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对策研究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毕业论文浅谈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教 学 点: 象山电大专 业: 会计学(本)入学时间:二一一年九月学生姓名: 朱追追学 号: 1133101252208指导教师: 李婉莹二一三年十月浅谈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目录内容提要3一、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和衡量标准6(一)审计重要性的涵义6(二)有利于新建企业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6(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理人市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有企业“59岁现象的发生6(四)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激励成本,减少企业的现金流
2、出7(五)符合我国年轻一代经理人的“喜新心理7四、股票期权的消极作用7(一)有时,企业某些“偶发”的不利事件会使经理人的收益大跌,从而影响他们的经营积极性7(二)当企业遇到“偶发”的有利事件时,容易使经理入产生逐利欲望,导致企业的利润失真8(三)可能使企业失去一些高风险、高报酬的机会8(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理人的产生8(五)推行条件比较苛刻,且难以实际操作8五、股票期权消极作用的防范 9(一)先在拟上市的“国企”中试行,以后再逐步扩大范围9(二)已经试行股票期权的企业,仍然应当辅之以其他的激励工具,以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9参考文献14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对策研究内 容 提 要审计存在于社会经
3、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无处不存在着审计的身影.审计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监督核查。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都由审计来查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日趋扩大化,业务的日趋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审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难度愈发加大,如何在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审计质量已经成为审计的重点。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审计重要性概念,本文就它的具体应用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的对策.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计划;判断误差;评价结果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对策研究一、 引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是
4、指会计报表中的会计内容被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是衡量会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标准。重要性概念的正确运用,可以有效地进一步减少审计程序,进一步缩小审计范围,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因此,有必要对重要性的具体运用作研究。本文首先从审计重要性概念出发,从几个方面理解重要性的基本内涵,并明确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研究它在计划、执行以及报告阶段中的相关应用,之后总结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解决案例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并最后形成研究结论及对未来应用的思考。(一) 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规模日趋壮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准
5、确合理的审计成为注册会计师们普遍面临的课题.然而,在审计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就是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审计重要性概念贯穿着审计的始终,从制定审计计划到出具审计报告,基本上都要应用重要性.如果对重要性的判断有所偏差,就很难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最终造成审计失败.但是,从我国的研究方向来看,除了段兴民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一书中将重要性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系统的一个研究对象外,很少有书籍再对重要性做实证方面的研究。很多刊物及论文往往以审计准则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和论证,缺乏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因此很有必要对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提供对实际审计工作的指导。(
6、二) 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的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和衡量标准的对比的基础上,明确两者的差异,然后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以及其在实际应用的领域介绍,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完善指导方案,合理应用重要性。(三)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明确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在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实际应用过程中对重要性水平的界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然后,通过询问有关专家,了解基本应用情况,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选题背景及意义重要性水平的界定重要性概念在实务中的应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理论深化专家咨询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文献梳理,
7、资料整合提炼应用对策及建议理论分析研究路线技术路线图1二、 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和衡量标准(一) 审计重要性的涵义国外关于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的研究较早,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由于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抽样审计技术有着重大影响,便出现了大量针对审计重要性的研究.在莫茨和夏拉夫的著作审计理论结构中,对重要性是这样定义的:“某一个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可能取决于它的金额、大小、性质等.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该项目中出现的错误将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那么,这个项目就是重要的.”该概念影响深远,成为今后制定审计准则的基础。国内关于重要性概念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发布的独立审
8、计具体准则第10号文件中这样规定:“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最新修订实施的审计准则第1221号文件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新定义相对于原准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定义实用性,对重要性概念的定义更加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第二,角度明确性,即对重要性的确定是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上的;第三,整体重视性,即站在整个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上,即不必考虑对单个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
