 何 患 其 蔓 延 过甚也。”6 3其次,呼吁警厅、市民公社和商民都要拿出实际行动,取缔、填没街头巷尾的厕所与尿池,消除引发、传染疫疠的媒介。“际此夏令,蝇蚋丛集

40、,实为制造疫厉(注:此处应该是“疠”的误字)之媒介也。城北市民公社费社长,劝导填没尿池,实为提倡公共卫生之要着,各市民公社而能仿照理,蝇蚋不扑灭而自可减少。”6 4“夏令卫生,首重清洁,而我邑市上莫大之污点,亟宜设法取缔者,莫如街头巷口之厕所李警厅长对于市政,颇思有以整顿而改革之为谋夏令卫生之健康,宜先将各要处旧有之厕所,加以严厉之取缔,或迫令改良,或令迁移地点此则非特居民有益卫生,兼可免除市政上之一污点。”6 5“街头巷尾之尿池,不特有碍观瞻,且际此溽暑,秽气熏蒸,大碍公众卫生要亦市廛商民无人顾问耳。苟商店居户,各备便器,则寒暑昼夜,较为便利。一面择偏僻之地,酌设改良尿池以便行人,则林立如市

41、之街头尿池,当可渐归淘汰。”6 6再次,督促警厅在疫情防控上要做到临时救济和根本预防齐头并进、标本兼治。鉴于“时疫之发生,多半由于街市河道之不清洁所致”6 7,苏州明报 社评指出,警厅防疫会议“所议决之三大131第3 2卷第1期李忠萍: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案,如垫款购药以行全境消毒也,委任巡官以负责调查疫势也,以及此后苟遇人民之死亡,立即由警办理善后等等,均为临时救济之切要办法,以与禁售有碍卫生食物,实行维持河流清洁各项,双方并进,标本兼治,则疫势虽猛,又何虑不尅日消灭?”6 8进而督促警厅要严行取缔不卫生饮食物特别是不洁饮水,“病从口入,取缔饮食物,实为防疫之第一要着,苟能遵照例

42、条,严行取缔,即不能消灭疫症,当亦可逐渐减少也”6 9。“迩来时疫流行,饮料之清洁与否,更关及于他人之生命安危焉防疫卫生处如或取缔饮食物,窃愿对于城内之各水灶,更宜倍加注意焉。”7 0“警厅因防疫而取缔水灶,检查水船之有无漏底,及混载污水情事,自为防疫上之必要问题。”7 1最后,鞭策主政者对疫情防控要坚持到底,办理公众卫生不能流于敷衍塞责、虎头蛇尾、事过情迁,而要落到实处,特别要注重启发民众卫生智识,使其养成卫生习惯。1 9 2 6年8月,苏州明报 连发多篇社评,对主办防疫事务者,特别是应防疫需求成立的附设于苏州警察厅的临时防疫卫生处,提出了防疫工作要坚持到底、切实开展,特别要注重卫生宣传和习

43、惯形塑的希望。“今年之疫,独较往岁为甚连日以来,疫势业已稍杀,死亡人数亦已大减,是不可谓非苏州社会之幸福。虽然,尚望主其事者坚毅到底,始终不懈,庶疫疠不致蔓延,人民得以安枕。”7 2“苏人办事,每好纸上谈兵,且多虎头蛇尾。当创办之初,莫不踊跃从事,迨至组织成立,而任其责者,每多敷衍玩视望卫生处成立后,宜从实力上做去,勿尚浮文,徒然发几张通告以为已经尽责。则疫症减少,当在指顾间也。”7 3“日后苏人之蒙其幸福,得保生命之康健者,皆卫生处所赐也。深望负斯责者勿蹈虎头蛇尾、事过情迁之旧习,致使名不副实、毫无功效之可言今之卫生处不成立则已,既欲成立,宜乎先择相当之地,将卫生常识轮流演讲,必使其家喻户晓

44、,人人能切实力行,养成卫生上之习惯而后已。”7 41 9 2 6年1 1月,大疫过后,临时防疫卫生处撤消,苏州明报 还发评论希望市民公社将清洁事宜常态化进行下去:“此后清洁道路,其责任悉在各市民公社。所望各公社勿以时值严冬,疫气已绝,而忽略视之也。”7 5诚如前述,“在内忧外患频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近代中国,大众传媒更是发挥着塑造公共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作用。”7 6美国传播学史上著名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曾在其代表作 公众舆论 一书中说,公众认知的外部环境往往是媒介编排部署出的“虚拟环境”7 72 9-3 6。上述苏州报界营造的本土与时代语言荟萃、感性呼吁与理性引导兼具、宣