9、(二) 审计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因素由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尽相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复杂多变,因此,其实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因素:错误的性质影响着审计重要性。,如果一项错误的性质很严重,那么即使这项错误的涉及的金额很小,也被看成是重要的。例如,某项固定资产短缺了50公斤,价值12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那么久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保管人员挪为己用了,那么就属于重要错误.如果一个审计项目涉及的金额较大,一般就予以特别关注,反之亦然。当然,数额是分相对数与绝对数的.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因此,在一个企业是大数额的错误在
10、另一个企业看来,也许是可以忽略的。此外,累计的金额方面也应予以特别关注。如果一项错误涉及的金额虽然不大,但是所有累计错误超过了重要性水平,那么这个小错误也被认为是具有重大错误的。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着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不同的企业规模有着不同的确定标准。一个对于小企业是重要的数据,在大企业中可能会变的不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单纯地从金额上对重要性的大小进行硬性规定是不合理地,还必须考虑涉及的财务报表中错误的相对值。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值就越大,相对值则较小;反之亦然,如何充分结合错误的相对值与绝对值是判定重要性的关键.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简单来讲,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各项经
11、济活动能够正常、持续、有效的开展所采取的各项监督管理活动。由于内部控制的目的最终是为企业的利益服务,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因此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格判定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内部控制比较好的企业,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相对高一些,以提高审计效率;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一些,以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项目:对于特定审计项目而言,它同样影响着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重要性判断。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存在金额、性质、对报表使用者的影响不同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应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时,应对金额较大、性质较严重、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等审计项目上,别予以关注.三、 审计重要性
12、概念的应用领域(一) 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1报表层次(1)判断基础的确定:判断基础是指作为审计对象的具体审计项目。判断基础对于不同的单位,衡量的基础各不相同,但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最终以哪项作为报表层次的判断基础,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进行判断.(2)比率的选用:通常确定比率有两种方法,一是固定比例法,二是变动比例法.固定比例法。即选定的比率一般有一个固定的取值范围,不同的项目所参照的范围不同。参考如表1表 1 固定比例的选定 项目国际国内资产总额0。5%1%0.30.5营业收入0.5%10.3%0。5%税前利润5103%5%净资产10。5%1%
13、变动比例法。变动比例法是采用如下原则:即被审计单位规模越大,赋予的比率越小,反之亦然。一般的确定标准可以参考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列出的经验数据及算法,如表2 表2 重要性水平确定表 单位:万元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重要性水平的金额030+0.059N3101780+0031(N一10)10303970+0。0214(N一10)1000300085500+0。 0046(N一1000)300010000178000+0。00313(N3000) 2.账户交易层次:(1)分配的方法。就是将重要性的总水平等于各个账户水平之和。(2)是不分配的方法。就是事先选定一个浮动比率,将重要性总水平按比率分配到各个账户
14、.企业一般采用不分配方法。3.注意的问题:第一,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仔细,结合各种方法对其判定作出准确的界定.只有在审计工作开始前,把重要性水平确定了,才可以具体开展各项活动。第二,明确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例如对集团的审计,要分轻重缓急,对重要的子公司大可采用详细审计,相反,不重要公司的则可以适当地简单翻查。浏览会计报表的总体情况,对于变动幅度较大的项目予以特别关注,在运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应为重要审计项目。(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履行审计程序:是指在实际审计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审计步骤,同时确定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的制定必须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当发现某个
15、步骤的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保证查出错误,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替代程序或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此外,需要搜集必要的审计证据.一般搜集证据的方法有审阅法、调节法等。不同的审计项目应当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或将几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及时调整误差:是指对实际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因会计人员失误或者故意等造成的错误进行必要的调整。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审计人员不是对所有错误都进行调整,而是专门针对一些重要的、涉及金额较大 、性质较为严重等的错误进行相关的调整。此外,这些调整也需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使用者进行合理地确定,那些对于使用者来讲是重要的项目,那么即使涉及的金额较小,如果这么小的金额足以影响使用者做出相关决定
16、,那么我们都认为是需要调整的。如果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建议后,企业不予接受调整,那么在出具审计报告意见的时候,审计人员应慎重考虑.(三) 审计报告阶段的应用重新评估重要性水平:是指在审计复核的过程中对重要性水平进行重新的界定。因为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同一审计项目也许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重新评估重要性水平对于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提供了重要支持。错报、漏报的汇总:审计人员在报告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涉及财务报告中的错误进行汇总,梳理哪些是错报的的错误,哪些又是漏报的,哪些是必须调整的,哪些又是可以不调整的,为下一步的比较步骤做充分的准备。两者比较:如果重要性水平与错报、漏报相
17、比,是小于的话,那么就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法:第一,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有时因为审计人员的判断、过度追求提高审计效率、节约成本,会采取较小的审计范围,但是当出现重要性小于错误的结果时通常应重新确定审计范围,把一些原本没列入审计范围的项目也进行审计.第二,要求企业进行相关的调整。缩小相关的错报、漏报水平至重要性水平之下,特别注意的是,尤其是需要调整那些审计人员认为必须调整的项目。四、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的现状与问题(一)应用现状1、度财务报表统计分析:截止2013年4月24日,沪深主板披露了20102012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通过对其统计分析,以及各网站的综合统计,得出以下对比表.沪深主板201
18、0-2012年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分布表3年份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 合计20101708(94。46%)97(5。54)180520112247(96。15%)115(4.84%)2362201234(97。1)1(2。9)35(参考凤凰网、金融界、北方网、巨潮资讯网等,截止2013年4月24日)从大致上看,标准审计意见占总审计意见的比重逐年上升、非标逐年下降。具体来看,2010年所有的审计报告达1805份,其中,标准审计意见达1708份,占了总数的94.46,非标准审计意见达97,占了总数的5.54.2011年所有的审计报告达2362份,其中,标准审计意见达2247份,占了总数的96
19、。15%,非标准审计意见达115,占了总数的4.48%。2012年所有的审计报告达35份,其中,标准审计意见达34份,占了总数的97。1%,非标准审计意见达1,占了总数的2.9%。制成图标可以清晰显示:图2此外,比较上述三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结果来看,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往往情况都比较相似,例如出现关联交易与关联方资金占用、持续经营能力、资产债务重组置换等一系列不重大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因此,当被审计单位出现以上状况或业务时,审计人员应该提高警惕,进行重要性判断时也需要格外谨慎,应该尽量将重要性水平定的低一点。 2、计重要性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关系:事实上,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和重要性
20、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如果是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客观条件约束,当重要性水平为不重要,那么就是出具无保留意见,如果是重要的,但是对整个会计报表无影响,那么就在一定范围内保留意见,如果很重要,那么就应该无法表示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与重要性水平的关系表4不能提出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的原因重要性水平不重要重要,但对整个会计报表无影响很重要,使公允性成问题审计方面的问题1、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无保留意见范围及意见均保留无法表示意见2、利用了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不适用会计方面的问题1、会计报表未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无保留意见仅意见保留否定意见
21、2、会计原则不一致无保留意见说明段落说明段落3、强调某一事项不适用说明段落说明段落会计报表 不能确定事项的影响无保留意见说明段落说明段落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不独立性无法表示意见 (不论重要与否)(资料来源审计重要性水平,段兴民、张练起、陈晓明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二)要性概念应用的核心问题第一,国家还未摸索出一条可以直接应用的重要性细则。审计准则只是规定应该确定一个审计重要性水平来指导审计活动的开展。但是并未规定要怎么计算的通用公式.到底要如何计算、比率的适用条件、如何运用分配重要性水平时等问题上还存在相关漏洞。第二,在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多时候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
22、来确定重要性水平,这就造成了重要性水平的存在随意性。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受到教育、经验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单凭一个审计人员的判断是无法确定恰当的比率,这时候就给审计工作埋下隐患。第三,审计人员过于依赖某些参考数据,不能灵活地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例如在比率的选用方面,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并不是绝对的.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包括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才能合理确定各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对审计抽样做出高效率的指导。如果仅仅依靠特定的比率计算重要性水平或因循长年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难免产生“死数
23、字,对审计结果造成影响。第四,基础过于单一.一般审计人员在选定衡量标准的基础时会选定在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规模、经营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选择哪个作为基础没有定论,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是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计算基础,而不能一成不变都将某一基础适用于所有企业.五、审计重要性概念应用的优化对策(一)审计人员的优化在选择事务所审计人员的时候,应提高衡量标准。并不以单一的学科成绩为依据,可以适当参考其工作经历情况,具体应用实践能力,反应力以及对待问题的灵活度方面。在考核方面可以适当地增加其心理素质、具体问题的反应力、敏感程度方面的试题,为审计的队伍注入全新的血液,加强
24、队伍的质量。这样就可以在选用判断基础时带有专业性。在专业知识领域,可以不定期地举行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活动,让审计人员免费接受学习教育。每年有一次例行集会,主要内容是对新的审计准则进行全面深入地诠释和剖析,要求事务所中至少一个负责人参加。并且不定期的举行考核,将考试的成绩与绩效挂钩。在思想道德领域,要不断加大宣传,对于违法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惩。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项永不止步的过程。现今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如果只用自己以前学的有限的知识去查证在快速变化的账目,那么肯定是查不出什么究竟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在经验中积累,学习中进步,才能正确作出
25、重要性判断。可以采用审计小组成员轮流组成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避免同一批人员陷入思维定势,因为每个审计人员的专业修养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同样的一批审计人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同化效应,对待同一个问题都差不多,这就造成如果一个新的问题出来,有可能没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如果采用这种对策,可以为审计小组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大审计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为出具合理准确的审计报告提供重要保障(二)技术层面完善相关准则:国设立一个专门研究审计重要性具体应用的研究专家组。系统地总结国际、国内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经典解决方案,先进行试点改革,将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况,如果情况普遍良好,就可以写进审计规