45、扬与形塑并进的舆论语境,虽不能说一定会产生传播学界“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倡导的强效,然其对于疫情时期苏州卫生行政与公众观念行为的影响,对形成社会共识的推动,不可无视。四、结语民国时期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报界对于地方疫情,往往反应迅捷、报道及时,甚至为政府提供预警,“现届小阳春时期,苏城又有脑膜炎等流行症发现。吴县长阅见本报载后,颇为重视,昨已令饬公安局及各区区公所,妥为预防,以免蔓延”7 8。它们又“多保持地方色彩”8,常常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样式、语言风格编发新闻、形塑舆论,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以致“发动卫生宣传,譬如注射防疫针,保持清洁,或一旦感染疫病症状,立即送就近医院

46、诊疗等,新闻界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去鼓吹,人民一则为公众安全,一则为自身生命,亦莫不竞竞在心。”7 9而且,它们往往标榜“报纸为天下之公器,舆论为民治之基础,苟涉于私,偏言情感,皆非天职与常识”8 0,宣称“追求时代进步”8 1。故遇有疫疠流行,便以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充当时局的观察员,及时通报疫情态势;充当市民大众的教育者,启蒙大众摒弃驱瘟逐疫等封建迷信,树立科学防疫观念,养成符合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充当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批判市民公社“为办理市政之机关因时疫流行,竟发起举赛瘟会”8 2,批判“知识阶级之士,而亦迷信神权”,参与“建醮赛会,驱瘟逐疫,焚化纸箔,利济鬼魂”之事8 3,

47、批判“对于街道清洁有维持和指导责任”的“有司者”玩忽职守,导致城中有些地方“成了造疫速成处”8 4。揭示1 9 2 6年吴门大疫实与此前江浙“虎而冠的军阀”战争密切相关,控诉“死于虎疫的小民,也可以说是虎而冠者所间接杀死的”8 5,批判警察对于愚民“发起龙灯驱瘟逐疫竟置诸不闻不问”4 0,对于夏令卫生防疫特别是清除垃圾,往往仅作“煌煌文告”,实际“亦未尝不认为系官样之文章”8 6。总之,民国时期“在江苏所辖群邑中,不能不231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认为比较发达”7,甚而一度“更为京沪线之冠军”8 7的苏州本埠报纸,面对重大疫情大都秉持公共立场,采取一定本土化特色的宣传策

48、略,开展亦正亦“邪”的新闻报道,塑造既冷峻又生动的报刊舆论,在历史维度上建构起一个个直面现实、针砭时弊且利于凝心聚力的新闻舆论场域。它们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苏州的疫情态势和社会应对,体现了时代进步意识,对帮助公众迅速全面地了解疫情,形塑其科学的卫生防疫观念和习惯,监督公共卫生行政,引导官民通力合作,推动苏城公共卫生发展乃至苏州社会的近代化转型,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从一个剖面反映了近代苏州城市公共领域的成长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内在张力,折射出新闻舆论工作对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鉴戒和启示。注释:据苏州市档案馆编 苏州地区历史疫情资料辑存 统计得出。据 李 忠

49、萍 近 代 苏 州 公 共 卫 生 研 究(1 9 0 61 9 4 9)(2 0 1 4年苏州大学博士论文)中 表13清末民国时期苏州急性传染病流行概况 统计得出。苏州明报1 9 2 6年6月8日、7月2 9日、7月3 1日、8月7日“本城要闻”中可见相关报道。苏州明报1 9 2 6年7月8月“本城要闻”中可见相关报道。苏州明报1 9 2 6年4月1 1日、4月1 5日、4月2 4日、6月4日、6月1 0日、8月6日“本城要闻”或“琐闻”中可见相关报道。苏州明报1 9 2 6年6月1 6日、6月2 0日、7月1日、7月1 0日、7月1 1日及8月每日“本城要闻”或“琐闻”中可见相关报道。苏州

50、明报1 9 2 6年7月7日、7月2 9日、7月3 0日“本城要闻”或“琐闻”中可见相关报道。参考文献:1张剑光.三千年疫 情M.南 昌:江 西高 校 出版 社,1 9 9 8.2F E A R NJB.R e p o r to nt h eh e a l t ho fs o o c h o wf o rt h ey e a re n d e d3 0t hs e p t e m b e r1 9 0 2J.C u s t o m sM e d i c a lR e p o r t s,1 9 0 2(6 4):3 5-3 6.3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