26、章制度,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准则,并不断探索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科学化的准则实施细则,改善原先没有指导可循的现象。加权确定重要性水平:用加权的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就是赋予每个参与审计的成员相应的权重,再把各自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与权重相乘,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某个具体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因为对于参与审计调查的每个人来讲,他们在知识储备、经验、教育程度、参与审计过程的程度上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就同一个项目应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都会持有自己的判断,因而赋予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可以突破单个人员的局限,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过程变得更加全面化、科学化。科学分类行业:于目前经济运行的行业存在差别过大,但是行业内
27、部资产负债结构、盈利状况、市场环境等基本上差异不大,若是能够按照行业制定相关标准,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判断,而且能够极大得提高判断的质量水平.在对行业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后,审计人员可以依据所审计公司所处的行业进行快速查询,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三)外部环境 规范执业环境:从事务所的管理上,国家政府应加强指导,避免相互竞争、并以低价来招揽客户的情况出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规定收费标准,将收费与实际业务挂钩.一经发现有做广告以及低价招客户的情况出现,首次采取对事务所警告及罚款的措施,第二次直接关闭.从而使事务所专注于提高审计质量而不是业务量。优化独立审计关系:可以设立一个中介机构,来明
28、确事务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先前的特殊关系,造成企业和审计的关系模糊不清,利益牵扯太多,事务所无法保持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可以是专门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然后由委员会和事务所、公司签订审计委托协议。每年的审计费用由企业上缴交给审计委员会,再由审计委员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业绩给予合理地支付报酬.这样,事务所就和公司的关系彻底分开来,不用再为费用受报告的限制而苦恼.六、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主要从对审计重要性概念的涵义出发,分别阐述了衡量标准以及具体的应用领域,以及总结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29、,形成以下结论:(1)重要性涵义在国内外稍有不同,但是总的思路是一致的,在衡量标准上也差不多。主要要特别对引起较大数量以及性质较为严重的错漏报予以特别关注.在影响因素上,有很多,在实际分析时,要将所有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不可片面考虑问题。尤其是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较差、经济业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更不能放松警惕。(2)重要性的实际应用过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别是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重要性贯穿于每一个阶段,在计划阶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一个重要性水平,在实际阶段要及时调整误差,将误差降低至重要性水平之下,在报告阶段,要将汇总错漏报,并和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重要性水平就应该选择
30、是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还是将错漏报降至重要性水平之下,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出具合理地审计报告。(3)我国的重要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缺乏独立性以及人员的自身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有力措施,加强监管,完善法制,加强人员的后续教育,促使我国审计市场的重要性应用理性回归.总之,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对策研究是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重要性的应用不仅仅需要专业判断,而且需要对经济、政策环境的分析以及对各种法规的深入了解,涉及面十分广泛.本文的观点主要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剖析,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和成熟,论证也不够全面。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更应加强
31、对审计实践的实证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审计重要性判断量化体系,不断完善其实际指导作用,让审计建设的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更加完善。参考文献:1陈波、杨欣。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基于新会计准则J。财务与会,2011,(4):9192。2樊文艳.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12):95.3范洪伟。试论审计重要性的内涵与运用J.现代商业。2011.(35):2052064李艳平。对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781795刘明香.审计重要性及运用探析J.时代经贸.2010.(8):19-206刘欣芮.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
32、思考J。大江周刊:论坛.2012(6):297吕联盟.浅析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究.2009(8):71728马富忠.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189马同保. 论如何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J.现代审计.2009(3):40-4110毛敏。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内涵与本质辨析 J.财会月刊,2009,(7):4041。11钱娜.新审计准则中审计重要性的变动探讨J。商业会计,2010,(12):32-3312邵林,审计重要性应用研究 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4):9192.13石炜。重要性水平测试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
33、N.江苏审计,2008,(3):34-35.14孙小红.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J.财会通讯.2010。(2):969715王卿丽。 浅谈对审计重要性概念的理解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9091.16王秀萍.对审计重要性及判断标准的思考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11):939417谢盛纹重要性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7(02)18徐承君.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应用N.鸡西大学学报,2008,(8):5657。19杨玉新。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0(4):100-10120张书慧,王炳富审计重要性水平评估例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34、2008(12)21郑波.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运用中的相关问题、辽东学院学报N。2012,(6):102106。22郑尧文.论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N。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6):66-6723 Thomas E。 McKee,Aasmund Eilifsen. Current Materiality Guidance for Auditors M.2000(1) 24 the Council of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India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and Standard Auditing PracticesM 。14